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9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优势与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树彬 崔楠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共11页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一完整的程序机制和闭环链条,有效巩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满足了人民利益需求、实现了基层有效治理。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一完整的程序机制和闭环链条,有效巩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满足了人民利益需求、实现了基层有效治理。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亟待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基层治理之中,通过理念赋能、主体赋能、程序赋能以及制度赋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治理现代化 治理有效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互嵌——协商民主何以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操作化载体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福国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123,共14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价值规定,即政治民主化的中国议题;而协商民主则是其实现的具体形式,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具体形式,构成了治理的程序载体,即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议题。本文从治理现代化与政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价值规定,即政治民主化的中国议题;而协商民主则是其实现的具体形式,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具体形式,构成了治理的程序载体,即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议题。本文从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互嵌视角,讨论协商民主何以落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际操作的载体,尝试提供一种新的中国式民主研究视角,即基于已经发生的协商民主案例,在一种可实际操作的程序与方法的载体上,把国家政策规定与社会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让理论与实践形成对话。谈到中国式民主的理论时,我们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谈到操作方法时,我们要有具体的实践案例,把民主的钉子钉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之上,形成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具体融合的分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人民民主 协商民主 治理现代化 政治民主化 互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3
作者 王韶华 李庆怡 张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02,共9页
论文使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复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加权向量测度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σ收敛指数等刻画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探究耦... 论文使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复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加权向量测度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σ收敛指数等刻画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探究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固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均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且只有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收敛趋势,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科技水平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西部地区还会受到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而东北地区受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村庄发展的“转型陷阱”
4
作者 符平 王铭皓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2,共12页
后发村庄既欠缺现代社会的关键特征,同时也不具有完全的传统社会特征。这类村庄尽管通过依附型发展模式摆脱了贫困,但一旦失去原有的政策性支持和外源性资源输入,便容易陷入发展迟滞甚至衰退,难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这种现象构... 后发村庄既欠缺现代社会的关键特征,同时也不具有完全的传统社会特征。这类村庄尽管通过依附型发展模式摆脱了贫困,但一旦失去原有的政策性支持和外源性资源输入,便容易陷入发展迟滞甚至衰退,难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这种现象构成了村庄发展的“转型陷阱”,是后发村庄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阶段性困境。在AGIL模型分析框架下,村庄可视为处于现代化进程且有现代化发展需求的“行动”系统,其遭遇转型陷阱的原因在于,作为适应的产业系统、作为目标达成的人口系统、作为整合的治理系统与作为潜在模式维持的观念系统,不仅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且彼此掣肘,导致村庄的弱资源整合能力无力支撑发展。典型案例村揭示了这种情势形成的具体表现。在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形成自主型发展模式、构建适配的增长机制和发展动能是后发村庄跨越转型陷阱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发展 后发村庄 转型陷阱 AGIL模型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与逻辑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凡军 王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基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探寻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融合共生”特质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了双中心意义的城乡关系。通过解构城乡发展中政... 基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探寻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融合共生”特质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了双中心意义的城乡关系。通过解构城乡发展中政策赋值、组织赋权、技术赋智的实践过程,发现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表现为城乡结构一体化、要素均衡流动和功能差异化互补,并呈现了价值理性、结果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再生产过程。在逆差序理念、双中心发展与数字红利扩散的逻辑取向下,城乡关系转型的价值观从差序向逆差序转变,成效观从极化发展向合作生产转型,方法观从效率增利向效益共享转换,既建构了稳定有序的城乡关系秩序,亦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更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现代化转型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思考——以内蒙古绿色化转型发展模式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傲 莫富荣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同时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工具,并且对强化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在持续推进和发展生态文明过程中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还存在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突出...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同时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工具,并且对强化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在持续推进和发展生态文明过程中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还存在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为推动内蒙古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内蒙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以内蒙古绿色化转型发展模式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优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绿色金融体系及市场交易系统,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产品价值 绿色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武术组织现代化转型的困惑与纾解——以“中央国术馆”为例
7
作者 孟田 宋秀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1,共7页
