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长期观测与研究网络》
1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生态系统长期观测与研究网络》 书介 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 能量循环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观测数据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005-5013,共9页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方法,通过对应用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长期观测数据的应用领域、具体用途、用户特点及不同生态站数据的应用状况与研究主题,以期为提高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方法,通过对应用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长期观测数据的应用领域、具体用途、用户特点及不同生态站数据的应用状况与研究主题,以期为提高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观测数据的共享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长期观测数据的价值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观测数据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应用学科领域以林业、农业基础科学为主,同时不断扩展到其他学科中,呈多元化态势;数据主要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模型模拟、人工林研究、水污染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小麦玉米研究、土壤水分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数据的主要用户群体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不同机构应用长期观测数据开展的研究各有侧重;各生态站的长期观测数据能够为揭示其所代表生态区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能量流动与养分循环的变化规律,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最后,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观测数据应用的相关方面提出几点建议:(1)健全数据引用机制,制定相应的科学数据引用和著录标准;(2)发挥生态网络长期观测数据优势,开展专题数据产品的生产,充分开发生态网络长期观测数据的潜在价值;(3)加大和稳定生态站的经费投入,提高生态站的观测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完善、优化生态站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长期观测数据 文献计量 数据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发展概况 被引量:13
3
作者 卢康宁 段经华 +3 位作者 纪平 李惠鑫 陈欢欢 杨振寅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3期13-17,共5页
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是对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典型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地段建立长期定位观测设施,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等在自然状态或人为干扰下的变化过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以... 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是对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典型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地段建立长期定位观测设施,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等在自然状态或人为干扰下的变化过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以阐明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在机制。单个站点的长期定位观测、实验和研究往往具有其局限性,难以揭示更普遍性的规律。多站联合,从站到网的模式成为生态定位观测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70年代,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的网络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是开展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平台,为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的发展现状,本文从发展情况、取得成果等方面重点介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三个主要网络: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T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并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生态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CTERN CERN CNE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站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数据集 被引量:5
4
作者 苏文 陈春兰 +17 位作者 党廷辉 樊月玲 郝翔翔 何永涛 况福虹 兰中东 李国振 李小军 李小丽 李玉强 热甫开提 苏永中 田振荣 王书伟 吴瑞俊 杨风亭 张玉铭 宗海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52-64,共13页
耕地有机碳是农田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耕地土壤分布广泛,土壤的区域异质性高,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因此研究耕地有机碳及储量的变化规律,摸清耕地土壤的固碳能力,认识耕地固碳与生产力保持的耦合机制,对中国来讲尤其重... 耕地有机碳是农田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耕地土壤分布广泛,土壤的区域异质性高,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因此研究耕地有机碳及储量的变化规律,摸清耕地土壤的固碳能力,认识耕地固碳与生产力保持的耦合机制,对中国来讲尤其重要。国内很多学者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文献报道的数据开展相关研究,但总体上看,系统的、长期的耕地土壤观测与试验数据相对缺乏。本数据集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个涵盖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站多年系统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实测数据,结合有机碳估算模型,计算出2005–2015年来中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站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可以为更准确地估算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 农田生态系统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及服务管理——以许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裴柏洋 《绿色科技》 2020年第9期132-134,共3页
指出了开展城市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对城市生态研究以及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目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的标准现状、台站建设运行情况、数据获取与处理以及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情况,分析了长期观测研究结果的数据应用... 指出了开展城市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对城市生态研究以及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目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的标准现状、台站建设运行情况、数据获取与处理以及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情况,分析了长期观测研究结果的数据应用和信息服务情况,并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台站建设管理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生态系统 长期观测研究 服务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网络建设
6
作者 卢峰 蔡会德 +5 位作者 苏宏新 童德文 文娟 梁永延 覃志伟 罗蔚生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75-82,共8页
野外台站是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在分析广西生态区位和林草资源特殊性和典型性的基础上,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提出了广西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构想。采用多源数据分析与分层抽样相结... 野外台站是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在分析广西生态区位和林草资源特殊性和典型性的基础上,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提出了广西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构想。采用多源数据分析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广西全域范围内划分相对均质的9个生态地理分区,并按照层次清晰、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等原则规划布局森(竹)林、湿地、荒漠(石漠)、草地、城市等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25个。构筑以国家台站为重点、地方台站为补充的上下衔接、横联区内外观测的定位观测研究网络,解答重大科学问题,服务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西,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定位观测研究 网络建设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进中的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7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I0002-I0003,共2页
