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赤壁赋》主客问答结构的文化审美内涵 被引量:11
1
作者 宁登国 赵立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29,共3页
从行文结构上看,《前赤壁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真实而巧妙地记录了作者泛游赤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文中的“客”与“苏子”看似两人,实为一人。二者的问与答是作者彼时彼地内心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一种虚拟的对话形式。... 从行文结构上看,《前赤壁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真实而巧妙地记录了作者泛游赤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文中的“客”与“苏子”看似两人,实为一人。二者的问与答是作者彼时彼地内心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一种虚拟的对话形式。这种虚设人物问对的行文结构并不是苏轼的独创,而是源起《庄子》,承由骚、赋的传统文体形式,同时也是人的二重组合心理结构的真实映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行文结构 审美内涵 问答 文化 心理活动过程 对话形式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江流日夜,千古赤壁情———读苏轼《前赤壁赋》 被引量:2
2
作者 祝德纯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苏轼 东坡 黄州 《前赤壁赋》 乌台诗案 黄庭坚 文坛 黄冈 江东 九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月赋》到《前赤壁赋》——兼谈宋人的“以诗为学”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怡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5期10-13,共4页
唐宋以来,尽管诗赋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屡屡受到来自其他立场的挑战,但正如苏轼所言:“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以诗文取士的考试制度,使得诗与学的问题在宋代特别引人关注。罗大经《鹤林玉露》引宋人赵昌父之言... 唐宋以来,尽管诗赋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屡屡受到来自其他立场的挑战,但正如苏轼所言:“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以诗文取士的考试制度,使得诗与学的问题在宋代特别引人关注。罗大经《鹤林玉露》引宋人赵昌父之言,云:“古人以学为诗,令人以诗为学”,并指出:“夫以诗为学,自唐以来则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为学 《月赋》 宋人 科举考试 考试制度 唐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苏轼文化品格的影响——从《前赤壁赋》看
4
作者 陈志平 王秀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产物,更是作家文化品格的体现。通过对《前赤壁赋》的分析,探究了中国农业文化对苏轼文化品格的影响,指出苏轼具有的实用理性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情景交融的审美追求、"恒常&qu...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产物,更是作家文化品格的体现。通过对《前赤壁赋》的分析,探究了中国农业文化对苏轼文化品格的影响,指出苏轼具有的实用理性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情景交融的审美追求、"恒常"与"变易"的辩证思维等是受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结果,从而为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继承和发展民族新文化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农业文化 文化品格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学修养与旅游审美情趣——以《前赤壁赋》为例
5
作者 郭全美 贾文毓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S1期179-180,193,共3页
国学修养的高低与一个人旅游审美情趣的雅俗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上乘的旅游审美活动离不开旅游主体自身渊博、高雅的国学修养。国学修养是提升旅游主体旅游审美情趣的必修课。
关键词 国学修养 审美情趣 《前赤壁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赤壁赋》解析中有待商榷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王晓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98-102,共5页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虽然精神遭受沉重打击,身不由主,但忠君爱国、济世、爱民矢志不移,保持自身高洁的人格节操矢志不移。且由于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终能于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复杂的心态中,跳出“小我”,发见生命的意义,获得思想升华。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解析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前赤壁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厚肃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苏轼是我国古代富有特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纵横豪迈,风格鲜明,有人评说:韩愈的文章象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象海水一样地广阔,所以有“韩潮苏海”之说。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黄州(今湖... 苏轼是我国古代富有特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纵横豪迈,风格鲜明,有人评说:韩愈的文章象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象海水一样地广阔,所以有“韩潮苏海”之说。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岗县)后第三年游赤壁时写的,黄州赤壁并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赤壁之战的赤壁在湖北嘉鱼县东北的长江南岸。苏轼写赋时,只是借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情。他曾多次游黄州赤壁,看到这里山川险要,雄据大江,因而豪性勃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艺术特色 赤壁之战 苏轼 王安石变法 黄州 思想 代表作 散文 韩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赏析《前赤壁赋》的
