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宪明 杨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7,共8页
《新青年》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之一,而复刊后的《晨报》,特别是改良以后的《晨报副刊》则是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李大钊在《晨报》所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正是通过他的杰出工作,《晨报》从1918年12月... 《新青年》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之一,而复刊后的《晨报》,特别是改良以后的《晨报副刊》则是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李大钊在《晨报》所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正是通过他的杰出工作,《晨报》从1918年12月1日复刊第一天开始,特别是从次年2月7日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组织、有系统传播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其作用与《新青年》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复刊以后的《晨报》紧密配合《新青年》,在《晨报副刊》开始有组织、有系统地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正是在《新青年》和《晨报副刊》的带动下,《民国日报》、《时事新报》和稍后的《京报》等迅速跟进,先后辟出专栏专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日本学者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提出的"五四时期指导《晨报副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不是李大钊而是陈溥贤"的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晨报副刊》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五四时期 陈溥贤 近代报刊 报刊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报副刊》的产业化运作与现代文学的发展
2
作者 赖斯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4,共3页
在上世纪初的中国,推动文学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是报馆和出版社,有实力的报馆或出版社往往是既发行报纸又出版书籍,如晨报社,不但发行《晨报》正张与《晨报副刊》,还出版晨报社丛书,同时也资助一些期刊的出版(如《戏剧》月刊),形成一整套... 在上世纪初的中国,推动文学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是报馆和出版社,有实力的报馆或出版社往往是既发行报纸又出版书籍,如晨报社,不但发行《晨报》正张与《晨报副刊》,还出版晨报社丛书,同时也资助一些期刊的出版(如《戏剧》月刊),形成一整套产业运作流程。正是这个时候,"《晨报副刊》,……露出头角来了",〔1〕它"是中国日报副刊的起首老店,影响于文坛者颇大",〔2〕成为推动现代中国文学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副刊》 产业化运作 现代文学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报副刊》与中国早期话剧
3
作者 卢国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5,共4页
《晨报》是20年代初中国早期话剧发展的基地。《晨报副刊》上记载了中国早期话剧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中国早期话剧的启蒙追求,展现出早期话剧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 《晨报副刊》 早期话剧 启蒙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晨报副刊》始末 被引量:2
4
作者 崔燕 崔银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4,共8页
要切人本文主题,需先弄清《晨报副刊》来龙去脉,查报刊史档案,《晨报副刊》是附属于《晨报》的文艺副刊。《晨报》前身是创办于1916年的《晨钟报》。1916年5月,为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舆论阵地,扩大政治影响力,辛亥革命时期一位重... 要切人本文主题,需先弄清《晨报副刊》来龙去脉,查报刊史档案,《晨报副刊》是附属于《晨报》的文艺副刊。《晨报》前身是创办于1916年的《晨钟报》。1916年5月,为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舆论阵地,扩大政治影响力,辛亥革命时期一位重要人物汤化龙决定办一份报纸,并将办报具体事宜交予他的秘书李大钊,历经两月筹备,由李大钊亲自命名的报纸《晨钟报》于1916年8月15日创刊,李大钊任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副刊》 鲁迅 辛亥革命时期 《晨报 政治影响力 李大钊 文艺副刊 舆论阵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伏园与《晨报副刊》实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崔燕 崔银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101,共6页
孙伏园(1894-1966),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读于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时年鲁迅在该校任监督,从此与鲁迅相熟。1918年经周作人介绍,与其弟孙福熙一起到北京大学旁听,第二年转为正式生。在北大读书期间加入文学社团新潮社。1919年出任北京... 孙伏园(1894-1966),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读于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时年鲁迅在该校任监督,从此与鲁迅相熟。1918年经周作人介绍,与其弟孙福熙一起到北京大学旁听,第二年转为正式生。在北大读书期间加入文学社团新潮社。1919年出任北京《国民公报》副刊编辑,后转入《晨报》当记者。1920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副刊》 影响力 任职时间 文学作品 文学研究会 孙伏园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报副刊》与沈从文的早期创作
6
作者 赵楠 吴晓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99,共6页
初到北京的沈从文,因由《晨报副刊》等报章杂志的肯定与帮扶,从给大学生"讲故事的人"成长为著名作家。沈从文也在尝试投稿与接受读者反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路数,无论是能够引起文学青年共鸣的讽刺题材作品,还是能... 初到北京的沈从文,因由《晨报副刊》等报章杂志的肯定与帮扶,从给大学生"讲故事的人"成长为著名作家。沈从文也在尝试投稿与接受读者反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路数,无论是能够引起文学青年共鸣的讽刺题材作品,还是能够引起都市读者好奇的湘西资源,都与作者的此种经历与经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早期创作 《晨报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启蒙中的《晨报》副刊——《晨报》副刊研究之二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小美 樊亚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5-141,共7页
