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史学刊》与设计史学科的全球转向
1
作者 汪燕翎 冯钰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设计史学刊》致力于推动设计史学科的全球转向,特别千禧年后,通过对“设计史全球未来”“跨国设计史”“全球设计史”及“全球化设计史”等议题的讨论,很大程度重构了设计史的地理视界、理论框架和评判体系。文章围绕学刊部分专刊与... 《设计史学刊》致力于推动设计史学科的全球转向,特别千禧年后,通过对“设计史全球未来”“跨国设计史”“全球设计史”及“全球化设计史”等议题的讨论,很大程度重构了设计史的地理视界、理论框架和评判体系。文章围绕学刊部分专刊与论文回顾了国际设计史学界的这一全球化历程,思考从中国出发的设计史全球篇章应有的方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刊》 设计学科 全球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史视野下的美国中国学变迁
2
作者 杨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0,178,共1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学出现全球转向。这一学术转向其来有自,除受欧美史学思潮影响外,亦根植于美国中国学的内在理路。美国中国学自身有很强的空间属性。受全球史超越民族国家理念的影响,美国中国学也进一步发生空间转换,开拓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学出现全球转向。这一学术转向其来有自,除受欧美史学思潮影响外,亦根植于美国中国学的内在理路。美国中国学自身有很强的空间属性。受全球史超越民族国家理念的影响,美国中国学也进一步发生空间转换,开拓了全球视野下中国边疆、海洋和全球微观史的研究。从全球史的角度重新审视美国中国学“中心论”的变化和去中心化的轨迹十分必要。“冲击-回应”模式和“中国中心观”,前者虽属于“西方中心论”,却考虑了外部因素;后者的内部取向则距离全球史更远,且无法完全摆脱“西方中心论”。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学不断“去中心化”。美国中国学通过共时性、经济史、科技史、宗教史和生态环境史等全球史整合路径,建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当今时代,美国中国学的全球史研究面临中美之间的全球博弈和民族国家叙事复归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国学 全球 空间转换 去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财政视角的分析
3
作者 马海涛 毕学进 马金华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7,共25页
引入全球史叙事可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文选取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作为研究视角,基于全球史对比研究方法,系统比较了中西现代化的历程、特征及贡献。研究发现,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后,将财政嵌入到殖民扩张、军... 引入全球史叙事可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文选取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作为研究视角,基于全球史对比研究方法,系统比较了中西现代化的历程、特征及贡献。研究发现,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后,将财政嵌入到殖民扩张、军事竞赛与全球资本和贸易网络构建中,先后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催生工业革命,重塑政治秩序,率先步入现代化进程。西方国家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现代化道路,但其暴力原始积累、军事扩张与竞争、“中心-边缘”格局的构建,又催生了全球性的冲突和不平等。一些后发国家移植西方财政制度,虽在短期内出现了经济增长,然而生态破坏、政治撕裂、社会失序和文化缺位等问题接踵而至,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财政路径并不能完整投射到整个世界,作为人类变迁的概念和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启动现代化进程,财政先后服务于工业资本积累、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财政治理具有“五位一体”的协调性、和合共生的和平性等特征,开辟了一条“去西方中心化”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可能还面临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风险挑战,中国可借鉴吸取全球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视野 中国式现代化 财政功能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和知识生产——兼论构建学科知识翻译史的可能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道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5,共12页
全球化语境下,强势文化固有的经济、政治和权力优势,导致文化和知识同质化及在全球流通的不平衡。翻译在促使地方性知识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加快了文化和知识的全球流通。本文通过将翻译中的知识和意义问题化,从而发现知识和意义并不是中... 全球化语境下,强势文化固有的经济、政治和权力优势,导致文化和知识同质化及在全球流通的不平衡。翻译在促使地方性知识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加快了文化和知识的全球流通。本文通过将翻译中的知识和意义问题化,从而发现知识和意义并不是中立客观的事实,它们在目标系统的传播和最终确立涉及文化和社会关系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翻译在全球范围的贯彻将促成“杂合”意义或概念体系的形成,从而为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提供价值和意识形态基础。全球化背景下,翻译活动的跨国界和跨文化复杂性也为学科知识翻译史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翻译 知识生产 学科知识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史视野下清代中后期徽州茶商的际遇 被引量:2
5
