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呼应的妙用——听《鸦片战争》一课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听沈为慧老师的《鸦片战争》一课,感叹"历史课原来可以如此精彩".这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后的呼应".沈老师通过巧妙设计各类"呼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解惑式呼应 【做法】刚上课,沈老师就出示一只宠物犬的卡通图片,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鸦片战争,这只宠物犬与这场战争有何关系?结课时,沈老师再次出示了宠物犬的卡通图片,并且介绍道:一位英军将领在圆明园中发现了一只流浪狗,并且把它带回了英国,后来又将这只狗送给了英国女王;这位将领给小狗起了一个名字叫“洛蒂”(loot),将它的品种定为“北京犬”;女王经常牵着“洛蒂”在王宫里溜达,假如慈禧太后得知这一消息,会有何感想呢?同时PIT呈现:“一段没有结束的历史……”
作者 陈亚千
出处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4年第1期23-23,共1页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New Curriculum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