本文对《晨报》副刊在孙伏园编辑时期所形成的传播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同时揭示了这些特点与当时文化背景及孙伏园思想。
关键词 《晨报副刊 孙伏园 传播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之一种:《晨报》副刊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静 李奕萱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晨报副刊 问题意识 新文化运动时期 《时事新报》 《民国日报》 “问题”意识 五四时期 传播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副’,我的喇叭”——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 被引量:2
9
作者 樊亚平 吴小美 《甘肃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文把徐志摩编辑时期的《晨报》副刊放在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与李大钊、孙伏园的比较之中 ,考察了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及其与徐志摩本人思想、个性间的内在联系 ,力图使人们对徐编辑的《晨报》副刊及其价值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关键词 《晨报副刊 徐志摩 传播特点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改革《晨报》副刊的贡献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涛甫 《学术界》 2002年第4期245-254,共10页
李大钊对《晨报》副刊进行改革 ,打破副刊的传统风格 ,把其改造成为传播五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公共空间”。它以不同于时潮的稳健风格着力于思想文化启蒙 ,为现代副刊提供了一个新发展的方向。李大钊... 李大钊对《晨报》副刊进行改革 ,打破副刊的传统风格 ,把其改造成为传播五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公共空间”。它以不同于时潮的稳健风格着力于思想文化启蒙 ,为现代副刊提供了一个新发展的方向。李大钊所开创的“晨副”启蒙传统为此后的“晨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改革 《晨报副刊 批纸 新闻事业史 思想启蒙 文化 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报副刊〉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11
作者 张涛甫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2-,共1页
论文以《晨报副刊》作为典型个案探讨近现代报刊 ,尤其是报纸副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论文提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公共空间”的理论构想 ,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转型时期 ,随着传统专制体制的解体 ,知识分子渐渐地从庙堂中... 论文以《晨报副刊》作为典型个案探讨近现代报刊 ,尤其是报纸副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论文提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公共空间”的理论构想 ,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转型时期 ,随着传统专制体制的解体 ,知识分子渐渐地从庙堂中解放出来 ,以现代报刊、学校、社团、出版社等为主要媒介 ,形成了迥异于传统专制思想文化语境的现代知识分子“公共空间”。《晨报副刊》在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启蒙者的重要思想文化舆论阵地 ,在这一现代知识分子“公共空间”里 ,“启蒙”是一条贯彻始终的主线。在时代思潮的主流转向激进主义的时候 ,《晨报副刊》仍然坚守在启蒙岗位上 ,继续完成五四时期未竟的使命 ,并把五四主题引向深入。这种启蒙内涵包括思想文化启蒙、文学启蒙、政治启蒙等方面。在这一语境中 ,现代知识分子把启蒙主题除了在学理上引向深入之外 ,还在实践中加以细致的落实。《晨报副刊》稳健的启蒙思路是这一知识分子“公共空间”得以正常发育的内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副刊》 知识分子 五四时期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报》副刊办刊特色探析——兼论其对当今报纸副刊的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少刚 樊亚平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它在"五四"新文化传播潮流及其新式副刊发展历史上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晨报》副刊在社会文化启蒙、编者个性和副刊与正刊的关系等方... 《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它在"五四"新文化传播潮流及其新式副刊发展历史上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晨报》副刊在社会文化启蒙、编者个性和副刊与正刊的关系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特色及其对当今报纸副刊的启示进行一些考察,旨在从另一个视角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晨报》副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副刊 办刊特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编辑权”的效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五四”时期是新旧文化碰撞抗争、中西思想融合激荡的年代,其重要现象之一便是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北平《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和北平《京报副刊》等四大副刊的应运而生。它们之所以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摒... “五四”时期是新旧文化碰撞抗争、中西思想融合激荡的年代,其重要现象之一便是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北平《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和北平《京报副刊》等四大副刊的应运而生。它们之所以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摒弃曾在中国大行其道、风行一时的鸳鸯蝴蝶派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副刊》 “五四”时期 编辑权 效力 《京报副刊》 鸳鸯蝴蝶派 文化碰撞 思想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0年代的媒介现代性转型——以报纸文艺副刊为例
14
作者 雷世文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49-250,共2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报纸文艺副刊在每一个文学(文化)的转型阶段都发挥了积极的文化舆论导向作用。《晨报副刊》之于新旧文学(文化)的转变,《大公报·战线》之于五四文学(文化)向抗战文学(文化)的转型,... 在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报纸文艺副刊在每一个文学(文化)的转型阶段都发挥了积极的文化舆论导向作用。《晨报副刊》之于新旧文学(文化)的转变,《大公报·战线》之于五四文学(文化)向抗战文学(文化)的转型,《大公报·星期文艺》之于现代文学(文化)向当代文学(文化)的过渡,都是极其明显的实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转型 文艺副刊 40年代 报纸 中国现代文学 媒介 舆论导向作用 《晨报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报馆
