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3 位作者 陆秀明 李康活 李惠芬 张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3,共3页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 于2008年5~10月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再生稻的不同施氮水平(再生稻每667m2促芽肥设纯N 0、5、7、和9 kg)与留桩高度(离地面20、30、40 cm)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再生稻促芽肥对头季稻(一季中晚稻)和再生稻的穗粒结构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留桩高度40 cm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原因是其较高节位(第3、4节)的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再生稻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场夏闲田一季中晚稻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庆 刘怀珍 +2 位作者 陆秀明 李康活 周少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2-626,共5页
2006年5~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的会达菜场和鸿霖菜场,以"黄华占"水稻为试材,进行一季中晚稻不同耕作方法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探索稻菜轮作系统的水稻种植省工节本、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耕作方法对水... 2006年5~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的会达菜场和鸿霖菜场,以"黄华占"水稻为试材,进行一季中晚稻不同耕作方法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探索稻菜轮作系统的水稻种植省工节本、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耕作方法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种植方式中抛秧和插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比直播显著或极显著增产。耕作方法中,常耕的有效穗数较多、穗粒数较少,免耕、免耕旱管的有效穗数较少、穗粒数较多;不同耕作方法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种植方式中,直播的有效穗数最多、穗粒数最少、千粒重最轻,产量最低;抛秧穗数适宜、穗粒数和群体颖花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产量最高;插植的群体颖花数与直播相近,籽粒充实,产量水平居中。耕作方法和种植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千粒重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和有效穗数相对比较稳定。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采用常耕、免耕和免耕旱管均可行,采用抛秧或插植的效果比直播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耕作方法 种植方式 一季中晚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健源 曾列先 +5 位作者 陈深 伍圣远 李亦龙 周少川 李康活 朱小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1-62,共2页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的害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和稻纵卷叶螟,病害主要是稻曲病、颖枯病和纹枯病,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早晚稻相比基本相同。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控制一季中晚稻病虫害的危害,阿维菌素、...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的害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和稻纵卷叶螟,病害主要是稻曲病、颖枯病和纹枯病,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早晚稻相比基本相同。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控制一季中晚稻病虫害的危害,阿维菌素、锐劲特可以作为杀虫单的轮换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病虫害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控氮增钾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3 位作者 陆秀明 李康活 李惠芬 张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7,共3页
2008—2009年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控氮增钾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008—2009年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3.4%~27.32%和12.86%~25.61%,增产极显著;在施肥处理中,控氮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9.69%~12.... 2008—2009年以黄华占为试材,在博罗县麻陂镇乾兴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控氮增钾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008—2009年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3.4%~27.32%和12.86%~25.61%,增产极显著;在施肥处理中,控氮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9.69%~12.27%和9.59%~11.29%,达极显著水平;在控氮施肥处理中,控氮、控氮无磷、控氮无磷增钾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控氮施肥处理增产的原因主要是高峰苗数适宜、有效穗数较多、穗子较大、群体颖花数显著增多,个体与群体之间比较协调。控氮增钾施肥的抗倒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控氮 增钾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田化学除草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怀珍 李康活 +5 位作者 黄庆 陆秀明 张彬 李惠芬 邹积祥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7,共4页
2012年在惠州会达菜场以除草剂(直播净、秧歌和丁草胺)为主处理、施用方法(土壤处理、幼苗处理和综合处理)为副处理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田化学除草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播种后当天或第2 d每667 m2用80 g直播净(主要成... 2012年在惠州会达菜场以除草剂(直播净、秧歌和丁草胺)为主处理、施用方法(土壤处理、幼苗处理和综合处理)为副处理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田化学除草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播种后当天或第2 d每667 m2用80 g直播净(主要成分为36%丙草胺+4%苄嘧磺隆)兑水50 kg喷施或用200 g秧歌(23.9%丁草胺+1.1%苄嘧磺隆)混细砂15 kg撒施,可有效控制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田的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旱直播田 化学除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康活 刘怀珍 +5 位作者 黄庆 陆秀明 张彬 李惠芬 邹积祥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3,共3页
2012年在惠州会达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每667 m2产量为491.84~582.80 kg,在水管的条件下产量水平较高,每667 m2比湿润管理增产35.93~38.71 kg,增幅7.11%~7.31%,差异达显著水平;水管的... 2012年在惠州会达菜场进行了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每667 m2产量为491.84~582.80 kg,在水管的条件下产量水平较高,每667 m2比湿润管理增产35.93~38.71 kg,增幅7.11%~7.31%,差异达显著水平;水管的分蘖力较强、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植株较粗壮、穗子较大、穗粒数较多,群体的颖花数较多,籽粒充实饱满,千粒重较大;水管还表现出根量较大、根系发达,白根数较少、根活力较弱,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旱直播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战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是广东省正在进行的耕作制度变革的关键。从广东6月至9月中旬的灾害性气候和我国水稻抽穗扬花期的高温热害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华南一季中晚稻的育种战略,并概述了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怀珍 李康活 +5 位作者 黄庆 陆秀明 张彬 李惠芬 邹积祥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6-79,共4页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稻曲病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闲田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刘怀珍 李康活 +5 位作者 黄庆 陆秀明 张彬 李惠芬 邹积祥 周少川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9期173-177,共5页
