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书》文本的历史真相
1
作者 刘鹿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1,共8页
对于许多儒家经典文本来说,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整体性解释体系中,其文本结构的深层义理才能够得以揭示。《通书》、《中庸》就是这样的经典文本。《通书》与《中庸》在编排次序、义理逻辑结构上存在着严密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通书》文... 对于许多儒家经典文本来说,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整体性解释体系中,其文本结构的深层义理才能够得以揭示。《通书》、《中庸》就是这样的经典文本。《通书》与《中庸》在编排次序、义理逻辑结构上存在着严密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通书》文本完全是依照《中庸》而作。宋儒及后世学者通常认为,《通书》是为了解释《太极图说》或《易传》的思想而作,这种观点并没有完全揭示出周敦颐作《通书》的本意。《通书》在义理上兼有《易》和《中庸》的思想,而文本上的直接依据则是《中庸》,不仅是为了诠释《易》之性理大义,也是为了诠释《中庸》的成德之道,即通过严谨的文本结构隐含地表达儒家成德之道的为学境界次第,再现《中庸》的内在义理。周敦颐首先依据"太极图"发明儒家的性道微言大义,贯通《易》及《中庸》义理,作《太极图说》以诠释《中庸》首章"天命之性",重新建立儒学的本体论及生成论基础;进而作《通书》,以严谨的文本结构诠释《中庸》全部文本,重新建立儒家的成德之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书》 《中庸》 《太极图说》 周敦颐 朱熹 宋明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敦颐《通书》的师道观
2
作者 邓武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1,共3页
《通书》是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重要著作之一。在《通书》中,周敦颐阐述了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其中关于"师道"的内容尤其丰富。周敦颐赋予了师道多重内涵,提出了为师的标准,明确了为师的职责,揭示了为师的根本。他对师道的实施... 《通书》是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重要著作之一。在《通书》中,周敦颐阐述了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其中关于"师道"的内容尤其丰富。周敦颐赋予了师道多重内涵,提出了为师的标准,明确了为师的职责,揭示了为师的根本。他对师道的实施尤其重视:第一,重在高度的责任感;第二,贵在"务实"而远名;第三,还需"重思"。明确提出了"师"能"为天下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通书》 师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通书》的两个学术问题
3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4-28,共5页
周敦颐的《通书》在学术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从经学史上看,《通书》是一部通论《易》学的著作,它一方面体现出义理派治《易》的特点,另方面又受思孟学派影响,使《易》理心性化。从理学史上看,《通书》建立了以“诚”为核心的心性论,为宋... 周敦颐的《通书》在学术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从经学史上看,《通书》是一部通论《易》学的著作,它一方面体现出义理派治《易》的特点,另方面又受思孟学派影响,使《易》理心性化。从理学史上看,《通书》建立了以“诚”为核心的心性论,为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书》 经学 义理派 理学 心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敦颐对《中庸》的诠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培高 杨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111,共5页
虽然《周易》与《中庸》在周子的体系建构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有所不同。其中《周易》在周子的体系中主要起着建构本体论的作用,如他以"太极"作为"诚"的依据,而《中庸》则在其体系中主要起着建... 虽然《周易》与《中庸》在周子的体系建构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有所不同。其中《周易》在周子的体系中主要起着建构本体论的作用,如他以"太极"作为"诚"的依据,而《中庸》则在其体系中主要起着建构心性论与工夫论的作用。如从心性论上说,无论是"诚者,圣人之本"还是"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主要都是以《中庸》为基础而进行立论的。从工夫论上说也是如此,"立诚"与"至中"的修养工夫显然是基于《中庸》而立论的,而"主静""知几""立志"都是围绕"诚"而进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诚"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通书》 《中庸》 辟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吟风弄月”还是“得君行道”——周敦颐礼学思想新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0,共10页
周敦颐被奉为道学宗主,他的礼学思想学术界关注不多。周敦颐的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积极用世的一面,同时也与北宋中期儒家推明治道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他完整地继承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这也是他对宋代道学发展的贡献。他提出的“礼,... 周敦颐被奉为道学宗主,他的礼学思想学术界关注不多。周敦颐的思想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积极用世的一面,同时也与北宋中期儒家推明治道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他完整地继承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这也是他对宋代道学发展的贡献。他提出的“礼,理也”虽然还不具备理学天理论意义上的“理”,但他通过对大《易》的思考,将人的存在、人类社会的人伦秩序与宇宙万物的演化看作是一体的,在宋代儒学的发展过程中开启了礼的形上化思考,指点了后来理学家的运思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敦颐也是宋代礼学思想的开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通书》 礼乐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对“诚”的理论重构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凡明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2-14,共3页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宗主。他在《中庸》诚说的基础上 ,受到李翱《易传》与《中庸》互训方法的影响 ,援佛道入儒 ,重新建构了“诚”的理论体系。他沿着《中庸》诚说的致思理路 ,由天道及于人道 ,并以“诚”作为沟通天人、连结物我的...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宗主。他在《中庸》诚说的基础上 ,受到李翱《易传》与《中庸》互训方法的影响 ,援佛道入儒 ,重新建构了“诚”的理论体系。他沿着《中庸》诚说的致思理路 ,由天道及于人道 ,并以“诚”作为沟通天人、连结物我的中心环节 ,重建了“诚”的宇宙本体论 ,再由此落实于心性论的层面 ,论证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至上性、绝对性、普遍性和永恒性。最后由心性内圣开出经世外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通书》 宋明理学 伦理道德 天道 人道 道德理想 宇宙本体论 心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宗贤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5期79-84,共6页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刘宗贤周敦颐在宋明理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理学开山。然而人们提起他的思想,往往沿袭宋代朱熹的看法,多讲《太极图》和《太极图说》中对宇宙生成图式的演化和说明。而《太极图》是源于道...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刘宗贤周敦颐在宋明理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理学开山。然而人们提起他的思想,往往沿袭宋代朱熹的看法,多讲《太极图》和《太极图说》中对宇宙生成图式的演化和说明。而《太极图》是源于道教,属"方士修炼之术"。这说明周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说》 《通书》 宋明理学 理学思想 寻孔颜乐处 《太极图》 心性义理 圣人 无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敦颐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
8
作者 李锦全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73-77,共5页
论周敦颐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李锦全周敦颐,字茂叔,原名实,"后避英宗旧名改颐"(《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事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无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 论周敦颐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李锦全周敦颐,字茂叔,原名实,"后避英宗旧名改颐"(《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事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无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终年五十七岁。他曾建书堂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哲理化 《太极图说》 《太极图》 朱熹 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 《通书》 心性义理 《无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