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王维《杂诗》(其二)的两种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永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1,共2页
有人说,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其实,游子思乡又何尝不是呢?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表现“游子思乡”这一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王维《杂诗》(其二)就是其中很纤巧、很精致的一首。诗人不事修辞,用白描手法记录了在他乡遇见从家乡来... 有人说,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其实,游子思乡又何尝不是呢?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表现“游子思乡”这一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王维《杂诗》(其二)就是其中很纤巧、很精致的一首。诗人不事修辞,用白描手法记录了在他乡遇见从家乡来的故知,向他打听老家情况的四句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短短的二十字,我们至少可以作如下两种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诗》 解读 王维 永恒主题 白描手法 歌史 思乡 游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诗》四首作者考辨
2
作者 戎默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2,共4页
元好问诗集中的《杂诗》四首,今存最早之明刻两种版本的《遗山集》皆有收录。但由于今本汪藻《浮溪集》亦收录此诗,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即据此认为四诗乃汪藻所作。而如今的研究者亦广泛接受了这一观点,今人所编元好问诗集也将四诗... 元好问诗集中的《杂诗》四首,今存最早之明刻两种版本的《遗山集》皆有收录。但由于今本汪藻《浮溪集》亦收录此诗,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即据此认为四诗乃汪藻所作。而如今的研究者亦广泛接受了这一观点,今人所编元好问诗集也将四诗剔除。然而,钱先生此说实未加详考。实际上,《杂诗》四首当是元好问作,而混入今本《浮溪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诗》四首 元好问 汪藻 《遗山集》 《浮溪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法的铺排与比兴的委婉——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与王维《杂诗》的比较解读
3
作者 王统群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1-96,共6页
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与王维《杂诗》,是两首主题相同的思乡之作。它们经常被说诗者连带提及,但是几乎没有人将这两首诗加以具体细致的比较解读。本文尝试对这两首思乡之作进行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并例举其它几组相同主题的诗作... 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与王维《杂诗》,是两首主题相同的思乡之作。它们经常被说诗者连带提及,但是几乎没有人将这两首诗加以具体细致的比较解读。本文尝试对这两首思乡之作进行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并例举其它几组相同主题的诗作拓展、深化论题,借以探讨长篇与短篇、赋法与比兴、铺陈与委婉等不同体制与手法,给相同主题作品带来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效果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杂诗》 赋法 比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颂圣歌一统 玲珑向日心——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的情感主题之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树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诗》中,通过对新疆历史、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记述与描写,以昂扬奋发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歌颂了皇恩的浩荡和祖国的统一,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忠君爱国之心。
关键词 《杂诗》 新疆 大一统 风俗习惯 文化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体诗形式的建构:意象和对仗的历史发展(下)
5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4-47,51,共5页
四.与借景抒情的意象兴起的同时,诗句的结构对称也引起了诗人们的注意。《古诗十九首》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类对仗句,往往成为诗作中的亮点,在不知不觉间被后世广泛运用。如曹植《杂诗》(其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南... 四.与借景抒情的意象兴起的同时,诗句的结构对称也引起了诗人们的注意。《古诗十九首》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类对仗句,往往成为诗作中的亮点,在不知不觉间被后世广泛运用。如曹植《杂诗》(其一)“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南朝梁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北齐萧悫《秋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十九首》 《杂诗》 借景抒情 南朝梁 近体 柳恽 《秋思》 曹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诗赋新研二题
6
作者 顾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中古诗歌中的杂诗,相当于后来散文中的杂感。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前八首写他关于人生的感慨;九至十一首涉及他早年最初的出仕;最后一首可能是后来加进来的,流露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感士不遇赋》是继董仲舒、司马迁的同题之作... 中古诗歌中的杂诗,相当于后来散文中的杂感。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前八首写他关于人生的感慨;九至十一首涉及他早年最初的出仕;最后一首可能是后来加进来的,流露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感士不遇赋》是继董仲舒、司马迁的同题之作以发表感慨的,通过"导达意气",释愤抒情,从而实现自己内心的平衡和平静。陶渊明深感其时风气太坏,只能隐居,但归隐后仍讲究品性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杂诗》人生《感士不遇赋》思想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7
作者 贾世兴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92-96,共5页
