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花源诗并记》的美学风貌初探
1
作者 陶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264-266,共3页
关键词 《桃花源诗并记》 陶渊明 美学风貌 理想世界 审美理想 虚实相生 任真自得 执着追求 安贫乐道 物我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的理想王国——浅析《桃花源记》
2
作者 滕碧城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1期17-19,共3页
《桃花源记》是我国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是他的社会理想的艺术结晶,是他不满现实反抗现实的战斗武器,也是他思想、艺术发展到高峰的表现.陶渊明原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曾在《杂诗》中写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 《桃花源记》是我国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是他的社会理想的艺术结晶,是他不满现实反抗现实的战斗武器,也是他思想、艺术发展到高峰的表现.陶渊明原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曾在《杂诗》中写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充分反映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晋宋交替之际,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动乱黑暗的时代,当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复杂,门阀制度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真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作为家境已经没落的陶渊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理想王国 桃源 世外 理想社会 现实社会 《桃花源诗并记》 门阀制度 猛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源”原型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冉庄 《重庆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50-52,共3页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距今已逾一千六百年,早为人们知晓,由此而产生的成语“世外桃源”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该文描述的是一奇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记述诗人发现的由山口小洞而入,“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洞内...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距今已逾一千六百年,早为人们知晓,由此而产生的成语“世外桃源”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该文描述的是一奇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记述诗人发现的由山口小洞而入,“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洞内人生活落后、守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桃花源诗并记》 行政区划 自然景观 社会状况 历史文献 大酉洞 "桃花源" 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诗”并选才能完整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同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45,共2页
在陶渊明的两篇作品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归去来辞并序》让人们读了“辞”而忘了“序”,许多读本只选“辞”而没有“序”;《桃花源诗并记》让人们读了“记”而忘了“诗”,许多读本只选“记”而没有“诗”。当然,后者因为“记... 在陶渊明的两篇作品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归去来辞并序》让人们读了“辞”而忘了“序”,许多读本只选“辞”而没有“序”;《桃花源诗并记》让人们读了“记”而忘了“诗”,许多读本只选“记”而没有“诗”。当然,后者因为“记”的影响更大,而且叙事完整,有故事情节,完全可以独立。但从阅读理解的角度看,这样做又有商榷之处,特别是作为教材,更有思考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诗并记》 解读 才能 “序” 故事情节 阅读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意象与阿妮玛原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齐红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意象背后之文化积淀的三个解读层面的追问,上溯《诗经》源头,下至《桃花扇》一剧,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咏桃名篇进行以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之阿妮玛原型为新的文化视角的解读,从而发现阿妮玛在其统... 本文通过对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意象背后之文化积淀的三个解读层面的追问,上溯《诗经》源头,下至《桃花扇》一剧,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咏桃名篇进行以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之阿妮玛原型为新的文化视角的解读,从而发现阿妮玛在其统一分裂中所形成的两大模式:回家与艳遇,揭示出阿妮玛正是占有并利用了个人来使作品魅力无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妮玛 花意象 集体无意识 桃源 桃花扇》 解读层 《桃花源诗并记》 两种模式 经》 李香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被引量:1
6
作者 康剑民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10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 《桃花源诗并记》 中国文学史 田园风光 《归园田居》 田园生活 山水田园 高尚人格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 被引量:2
7
作者 顾农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6期93-96,101,共5页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顾农关于陶渊明的出身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两代连续出仕为郡守一级的官员,其家族有相当的文化传统,因此渊明的出身应视为"士族"(或"世族",这两个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用)...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顾农关于陶渊明的出身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两代连续出仕为郡守一级的官员,其家族有相当的文化传统,因此渊明的出身应视为"士族"(或"世族",这两个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用)。这本无疑义,但实际上还是出现了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研究 陶侃 及时行乐 《桃花源诗并记》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乌托邦 全祖望 陶延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典诗歌审美的纵向比较
8
作者 陈定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1-57,共7页
古典诗歌纵向审美比较的使命是考察品评诗歌思想艺术的“通变”和意义。“通”是“变”的基础,“变”为诗歌的存在和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向上比较要追寻前人开启的路径,后人对前人创作成果和经验的借鉴和继承。向下比较要探究诗... 古典诗歌纵向审美比较的使命是考察品评诗歌思想艺术的“通变”和意义。“通”是“变”的基础,“变”为诗歌的存在和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向上比较要追寻前人开启的路径,后人对前人创作成果和经验的借鉴和继承。向下比较要探究诗歌的题材、题旨及其艺术表现的异化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审美 《桃花源诗并记》 王安石 陶渊明 “变” 艺术表现 李商隐 《孟子》 创作意图 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与陶渊明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钧 《人文杂志》 1987年第6期12-17,共6页
陶渊明的诗文,生前及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刘勰的《文心雕龙》只字未提,钟嵘的《诗品》仅列于中品,萧统的《文选》所收陶诗也不过八首,陶文则仅《归去来辞》一篇。直到唐代。
关键词 陶渊明 李白 傲视权贵 《桃花源诗并记》 社会理想 质性自然 田园生活 葛巾 太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农本”意识及其审美意象的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萧庆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意象 “农本” 《劝农》 孟浩然 美学意义 农民阶级 审美意趣 《桃花源诗并记》 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举要
11
作者 徐志岩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1期28-47,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 1.历来论诗的人都把陶渊明看作是“————诗人”或“——诗人。”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咏荆轲》歌颂——,《读山海经》其十歌颂——,这正是诗人疾恶抗暴精神的表现,鲁迅把这类诗称做“——式”。陶渊...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 1.历来论诗的人都把陶渊明看作是“————诗人”或“——诗人。”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咏荆轲》歌颂——,《读山海经》其十歌颂——,这正是诗人疾恶抗暴精神的表现,鲁迅把这类诗称做“——式”。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也写得很好,散文名篇有——和——等,辞赋名篇有——和——等。《桃花源诗并记》是作者晚年之作,表现了作者——和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复习题 《桃花源诗并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 《咏荆轲》 陶渊明 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未可薄模仿,袭故常能化新奇
12
作者 朱浩明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4期65-65,共1页
有句俗话,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这话似乎有些“煞风景”,但如果正确理解,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经验谈”。南末诗人谢枋得写了一首《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艾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显然,这是借... 有句俗话,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这话似乎有些“煞风景”,但如果正确理解,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经验谈”。南末诗人谢枋得写了一首《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艾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显然,这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之意的。社市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卢。大官喜我来,遣骑间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南末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就明确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诗并记》 巴山夜雨 避秦 苛政 刘克庄 经验谈 西窗烛 夜雨寄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及其创作 被引量:1
1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2期35-48,共14页
如何正确地评价陶渊明,这是最近一个时期我系师生间热烈讨论的问题,也是目前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下面仅就“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及其创作”,这个部题,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 陶渊明 思想发展 作品 园田居 《桃花源诗并记》 作官 明君 农村 《挽歌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