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始建于1978年2月,当时的名称是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海伦试验站,主要任务是解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经济问题,提出了“飞乌型经济模式”,为当时的农业结构性调整发挥了重大作用。1... 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始建于1978年2月,当时的名称是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海伦试验站,主要任务是解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经济问题,提出了“飞乌型经济模式”,为当时的农业结构性调整发挥了重大作用。1988年,海伦站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创始基本单元之一,为农田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长期试验平台,为中国生态学研究提供了黑土生态系统数据支撑。于2005年12月14日科学技术部颁发了国科发基字[2005]494号文件,将海伦站晋升为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韩晓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科学观测 研究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海伦 野外 农业现代化 技术经济问题 现代化过程 结构性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会同生态站)于1978年正式建站,1982年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林业部重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00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建设,2006年通过...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会同生态站)于1978年正式建站,1982年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林业部重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00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建设,2006年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验收评估,纳入国家生态网络建设和管理。会同生态站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广坪镇境内,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离会同县城15km,距怀化市120km,长沙市63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科学观测 湖南会同 杉木林 国家林业局 观测试验站 网络建设 林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9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于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隶属于中匡l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站,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太湖站自1991年开始,对太湖...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于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隶属于中匡l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站,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太湖站自1991年开始,对太湖进行水文、气象、生物、水化学、底质等生态和环境要素的长期监测和调查,逐步成为太湖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数据中心.野外观测以及分析样品的能力由最初简单物理要素和水化学观测发展至湖流垂直剖面观测、无机与有机水化学和有毒有害物质等复杂微量物质分析,生物镜检和细胞分子等不同尺度鉴定与生理生态测定.监测对象由单一水体发展至气体、底泥沉积物以及多种不同类型生物,空间由湖泊向流域及其周边城市不断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院 太湖 湖泊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观测试验站 有毒有害物质 长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
1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简称栾城试验站)建于1981年,1988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999年成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网络(GTOS)成员。2005年成为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台站。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 试验站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陆地生态系统 观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服务的生态台站科技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文 刘昂 +3 位作者 刘峰 郭学兵 唐新斋 何洪林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4期53-59,共7页
针对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原有台站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云服务特点,提出一个以云服务端与本地端相结合方式构建系统的台站科技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化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集信息发布、资... 针对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原有台站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云服务特点,提出一个以云服务端与本地端相结合方式构建系统的台站科技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化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集信息发布、资源服务、系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台站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详细论述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等。该系统已在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51个台站进行了应用,提高了台站科技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促进了台站科技资源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服务 生态台站 科技资源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0年豫东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区土壤含水量变化数据集
12
作者 任文 刘婷婷 +8 位作者 雍蓓蓓 谢坤 陈金平 王广帅 郭成士 赵永鉴 刘安能 丁大伟 李中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410-420,共11页
土壤水分是分析陆地水资源形成、转化、消耗等过程的重要媒介,也是评价耕作及灌溉制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对分析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农田水质状况有着重要作用。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位于黄淮海... 土壤水分是分析陆地水资源形成、转化、消耗等过程的重要媒介,也是评价耕作及灌溉制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对分析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农田水质状况有着重要作用。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位于黄淮海平原核心地带(由黄河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地貌),在土壤含水量长期观测工作中,严格执行《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中各项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确保相关人员流程的规范性,从而实现数据质量在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方面达到要求。本数据集收集、整理涉及商丘站2008-2020年6处典型农田耕地的不同深度土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及80-100cm)土壤含水量数据。本数据集可为豫东旱、涝、盐、碱及轮作模式耗水规律等技术问题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区域内耕作、施肥及灌溉制度的确立提供更为合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 土壤含水量 长期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
13
作者 张琳 吴冬秀 +3 位作者 宋创业 袁伟影 贾元 桑佳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193-201,共9页
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是CERN农田生态系统的台站在长期样地建立之初的样地和种植制度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包含15个农田站、5个荒漠农田复合站和1个沼泽农田复合站共21个生态站148个长期样地的本底信息、代表... CERN农田站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耕作制度本底数据集是CERN农田生态系统的台站在长期样地建立之初的样地和种植制度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包含15个农田站、5个荒漠农田复合站和1个沼泽农田复合站共21个生态站148个长期样地的本底信息、代表性农田类型和耕作制度的观测记录。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生态站名称、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样地代表性、地理位置、行政位置、海拔高度、样地面积及形状、样地建立时间和设计使用年数、作物名称与轮作体系、耕作制度、灌溉制度等字段。该数据集可以为作物资源分布和农业区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本底数据 耕作制度 样地背景 长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1年CERN土壤环境元素含量数据集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歌 施建平 +36 位作者 侯卫龙 解宪丽 潘贤章 陈春兰 党廷辉 樊月玲 傅伟 郝翔翔 何永涛 况福虹 兰中东 李国振 李伟 李小军 李小丽 李晓明 李玉强 林丽 刘海丰 刘素萍 鲁志云 热甫开提 沙丽清 苏永中 田振荣 王书伟 王小亮 吴瑞俊 杨风亭 杨桂生 叶学华 于小军 曾静 张德强 张玉铭 郑兴波 宗海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11-26,J0013-J0031,共16页
土壤环境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土壤环境问题的关注重点在于土壤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自1988年组建以来,在中国主要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 土壤环境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土壤环境问题的关注重点在于土壤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自1988年组建以来,在中国主要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中,按统一的规范,对与土壤环境状况有关的铁、锰、铜、锌、硼、钼、镉、铬、铅、镍、汞、砷、硒元素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通过对CERN典型生态样地表层土壤环境元素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得1995~2011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元素含量数据集。本数据集中13种土壤环境元素指标测定的相对误差平均为6.55%,重复测定的相对偏差为7.70%。同时附有完整的背景信息,保证了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性。本数据集可以为全国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以及环境土壤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长期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琳 李彤 +2 位作者 宋创业 韦文珊 吴冬秀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2-9,共8页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种观测数据的综合集成,涉及22个CERN生态站1998-2018年的植物物种的观测记录3770条,包括各个台站观测的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等所有植物物种名录。另外,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植物种... 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是CERN生态站植物物种观测数据的综合集成,涉及22个CERN生态站1998-2018年的植物物种的观测记录3770条,包括各个台站观测的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等所有植物物种名录。另外,数据集包含生态站代码、植物种名、拉丁名、科中文名、科学名、属中文名、属学名、地方异名、台站地理位置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植物名录 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长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