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林语堂英译《前赤壁赋》解读
1
作者 孙洋帆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4期41-44,共4页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苏轼的《前赤壁赋》以其辽阔的景色描写以及辩证的人生哲思备受世人称赞。横跨中西的学者林语堂擅长中英文写作,同时其翻译手法富有个人特色。该文从译者行为批评的译者角色化视域出发,分析林语堂...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苏轼的《前赤壁赋》以其辽阔的景色描写以及辩证的人生哲思备受世人称赞。横跨中西的学者林语堂擅长中英文写作,同时其翻译手法富有个人特色。该文从译者行为批评的译者角色化视域出发,分析林语堂的作家和翻译家双重角色对其英译《前赤壁赋》的影响,透视译者的身份和角色是如何影响译者行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林语堂 《前赤壁赋》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赤壁赋》主客问答结构的文化审美内涵 被引量:11
2
作者 宁登国 赵立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29,共3页
从行文结构上看,《前赤壁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真实而巧妙地记录了作者泛游赤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文中的“客”与“苏子”看似两人,实为一人。二者的问与答是作者彼时彼地内心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一种虚拟的对话形式。... 从行文结构上看,《前赤壁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真实而巧妙地记录了作者泛游赤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文中的“客”与“苏子”看似两人,实为一人。二者的问与答是作者彼时彼地内心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一种虚拟的对话形式。这种虚设人物问对的行文结构并不是苏轼的独创,而是源起《庄子》,承由骚、赋的传统文体形式,同时也是人的二重组合心理结构的真实映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行文结构 审美内涵 问答 文化 心理活动过程 对话形式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江流日夜,千古赤壁情———读苏轼《前赤壁赋》 被引量:2
3
作者 祝德纯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苏轼 东坡 黄州 《前赤壁赋》 乌台诗案 黄庭坚 文坛 黄冈 江东 九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月赋》到《前赤壁赋》——兼谈宋人的“以诗为学”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怡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5期10-13,共4页
唐宋以来,尽管诗赋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屡屡受到来自其他立场的挑战,但正如苏轼所言:“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以诗文取士的考试制度,使得诗与学的问题在宋代特别引人关注。罗大经《鹤林玉露》引宋人赵昌父之言... 唐宋以来,尽管诗赋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屡屡受到来自其他立场的挑战,但正如苏轼所言:“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以诗文取士的考试制度,使得诗与学的问题在宋代特别引人关注。罗大经《鹤林玉露》引宋人赵昌父之言,云:“古人以学为诗,令人以诗为学”,并指出:“夫以诗为学,自唐以来则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为学 《月赋》 宋人 科举考试 考试制度 唐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乐、悲、喜”
5
作者 张军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8期62-63,共2页
《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流放黄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彷徨,行动上不自由,精神上孤独苦闷的时期。然而苏东坡毕竟胸怀旷达,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在老庄佛禅思想中寻求慰藉... 《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流放黄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彷徨,行动上不自由,精神上孤独苦闷的时期。然而苏东坡毕竟胸怀旷达,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在老庄佛禅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富有哲理,凝聚着非常深沉和丰富的人生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乌台诗案 团练副使 寄情山水 佛禅思想 赤壁赋》 黄州 千古传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释道思想在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体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莹 《语文学刊》 2016年第6期51-52,共2页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罕见的儒道释三教汇通融合的宗教文化体系,苏轼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是非常复杂的。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家、道家和佛家三种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结合文赋内容,分析苏轼从小耳濡目染的辅君治国、...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罕见的儒道释三教汇通融合的宗教文化体系,苏轼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是非常复杂的。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家、道家和佛家三种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结合文赋内容,分析苏轼从小耳濡目染的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乘化归尽,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和看穿忧患、万物皆空的佛家思想。苏轼将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苏轼 儒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前赤壁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厚肃 《中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苏轼是我国古代富有特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纵横豪迈,风格鲜明,有人评说:韩愈的文章象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象海水一样地广阔,所以有“韩潮苏海”之说。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黄州(今湖... 苏轼是我国古代富有特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纵横豪迈,风格鲜明,有人评说:韩愈的文章象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象海水一样地广阔,所以有“韩潮苏海”之说。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岗县)后第三年游赤壁时写的,黄州赤壁并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赤壁之战的赤壁在湖北嘉鱼县东北的长江南岸。苏轼写赋时,只是借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情。他曾多次游黄州赤壁,看到这里山川险要,雄据大江,因而豪性勃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艺术特色 赤壁之战 苏轼 王安石变法 黄州 思想 代表作 散文 韩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江月夜景之人生感怀——浅析苏轼的《前赤壁赋》