东晋建立以后,谈玄说理的诗风靡诗坛,当时玄学诗人的作品“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而到了东晋末年,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如孤鹤展翅晴空,似朗月静挂夜天,给文坛带来生气和光明。... 东晋建立以后,谈玄说理的诗风靡诗坛,当时玄学诗人的作品“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而到了东晋末年,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如孤鹤展翅晴空,似朗月静挂夜天,给文坛带来生气和光明。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创作 建安风力 歌发展史 谈玄 田居 中国文学史 《杂诗》 《饮酒》 读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嵘《诗品》“《楚辞》系列”通说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伯伟 《中国韵文学刊》 1994年第1期36-46,70,共12页
关键词 钟嵘《品》 谢混 玄言 《杂诗》 谢灵运传论 田家语 《国风》 登楼赋 《玉台新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凉:陶渊明诗的真实底蕴 被引量:2
9
作者 程世和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0-74,共5页
一中国文人向来具有理性精神,很少迷信色彩,孔子“不语怪力乱神”①,“敬鬼神而远之”②,闪烁的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老庄更以为死亡不可避免,而大力弘扬自然之道,后来秦皇汉武时期方士仙道之术虽盛极一时,但一般文人如司马相如、... 一中国文人向来具有理性精神,很少迷信色彩,孔子“不语怪力乱神”①,“敬鬼神而远之”②,闪烁的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老庄更以为死亡不可避免,而大力弘扬自然之道,后来秦皇汉武时期方士仙道之术虽盛极一时,但一般文人如司马相如、司马迁诸人并没有卷入那种迷信旋涡中去。东汉以后,佛学渐入中国,受到中国文人的欢迎,不过文人们大多也只是把玩它的禅定之说,对佛门天国却很少信奉,从总体上看,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入在生死问题上并没有多少宗教上的幻想。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一下明人何孟春《余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迷信色彩 仙道 人生悲剧 自然之道 秦皇汉武 《杂诗》 《古十九首》 生死问题 禅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丛松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4期73-78,72,共7页
建安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时“俊才云蒸”(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以“气”为文, 造成一个“梗概而多气”(同上)的文学盛世。三曹父子在文学上和政治上一样,是那一时代的领袖人物。
关键词 歌艺术 意象群 人情感 歌创作 《杂诗》 《短歌行》 歌意象 燕歌行 善哉行 政治抱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一诗所吊对象为曹雪芹
11
作者 严宽 《曹雪芹研究》 2012年第2期47-55,共9页
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诗,载《熙朝雅颂集》首集卷二十六,云:秋色招人上古墩,西风瑟瑟敞平原。遥山千叠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野水渔航闻弄笛,竹篱茅肆坐开樽。小园忍泪重回首,斜日荒烟冷墓门。关于此诗与曹雪芹的关系,学界向... 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诗,载《熙朝雅颂集》首集卷二十六,云:秋色招人上古墩,西风瑟瑟敞平原。遥山千叠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野水渔航闻弄笛,竹篱茅肆坐开樽。小园忍泪重回首,斜日荒烟冷墓门。关于此诗与曹雪芹的关系,学界向有争论,进而涉及到对曹雪芹生卒年、葬地等问题的探讨。因此,考察此诗所吊对象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敏 敦诚 时帆 沈治钧 日薄虞渊 张宜泉 黄叶村 清代 《杂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心而动:逆流而上或归耕田园——曹操与陶渊明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12
作者 吴昊(执教) 张怡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4期136-140,共5页
【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本设计主要为诗歌比较鉴赏,所选篇目包括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还有选自课外的曹操的《龟虽寿》《蒿里行》,陶渊明的《杂诗》(其五)《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饮酒》... 【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本设计主要为诗歌比较鉴赏,所选篇目包括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还有选自课外的曹操的《龟虽寿》《蒿里行》,陶渊明的《杂诗》(其五)《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饮酒》(其四)《岁暮和张常侍》。本设计并未完全选取本单元课内篇目,而是对选文前两位诗人的作品加以拓展延伸,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入两位诗人更深层的精神世界,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高中语文 鉴赏教学 选文 《饮酒》 引领学生 《杂诗》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乐播放器
13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4年第3期38-38,共1页
“明”可以组什心词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问我:“明天的明可以组什么词?”我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明天的明可以组词为明天。”【山东省临沂市齐鲁园小学五(5)班刘以琳】“吃货”的眼里只有美食“香蕉应节起,高飞……”正当我读陶渊明的... “明”可以组什心词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问我:“明天的明可以组什么词?”我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明天的明可以组词为明天。”【山东省临沂市齐鲁园小学五(5)班刘以琳】“吃货”的眼里只有美食“香蕉应节起,高飞……”正当我读陶渊明的《杂诗》读得起劲时,爸爸却紧急喊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诗》 组词 山东省临沂市 播放器 语文课 陶渊明 脱口而出 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有志不获骋”句新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归青 《云梦学刊》 2020年第1期97-104,共8页