“中央国术馆”及其系统的建立是中华武术进入“国术时期”的重大举措,也是武术组织现代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回顾了民国时期武术现代化背景下武术组织由“私密”向“公开”再向“系统”的转型过程,分析了转型后的... “中央国术馆”及其系统的建立是中华武术进入“国术时期”的重大举措,也是武术组织现代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回顾了民国时期武术现代化背景下武术组织由“私密”向“公开”再向“系统”的转型过程,分析了转型后的产物——中央国术馆系统在组织管理方面出现的纵向上互不干涉与横向上各自为政的问题。为此,中华武术界开展了一场“国术统一运动”以“统一国术行政”,但由于受到时局的影响以及推行“国术统一运动”的不彻底,最终也难以改变国术馆系统被割裂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国术馆 武术 国术 现代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可为、应为、何为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楠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2,共7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民主观,能有效嵌入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践,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从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定位、内在逻辑和实践探索上...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民主观,能有效嵌入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践,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从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定位、内在逻辑和实践探索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通过扶民强村,涵养新农人;通过规范秩序,打开新局面;通过多元互联,凝聚新合力。为能够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落地落实,要提质增效,优化责任主体;互促双赢,融入乡村“三治”;释放动能,激发乡村活力。通过不断深入治理实践,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治理现代化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历史转型的国家功能及其治理现代化演变
9
作者 杨述明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形态随着社会转型而演变。国家自产生之时起,它的内在职能就为社会需求所决定,从而体现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马克思称之为“国家职能二重性”。政治职能是根本属... 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形态随着社会转型而演变。国家自产生之时起,它的内在职能就为社会需求所决定,从而体现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马克思称之为“国家职能二重性”。政治职能是根本属性,社会职能为基本属性,国家治理实践就依此逻辑而展开。国家治理功能内嵌于社会运行过程,随着社会历史形态转型而演变,国家治理现代化趋势亦是现时代社会转型之必然。当人类处于农业社会背景下,国家及其治理形态为古典国家,具体体现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当人类社会演变为工业社会,国家及其治理形态转型为现代国家,具体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智能社会,国家及其治理形态必然会以一种新型国家形态而与社会转型相适应,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的理论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职能二重性 社会形态历史转型 国家治理现代化 智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赋能 助推档案事业现代化转型——“十四五”国家档案局科技信息化司工作回顾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5,共2页
“十四五”期间,档案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聚焦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发展,持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档案资源... “十四五”期间,档案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聚焦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发展,持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档案资源共享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档案局科技信息化司(以下简称“科信司”)有关负责同志就相关情况接受了本刊记者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现代化转型 档案事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11
作者 王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6,共3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前沿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转...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前沿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目前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人口流动影响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路径与机理
12
作者 田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89,共3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是题中之义,这尤其强调人才对数字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推动效应,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可加速城乡资源互动,助力先进知识流入农村社会而提升科技赋能效应。多元异质主体在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是题中之义,这尤其强调人才对数字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推动效应,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可加速城乡资源互动,助力先进知识流入农村社会而提升科技赋能效应。多元异质主体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参与则可在不同观念、路径的碰撞中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农业专业知识更新。具体而言,农村人口流动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绿色化发展和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从业者队伍。未来,农村人口流动的动力应更显著地置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而加快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治理体系和动能机制构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农村人口流动 农业现代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长三角数字物流推进低碳转型战略创新
13
作者 薛冰欣 陈敏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共11页
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回顾与理论诠释入手,针对数字物流推进低碳转型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其次,重点选择长三角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从数字化发展水平、物流投入能力和物流产出能力等三个方面设计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回顾与理论诠释入手,针对数字物流推进低碳转型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其次,重点选择长三角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从数字化发展水平、物流投入能力和物流产出能力等三个方面设计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现代化4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最后,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来实证检验数字物流与碳排放绩效、能源强度及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2011—2022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数字物流发展对碳排放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能源强度在数字物流影响碳排放绩效的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且中国式现代化在数字物流与碳排放绩效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根据当前长三角数字物流推进低碳转型的现实问题,提出先从“技术、效率”层次和“四位一体”方向上进行战略调适,再从思维定位、宏观布局与微观锁定上开展战略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城市低碳转型路径,为促进长三角区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探索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物流 低碳转型 战略调适 战略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14
作者 常轶军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2,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政治的中国版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转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置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审视,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指归,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意涵,两者同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政治的中国版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转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置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审视,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指归,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意涵,两者同频共振。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赋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兼顾民主和法治、协调多方关切、维护治理秩序等汇聚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多元合力。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彰显中国民主话语、拓展整合治理资源、促进国家治理一体贯通等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人类思维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表征与引导理路
