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长明灯》的空间形式与意义生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国恩 吴翔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5,共4页
"空间"不仅是人物生活的场景,而且意味着文化的建构;不仅是一种方位参照体系,还是一种价值意义生成的载体。鲁迅的《长明灯》是一篇典型的关于空间的小说,在这种空间形式的表层是并置的四个空间场景:茶馆、社庙前、客厅、社... "空间"不仅是人物生活的场景,而且意味着文化的建构;不仅是一种方位参照体系,还是一种价值意义生成的载体。鲁迅的《长明灯》是一篇典型的关于空间的小说,在这种空间形式的表层是并置的四个空间场景:茶馆、社庙前、客厅、社庙。在文本空间方面,"疯子"和"孩童"这两个语言形象与鲁迅其他小说中的形象与观念构成了一个互文参照、互动增殖的语义空间。空间主题意义的获致来源于对传统空间秩序的质疑以及意向行为在空间的双向纠合、反应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明灯》 空间形式 意义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论启蒙视野下的《长明灯》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绪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1-75,共5页
鲁迅在创作《彷徨》时,尽管情绪比较低落,但《彷徨》里的不少作品仍然延续了《呐喊》的文化批判精神,也可以说,启蒙依然是他创作的目的之一,如《长明灯》就是一个抨击中国文化故旧的小说。就人们对《长明灯》的阅读来看,一方面,... 鲁迅在创作《彷徨》时,尽管情绪比较低落,但《彷徨》里的不少作品仍然延续了《呐喊》的文化批判精神,也可以说,启蒙依然是他创作的目的之一,如《长明灯》就是一个抨击中国文化故旧的小说。就人们对《长明灯》的阅读来看,一方面,不少人习惯于将它与《狂人日记》做比较,认为这两个小说都批判了封建传统;另一方面,从影响的角度看,许多文章论述了它与迦尔洵《红花》的关系,对《红花》与《长明灯》的异同有详尽阐释。上述两种比较是可行的,但也存在着一定风险,如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上,《长明灯》与《狂人日记》所否定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对“长明灯”的象征意义认识不清或不够充分,那么,《长明灯》很有可能被认为是《狂人日记》的重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明灯》 文化批判精神 《狂人日记》 中国传统文化 《彷徨》 《呐喊》 中国文化 封建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长明灯》与V.M.迦尔洵的《红花》两部短篇小说的文学比较观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利安.高利克 伯拉第斯拉瓦 丁松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5期35-41,共7页
对十九世纪俄国古典文学史的细致研究(至少从N.V.果戈理到F.M.陀斯妥耶夫斯基和L.N.安特莱夫)显现出V.M.迦尔洵(1855—1888)的非凡表现力的特性绝不是其中的一个例外。
关键词 《长明灯》 陀斯妥耶夫斯基 短篇小说 鲁迅 文学史 果戈理 俄国 作品 尼采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谁得到了大房子?——《长明灯》的常识化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段从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0,共17页
早在六十多年前,钱钟书就曾批判古往今来的"笺注家"们推求作品"背景"时爱犯的一个毛病说:"笺注家干的是细活儿,爱的是大场面;老为一首小诗布置了一个大而无边、也大而无当的‘背景’,动不动就说它关系世道人心... 早在六十多年前,钱钟书就曾批判古往今来的"笺注家"们推求作品"背景"时爱犯的一个毛病说:"笺注家干的是细活儿,爱的是大场面;老为一首小诗布置了一个大而无边、也大而无当的‘背景’,动不动就说它关系世道人心,仿佛很不愿意作者在个人私事或家常的琐事上花费一点喜怒哀乐"。①钱氏的"笺注家"或许并没有包含现代文学研究者,但这毛病在现代文学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却一点儿也不亚于前者。关于鲁迅短篇小说《长明灯》的讨论,就是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世道人心 《长明灯》 笺注 个人私事 钱钟书 鲁迅短篇小说 常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叙述视角与虚构心智——以《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欣然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0,66,共7页
