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藏黑水城文献《初学记》残片补考 被引量:5
1
作者 段玉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0,共2页
俄藏黑水城文献TK322《六十四卦图歌》封底亦裱有两纸类书残片,此残片与李辉、冯国栋先生考证的两件类书残片可以拼合,同属于《初学记》的一个页面。经考证,该《初学记》残本当为北宋刻本,非金刻本。
关键词 黑水城文献 类书 《初学记》 宋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学记》乐部资料述略——以前三个子目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方元 刘张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5,共6页
《初学记》是唐代四大类书之一,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和《白氏六帖》并称。文章对《初学记》音乐类资料、《初学记》征引资料、《初学记》音乐资料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学记》 类书 乐部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学记》草部资料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康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183-15186,共4页
《初学记》草部记录了粮食作物、花卉的相关资料,征引资料陂丰,征引典籍以经部、集部为主。草部资料的编纂具有内在逻辑性,3种体例之间具有前后照应性。草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从中也可看出一点唐代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初学记》 草部 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最早的动植物学教科书——《初学记》后四卷之研究
4
作者 赵云峰 刘学礼 《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26-29,共4页
由徐坚主编的《初学记》,成书于唐朝开元年间。它是一部以启蒙学童为目的,以讲述知识为重点的类书;它取材丰富翔实,涉及内容广博,书中记载的大量科技史料,一直为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的学者所关注。
关键词 《初学记》 主编 编辑人员 菊属 菊花 林邑 变异品种 生活习性 蒲柳 别称 子目 开元年间 徐坚 江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树平辑《东观汉记》胡广、赵熹事补正
5
作者 王亮军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2,共1页
吴树平所辑《东观汉记》卷一三“赵熹”下为:“诏云:‘行太尉事卫尉赵憙,三叶在位,为国元老,其以憙为太傅。’时年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吴树平:《东观... 吴树平所辑《东观汉记》卷一三“赵熹”下为:“诏云:‘行太尉事卫尉赵憙,三叶在位,为国元老,其以憙为太傅。’时年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502页)注明此据《初学记》卷一一;而同书卷一六“胡广”下又有“时年八十,而心力克壮……”(第711页)诸语,并注明此据《太平御览》卷二○六。这两则记载相似度颇高,必非胡广、赵熹行事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御览》 《初学记》 补阙 《东观汉记》 东观汉 胡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黑水城文献两件类书定名与拼合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辉 冯国栋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1,共2页
本文经过细致勘比,确定俄藏黑水城文献中两件编号分别为俄TK314及俄TK322(2)的类书残件可拼合,并确认此二件出自唐人徐坚等人所撰《初学记》第一卷。
关键词 俄藏黑水城文献 拼合 定名 《初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曲的史源考释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祖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中国红曲的起源年代至今存在多种不同观点,缘于中国红曲史源文献信息的晦暗不明。对红曲产生于东汉时期的种种质疑,与对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有关记载是否可靠有关。《七释》是否真实存在?《七释》所言的瓜州在哪里?不同版本《七... 中国红曲的起源年代至今存在多种不同观点,缘于中国红曲史源文献信息的晦暗不明。对红曲产生于东汉时期的种种质疑,与对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有关记载是否可靠有关。《七释》是否真实存在?《七释》所言的瓜州在哪里?不同版本《七释》所言的是"瓜州红麦匊"("瓜州红曲")还是"瓜州红麥啇"?通过综合考证与推理,可知:《七释》应是真实存在的;《七释》所言的瓜州,应是敦煌地区;《七释》所言的是"瓜州红麦匊"而非"瓜州红麥啇"。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诗篇所言"西旅游梁,御宿素粲,瓜州红麦匊,參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应是真实存在的。红曲和红曲酒名称出现很早,而红曲和红曲酒制作技法在古籍中相隔较迟出现,这不是质疑《初学记》中《七释》篇有关记载可靠性的充分理由。因为有关现象与红曲制作及酿酒工艺技术复杂性、技法传承保密性、制作地区环境气候以及红曲应用的普及程度有关。总之,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诗篇实为目前所见最早的记载中国古代红曲的历史文献,中国古代红曲的史源应不迟于东汉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王粲 《七释》 《初学记》 瓜州 敦煌 东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小说钩沉·录异传》校读商榷
8
作者 朱成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69,共4页