作者 康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3,共14页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徽州茶商发展历经繁荣——受挫——复兴的曲折际遇。在此期间,国际茶叶贸易格局从绿茶贸易为主逐渐转向以红茶贸易为主,开埠通商更进一步刺激世界市场对华茶的巨大需求,使得徽州茶商发展迎来短暂的繁荣局...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徽州茶商发展历经繁荣——受挫——复兴的曲折际遇。在此期间,国际茶叶贸易格局从绿茶贸易为主逐渐转向以红茶贸易为主,开埠通商更进一步刺激世界市场对华茶的巨大需求,使得徽州茶商发展迎来短暂的繁荣局面。19世纪中叶的国内外复杂局势给徽州茶商带来重大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时代机遇。徽州茶商在夹缝中迎难而上,主动迎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创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新的优质茶叶品牌,努力争取并拓宽世界市场空间,从而迎来新的发展。徽州茶商亦在此时走向复兴,成为引领近代徽商群体发展变迁的核心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视野 徽州茶商 挑战 机遇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本土化的概念史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里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2023年6月,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的郭台辉教授约笔者组织一次以“概念史”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作为其学术品牌“我们一起阅·探”的第11期。该系列活动的特点是围绕特定主题,选择一本新近出版的代表性著作,邀请作者和相关领域的... 2023年6月,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的郭台辉教授约笔者组织一次以“概念史”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作为其学术品牌“我们一起阅·探”的第11期。该系列活动的特点是围绕特定主题,选择一本新近出版的代表性著作,邀请作者和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进行交流研讨。笔者将活动主题设定为“全球本土化的概念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全球本土化 学术品牌 交流研讨 云南大学 特定主题 民族政治研究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史的研究趋向与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苏静静 韩明月 +2 位作者 步凯 庞境怡 张大庆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0,F0003,共6页
从社会文化史、当代史、全球史等多重视角,评述了传染病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主要方法和前沿趋势。20世纪中期,随着年鉴学派和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兴起,疾病史研究开始转向社会文化史、政治史与经济史的交叉领域,强调疾病对社会结构、文化观... 从社会文化史、当代史、全球史等多重视角,评述了传染病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主要方法和前沿趋势。20世纪中期,随着年鉴学派和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兴起,疾病史研究开始转向社会文化史、政治史与经济史的交叉领域,强调疾病对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政治决策的深刻影响。还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疾病史研究逐步关注疾病传播的全球性、跨文化特征及当代流行病的国际化视角。最后,总结了疾病史研究领域逐渐走向多学科交融、跨区域比较的趋势,为当代和未来的疾病史研究提供了启示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 当代 全球 医学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电影史的全球景观与中国书写——《世界电影史》述评
8
作者 石嵩 赵祎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2-57,共6页
电影史蕴涵着丰富的时代风貌、社会思潮、文化景观和艺术遗存。著史是中国流脉悠久的叙述手段和治学方法。电影史的写作既关系着具体的历史语境,也流露着著作者的时代意识。张燕、谭政主编的《世界电影史》在贴近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过... 电影史蕴涵着丰富的时代风貌、社会思潮、文化景观和艺术遗存。著史是中国流脉悠久的叙述手段和治学方法。电影史的写作既关系着具体的历史语境,也流露着著作者的时代意识。张燕、谭政主编的《世界电影史》在贴近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过程中体认电影面貌,厘清、爬梳和阐释世界电影的发生基体、发展历程和发扬脉络,为电影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积累和价值导向,也为中国学者放眼全球重述影史积淀了建设性的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电影 全球表达 中国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球视角重估雕版印刷
9
作者 何朝晖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5,165,166,共21页
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活字印刷为何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中国的主流出版技术,成为印刷史领域的“李约瑟之问”。近来学界从中国本土经验出发已对此问题提出新的看法,然而引入全球视角与域外经验将... 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活字印刷为何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中国的主流出版技术,成为印刷史领域的“李约瑟之问”。近来学界从中国本土经验出发已对此问题提出新的看法,然而引入全球视角与域外经验将会为考察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关系提供更多参照,得出更清晰的认识。考察雕版印刷在域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和境遇,能够呈现雕版印刷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丰富和深化对雕版印刷文化的理解。在不少西方的印刷史书写中,雕版印刷受到有意无意的漠视和低估。雕版印刷与欧洲近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归根结底指的是雕版印刷。在印刷史领域应消除线性史观和西方中心观的影响,雕版印刷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需得到公正而全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四大发明 全球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世的新人文学——迪佩什·查克拉巴提的气候变化历史研究
10
作者 袁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20,共13页
芝加哥大学印度裔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迪佩什·查克拉巴提以“后殖民底层研究”著称。自2009年以来,其关注点却转向了气候变化历史批评,将资本、后殖民、全球化研究均纳入这一理论框架,并提出将人类历史与整个地球地质史相结合的研... 芝加哥大学印度裔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迪佩什·查克拉巴提以“后殖民底层研究”著称。自2009年以来,其关注点却转向了气候变化历史批评,将资本、后殖民、全球化研究均纳入这一理论框架,并提出将人类历史与整个地球地质史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近十五年来在全球人文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气候变化历史研究是在全球气候危机背景下对以往人文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反思。这种将气候变化“历史化”的策略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多重启示,为从生态整体主义视角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历史学依据,对历史研究及生态批评均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气候变化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 全球气候治理 迪佩什·查克拉巴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全球化作用下的城市空间转变——以1890s~1930s广州东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德升 黄鹤绵 王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695,共9页