一鲁迅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对'病态人物'的塑造。学术界的鲁迅小说研究从初期即挖掘其精神实质,例如傅斯年评论道:“鲁迅先生所作《狂人日记》的狂人,对于人世间的见解真是透彻极了;但是世人总不能不说他是狂人。哼哼.狂人,狂... 一鲁迅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对'病态人物'的塑造。学术界的鲁迅小说研究从初期即挖掘其精神实质,例如傅斯年评论道:“鲁迅先生所作《狂人日记》的狂人,对于人世间的见解真是透彻极了;但是世人总不能不说他是狂人。哼哼.狂人,狂人.耶稣、苏格拉底在古代,托尔斯泰、尼采在近代,世人何尝不称他作狂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全知叙述者 外视角 《长明灯》 《狂人日记》 陈士成 叙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长明灯》与爱罗先珂的作品——介绍王藤贵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福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1期47-49,共3页
鲁迅的翻译与他的创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点我们以前注意的还不够。解放后出版的《鲁迅全集》均未收翻译作品,《鲁迅译文集》也绝版久矣。很多人未能看鲁迅的译作,这直接影响到对鲁迅的深入研究。日本的鲁迅研究者对此比较重视。以... 鲁迅的翻译与他的创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点我们以前注意的还不够。解放后出版的《鲁迅全集》均未收翻译作品,《鲁迅译文集》也绝版久矣。很多人未能看鲁迅的译作,这直接影响到对鲁迅的深入研究。日本的鲁迅研究者对此比较重视。以前笔者曾介绍过藤井省三将鲁迅的《故乡》与契里呵夫的《省会》作的有趣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明灯》 《鲁迅全集》 比较研究 鲁迅研究 《故乡》 翻译作品 文集 《狂人日记》 日本 周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敬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95-98,共4页
迦尔洵(1855—1888)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也是鲁迅先生早年所推崇的俄国作家之一。一九○九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中,即收有鲁迅先生所翻译的迦尔洵的《四日》一篇,并对作者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氏悲世至深,遂狂易... 迦尔洵(1855—1888)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也是鲁迅先生早年所推崇的俄国作家之一。一九○九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中,即收有鲁迅先生所翻译的迦尔洵的《四日》一篇,并对作者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氏悲世至深,遂狂易,久之始愈,有《绛华》一篇,即自记其状。晚岁为文,尤哀而伤。今泽其一,文情皆异,迥殊凡作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明灯》 鲁迅先生 摘花 象征 作品 艺术手法 动势 俄国 《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埋葬封建制度而斗争——《长明灯》思想试析
8
作者 刘扬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31-35,共5页
一九二五年春天,鲁迅发表了短篇小说《长明灯》。这是一篇充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的作品。今天读来,仍给我们以很大的激励和宝贵的教益。 这篇小说以奇特的格式,寓言诗式的构想,精湛凝炼的笔触,继《狂人日记》之后。
关键词 《长明灯》 封建制度 反封建精神 短篇小说 《狂人日记》 寓言诗 鲁迅 思想 作品 笔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明灯》与《红花》之比较
9
作者 高庆明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4期63-67,共5页
俄国小说家迦尔洵的名作《红花》(1883),写的是一个疯子,他以疯人院墙外的“红花”为世界上一切恶的象征,于是想方设法拼命撷取,最后摔成重伤而死.四十多年以后,鲁迅的短篇小说《长明灯》,写吉光屯的一个青年疯子,视社庙里的“长明灯”... 俄国小说家迦尔洵的名作《红花》(1883),写的是一个疯子,他以疯人院墙外的“红花”为世界上一切恶的象征,于是想方设法拼命撷取,最后摔成重伤而死.四十多年以后,鲁迅的短篇小说《长明灯》,写吉光屯的一个青年疯子,视社庙里的“长明灯”为人间灾难的根源,立志要吹熄它,但没有成功,被人们关在社庙里.这两篇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呢?我们认为,鲁迅的《长明灯》,在艺术渊源上,一借鉴了迦尔洵的《红花》,并受了它某些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主题、选材和表现方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明灯》 民粹 鲁迅 吹熄 象征主义 党人 俄国小说 疯人院 短篇小说 方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文化批判与“忏悔”——鲁迅小说女性主题,兼及“五四”女性文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乐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五四” 主人公 阿Q 女性文学 《彷徨》 《长明灯》 愚昧 皇权 父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疯子”意象及其当代文化象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世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4-70,共7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疯子” 当代文化 现代知识分子 《狂人日记》 人文知识分子 反抗者 文化批判 《长明灯》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外聚焦叙事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4,共8页