2012-2013年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惠州市仲恺区会达菜场和惠州市惠阳区绿安菜场进行了多个品种的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大面积示范,示范的中晚稻平均产量在424.93~521.01 kg/亩.同时总结了一季中晚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旱直播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自辉 黄辉祥 +5 位作者 戴建章 尹前卫 古国强 彭国平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5,共3页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m^2产量400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m^2产量400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研究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种植模式 一季中晚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城市一季中晚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颜洲 李茂禾 +7 位作者 陈桂明 何成敏 何健灵 谢耀均 杨健源 朱小源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3-64,共2页
一季中晚稻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期长。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仍为最主要的病虫害,大螟、颖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纹枯病危害总体上有所减轻。防治上应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兼顾大螟、纹枯病、颖枯病等多种病虫。通过主... 一季中晚稻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期长。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仍为最主要的病虫害,大螟、颖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纹枯病危害总体上有所减轻。防治上应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兼顾大螟、纹枯病、颖枯病等多种病虫。通过主抓破口期的全面防治,加强前后期各种病虫害的挑治工作,注意后期稻飞虱的防治,确保一季中晚稻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病虫害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一季中晚稻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拥军 张焕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7-8,共2页
以黄华占为对照品种,选择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4个推广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华占抗倒优势比较明显,其次是野丝占和矮籼占;供试品种遇极端高温年份结实率降低,产量显著下降,表明其耐高温性普遍较差。研究指出选择生育期较... 以黄华占为对照品种,选择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4个推广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华占抗倒优势比较明显,其次是野丝占和矮籼占;供试品种遇极端高温年份结实率降低,产量显著下降,表明其耐高温性普遍较差。研究指出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作为一季中晚稻更适宜在华南地区种植,特别是对于珠三角地区,能争取季节秋植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产品及早上市,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品种筛选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科院召开“稻菜轮作高效种植制度推广”一季中晚稻现场观摩会
13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35-35,共1页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稻菜轮作高效种植制度(123种植模式)推广”一季中晚稻项目在广东省多点实施,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了进一步加快该项目的推广,广东省农科院于2007年8月2日在博罗县长宁镇组织召开了“稻菜轮作高效种...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稻菜轮作高效种植制度(123种植模式)推广”一季中晚稻项目在广东省多点实施,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了进一步加快该项目的推广,广东省农科院于2007年8月2日在博罗县长宁镇组织召开了“稻菜轮作高效种植制度(123种植模式)推广”项目一季中晚稻现场观摩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农科院 一季中晚稻 现场观摩会 种植制度 轮作 种植模式 博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江市外运菜种植区一季中晚稻应用评价
14
作者 李土文 孙诚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29,共2页
为充分利用雷州半岛光温资源优势,优化作物结构,推行"外运菜+中晚稻+外运菜"的种植模式,于2009年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期间开展一季中晚稻生产。采用适栽水稻品种,利用栽培时段充足的光温资源,配套合适的栽培调控技术,一季中... 为充分利用雷州半岛光温资源优势,优化作物结构,推行"外运菜+中晚稻+外运菜"的种植模式,于2009年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期间开展一季中晚稻生产。采用适栽水稻品种,利用栽培时段充足的光温资源,配套合适的栽培调控技术,一季中晚稻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获得高产,每667 m2产量达586.3 kg,同时腾出了地力和时间供外运菜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运菜种植区 种植制度 一季中晚稻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加庆阳 徐润生 +3 位作者 吕业成 蒙辉远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10,共3页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番茄”模式每667 m2的年产值和年纯收益分别达到12 377元和10 931元,实现了在最有利于种植高效作物的高效生产时段优先安排种植高效作物,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物间对气候、土壤生态条件利用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耕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种植模式 一季中晚稻 稻菜轮作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稻田耕作制改革策略与初步成效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康活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分析了目前广东一些耕作制度存在过分强调直接经济效益及对耕地资源从外在数量到内在质量的过度利用,带来粮食安全与稻田效益增长不协调、菜田用地与养地不协调两大突出问题,提出了要突破传统种植制度观念束缚、以“菜稻(一季中晚稻)菜... 分析了目前广东一些耕作制度存在过分强调直接经济效益及对耕地资源从外在数量到内在质量的过度利用,带来粮食安全与稻田效益增长不协调、菜田用地与养地不协调两大突出问题,提出了要突破传统种植制度观念束缚、以“菜稻(一季中晚稻)菜”轮作高效耕作制(123种植模式)为主要内容推动广东稻(菜)田耕作制度改革的策略,阐述了“123种植模式”的科学与技术内涵和创新实质以及实施该耕作模式的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菜稻轮作 一季中晚稻 123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种植模式”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茂禾 陈桂明 +4 位作者 何成敏 吴颜洲 何健灵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7,共2页
2005年在增城市进行了40 hm2“123种植模式”示范栽培试验,结果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67 m2产量397.2kg,后作平均每667 m2产值1 876元,同比提高25.7%,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123种植模式 一季中晚稻 示范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菜轮作高效耕作制度(123种植模式)”现场观摩会成功召开
18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9-159,共1页
2009年7月15日,广东省农科院主持、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承办的“稻菜轮作高效耕作制度(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现场观摩会在增城市石滩镇三江超振裕菜场召开,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处梁权副处长、李贤锋调研员、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 2009年7月15日,广东省农科院主持、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承办的“稻菜轮作高效耕作制度(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现场观摩会在增城市石滩镇三江超振裕菜场召开,广东省农业厅种植业处梁权副处长、李贤锋调研员、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叶毓峰科长、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董辉龙副科长、海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符斋副站长、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站陈德威研究员等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等三省有关主管部门及广东蔬菜产业协会广州、惠州、东莞、深圳、肇庆、湛江、博罗、高要、阳山等会员单位负责人和技术总监等,还有省农科院水稻所、作物所、情报所、蔬菜所、土肥所等共15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现场观摩会 种植模式 耕作制度 轮作 广东省农科院 农业技术推广站 蔬菜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