8
作者 冯丽亚 《教育界》 2020年第22期69-70,共2页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全才,其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方面都无所不能,堪称一代大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却能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心境。他的散文《前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并对之后的散文和诗都有深远影响。文...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全才,其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方面都无所不能,堪称一代大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却能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心境。他的散文《前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并对之后的散文和诗都有深远影响。文章主要从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两方面对这篇散文进行解读,从而感受作品的魅力,体会作者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前赤壁赋》 景物描写 人生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前赤壁赋》译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任霄雅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3期168-169,共2页
文章对比分析了《前赤壁赋》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英国汉学家葛瑞汉(Angus Charles Graham)的译本,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不同的维度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并分析中外译者在适应与选择过程中的异... 文章对比分析了《前赤壁赋》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英国汉学家葛瑞汉(Angus Charles Graham)的译本,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不同的维度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并分析中外译者在适应与选择过程中的异同,以期为今后《前赤壁赋》的翻译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前赤壁赋》 “三维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前赤壁赋》论贬居黄州时期苏轼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光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9年第4期98-99,共2页
苏轼少年得志,然而“乌台诗案”与被贬黄州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前赤壁赋》作于苏轼被贬黄州近四年之时,这篇散文赋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能使我们体会到他四年来的心灵解脱的过程,找到其人生中融儒、释、道三家思想... 苏轼少年得志,然而“乌台诗案”与被贬黄州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前赤壁赋》作于苏轼被贬黄州近四年之时,这篇散文赋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能使我们体会到他四年来的心灵解脱的过程,找到其人生中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寻求心灵超越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心路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苏轼《前赤壁赋》的“中和之美”
11
作者 彭宇璇 胡红梅 《今古文创》 2021年第29期12-13,共2页
苏轼在宋代文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享有盛誉,其散文《前赤壁赋》也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作品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淡然超脱的思想境界与含蓄典雅的"中和之美"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本文试图从文化溯源、文本表征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 苏轼在宋代文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享有盛誉,其散文《前赤壁赋》也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作品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淡然超脱的思想境界与含蓄典雅的"中和之美"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本文试图从文化溯源、文本表征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前赤壁赋》中的"中和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中和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赏析《前赤壁赋》的
12
作者 修丽丽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如何指导阅读能力有限的学生,比较深入地赏析这篇名作,而不是流于肤浅地串讲课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写得文情并茂,仪态万方。行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诗情、画意和理趣自然交融,相得益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景、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安排这三者的关系?我是这样考虑的:文章写景的部分富有形象性,具体可感,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议论的部分,可以说是文章的重点和灵魂,但如果立足于“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不变” 画意 物与我皆无尽也 易理 物各有主 月夜 苏子 理趣 文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赤壁赋》散论