8
作者 修丽丽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诗情、画意和理趣自然交融,相得益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景、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安排这三者的关系?我是这样考虑的:文章写景的部分富有形象性,具体可感,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议论的部分,可以说是文章的重点和灵魂,但如果立足于“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不变” 画意 物与我皆无尽也 易理 物各有主 月夜 苏子 理趣 文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赤壁赋》散论
9
作者 胡金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9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苏武 《汉书·艺文志》 诗经 黄州 诗集 月出 骚体形式 屈原 《思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谈苏轼《前赤壁赋》对汉赋的承变及意义
10
作者 房召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2-55,共4页
作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赋包括汉大赋和骚体赋。汉大赋的典型特点是主客问答的形式、四言一顺的铺陈、韵散结合的句式、体物为主的内容、凭虚夸饰的风格等;骚体赋则直承屈骚,以抒情议论为主,名物铺陈为次。苏轼《前赤壁赋》继承... 作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赋包括汉大赋和骚体赋。汉大赋的典型特点是主客问答的形式、四言一顺的铺陈、韵散结合的句式、体物为主的内容、凭虚夸饰的风格等;骚体赋则直承屈骚,以抒情议论为主,名物铺陈为次。苏轼《前赤壁赋》继承了汉赋的诸多特点,但又有糅合和新变,使文章灵动跳脱,改变了汉大赋主物文学的特征,转而主事,便于论辩和说理,为赋体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主客问答 主物 铺陈 主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赤壁赋》魅力探
11
作者 张大计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3-45,共3页
“不是当前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清人王煦的这两句诗形象地道出了苏轼《赤壁赋》的巨大魅力。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历来以景成文者居多,以文成景者少。然而苏轼的两篇赋竟使黄州赤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凭吊、向往的地方,并给许多画家、... “不是当前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清人王煦的这两句诗形象地道出了苏轼《赤壁赋》的巨大魅力。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历来以景成文者居多,以文成景者少。然而苏轼的两篇赋竟使黄州赤壁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凭吊、向往的地方,并给许多画家、戏剧家、雕塑家带来创作灵感,使黄州赤壁的名气反在真正的三国赤壁之上。生物界有全息胚学说,即生物体内任何一个相劝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沿着这一思路,本人拟从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前赤壁赋》着手,来探寻苏轼散文魅力的奥秘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苏轼散文 魅力 艺术境界 全息胚学说 人生哲理 三国赤壁 变与不变 主客问答 物与我皆无尽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的艺术和艺术的“错”——《念奴娇·赤壁怀古》细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华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1,共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苏轼词的代表作,而且是整个词史的巅峰之作,甚至被奉为词艺的最高峰,千百年来几无异议。然而,对其艺术究竟如何高妙,却缺少明晰的读解,往往多是大而化之的质的定性。就连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也只是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苏轼词的代表作,而且是整个词史的巅峰之作,甚至被奉为词艺的最高峰,千百年来几无异议。然而,对其艺术究竟如何高妙,却缺少明晰的读解,往往多是大而化之的质的定性。就连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也只是说:“上片即景写实,下片因景生情。”最具新意和深度的是孙绍振教授关于“豪杰风流和智者风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圭璋先生 苏轼词 词史 词学 伤今 酹江月 赤壁古战场 赤壁 《前赤壁赋》 赤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思想之我见
13
作者 耿长辉 《河南农业》 2010年第11X期61-61,共1页
每次给学生们讲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看到很多参考书上都是这么说的:"作者吊古伤怀,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忧愤心情。"对此,笔者总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 主题思想 《前赤壁赋》 一世之雄 人生如梦 英雄业绩 写作背景 张若虚 把酒问月 检校水部员外郎 赤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坡赤壁”新考
14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2期78-89,共12页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在其效法孔老二搞“克己复礼”,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活动中,特别器重宋代尊儒反法的政治投机商苏轼,一再从苏轼的文章中寻章摘句,写成条幅挂在卧室里,作为他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座右铭...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在其效法孔老二搞“克己复礼”,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活动中,特别器重宋代尊儒反法的政治投机商苏轼,一再从苏轼的文章中寻章摘句,写成条幅挂在卧室里,作为他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座右铭。 苏轼曾经在湖北黄州度过三年多的谪居生活。黄州的“东坡苏壁”就是为他树碑立传的,是苏轼和其后历代反动派尊儒反法、反革命的历史见证。当前,对“东坡赤壁”进行一番认真的考察,揭露苏轼和历代反动派利用“东坡赤壁”尊儒反法、反革命的行径,对于普及、深入、持久地批林批孔,肃清孔孟之道和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拭 东坡赤壁 黄州赤壁 《前赤壁赋》 尊儒 孔孟之道 反革命 新考 反动派 复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课题汇报课实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谦翔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20,共10页
