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47-47,共1页
有关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一八四○年英帝国主义发动“鸦片战争”,入侵中国。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英国政府强迫中国清朝政府签订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中国领土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有关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一八四○年英帝国主义发动“鸦片战争”,入侵中国。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英国政府强迫中国清朝政府签订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中国领土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二)《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政府 中国领土 鸦片战争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香港岛 三个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中贸易在远东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立亭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6-78,27,共4页
俄中贸易在远东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加·尼·罗曼诺娃著徐立亭译研究俄国和中国在资本主义时期的远东商业贸易关系,具有很大的学术和实际意义。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对俄国远东和中国东北(满洲)经济的发展有特殊的地位。这个问题必... 俄中贸易在远东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加·尼·罗曼诺娃著徐立亭译研究俄国和中国在资本主义时期的远东商业贸易关系,具有很大的学术和实际意义。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对俄国远东和中国东北(满洲)经济的发展有特殊的地位。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同时必须揭露资产阶级分子伪造的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经济 俄国 阿穆尔河 海参崴 贸易关系 满洲 布拉戈维申斯克 农产品 中东铁路 《北京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约新制下的邮件递送及制度回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在1858年及1860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明确规定了清廷须履行代递各国信件的职责,然而此项功能与传统的邮驿体制互有冲突,不仅引发固有体制内部的抵抗,亦促使清廷建立新的递信体制应付新职,由此逐步开启中国近代新式邮政... 在1858年及1860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明确规定了清廷须履行代递各国信件的职责,然而此项功能与传统的邮驿体制互有冲突,不仅引发固有体制内部的抵抗,亦促使清廷建立新的递信体制应付新职,由此逐步开启中国近代新式邮政的建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邮件传递 新式邮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派筝乐沿“海上丝绸之路”在东盟国家的传播研究(下)
4
作者 王岚岚 《乐器》 2023年第2期58-60,共3页
(接上期)(二)近现代南派筝乐在东南亚的传播近现代南派筝乐在东南亚的传播,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例。上世纪初,以潮州筝、客家筝、福建筝为主体的南方筝乐随着大量的东南沿海移民传入东南亚国家。中国与马来群岛在汉、唐、宋时已有经贸... (接上期)(二)近现代南派筝乐在东南亚的传播近现代南派筝乐在东南亚的传播,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例。上世纪初,以潮州筝、客家筝、福建筝为主体的南方筝乐随着大量的东南沿海移民传入东南亚国家。中国与马来群岛在汉、唐、宋时已有经贸往来。明朝时人口迅速膨胀,但政府禁海闭关锁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渔民生活十分艰难,因此东南沿海的许多福建、广东人只能下南洋寻找出路。1840年清代鸦片战争结束,在签署了中英《北京条约》后,清朝廷允许民众前往海外谋生,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亦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去马来半岛种植、挖矿、开拓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北京条约》 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沿海 英国殖民者 东盟国家 下南洋 闭关锁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吉林、盛京围场开放述略 被引量:7
5
作者 刁书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38,56,共5页
清代东北围场开放问题,是清代东北史研究中久未问津的一个题目。本文拟就吉林围场、盛京围场开放过程及与此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道咸以来东北地区所面临的危机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十九世纪末... 清代东北围场开放问题,是清代东北史研究中久未问津的一个题目。本文拟就吉林围场、盛京围场开放过程及与此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道咸以来东北地区所面临的危机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内地与边疆普遍出现危机。东北地区界临日俄,一八六一年营口开港,外国势力伸入东北地区。《瑗珲条约》、《北京条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吉林通志 围场 危机 《北京条约》 开放 东北史 封禁政策 二十世纪初 列强瓜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近代史上教会内地置产协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坚 《史学集刊》 1988年第2期40-45,共6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法国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中的内地置产协定而引起的教案交涉屡见不鲜。这一显著特点,连天主教会编的《契卷汇式》也不得不承认:“历观公庭案牍,每多田宅争讼。”