15
作者 李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7期23-23,共1页
晨报馆《晨报》是本世纪初一二十年代北京赫赫有名的大报,《晨报副刊》是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四大报刊之一。提到《晨报》就会使人联想起新文化运动中一系列著名人物,首先是鲁迅,其次便是当时副刊的主编孙伏园。《晨报》的前身是《晨... 晨报馆《晨报》是本世纪初一二十年代北京赫赫有名的大报,《晨报副刊》是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四大报刊之一。提到《晨报》就会使人联想起新文化运动中一系列著名人物,首先是鲁迅,其次便是当时副刊的主编孙伏园。《晨报》的前身是《晨钟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伏园 鲁迅日记 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 鲁迅先生 许钦文 《我的失恋》 总编辑 师生关系 《晨报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报·诗镌》对现代新诗运动的贡献
16
作者 于吉瑞 宋玉富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2期17-18,共2页
《诗镌》创刊于1926年4月1日,附《晨报副刊》,出版11期后,于1926年6月10日终刊。《诗镌》的出现,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必然结果,诗对自身形式合理继承和重构的结果。从1917年开始的现代新诗,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胡适为首的早期白话诗人... 《诗镌》创刊于1926年4月1日,附《晨报副刊》,出版11期后,于1926年6月10日终刊。《诗镌》的出现,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必然结果,诗对自身形式合理继承和重构的结果。从1917年开始的现代新诗,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胡适为首的早期白话诗人,在旧的律诗日趋僵化的背景下,打破了旧律诗的一统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镌 现代新诗 白话诗人 中国新诗 《晨报副刊》 中国现代诗歌 徐志摩 朱湘 诗刊放假 心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庄”为何难容“阿Q”?--也谈《阿Q正传》中“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宋剑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40,13,共11页
自从1922年,周作人以“仲密”署名在《晨报副刊》发表文章评论《阿Q正传》开始,鲁迅的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了九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在这九十多年当中,研究者究竟发表过多少文章去解读《阿Q正传》,其数量之庞大恐怕没有人能够去准确地统... 自从1922年,周作人以“仲密”署名在《晨报副刊》发表文章评论《阿Q正传》开始,鲁迅的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了九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在这九十多年当中,研究者究竟发表过多少文章去解读《阿Q正传》,其数量之庞大恐怕没有人能够去准确地统计,仅中国知网就收录有1204篇。我们不妨就以中国知网的检索信息为例,去做这样一种简单的数字换算:假如一篇研究论文平均为一万字,我们最起码知道已有一千二百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个体” 共同体 《晨报副刊》 文章评论 中国知网 检索信息 研究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话剧语言阐释“‘活生生的阿Q’形象”——论许幸之的《阿Q正传》六幕剧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剑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9,共11页
许幸之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1937年初在延安首演,在上海第二次演出历时半月,上座率极高。许幸之对剧本曾六易其稿,增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出剧本的戏剧性;增加了各种人物与故事,呈现出现实的丰富性;重塑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许幸之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1937年初在延安首演,在上海第二次演出历时半月,上座率极高。许幸之对剧本曾六易其稿,增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出剧本的戏剧性;增加了各种人物与故事,呈现出现实的丰富性;重塑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强化了角色的阶级性。许幸之的改编本基本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设置整体结构,阐释了阿Q人生的悲剧;演绎了阿Q精神胜利的特质;突显了当时阿Q般国民的麻木愚昧。但是由于过多地穿插其他小说的情节,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喧宾夺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许幸之 话剧 《晨报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环海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88-91,共4页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方环海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就汉语语言学研究来说,因受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也在理论与方...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方环海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就汉语语言学研究来说,因受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也在理论与方法上发生巨大转变,开始向现代语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中国音韵学研究 《国学季刊》 汉语音韵学 研究方法 梵汉对音 理论与方法 章太炎 整理国故 《晨报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麒麟》杂志中的《阿Q正传弹词》 被引量:2
20
作者 童李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3,共5页
鲁迅的《阿Q正传》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这是他创作的最长的一篇小说,共九章两万六千余字,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在《晨报副刊》上连载。作品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讨论,作者通过对阿Q的刻划,
关键词 《阿Q正传》 弹词 杂志 麒麟 《晨报副刊》 1921年 《呐喊》 小说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