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三卷中,苏格拉底划分了话语表现的两种不同方式:纯叙事(diegesis)与模仿(mimesis)。“纯叙事”的特点是:“诗人自己即说话者,他甚至并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模仿”则是诗人竭力创造一种不是他在说话的... 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三卷中,苏格拉底划分了话语表现的两种不同方式:纯叙事(diegesis)与模仿(mimesis)。“纯叙事”的特点是:“诗人自己即说话者,他甚至并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模仿”则是诗人竭力创造一种不是他在说话的错觉。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欧美文学批评中,“纯叙事”与“模仿”的划分又以“讲述”与“显示”的名称重新出现。“显示”被认为是客观的,非人格化的,或戏剧式的,是事件和对话的直接再现,故事被不加评价地表现出来,叙述者从中消失,留下读者在没有明确评价来指导的情况下,从他自己的所见所闻中独自去得出结论。“讲述”则是以叙述者作为中介的再现,让叙述者控制着故事,讲述、概括,并加以评论。 就西方文学而言,自福楼拜开始,许多作家和评论家都确信,叙事作品中直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外聚焦 鲁迅小说 《长明灯》 “疯子” 人物话语 叙事模式 “看客” 叙事作品 海明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创作中儿童问题的叙述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志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9-43,38,共6页
鲁迅的少年经验与散文叙述鲁迅曾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他在《彷徨》题辞里也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把儿童与将来联系起来,是鲁迅思考儿童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一个重要命题。王富仁认为:“《呐喊》... 鲁迅的少年经验与散文叙述鲁迅曾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他在《彷徨》题辞里也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把儿童与将来联系起来,是鲁迅思考儿童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一个重要命题。王富仁认为:“《呐喊》和《彷徨》的意向中心和最重要指归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问题 鲁迅小说 鲁迅创作 儿童形象 叙事模式 魏连殳 《狂人日记》 《长明灯》 祥林嫂 小伙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呐喊》、《彷徨》中的少年儿童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年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少年儿童 《呐喊》 《彷徨》 鲁迅小说 作家 《故乡》 文学创作 创作动机 《长明灯》 《社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月下的凝视──鲁迅视觉经验心理无意识探微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新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4期32-38,共7页
冷月下的凝视──鲁迅视觉经验心理无意识探微姚新勇1鲁迅对“看客”深恶痛绝,而且对眼睛这一视觉器官似乎具有特别的注视之偏好,这两点对鲁迅研究者来说,实是常识性知识。然而就我所见,人们对其主要是从社会学、政治学或传记学、... 冷月下的凝视──鲁迅视觉经验心理无意识探微姚新勇1鲁迅对“看客”深恶痛绝,而且对眼睛这一视觉器官似乎具有特别的注视之偏好,这两点对鲁迅研究者来说,实是常识性知识。然而就我所见,人们对其主要是从社会学、政治学或传记学、经验心理学的角度去做阐释或发生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经验 鲁迅文本 客体 陈士成 无意识欲望 《狂人日记》 意识机 弗洛伊德 《长明灯》 鲁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先生的小说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伏园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9期25-30,共6页