13
作者 胡金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9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苏武 《汉书·艺文志》 诗经 黄州 诗集 月出 骚体形式 屈原 《思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谈苏轼《前赤壁赋》对汉赋的承变及意义
14
作者 房召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2-55,共4页
作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赋包括汉大赋和骚体赋。汉大赋的典型特点是主客问答的形式、四言一顺的铺陈、韵散结合的句式、体物为主的内容、凭虚夸饰的风格等;骚体赋则直承屈骚,以抒情议论为主,名物铺陈为次。苏轼《前赤壁赋》继承... 作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赋包括汉大赋和骚体赋。汉大赋的典型特点是主客问答的形式、四言一顺的铺陈、韵散结合的句式、体物为主的内容、凭虚夸饰的风格等;骚体赋则直承屈骚,以抒情议论为主,名物铺陈为次。苏轼《前赤壁赋》继承了汉赋的诸多特点,但又有糅合和新变,使文章灵动跳脱,改变了汉大赋主物文学的特征,转而主事,便于论辩和说理,为赋体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主客问答 主物 铺陈 主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与“仕”的交锋——苏轼《前赤壁赋》中“自我放逐”思想浅析
15
作者 常红磊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5期159-160,共2页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千古第一文人",其道德高尚,政绩斐然,百姓称颂,一定意义上说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宦海...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千古第一文人",其道德高尚,政绩斐然,百姓称颂,一定意义上说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但他豁达乐观,始终从容面对。"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仕途跌入低谷,面对人生逆境,苏轼在"隐"与“仕”之间矛盾徘徊、难以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苏轼 自我放逐 乌台诗案 唐宋八大家 人生目标 宦海沉浮 人生逆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州谪居与苏东坡的人生磨砺——《前赤壁赋》多元思想的哲学思考
16
作者 林成玉 《青海教育》 2005年第7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前赤壁赋》 哲学思考 苏东坡 思想 多元 高中语文教材 赤壁赋》 黄州时期 人生哲理 文学性 文字狱 散文 贬谪 作者 体裁 问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庄子哲学解析“苏子答客”——《前赤壁赋》一文阅读教学探索
17
作者 张树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4期64-65,共2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阅读教学 哲学解析 苏子 庄子 白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且抛荣辱赏奇景 还倾怀抱警苍生——《前赤壁赋》中的生命意识
18
作者 易石秋 《教师》 2016年第19期42-42,46,共2页
苏轼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真诚执着又最拿得起放得下的文人了,无论受到多少打击,也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政治信仰,不改变自己的人生准则;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心绪多么不宁,也不迁怒环境,不迁怒他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前景多么黯淡,始终不改豁达... 苏轼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真诚执着又最拿得起放得下的文人了,无论受到多少打击,也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政治信仰,不改变自己的人生准则;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心绪多么不宁,也不迁怒环境,不迁怒他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前景多么黯淡,始终不改豁达乐观的情怀。健笔凌云,书写自然与生命的华章;细流涓涓,展露深邃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生命意识 改变自己 自然美景 《短歌行》 下江陵 道中遇雨 诗兴大发 此恨绵绵 月明星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赤壁赋》的现象学解读
19
作者 李星亮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8期146-147,共2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以现象学为代表的西方文艺理论的引介迈入了新的阶段。西方现象学强调回归事实本质,还原事实原本面貌。在古代文学赏析过程中,通过现象学带有浓郁人文主体直观意象特征的描述,可以在自然、艺术间建立亲密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以现象学为代表的西方文艺理论的引介迈入了新的阶段。西方现象学强调回归事实本质,还原事实原本面貌。在古代文学赏析过程中,通过现象学带有浓郁人文主体直观意象特征的描述,可以在自然、艺术间建立亲密关系,为文学评论提供新的着眼点。因此,在《前赤壁赋》教学中,以现象学理论为依托,着重鉴赏水与月景色,揣摩意境,体会水与月的哲理就变得至关重要。《前赤壁赋》一般指苏轼所做的《赤壁赋》,为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课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赤壁赋》 西方文艺理论 文学评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 意象特征 文学赏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摹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评析
20
作者 江锦世 《书法教育》 2018年第5期94-97,共4页
元代赵孟頫是历史上少有的书画兼擅、诸体皆能的艺术家。其书法造诣堪称元代书坛中的翘楚。《元史》称其'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强调书画同源,他曾在自己的绘画作品《秀石疏林图》中题... 元代赵孟頫是历史上少有的书画兼擅、诸体皆能的艺术家。其书法造诣堪称元代书坛中的翘楚。《元史》称其'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强调书画同源,他曾在自己的绘画作品《秀石疏林图》中题写'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以墨迹为主,其中以楷、行、草居多,其它诸体俱备,精彩纷呈,为后世书法学习者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书法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