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还原耦合技术净化有机胺废气
1
作者 汪鹏 王学海 +1 位作者 刘思佳 李宝忠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自制的整体式蜂窝状Cu-Mn-Ce催化剂与FN-2型V-W/Ti脱硝催化剂级配组合,考察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还原耦合工艺对有机胺(乙醇胺和乙二胺等体积混合)废气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积空速10000 h^(-1)、有机胺质量浓度2000 mg/m^... 采用自制的整体式蜂窝状Cu-Mn-Ce催化剂与FN-2型V-W/Ti脱硝催化剂级配组合,考察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还原耦合工艺对有机胺(乙醇胺和乙二胺等体积混合)废气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积空速10000 h^(-1)、有机胺质量浓度2000 mg/m^(3)、反应温度260℃时,在Cu-Mn-Ce催化剂的作用下,有机胺的非甲烷总烃转化率为96.4%,副产物中NH_(3)和NOx的选择性分别为13.67%和14.52%,二者的摩尔比接近于1;在催化氧化段体积空速6250 h^(-1)、催化还原段体积空速1000 h^(-1)、有机胺质量浓度1000 mg/m^(3)、反应温度260~280℃的条件下,经耦合工艺处理后,有机胺的非甲烷总烃转化率接近100%,反应器出口NH_(3)和N_(2)O未检出,NOx的选择性低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废气 选择性催化氧化-催化还原 耦合反应 Cu-Mn-Ce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怠速再生控制策略及其验证
2
作者 马标 张方戈 +1 位作者 张波 滕勤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8,86,共6页
为了满足国6b轻型车排放法规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的要求,开发了某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SDPF)。当车辆在交通拥挤、红绿灯较多的城市状况下运行时,SDPF再生效率低,导致SDPF堵塞甚至烧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辆怠... 为了满足国6b轻型车排放法规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的要求,开发了某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SDPF)。当车辆在交通拥挤、红绿灯较多的城市状况下运行时,SDPF再生效率低,导致SDPF堵塞甚至烧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辆怠速工况和怠速与城市工况之间转换的识别逻辑,基于压差流阻的碳载量模型计算碳载量作为再生触发条件,建立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通过实车测试,在车辆减速至怠速、怠速、怠速转换至行车状态下,验证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结果表明,SDPF再生效率显著提升,证明了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了SDPF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 再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重整气中微量一氧化碳的选择性催化甲烷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其海 莫欣满 +1 位作者 董新法 林维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2,67,共6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已成为汽油内燃机动力最具竞争力的洁净取代动力源,其所用的富氢重整气中微量的CO对电池电极的毒化作用会严重降低燃料电池的效率。文章对采用选择性甲烷化法去除富氢重整气中微量CO的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简...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已成为汽油内燃机动力最具竞争力的洁净取代动力源,其所用的富氢重整气中微量的CO对电池电极的毒化作用会严重降低燃料电池的效率。文章对采用选择性甲烷化法去除富氢重整气中微量CO的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简述了载体和改性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CO和CO2甲烷化过程机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重整气 一氧化碳 选择性甲烷化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模型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输出状态观测
4
作者 刘文龙 高莹 +3 位作者 尤岳林 姜长文 华韬轶 夏博聪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3,共12页
简化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高阶模型方程并优化了化学反应参数,并结合SCR高阶模型设计了可变时间步长扩展卡尔曼滤波(variable time-step extended Kalman filter,VTS-EKF)观测器。假设两种观测情况:情况1... 简化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高阶模型方程并优化了化学反应参数,并结合SCR高阶模型设计了可变时间步长扩展卡尔曼滤波(variable time-step extended Kalman filter,VTS-EKF)观测器。假设两种观测情况:情况1为下游NO_(x)传感器故障时,观测储氨覆盖率和下游NO_(x)体积分数;情况2为下游NH_(3)传感器故障的情况下,观测储氨覆盖率和下游NH_(3)体积分数。通过动态工况台架试验验证了这两种情况的观测效果。结果显示:情况1中储氨覆盖率观测值与模型计算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下游NO_(x)体积分数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42.50×10^(-6);情况2中储氨覆盖率观测值与模型计算值的R^(2)为0.99,下游NH_(3)体积分数VTS-EKF观测值和试验值的MAE为4.26×10^(-6)。结果表明,SCR高阶模型结合VTS-EKF,可实现SCR输出状态的精准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扩展卡尔曼滤波 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烟气中芳香烃化合物在线监测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除研究
5
作者 龚丽芳 任美慧 +4 位作者 蒋吉春 郭光召 胡红云 黄永达 姚洪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18-3028,共11页