这是孙伏园先生全面论述鲁迅小说的一篇文章,长一万二千余字,原拟交刘以鬯、姚雪垠计划出版的《小说杂志》发表。1948年秋,刘以鬯主持的怀正出版社因通货膨胀而倒闭,该社酝酿中的《小说杂志》随之流产。1951年,刘以鬯任香港《星岛周报... 这是孙伏园先生全面论述鲁迅小说的一篇文章,长一万二千余字,原拟交刘以鬯、姚雪垠计划出版的《小说杂志》发表。1948年秋,刘以鬯主持的怀正出版社因通货膨胀而倒闭,该社酝酿中的《小说杂志》随之流产。1951年,刘以鬯任香港《星岛周报》编辑,由于佳作难求,便将此文刊于该报,并亲拟了按语。但不知又因何故,此文未能刊完,因而未能引起鲁迅研究界应有的重视。香港中文大学小思女士应本刊请求,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篇发表于四十年前的文章,交本刊重新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杂志 孙伏园 刘以鬯 鲁迅小说 鲁迅研究 《狂人日记》 《长明灯》 周报 香港中文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与超越——论鲁迅小说中人的存在和自由
17
作者 王学谦 张福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4-39,共6页
存在与超越———论鲁迅小说中人的存在和自由王学谦张福贵上篇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愚昧者和觉醒者是处在中心位置的两大形象系列。我们发现,对于那些愚昧者,鲁迅的意识和情感是比较单纯、清晰、顺畅的。他以一种人的精神和... 存在与超越———论鲁迅小说中人的存在和自由王学谦张福贵上篇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愚昧者和觉醒者是处在中心位置的两大形象系列。我们发现,对于那些愚昧者,鲁迅的意识和情感是比较单纯、清晰、顺畅的。他以一种人的精神和情怀大声呐喊,极力要把他们从昏睡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 觉醒者 鲁迅小说 《狂人日记》 人的自由 《故乡》 《长明灯》 自由意志 社会理性 魏连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生存的小说创作——《呐喊》、《彷徨》的另一种阐释
18
作者 李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20,共7页
关键词 小说 《呐喊》 《彷徨》 鲁迅 文学评论 人类 生存 自我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阿Q正传》 《孔乙己》 《白光》 《长明灯》 《在酒楼上》 《孤独者》 《伤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组”“群”现象
19
作者 宋桂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30,共3页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组”“群”现象●宋桂珍鲁迅在译了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之后写了一篇评价作者和本书的文章。他先评论曾经为俄国批评家武断地否定并同声攻击的《赛宁》,然后说,“阿尔志跋绥夫也知道,赛宁只是现代人的...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组”“群”现象●宋桂珍鲁迅在译了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之后写了一篇评价作者和本书的文章。他先评论曾经为俄国批评家武断地否定并同声攻击的《赛宁》,然后说,“阿尔志跋绥夫也知道,赛宁只是现代人的一面,于是又写出一个别一面的绥惠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知识分子问题 科举制度 祥林嫂 个性解放 《离婚》 《狂人日记》 《在酒楼上》 《长明灯》 《祝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呐喊》、《彷惶》的风格
20
作者 黄新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33-140,147,共9页
布封说:“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的作品上都盖着同一印章”,否则,“就会暴露出天才的贫乏”(《布封文钞》14页).艺术创作实践证明,一切认真研究生活和富有艺术经验的大作家,在他将自己的作品艺术地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时候,... 布封说:“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的作品上都盖着同一印章”,否则,“就会暴露出天才的贫乏”(《布封文钞》14页).艺术创作实践证明,一切认真研究生活和富有艺术经验的大作家,在他将自己的作品艺术地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时候,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总是既鲜明突出而又不单调乏味的.鲁迅就是如此.姑不论他的杂文、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在不失本调的基础上体现出风格的多样了,仅就《呐喊》、《彷徨》这两本小说集而言,它们的艺术风格也仍然是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作品 鲁迅 小说 《长明灯》 《故乡》 杂文 大作家 悲剧 《社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