世界城市历史研究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突破了世界城市经典理论的"现代主义"视角,证明全球化对城市空间转变的作用具有长期性,但仍局限在"经济主义"的分析范畴之内,将经济因素视为决定性动力。20世纪初期,广州... 世界城市历史研究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突破了世界城市经典理论的"现代主义"视角,证明全球化对城市空间转变的作用具有长期性,但仍局限在"经济主义"的分析范畴之内,将经济因素视为决定性动力。20世纪初期,广州东山地区完成由"乡村地区"向"社会精英阶层居住地"的空间转变,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由"东村西富"变为"东贵西富"。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转变是教会、华侨、政府、官僚4种动力相互作用、相继推动的结果。东山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除经济联系外,城市的全球文化联系对空间转变同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一些特定的城市或城市中的特定地区,社会文化动力对城市空间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 全球 空间转变 广州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全球史”转向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光宗 王永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5,共6页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全球史"转向,既是全球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学科发展的内在理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理论方法,从长时段、大范围考察多文明互动的历史格局,通过超越狭隘的"...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全球史"转向,既是全球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学科发展的内在理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理论方法,从长时段、大范围考察多文明互动的历史格局,通过超越狭隘的"中国中心观"考察多文明互动过程,以及互动双方或多方"中心-边缘"观念的变化,有意识的摒弃"中心"意识和"我者"意识,以一种"鸟瞰者"的姿态观察"我者"和"他者"在多文明互动中的历史,重视"他者"在"我者"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考察的结合,依托中外文化交流史差异化的微观历史个体,来折射宏大历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全球史"转向对以往许多问题可以作出重新阐释,从而进一步拓展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全球 转向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哲学的历史发生、学科贡献与时代使命—全球思想史的探究视角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共13页
从全球思想史的视角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国家体育哲学的学科形成、思想的相互迁移与融合以及对体育学的学科贡献。发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完成了体育哲学学科化的初步建设,并呈现逐渐融合与迁移的学科形态,这... 从全球思想史的视角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国家体育哲学的学科形成、思想的相互迁移与融合以及对体育学的学科贡献。发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完成了体育哲学学科化的初步建设,并呈现逐渐融合与迁移的学科形态,这些研究为体育学奠定了研究的逻辑起点,为体育意义的阐释提供了多元视角与方法论视域。认为:为突破当前体育哲学的研究瓶颈,应基于全球思想史的演变谱系,明确体育哲学对于体育科学建设真正的价值与作用,积极探寻自身特有的知识类型与核心,从身体知、体认、身体显现论等具身认知范式出发,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元实践哲学”融合,使体育学摆脱无学科知识核心的“洋葱交叉学科”困境,从体育的知识核心——训练学、裁判学、竞赛学延伸并探讨其他支脉命题,以体育新问题、真问题为创新导向,进而为体育学科本身逻辑的锚定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全球思想 范式 具身认知 元实践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转向”:全球视野下的医疗史研究初探 被引量:18
14
作者 蒋竹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4-92,共9页
近十年来,欧美史学界有关全球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研究有增多的趋势。这些书籍的出版或许正可以反映当前西方史学的"全球转向(global turn)",而这种"全球转向"的特色之一,即在于史学作品的"空间转向(spatia... 近十年来,欧美史学界有关全球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研究有增多的趋势。这些书籍的出版或许正可以反映当前西方史学的"全球转向(global turn)",而这种"全球转向"的特色之一,即在于史学作品的"空间转向(spatial turn)"——或者说是史学跨越民族国家的领土疆界,朝着区域、大陆及半球等空间发展。目前历史学的几个次学科如环境史、社会史、性别史、经济史、医疗与科技史、物质文化史、外交史都多少受到这波"全球转向"风潮的影响。其中,医疗史如何放在全球史的脉络下来思考,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有关这方面,西方医疗史已经有相当的成果,像是Sarah Hodges的研究。反观中国医疗史,目前仅见Vivienne Lo(罗维前)提出以全球视野来写作中国医疗史的诉求,她强调跨越社会、文化、地理边界及时间的知识与实践的传播的重要性。本文即在此脉络下,透过西方的全球医疗史研究的概况,来思考现有的中国医疗史研究成果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我们探讨的重点有二种:药物流通与疾病的全球史。总地来看,这波医疗史的全球转向,的确开展了过往医疗史研究未曾关注的课题。其中,全球视野是这些文章或专书特别强调的研究取向。然而,全球医疗史不必然就否认地方医疗史研究的重要性;反而更加强调全球与地方是如何相互地联系、交流、挪用、塑造、影响及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研究 全球转向 中国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史学科名称及起源再探讨——兼论全球环境整体观视野中的边疆环境史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9,共14页