垃圾焚烧具有减量化和资源化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渐替代垃圾填埋而成为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固废处置重要方式。垃圾组分复杂且有害物质多样,经焚烧处理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有毒有害的芳香烃化合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研制了基... 垃圾焚烧具有减量化和资源化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渐替代垃圾填埋而成为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固废处置重要方式。垃圾组分复杂且有害物质多样,经焚烧处理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有毒有害的芳香烃化合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研制了基于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垃圾焚烧烟气中芳香烃化合物在线监测系统,并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对某大型垃圾焚烧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装置出入口烟气中的苯系物、酚类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和氯代芳烃化合物的代表性物质进行在线监测和动态排放特征研究,明确了SCR装置对垃圾焚烧烟气中典型芳香烃化合物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研制的在线监测系统对芳香烃化合物的检出限可达ppb级别,且连续监测5000 min信号强度的相对偏差(RSD)仅为4.2%;SCR装置入口和出口烟气中芳烃化合物的分布模式显著不同,二甲苯和甲苯对差异的贡献最大;SCR装置对烟气中的芳香烃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烟气流经SCR装置后,苯系物、酚类、多环芳烃类、氯苯类、氯酚类、氯甲苯类和氯甲酚类化合物的信号强度分别下降11.3%~91.5%、47.7%~93.0%、66.3%~94.9%、26.4%~84.5%、48.5%~88.7%、53.9%~89.5%和67.3%~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芳香烃化合物 在线监测 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脱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SO_(2)氧化率钒钛基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校艺 赵博 +3 位作者 李浙飞 柯权力 周瑛 卢晗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目前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最主流的技术。商用SCR催化剂主要由V 2O 5-WO_(3)(MoO_(3))/TiO_(2)组成,其中V 2 O 5不仅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催化还原作用,同时也能促进SO_(2)的氧化,导致硫酸铵盐的生成,进而造...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目前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最主流的技术。商用SCR催化剂主要由V 2O 5-WO_(3)(MoO_(3))/TiO_(2)组成,其中V 2 O 5不仅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催化还原作用,同时也能促进SO_(2)的氧化,导致硫酸铵盐的生成,进而造成催化剂孔道堵塞,活性位点减少,使催化剂活性降低,脱硝效率下降。基于此,主要探讨了钒钛基SCR催化剂对SO_(2)的氧化机理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降低钒钛基SCR催化剂SO_(2)氧化率的一些主要措施,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钒基催化 SO 2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催化剂电还原二氧化碳选择性的调控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耀刚 韩子姗 +4 位作者 高嘉辰 王新宇 李思琪 杨全红 翁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3-4057,共15页
在水系电解液中利用电能直接将CO_(2)还原成基础化学品为CO_(2)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绿色可行的策略。铜是唯一能够高效地将CO_(2)还原成C^(2+)产物的金属催化剂,然而其催化产物多达16种,产物的多样性严重增加了后期产物分离的成本并大... 在水系电解液中利用电能直接将CO_(2)还原成基础化学品为CO_(2)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绿色可行的策略。铜是唯一能够高效地将CO_(2)还原成C^(2+)产物的金属催化剂,然而其催化产物多达16种,产物的多样性严重增加了后期产物分离的成本并大幅降低了整个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eCO_(2)RR)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是eCO_(2)RR走向工业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对铜基催化剂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提高其对单一产物的选择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30余年的发展,铜基催化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回溯近期铜基催化剂电催化CO_(2)还原领域的研究历程,本文综述了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反应原理、反应路径和针对不同产物的调控策略,着重总结了提高铜基催化剂对单一产物选择性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最后展望了铜基催化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氧化碳 还原 铜基催化 产物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基复合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性能研究
8
作者 罗丹洋 刘鑫宇 薛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66,共7页
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是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仍存在低选择性、低产率、低稳定性和过电位等问题。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性能与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因此,设计高活性的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电化学... 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是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仍存在低选择性、低产率、低稳定性和过电位等问题。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的性能与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因此,设计高活性的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电化学的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煅烧三聚氰胺制备的C_(3)N_(4)作为银纳米颗粒的载体合成均匀分布的Ag/C_(3)N_(4),用于提高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一氧化碳的活性。C_(3)N_(4)含有富电子氮原子,作为载体能够改性金属Ag的电子结构,从而优化复合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Ag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C_(3)N_(4)载体上可以提高活性面积、避免团聚,进而提高反应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Ag/C催化剂和纯Ag纳米催化剂,Ag/C_(3)N_(4)催化剂提高了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一氧化碳的选择性、反应速率和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m^(2)以上反应7 h后,一氧化碳法拉第效率仍维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催化还原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银基催化 C_(3)N_(4) 一氧化碳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电解池一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研究