陶渊明《杂诗》其二有句云:"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其中"有志不获骋"句人多解为理想壮志不得实现、才华不能施展的苦闷,这种解释恐系误读。"志"的含义较广,并不专指政治抱负... 陶渊明《杂诗》其二有句云:"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其中"有志不获骋"句人多解为理想壮志不得实现、才华不能施展的苦闷,这种解释恐系误读。"志"的含义较广,并不专指政治抱负。无论从他的诗文作品看,还是从他的从政表现看,中年以后的陶渊明很难说有什么政治抱负。年富力强时期尚且如此,到五十岁老病交加之时,却因为抱负不得实现而通宵不眠,殊不合常情。本句中的"志"不应作政治抱负解,只是一种泛说,句谓心里的愿望无论大小大都已无力实现。"日月"两句写的是一种老年感受,谓时光飞逝,忽臻老境,精力不济,力不从心。作者所以焦虑万端,终晓不静者,盖因意识到来日无多,人生已入最后途程,而非政治抱负未得施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人生思想 《杂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水衣”兼及“水”系服饰词
15
作者 崔山佳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汉语大词典》收"水衣",义项有二:①青苔,苍苔。所举例证如下: (1)阶下伏泉涌,堂上水衣生。(《文选》张协《杂诗》之十)李善注引《淮南子》高诱注:"苍苔,水衣也。"②即水苔。所举例证如下:
关键词 “水” 《汉语大词典》 服饰 《淮南子》 《杂诗》 《文选》 李善注 例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乐府艳歌之演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齐天举 《阴山学刊》 1989年第1期1-10,共10页
什么是艳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六说:“又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越(趋),有乱。①……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又卷三十所引张永《元嘉正声伎录》曰:“非管弦音声所寄,似是... 什么是艳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六说:“又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越(趋),有乱。①……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又卷三十所引张永《元嘉正声伎录》曰:“非管弦音声所寄,似是命笛理弦之余。”即所谓曲调之余声。用现代的音乐术语说,“艳”就是引子、序曲。艳曲所填的辞叫做艳辞,通称艳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歌 古乐府 《乐府集》 郭茂倩 焦仲卿妻 《杂诗》 西北有高楼 罗敷 乐府歌辞 建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与悲秋文学
17
作者 杨兴华 《云梦学刊》 1993年第4期9-10,共2页
我国的悲秋文学,如果要追本溯源的话。人们自然会上溯到《诗经》。比较典型的是《秦凤·蒹葭》的第一部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指明时令已是蒹葭花开的深秋。
关键词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湘夫人 个人遭遇 《杂诗》 悲回风 秦风 楚辞通释 客观景物 明于治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安文学的浪漫主义特色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亚新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建安文学居于一个突出的地位。建安诗人继承了国风、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严格地遵循生活本身的逻辑,对汉末时事、社会乱离、人民疾苦作了真实具体的描绘,留下了不少具有史诗价值的作品。但另一方面。
关键词 建安文学 汉乐府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精神 野田黄雀行 白马篇 建安 《洛神赋》 《杂诗》 秋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解其中味——论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情
19
作者 白晓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52-60,共9页
历来论诗的人都把陶渊明看作“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说他的田园诗大都以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歌唱了这种陶然自乐的生活;诗人在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中快活得飘飘然,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情。陶诗意... 历来论诗的人都把陶渊明看作“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说他的田园诗大都以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歌唱了这种陶然自乐的生活;诗人在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中快活得飘飘然,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情。陶诗意境的淡远,正由诗人心情的恬淡而来。 陶渊明归隐以后的心情果然是恬静的吗? 不错,归隐以后陶渊明的心情间或也有恬静的时候,但这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好象的,而经常的、深刻的、根本的则是不平、痛苦和愤懑。这是他心情的常态和主导方面。根据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原理,我们可以说,他归隐以后的心情决不能用恬静来概括。说恬静显然是误解他了,或者是被老陶表面的强作欢笑和故作轻松迷惑了。如果不是单单品尝玩味一首两首诗,不是把某些句子抽出来孤立欣赏,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把他所有的作品综合起来研究分析,而且透过表面的欢笑看到欢笑掩盖下的眼泪,那么你所品尝到的决不是怡静之味,你也决然得不到恬静的感受;你纵使不会和老陶一样苦闷,也会和他同时叹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 隐逸 《饮酒》 《杂诗》 士不遇赋 拟挽歌辞 济苍生 九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的文艺真实观略论
20
作者 熊志庭 《船山学报》 1986年第1期85-89,共5页
王船山以经世致用为其学术的根本宗旨。对于文艺问题,船山也据此宗旨发表了不少精到的艺术见解。船山的艺术真实论,就是他文艺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的文艺真实论是他文艺思想中的一个根本原则。要求文艺表现真实... 王船山以经世致用为其学术的根本宗旨。对于文艺问题,船山也据此宗旨发表了不少精到的艺术见解。船山的艺术真实论,就是他文艺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的文艺真实论是他文艺思想中的一个根本原则。要求文艺表现真实,这几乎是我国古代哲人和文艺家共同的文艺主张。由于我国的文艺是以抒情性为其特点的,所以古代的文艺真实观,也比较注重强调情感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观 王船山 经世致用 古代哲人 艺术真实 现实主义创作 妙合 《沧浪话》 车尔尼雪夫斯基 《杂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