15
作者 谢加书 陈阳芳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2,共12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人类思维正经历从传统经验主义到数字算法理性的范式转型。人类思维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是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人类思维演进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人类思维的主体结构、知识体系、工具...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人类思维正经历从传统经验主义到数字算法理性的范式转型。人类思维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是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人类思维演进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人类思维的主体结构、知识体系、工具和方式等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数智时代人类思维在上述要素层面分别出现了从单一主体到人机协同、由相对封闭至开放生态、溯传统工具及智能数字、自经验依赖至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嬗变,呈现出智能系统与人类思维“脱钩”的潜在危机。故而,建议构建“主体—技术—制度—伦理”四维协同机制的理论框架,通过打造“知—情—意—行”联动机制,持续推进数字素养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算力算法的设计与应用;创新“四项大数据治理制度”,完善大数据治理体系;建强“德性—规范”约束框架,建立技术伦理道德体系等理路,引导人类思维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深度耦合,为数字强国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思维范式转型 数字算法理性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四维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乡农业现代化转型路径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
16
作者 曹洁 海景景 《福建茶叶》 2025年第2期5-7,共3页
茶乡农业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紧迫任务。福建武夷山岩茶乡作为典型代表,其独特的地理与文化背景为茶乡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深入分析了武夷山岩茶乡的农业发展现状,探讨了该地区在现代... 茶乡农业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紧迫任务。福建武夷山岩茶乡作为典型代表,其独特的地理与文化背景为茶乡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深入分析了武夷山岩茶乡的农业发展现状,探讨了该地区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科技应用不足、市场拓展困难和生态环境压力等。结合具体案例,提出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与组织模式创新等路径,构建了符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茶乡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乡农业 现代化转型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现代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17
作者 张旭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9期6-8,共3页
为了推动农村基层党建的现代化转型,该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系统分析了农村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作用,并通过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党员互联网技能培训不足、数字化平台建设不完善等现实困境,揭示了当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针... 为了推动农村基层党建的现代化转型,该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系统分析了农村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作用,并通过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党员互联网技能培训不足、数字化平台建设不完善等现实困境,揭示了当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该文提出了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强党员互联网技能培训、构建智慧党建数字化平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等有效路径,以期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农村基层党建 现代化转型 现实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困境分析及路径策略--以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为例
18
作者 邹海霞 陈炎梅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为实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围绕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展开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情况、困境及转型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情况为生产方式由手工锻制转向机械化生产、经营角色从“铁匠”变... 为实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围绕广西平南县雅埠村小刀锻制工艺的现代化转型展开研究,探讨了其发展情况、困境及转型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传统工艺产业现代化转型情况为生产方式由手工锻制转向机械化生产、经营角色从“铁匠”变为返乡创业者、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化方向发展。但还存在技术升级、市场拓展、文化传承和小刀锻制工艺产业转型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忽略工艺创新及市场拓展、经营人才流失与主体限制、产业转型缺乏文化与新产业建设。为实现其现代化转型,提出技术创新引领工艺升级、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人才培养与创新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路径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传统工艺产业 现代化转型 小刀锻制工艺 广西平南县雅埠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服务现代化:转型与创新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柏嵩 杨春艳 +2 位作者 殷文婷 刘若奇 豆洪青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9,共7页
智能技术是图书馆服务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文章提出了三种转型模式:“图书馆+AI”的增强型变革、“图书馆×AI”的解构型变革以及“图书馆∞AI”的新生型变革,现代图书馆正朝着多模态感知、个性化精准化、多模态交互式服务方向... 智能技术是图书馆服务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文章提出了三种转型模式:“图书馆+AI”的增强型变革、“图书馆×AI”的解构型变革以及“图书馆∞AI”的新生型变革,现代图书馆正朝着多模态感知、个性化精准化、多模态交互式服务方向转变。文章从AI赋能下的学习支持服务、科研服务创新、学科情报决策服务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强调了作为“软智能”的图书馆馆员在AI环境下能力重塑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现代化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 多模态智慧图书馆 服务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扬 黄亚娴 朱思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95,共8页
作为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机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引领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储备人才与科技力量。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具有专业... 作为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机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引领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储备人才与科技力量。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教学资源绿色化、合作办学模式集约化、实践教学活动生态化特征,可通过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绿色职业需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面向绿色低碳转型趋势,职业院校以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谱系为精神内核,以绿色教育政策嬗变历程为行动指南,以国际绿色技能经验为逻辑参鉴,形塑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的逻辑框架。为实现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可立足绿色低碳转型理念,优化类型定位,健全保障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合作联盟;深化技术嵌入,创建教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转型 职业教育 现代化工匠人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