9
作者 郝金库 曹映玉 +2 位作者 申勇立 诸葛尚琦 白冬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1-1134,共4页
以α-Zr(HPO4)H2O为质子固体电解质设计电解池,于常温常压实现了CO电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反应产物与电极材料、电流密度密切相关.Cu/ZrP电极表面反应主要产物是甲醛,电流密度100 mA/cm2时,甲醛的Farad ic效率达到29.0%,Fe/ZrP电极表面反... 以α-Zr(HPO4)H2O为质子固体电解质设计电解池,于常温常压实现了CO电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反应产物与电极材料、电流密度密切相关.Cu/ZrP电极表面反应主要产物是甲醛,电流密度100 mA/cm2时,甲醛的Farad ic效率达到29.0%,Fe/ZrP电极表面反应主要产物是乙烯,电流密度100 mA/cm2-时,乙烯的Farad ic效率达到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一氧化碳 还原 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富含氢气的原料中选择性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催化剂
10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0-71,共2页
负载于氧化铁上的、由纳米金结晶组成的催化剂可能会提高由催化重整器与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组合而成的发电装置的效率。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氧化 催化 一氧化碳 原料 氢气 聚合物电解质 燃料电池组 发电装置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少阳 商阳阳 +4 位作者 赵瑞花 赵丹丹 郭天宇 杜建平 李晋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48-1857,共10页
电催化还原CO_(2)作为缓解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不同反应途径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为接近,使产物的选择性成为电催化还原CO_(2)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迄今为止,在水性电解质中可实现CO_(2)选择性地... 电催化还原CO_(2)作为缓解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不同反应途径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为接近,使产物的选择性成为电催化还原CO_(2)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迄今为止,在水性电解质中可实现CO_(2)选择性地转化为一氧化碳(CO)和甲酸(HCOOH)。本文简述了电催化还原CO_(2)制CO的机理,包括CO_(2)吸附过程、二电子转移过程和CO脱附过程。从贵金属的晶面设计、形貌调控和表面功能化对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铁卟啉、钴酞菁和镍三嗪在还原CO_(2)为CO反应中的电子转移途径,非金属碳基材料中杂原子和碳基质间的耦合效应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贵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和非金属碳基材料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指出在三类电催化还原CO_(2)制CO的催化剂中,非金属碳材料具有较高的CO法拉第效率,尤其是非金属碳材料成本较低、制备简单、结构易调控,在电催化还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是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新型催化剂的候选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 电化学 还原 一氧化碳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In-S纳米线促进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一氧化碳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达忠 郝根彦 +1 位作者 李晋平 赵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能够有效地存储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并缓解温室效应。发展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是抑制析氢提升二氧化碳还原活性的有效方法。铜是目前报道的非常有潜力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但是,铜往往表现出比较低的二氧化碳还...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能够有效地存储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并缓解温室效应。发展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是抑制析氢提升二氧化碳还原活性的有效方法。铜是目前报道的非常有潜力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但是,铜往往表现出比较低的二氧化碳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活性。对Cu纳米线引入S和In制备Cu-In-S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结果表明,Cu-In-S表现出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活性,其催化电流密度和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法拉第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S的引入有效地提升了电催化剂的粗糙度,提升其电化学活性面积;In的引入有效地抑制了析氢,提高了二氧化碳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 氧化碳还原 一氧化碳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HF纳米棒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栋 钟达忠 +2 位作者 郝根彦 李晋平 赵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79-1388,共10页