时间:1998年11月26日上午8:40-10:10(2课时)地点:吉林市市委会议中心授课班级:课题实验班(高三·七班、高三·八班)听课人:课题鉴定专家组全体成员及吉林省各地区语文教师1000余人。师:同学们... 时间:1998年11月26日上午8:40-10:10(2课时)地点:吉林市市委会议中心授课班级:课题实验班(高三·七班、高三·八班)听课人:课题鉴定专家组全体成员及吉林省各地区语文教师1000余人。师:同学们,近两周来,我们利用14课时研究了苏轼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语文教育 人的发展 汇报课 漂泊者 东坡 《前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无字书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的自然审美观与山水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尚正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2期101-104,84,共5页
苏轼秉山川之灵、关天地之运,四十余年间宦游南北,“身行万里半天下”,所到之处,“餐山色,饮湖光”,神与物游,思与境偕,挥毫留下成百上千的山水诗词文赋,词章卓玮,炳蔚文囿,在山水文学史上竖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关键词 自然审美观 山水文学 苏轼 文学史 山水自然 《前赤壁赋》 寓意于物 审美观念 山水审美 为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古代文学研究与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明见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3,共4页
科技的迅速发展 ,必定带来二十一世纪的物质文明 ;二十一世纪的精神文化要跟上物质文明的进步 ,必定要有良好的文化建设。古代文人在极少关注自然科学的反面 ,又比今人更多地关注人文精神的建设 ,而正是人文精神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社... 科技的迅速发展 ,必定带来二十一世纪的物质文明 ;二十一世纪的精神文化要跟上物质文明的进步 ,必定要有良好的文化建设。古代文人在极少关注自然科学的反面 ,又比今人更多地关注人文精神的建设 ,而正是人文精神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自然宇宙观所富有的优越性对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建设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文化建设 二十一世纪 文化精神 《醉翁亭记》 《前赤壁赋》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提高教学水平和加强科研工作的关系
18
作者 闫笑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5-57,共3页
一、努力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教学改革深化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学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课时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它和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历史跨度大,可供... 一、努力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教学改革深化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学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课时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它和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历史跨度大,可供教师选择讲授的内容范围广。其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尤其是名篇、名著,又似乎大都早已有了定论。所以,大家在一起谈教学时,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还是你们教古代文学的好,讲过两遍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 当代文学 师范专科学校 历史跨度 写作时间 《前赤壁赋》 文艺思潮 临皋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群文内在的关联性
19
作者 褚树荣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38,共2页
这堂课是联动苏轼“两赋一词”三个文本,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苏轼如何完成精神的突围进行的“小微专题教学”。它较好地呈现了新的语文学习观中“问题”“任务”“情境”“活动”等要义,体现了新课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活动为主线... 这堂课是联动苏轼“两赋一词”三个文本,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苏轼如何完成精神的突围进行的“小微专题教学”。它较好地呈现了新的语文学习观中“问题”“任务”“情境”“活动”等要义,体现了新课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的课堂教学转型。具体而言,这堂课把握住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重构课程资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教师以课程设计者的身份来重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梳理、增删、重组、整合、提炼等。在统编教材必修上册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分别属于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原分别归于诗词单元与散文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语文核心素养 堂课 语文活动 统编教材 课程设计者 专题教学 课堂教学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贬谪人生风景异——苏轼柳宗元山水游记比较
20
作者 程永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40,45,共3页
从游记乃登山临水而发观感角度而言,苏轼的《前赤壁赋》与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以下称“苏柳二文”)都属山水游记.将两文放在一起比较解读,可以看出不同的山水风景和不同的抒情方式所内隐的不同的人生参悟.
关键词 山水游记 山水风景 柳宗元 苏轼 人生 《始得西山宴游记》 贬谪 《前赤壁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