近代清政府与法国关于教会在中国内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法国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中的内地置产协定而引起的教案交涉屡见不鲜。这一显著特点,连天主教会编的《契卷汇式》也不得不承认:“历观公庭案牍,每多田宅争讼。”近代清政府与法国关于教会在中国内地置产的协定先后有三个,分别为咸丰十年(1860年)《北京条约》(中文本)第六款,同治四年(1865年)柏尔德密协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内地置产协定。本文拟据有关档案史料,对上述三个协定的由来及交涉经过作一简要考察,期能进一步认识近代教案之起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定 《北京条约》 清政府 传教士 法国 章程 近代史 同治 中国内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1—1899年清政府对基督教的管理政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大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1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总理衙门 基督教 清政府 巨野教案 地方官员 传教士 《北京条约》 管理政策 民教纠纷 义和团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华工出洋合法化
8
作者 宁宁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8期52-56,共5页
鸦片战争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劳工的需求和清政府禁止华工出洋的传统政策发生了激烈冲突。英法等国迫切希望谋得在华招工的合法地位,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好为它们提供了契机,战争形势左右着华工问题的交涉。在英法等国的军事威胁下,... 鸦片战争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劳工的需求和清政府禁止华工出洋的传统政策发生了激烈冲突。英法等国迫切希望谋得在华招工的合法地位,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好为它们提供了契机,战争形势左右着华工问题的交涉。在英法等国的军事威胁下,合法招工权利首先被清政府两广地方官员所承认,随后的《北京条约》更是将招工合法化扩大到各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导致华工出洋合法化的主要客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华工出洋 合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不能忘记
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1年第5期53-53,共1页
目前我们中国的经济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这决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创造成的,最根本的是历史原因,即资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所致,在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历史中,由于当时中国政府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在抵制外国侵... 目前我们中国的经济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这决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创造成的,最根本的是历史原因,即资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所致,在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历史中,由于当时中国政府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在抵制外国侵略的历次战争中,几乎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勒索了十分惊人的巨额赔款,弄得中国国不成国,处于巨大的灾难之中。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通过《南京条约》勒索赔偿军费、鸦片费、商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条约》 历次战争 近代中国 《北京条约》 屡战屡败 八国联军侵华 《马关条约》 万两 封建剥削 殖民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问题”的由来
10
作者 杨翕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4-18,共5页
先行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企图把香港作为侵华前沿据点,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武力威胁手段,终于在1842年借签订《南京条约》之机,正式割占了香港本岛,始出“香港问题”。接着,英国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 先行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企图把香港作为侵华前沿据点,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武力威胁手段,终于在1842年借签订《南京条约》之机,正式割占了香港本岛,始出“香港问题”。接着,英国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扩大占据南九龙、“新界”,“香港问题”则完全形成。辛亥革命后,历届政府都曾试图解决“香港问题”,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艰难谈判,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终于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英国交还香港,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留地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沙俄华俄道胜银行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经济掠夺
11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玉春 +2 位作者 范永亨 刘建华 苏利德 《北方金融》 2019年第2期99-110,共12页