《录异传》,中古志怪小说集,原书久佚,历代书目亦未见著录,著者、卷数均不详,遗文散见于唐宋等类书。鲁迅《古小说钩沉》1(下文简称为《钩沉》)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古籍中辑得《录异传》... 《录异传》,中古志怪小说集,原书久佚,历代书目亦未见著录,著者、卷数均不详,遗文散见于唐宋等类书。鲁迅《古小说钩沉》1(下文简称为《钩沉》)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古籍中辑得《录异传》佚文二十七条。《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中,李剑国对《录异传》内容简介云:"有许多故事见于其它志怪书,如魏安厘王、周尹氏、秦文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异传 秦文公 北堂书钞 《艺文类聚》 《太平广记》 《初学记》 校读 小吏 事类赋注 子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梦秦简《日书·马》篇试释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信芳 《文博》 1991年第4期66-67,72,共3页
近读贺润坤同志《从云梦秦简【日书】看秦国的六畜饲养业》一文,很受启发。该文述及秦国六畜饲养的概况,对研究中国畜牧史不无参考价值。只是对《日书·马》篇的句读·释文及其说明方面,尚有不足。笔者不揣浅陋,谨就原文考释于... 近读贺润坤同志《从云梦秦简【日书】看秦国的六畜饲养业》一文,很受启发。该文述及秦国六畜饲养的概况,对研究中国畜牧史不无参考价值。只是对《日书·马》篇的句读·释文及其说明方面,尚有不足。笔者不揣浅陋,谨就原文考释于此。《日书·马》马禖,祝曰:先牧日丙,马禖合神,东乡、南乡各一马,□□□□。中土以为马禖。穿壁直中,中三服。四厩行大夫,先(先攵)兕席。今日良,白肥豚,清酒美白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书 云梦秦简 先牧 不揣浅陋 文述 相马经 饶宗颐先生 美白 《初学记》 周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谱》和我国早期竹文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乾 《古今农业》 1988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芸芸植类中,竹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借用晋代王徽之的话说,是“何可一日无此君”。早在刘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记载竹子的专著—《竹谱》,它不仅是我国关于竹类植物的第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专科植物学著作。
关键词 竹类植物 竹谱 竹文化 此君 刘宋 中华民族文明 《艺文类聚》 《初学记》 竹种 徽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巫术对艺术的点染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兆麟 《文博》 1990年第4期87-95,2,共10页
艺术是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形态,是观念形态的形象表现。远古时期流行的生育信仰必然对当时的艺术给予深刻的影响。现在仅就考古发现的交媾图、两性同体像和交媾舞蹈,谈谈生育巫术对艺术的点染。 (一)野合图在我国的考古学报告中,有不少... 艺术是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形态,是观念形态的形象表现。远古时期流行的生育信仰必然对当时的艺术给予深刻的影响。现在仅就考古发现的交媾图、两性同体像和交媾舞蹈,谈谈生育巫术对艺术的点染。 (一)野合图在我国的考古学报告中,有不少野合图。如1987年在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发现一处岩画,面积有120多平方米,刻有男女二人物百多人,人物大者过于真人,小者只有一、二十厘米。人像有男有女,或站或卧,或衣或裸,不少男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同体 石门子 万舞 上巳节 媒氏 大者 孙有庆 思想意识 《初学记》 独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初期的部族融合与龙凤崇拜的形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子今 《文博》 1986年第1期18-23,共6页
一、黄河流域史前三大部族传说中的炎帝姜姓,与西北羌族有渊源关系,大约到了神农氏的时代,已经逐步进入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成为仰韶文化的创造者。传说中所谓烈山氏,可能就是烧荒火种的能手,因而在原始农业时代备享尊荣。《左传·... 一、黄河流域史前三大部族传说中的炎帝姜姓,与西北羌族有渊源关系,大约到了神农氏的时代,已经逐步进入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成为仰韶文化的创造者。传说中所谓烈山氏,可能就是烧荒火种的能手,因而在原始农业时代备享尊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贾逵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山氏 定居生活 贾逵 昭公 黄河流域 鸟图腾 太昊 黄河中游 《太平御览》 《初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相出版家”——毋昭裔
13
作者 李致忠 《国家图书馆学刊》 1989年第3期68-70,共3页
雕板印书术发轫于唐朝,至五代而渐盛。非但中原地区的梁、唐、晋、汉、周历朝政府赓续雕印《九经》、《经典释文》等,环绕在五代周围先后并存的十国,如吴越、后蜀乃至于西北边陲的瓜、沙二州,也出现了雕板印书。刻书的当中有割据政府,... 雕板印书术发轫于唐朝,至五代而渐盛。非但中原地区的梁、唐、晋、汉、周历朝政府赓续雕印《九经》、《经典释文》等,环绕在五代周围先后并存的十国,如吴越、后蜀乃至于西北边陲的瓜、沙二州,也出现了雕板印书。刻书的当中有割据政府,也有官员或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毋昭裔 白氏六帖 《初学记》 九经 《艺文类聚》 诗歌 十国春秋 后蜀 五代十国时期 《北堂书钞》 宰相 出版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