环境史名称、起源、研究对象等,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及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其起源涉及环境史学科起源、研究起源、记录及思考的起源等三个层面。中国环境史记录及思考起源远古三代,环境史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普遍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学... 环境史名称、起源、研究对象等,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及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其起源涉及环境史学科起源、研究起源、记录及思考的起源等三个层面。中国环境史记录及思考起源远古三代,环境史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普遍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学科起源于2008年。环境史是研究地球上生物、非生物发展变迁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发展变迁史的学科,探究环境变迁的动因、特点、规律等,可资鉴当代。中国内地及边疆是全球生态系统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树立全球环境整体观,并以之指导边疆环境史研究,推进环境史学科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名称 起源 研究对象 全球环境整体观 边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设计史观与中国设计主体性的建构——兼谈“世界设计史”研究的学科意义及学术启示 被引量:14
16
作者 祝帅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61-66,共6页
在国际范围内,设计史研究已经蔚成风气,尤其是一种建立在全球化理论基础上的全球设计史,或世界设计史写作成为学术界和出版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版的部分代表性设计史著作,探讨设计史/设计的历史、世界设计史/... 在国际范围内,设计史研究已经蔚成风气,尤其是一种建立在全球化理论基础上的全球设计史,或世界设计史写作成为学术界和出版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版的部分代表性设计史著作,探讨设计史/设计的历史、世界设计史/全球设计史,中国设计/设计在中国等该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全球设计 世界设计 中国设计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史视野下的教育史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0,共6页
"全球史"又称"新世界史",是一个有别于旧的世界史的史学流派。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不断关注用跨国的和全球的方法研究过去,形成了历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全球史在普世价值观、历史观、研究对象、历史分... "全球史"又称"新世界史",是一个有别于旧的世界史的史学流派。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不断关注用跨国的和全球的方法研究过去,形成了历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全球史在普世价值观、历史观、研究对象、历史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许多新观点,对传统的教育史研究提出了诸多挑战和启示。教育史学者应密切关注国际史学发展的这种新趋势,并考虑如何加以应对,我们可以从全球史视野推进教育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全球教育 互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史全球化运动”评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7,共6页
全球史的勃兴已经引起国际史坛的广泛瞩目。但过去其影响基本限于世界史学科范围内,而近来,“全球史观”在美国竟波及“美国本土史”的研究,以至形成“美国史全球化运动”(movement of globalizing American history)。这一动向是非常... 全球史的勃兴已经引起国际史坛的广泛瞩目。但过去其影响基本限于世界史学科范围内,而近来,“全球史观”在美国竟波及“美国本土史”的研究,以至形成“美国史全球化运动”(movement of globalizing American history)。这一动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本文即对这场运动的来龙去脉略作梳理,并说明其学术旨趣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全球 全球 教学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的内涵与变形:一项全球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旭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5,175,共13页
欧洲语境中的革命观念,最初只具有周期性地向过去的政治制度回归的特点。17世纪中期时,“革命”开始具有线性的、剧烈的政治变动的含义,逐渐接近“革命”的现代意涵。英国内战之后,革命观念日益世俗化,主宰革命的力量不再是上帝,而是理... 欧洲语境中的革命观念,最初只具有周期性地向过去的政治制度回归的特点。17世纪中期时,“革命”开始具有线性的、剧烈的政治变动的含义,逐渐接近“革命”的现代意涵。英国内战之后,革命观念日益世俗化,主宰革命的力量不再是上帝,而是理性和科学。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催生出体现了剧烈变动、总体性和普遍性的现代革命观念。海地革命的成功,赋予了革命观念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反种族主义等新的内涵。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考察革命观念的产生与变形,可以明确现代革命观念不只是欧洲的产物,也不只是产生于欧洲的革命观念全球传播的结果,它是源自欧洲的革命观念与不同地方因素彼此影响、相互成就的混合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观念 内涵 变形 全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整体史”到“全球史”——西方史学史的一条线索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全球史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整体史、18-19世纪的普世史和文明史以及20世纪的总体史。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西方史学中识别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它有其古典基础,经历了从整体史、文明史和总体史到全球史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西方 近代 整体 普世 文明 总体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