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与思维:以特纳的空间认知理论解读《天路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展 何辉斌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550,共6页
《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尽管研究颇多,但从作者与读者的思维与认知的角度仍有尚多挖掘空间。马克·特纳在《文学的心灵》中所提出的空间认知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小说文本中蕴含的从源空间到目标空间的... 《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尽管研究颇多,但从作者与读者的思维与认知的角度仍有尚多挖掘空间。马克·特纳在《文学的心灵》中所提出的空间认知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小说文本中蕴含的从源空间到目标空间的投射模式、多重空间混合以产生更丰富的含义,以及读者通过想象获得的跨空间的全面认知,揭示出作者班扬在创作文学作品与读者理解作品时与空间密不可分的思维模式。如此便可对小说的创作思维与读者的理解思维作出新的解释,说明利用空间进行认知是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路历程》 马克·特纳 空间 思维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为霖与《天路历程》的汉译 被引量:4
2
作者 宋莉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0,共8页
《天路历程》是最早译介到中国的西方长篇小说,它的中文译本超过了30种,其中以宾为霖的译本影响最大。他的译本并非是最早的,却是第一部完整的并被公认为是最佳的译本,版本最多,在中国读者中也最具影响力。论文所关注的是,身为传教士的... 《天路历程》是最早译介到中国的西方长篇小说,它的中文译本超过了30种,其中以宾为霖的译本影响最大。他的译本并非是最早的,却是第一部完整的并被公认为是最佳的译本,版本最多,在中国读者中也最具影响力。论文所关注的是,身为传教士的宾为霖在翻译此书时所采用的一些特殊策略,宾为霖译本的特点、流传,以及在宾为霖译本的影响下,《天路历程》这部宗教小说如何被中国读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路历程》 中译本 宾为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路历程》中的圣经原型意象解析
3
作者 洪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5X期25-27,共3页
约翰·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巧妙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原型意象,如"生命之火"、"生命之水"和"生命之树"这样的神谕意象;恶魔亚伯伦和狮子这样的魔怪意象;乐园这样的类比意象。本文采用文学批... 约翰·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巧妙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原型意象,如"生命之火"、"生命之水"和"生命之树"这样的神谕意象;恶魔亚伯伦和狮子这样的魔怪意象;乐园这样的类比意象。本文采用文学批评家诺弗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天路历程》中的圣经原型意象,并指出两者具有相似之处的历史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意象 《圣经》 《天路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尔文主义在《天路历程》中的体现及其价值与影响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2-274,共3页
16世纪,严谨、深邃、博大的加尔文主义诞生,继而在17世纪成为英国宗教信仰的一派主流。本文阐释了其在英国17世纪发展的情况及对该时期重要作家约翰·班杨的影响。《天路历程》是班杨的代表作,对《圣经》和加尔文思想的广泛传播起... 16世纪,严谨、深邃、博大的加尔文主义诞生,继而在17世纪成为英国宗教信仰的一派主流。本文阐释了其在英国17世纪发展的情况及对该时期重要作家约翰·班杨的影响。《天路历程》是班杨的代表作,对《圣经》和加尔文思想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尔文主义 《天路历程》 价值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之平行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明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7-69,91,共4页
被西方认为最好的少年启蒙读物《天路历程》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同以宗教取材,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中西方的古代神话世界。本文试图从文中主人公的出行动因、作者对待新兴阶级的态度和创作动机等方面,从深层次上探究两部小... 被西方认为最好的少年启蒙读物《天路历程》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同以宗教取材,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中西方的古代神话世界。本文试图从文中主人公的出行动因、作者对待新兴阶级的态度和创作动机等方面,从深层次上探究两部小说之间的差异,以加深读者对两部经典著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路历程》 《西游记》 比较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古典文学《天路历程》中的互文翻译研究
6
作者 朱久堂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X期89-90,共2页
英国古典文学《天路历程》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作品,被翻译成了两百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而且《天路历程》与《圣经》有着高度的互文性,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必须按照互文翻译原则将文中的互文现象更好地体现出来,进而翻译出更加符合人们阅... 英国古典文学《天路历程》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作品,被翻译成了两百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而且《天路历程》与《圣经》有着高度的互文性,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必须按照互文翻译原则将文中的互文现象更好地体现出来,进而翻译出更加符合人们阅读习惯、语言、更加通顺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古典文学 《天路历程》 互文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平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2-126,共15页
晚清传教士大规模参与报刊及出版事业,在引进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刊的面目,促成了以图像叙事的潮流。如果说《点石斋画报》代表了中国人“以图像为中心”的叙事策略正式确立,那么此前的《教会新报》、《天路... 晚清传教士大规模参与报刊及出版事业,在引进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刊的面目,促成了以图像叙事的潮流。如果说《点石斋画报》代表了中国人“以图像为中心”的叙事策略正式确立,那么此前的《教会新报》、《天路历程土话》和《画图新报》则可看作是这场至今仍在上演的历史大剧的“序幕”。《教会新报》最具特色的图像是叙事性质的“圣书图画”,以图像为中心,讲述《圣经》故事; 《天路历程土话》的三十幅插图展示了天路历程的主要情节,如同中国“绣像小说”传统一样,这些图像本身具有某种独立性,客观上具有独立叙事的功能; 《画图新报》的连续性漫画,讲述趣事,以文配图,开创了图像叙事的新局面。从“图说”《圣经》故事到“绣像”《天路历程》,再到“漫画”日常生活的这一世俗化过程,不仅展现了具体图像本身的意义,更体现了图像制作者的心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读物 图像叙事 《教会新报》 《天路历程土话》 《画图新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