通过电催化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或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是推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走向工业化的关键。一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CO_(2)还原制备CO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能... 通过电催化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或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是推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走向工业化的关键。一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CO_(2)还原制备CO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能够将CO_(2)转化为CO的高活性贵金属催化剂难以大规模应用,地球储量丰富的Zn基催化剂是具有潜力的替代者。然而,Zn基催化剂还原活性仍然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且种类不够丰富。作者将ZnOHF材料引入到电催化CO_(2)还原中,通过简单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ZnOHF纳米棒并利用流动型电解池测试其性能。纳米棒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材料表面F原子的存在使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流动型电解池的使用加速了反应传质过程,在−1.28 V(vs.RHE)电势下,R2-ZnOHF纳米棒的CO法拉第效率最高为76.4%,CO分电流密度为57.53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HF 氧化碳还原 一氧化碳 催化 流动型电解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蛭石基FeCeO_(x)催化剂及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飞 刘志松 +4 位作者 潘珂珂 刘敏敏 代斌 但建明 于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1862,共12页
以CO为还原剂去除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天然矿物蛭石为载体,采用共沉淀辅助浸渍法(CP-IM)制备了蛭石负载的铁铈双金属氧化物(FeCe/VMT)用于CO-SCR脱硝反应。表征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浸渍法(IM),共沉淀... 以CO为还原剂去除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天然矿物蛭石为载体,采用共沉淀辅助浸渍法(CP-IM)制备了蛭石负载的铁铈双金属氧化物(FeCe/VMT)用于CO-SCR脱硝反应。表征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浸渍法(IM),共沉淀辅助浸渍制备的FeCe/VMT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106.9m^(2)/g)和更多氧空位,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共沉淀过程形成更多Fe^(3+),并促进了FeCe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CO-SCR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性能测试表明,在300℃和50000h^(−1)的空速下,NO转化率可达100%,48h后NO转化率几乎无衰减。当温度降至250℃时,NO的转化率依然可以达到97%。同时,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技术,揭示了相应的催化反应机理,为制备大比表面积的负载型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一氧化碳 选择催化还原 纳米材料 多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负载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还原NOx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吴碧君 刘晓勤 +1 位作者 肖萍 王述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75-80,共6页
在TiO2负载的锰氧化物(MnOx/TiO2)中引入第2种组分,制成二元金属氧化物(MnOx-A/TiO2)催化剂,A分别为Fe2O3、WO3、MoO3、Cr2O3,试验研究低温催化活性、N2选择性及抗SO2毒性。结果表明,低温催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n-W/TiO2>Mn-Fe/TiO... 在TiO2负载的锰氧化物(MnOx/TiO2)中引入第2种组分,制成二元金属氧化物(MnOx-A/TiO2)催化剂,A分别为Fe2O3、WO3、MoO3、Cr2O3,试验研究低温催化活性、N2选择性及抗SO2毒性。结果表明,低温催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n-W/TiO2>Mn-Fe/TiO2>Mn-Cr/TiO2>Mn-Mo/TiO2;N2选择性:Mn-Fe/TiO2>Mn-W/TiO2>Mn-Mo/TiO2>Mn-Cr/TiO2,Mn-Fe/TiO2和Mn-W/TiO2保持了较高低温催化活性的同时提高了N2选择性。当反应气中含有&(SO2)=0.01%和&(H2O)=6%,空速为12600h-1、120℃、8h后NOx转化率Mn-W/TiO2、Mn-Fe/TiO2、Mn-Mo/TiO2分别保持在98.5%、95.8%及94.2%。由此得出,WO3、Fe2O3为MnOx有效的助催化剂,可大大提高MnOx/TiO2的选择性和抗SO2毒性的能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与Fe2O3不同,WO3也提供了部分Lewis酸活性点,说明在有低浓度SO2存在下,Mn-W/TiO2显示了极好的低温NH3选择性还原NOx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二元金属氧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氨程序升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铵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被引量:22
16
作者 卢志民 周俊虎 +2 位作者 王智化 刘建忠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1-514,共4页
总结了国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的应用情况,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碳酸氢铵溶液喷射、还原模拟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碳酸氢铵溶液在合适的反应温度(750-950℃)下,氨氮比为1-2,即可取得50%-80%的NOx还原;氨氮比为2.3... 总结了国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的应用情况,在一台小型沉降炉上进行碳酸氢铵溶液喷射、还原模拟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碳酸氢铵溶液在合适的反应温度(750-950℃)下,氨氮比为1-2,即可取得50%-80%的NOx还原;氨氮比为2.3时,NOx还原率高达87%.