一、华俄道胜银行的成立及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机构设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皇俄国通过与清朝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取得了在中国北疆陆路通商的权利,俄国遂通过商业贸易残酷盘剥蒙古地区人民,巧取豪夺物资资源。189... 一、华俄道胜银行的成立及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机构设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皇俄国通过与清朝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取得了在中国北疆陆路通商的权利,俄国遂通过商业贸易残酷盘剥蒙古地区人民,巧取豪夺物资资源。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还攫取了许多特权,并要中国承担对日的2亿两白银战争赔款。由于该条约破坏了沙俄侵吞中国东北的目的,于是沙俄联合法德两国劝告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摄于俄法德三国的军事实力,日本只好接受要求,在中国付出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金的条件下,把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早在《马关条约》签订前,沙俄就已蓄谋通过贷款给清政府偿付对日的赔款来向中国攫取侵略权益。1895年3月,沙俄《交易所公报》正式提出,要沙皇政府担保对华借款,以取得“对华的财政和行政方面的保护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俄道胜银行 东部地区 内蒙古 沙俄 经济掠夺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应的妙用——听《鸦片战争》一课感悟
12
作者 陈亚千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4年第1期23-23,共1页
听沈为慧老师的《鸦片战争》一课,感叹"历史课原来可以如此精彩".这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后的呼应".沈老师通过巧妙设计各类"呼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解惑式呼应 【做法】刚上课,沈老师就出示一只宠物犬的卡通图片... 听沈为慧老师的《鸦片战争》一课,感叹"历史课原来可以如此精彩".这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后的呼应".沈老师通过巧妙设计各类"呼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解惑式呼应 【做法】刚上课,沈老师就出示一只宠物犬的卡通图片,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鸦片战争,这只宠物犬与这场战争有何关系?结课时,沈老师再次出示了宠物犬的卡通图片,并且介绍道:一位英军将领在圆明园中发现了一只流浪狗,并且把它带回了英国,后来又将这只狗送给了英国女王;这位将领给小狗起了一个名字叫“洛蒂”(loot),将它的品种定为“北京犬”;女王经常牵着“洛蒂”在王宫里溜达,假如慈禧太后得知这一消息,会有何感想呢?同时PIT呈现:“一段没有结束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 一个问题 《南京条约》 教学效果 英军 流浪狗 北京 授课者 听课者 《北京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考历史复习方略
13
作者 宗爱香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中学历史课的内容,纵贯古今,横通中外,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丰富的知识常常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繁的头绪又往往给学生带来记忆的困难。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 专题复习 记忆法 历史事件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拉布得内”号客轮
14
作者 沈毅敏 《航海》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北方某著名大学博物馆馆员经人推荐,来电话咨询清政府第一个官方出访团乘坐的“拉布得内”号是一艘什么样的船。这关系到他们是否决定制作一艘船模在博物馆里展陈。一、清政府的破冰之旅据考,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根据《天津条约》... 北方某著名大学博物馆馆员经人推荐,来电话咨询清政府第一个官方出访团乘坐的“拉布得内”号是一艘什么样的船。这关系到他们是否决定制作一艘船模在博物馆里展陈。一、清政府的破冰之旅据考,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根据《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外国纷纷在京建立公使馆并派出公使,就连普通的外国人也可以自由往来于我国各通商口岸。清政府既没有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也没有任何驻外使节。于是,清政府准备组团访问欧洲各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不平等条约 外交事务 通商口岸 驻外使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电话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录制品中表演者权利转让问题研究
15
作者 张书林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7-80,共4页
介绍了《北京条约》规定的表演者权利转让模式,结合《北京条约》权利转让条款产生的背景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及司法实践,对著作权法修订草案(第三稿)的相关修订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转让条款的建议。
关键词 《北京条约》 视听表演 权利转让 著作权法修订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八六一年后清政府在黑龙江左岸的巡边活动
16
作者 刘邦厚 《北方论丛》 1980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清政府派员到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边界的例行巡边活动,到一八六一年因中饿《北京条约》的签订而终止了。然而,清政府的巡边制度并未因此而废止。特别是对黑龙江左岸精奇里、西力木迪和牛满诸河道的巡查,不但没有“裁撤”,而且一直... 清政府派员到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边界的例行巡边活动,到一八六一年因中饿《北京条约》的签订而终止了。然而,清政府的巡边制度并未因此而废止。特别是对黑龙江左岸精奇里、西力木迪和牛满诸河道的巡查,不但没有“裁撤”,而且一直延续到一八八七年,只是由于遭到沙俄海兰泡当局派兵于精奇里河口的无理拦截,才被迫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黑龙江 左岸 《北京条约》 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