使用碳酸氢铵烟气脱硝技术,效果较好,二次污染物N2O的生成少,且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氧化 碳酸氢铵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SO_2氧化率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唐昊 李文艳 +4 位作者 王琦 陆强 李慧 胡笑颖 董长青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43-2149,共7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作为目前最成熟的氮氧化物(NO_x)控制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燃煤电站等行业的NO_x排放控制过程,其核心是催化剂。商用SCR催化剂一般是以V_2O_5为活性组分、WO_3(或MoO_3)为催化助剂、TiO_2为载体的V_2O_5-WO_3(MoO_3)...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作为目前最成熟的氮氧化物(NO_x)控制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燃煤电站等行业的NO_x排放控制过程,其核心是催化剂。商用SCR催化剂一般是以V_2O_5为活性组分、WO_3(或MoO_3)为催化助剂、TiO_2为载体的V_2O_5-WO_3(MoO_3)/TiO_2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催化NO_x还原的同时也会催化SO_2的氧化,生成的SO_3会给脱硝工程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钒钛催化剂催化氧化SO_2的反应机理及其研究进展,随后综述了影响SO_2氧化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催化剂中V_2O_5含量、催化助剂、飞灰、壁厚及烟气成分、反应温度等,并详细地分析了各因素对SO_2氧化率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控制SCR催化剂SO_2氧化率的方法。最后指出SO_2氧化率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低SO_2氧化率脱硝催化剂的开发、失活催化剂的再生以及废弃催化剂的回用等均有着重要意义,是未来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SO2氧化 催化 影响因素: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硝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鑫 邓育新 +3 位作者 梁海龙 唐婕 邵荣 王重庆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具有很高的脱硝效率。概述了低温SCR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和再生方法,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并介绍了低温SCR技术在工业烟气脱硝中的应用案例。SCR催化剂未来的发展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具有很高的脱硝效率。概述了低温SCR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和再生方法,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并介绍了低温SCR技术在工业烟气脱硝中的应用案例。SCR催化剂未来的发展不仅要以低温下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为主要目的,还要考虑到催化剂的抗失活性能(如抗硫性和抗水稳定性)和操作温度范围,使其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工况中,以满足我国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气脱硝 催化 金属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洪亮 龙红明 +1 位作者 李家新 董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3-768,共16页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V_2O_5-WO_3(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虽然已经工业化应用,但其工作温度偏高,不能满足低温宽工作温度窗口等工况的需要。因此,开发具有宽工作温度窗口的低温脱硝催化剂成为研究热...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V_2O_5-WO_3(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虽然已经工业化应用,但其工作温度偏高,不能满足低温宽工作温度窗口等工况的需要。因此,开发具有宽工作温度窗口的低温脱硝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铁基催化剂因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以及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无害等特点,使其在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基于Fe_2O_3在NH_3-SCR催化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Fe_2O_3作为载体、助剂、活性组分以及新型结构的铁基催化剂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铁基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还总结了铁基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机理以及抗水抗硫性,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氧化 烟气脱硝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条件下Fe-Mn/Beta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氮氧化物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皞 李梦雨 +3 位作者 赵辉爽 伍士国 叶必朝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1-761,共11页
以Beta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Fe-Mn/Beta催化剂,并对其在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原位漫反... 以Beta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Fe-Mn/Beta催化剂,并对其在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DRIFTS)等研究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Mn组分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C3H6-SCR反应活性和反应中间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Mn物种可以显著提高Fe-Mn/Beta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1.5Fe1.0Mn/Beta催化剂NO还原效率350℃最高可达99.4%,在250-400℃反应温度下显示出很高的反应活性和N2选择性。原位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分子筛离子交换位上孤立的铁离子是丙烯选择性氧化的主要活性位,分散良好的MnO2物种不能提高催化剂对丙烯的活化能力,但有助于促进形成NO2吸附物种,从而提升了Fe-Mn/Beta催化剂的低温C3H6-SCR性能。经高温水热老化处理后,Fe-Mn/Beta催化剂脱硝活性明显下降,这与孤立的Fe^3+离子迁移形成FexOy团聚物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 丙烯 水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