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积深者其流远——读丁帆主编《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光波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3-105,112,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 丁帆 文学研究 审美观念 创作方式 文化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方法的转型与文学史建构模式的突围——评丁帆主编的《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善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1,共1页
过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史视角,始终驻留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原文学板块和以现代文明为主体的东南沿海文学板块上,以游牧文明为主体的西部文学仅有局部的、表层的涉及,很多重要的文学现象、社团流派、作家作品甚至被视为阙如;即使有... 过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史视角,始终驻留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原文学板块和以现代文明为主体的东南沿海文学板块上,以游牧文明为主体的西部文学仅有局部的、表层的涉及,很多重要的文学现象、社团流派、作家作品甚至被视为阙如;即使有局部的、表层的涉及,也仅仅是对中原文学板块与东南沿海文学板块的一种陪衬,没有展现出西部文学独立的精神内涵和美学特征.<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学术贡献首先在于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的面貌置于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学科研究序列,用一种西部文化精神的整体观来统摄西部文学中的每一个文学现象、社团流派和作家作品,从而实现对中国西部现代文学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全面、深刻的把握.这一学术成就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上的一项学术空白,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文学 丁帆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现象 突围 作家作品 精神内涵 主编 板块 建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的鲁迅论说
3
作者 王明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昔杓另辟蹊径,将鲁迅对韩国诗人李陆史的影响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范畴,这意味着在全球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互动的学术视域下,鲁迅研究经历了更加多元的跨国比较研究范式转型。本文通过考察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论说,试图呈现其中脉络与存在问题,剖析地缘政治、学术传统与文化认同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期为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论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百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图景——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4
作者 陈心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图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5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括在外”的多维展开——《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定位和渊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奕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和研究带来新意,但其文学史价值则因自身后现代“百科全书”式的样貌而受到怀疑;惟此,读者可以援用“包括在外”这一微妙的辩证观念切入此书并逐层推演,观照其体例选择上对海外...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和研究带来新意,但其文学史价值则因自身后现代“百科全书”式的样貌而受到怀疑;惟此,读者可以援用“包括在外”这一微妙的辩证观念切入此书并逐层推演,观照其体例选择上对海外“重写文学史”风潮的呼应和权衡,内容剪裁上与大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对话和互补,以及叙述方法上对中国文史传统的接续,以真正理解王德威这一编撰实验的意义;而后可知,其“新编”之所在并非离经叛道、徒具热闹而已,其中实有深切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包括在外” 体例 “制式”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16
7
作者 程秀兰 张永琴 +1 位作者 白洁 刘海丹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中国式现代化从普惠性教育、整体性思维、内涵式发展、共生型主张、前瞻性布局五个维度为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上,通过对我国西部7...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中国式现代化从普惠性教育、整体性思维、内涵式发展、共生型主张、前瞻性布局五个维度为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上,通过对我国西部70所农村幼儿园的大规模调研发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仍面临规模与质量协同的“困顿”、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错配”、园本课程特色与底色的“迷失”、教师专业发展能动与被动的“纠葛”、教育督导与评估机制的“乏力”等困境。为此,有必要建立“量质并举”的教育质量观,顺应人口变动,合理调控教育资源,坚持乡土特色与课程底色并重,构建以教师为核心的“1+3+N”育人新格局,加强数字化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农村学前教育 高质量发展 西部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1
8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文学史研究 2004年12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史 中文核心期刊 《新华文摘》 南京大学 研究论文 美学价值 西部文学 鉴定 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
9
作者 赵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0-64,共5页
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明确西部大开发在囯民经济空间结构中的战略基础、战略支撑、战略载体、战略高位和战略保障等功能定位。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 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明确西部大开发在囯民经济空间结构中的战略基础、战略支撑、战略载体、战略高位和战略保障等功能定位。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时代使命,确立旨在完善顶层制度机制设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导向和政策实施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中国现代 战略定位 时代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王德威教授谈《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德威 李浴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8,共15页
李浴洋(以下简称李):王老师,很高兴可以在北大围绕您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m Chin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7,以下简称《文学史》)对您进行访谈。1904年,在北... 李浴洋(以下简称李):王老师,很高兴可以在北大围绕您主编的哈佛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m Chin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7,以下简称《文学史》)对您进行访谈。1904年,在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任教的林传甲编棊了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为华人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此后百余年间,“文学史”成为中国学界进行文学研究的最为主要的著述体例与知识生产方式之一,同时亦是文学教育的不二法门。2017年,您主编的《文学史》问世,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极大地挑战了既有的“文学史”传统与规范。在我看来,在1904年以降的“中国文学史”书写谱系中,此书的出版为已经相当稳固的“文学史”观念与秩序提供了一种反思、新创,甚至再生的重要契机——借用您习惯的表述,2017年由是可谓“中国文学史”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哈佛 王德威 文学史 1904年 知识生产方式 MO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近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文学史的“鲁郭茅巴老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稿》 新世纪文学 文学史意识 文学史视野 王瑶 纪传体 编撰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理论预设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立元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本文在对中西方学者关于现代性问题大量论述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 ,对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及其包含的内在矛盾作了比较深入的揭示 ;进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现代性预设从理论上作了辩护 。
关键词 现代 中国 现代文学史 现代 文学史研究 审美主义 《汪晖自选集》 哈贝马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的经典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 被引量:53
13
作者 方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3,共5页
文学经典指的是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史的支架和龙骨。文学的经典化必然会形成对原有文学史模式的颠覆,对新的现代文学史... 文学经典指的是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史的支架和龙骨。文学的经典化必然会形成对原有文学史模式的颠覆,对新的现代文学史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文学经典化影响着现代文学史的格局,其次影响着现代文学史的深度,再次决定着现代文学史的影响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应该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由厚变薄,走向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重构 文学史模式 文学经典化 艺术价值 人生意蕴 美学精神 审美风尚 文学作品 删繁就简 原创性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是什么史?——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思考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0,共6页
经过20余年的工作之后,"重写文学史"的理想和目标远远没有达到,对"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追问依然刻不容缓。我们当今的文学史实际上是一种凌驾于文学现象之上的"知识结构",严重忽略了对文学作品(也就是... 经过20余年的工作之后,"重写文学史"的理想和目标远远没有达到,对"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追问依然刻不容缓。我们当今的文学史实际上是一种凌驾于文学现象之上的"知识结构",严重忽略了对文学作品(也就是文学"原典")的把握和理解。新的文学史写作必须认真解决如何让文学史的教学与学习回到文学作品这一根本、如何通过文学史的讲述呈现文学自身的魅力、如何让文学史的学习成为进入现当代精神殿堂的趣味无穷的过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 文学原典 文学史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修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6,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范式的建构所依据的观点、材料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建构又处在建国初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要服从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其两度解构,更是受时代背景的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印证着“历史书写”的强烈的主观性。今后必然会有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范式的建构所依据的观点、材料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建构又处在建国初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要服从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其两度解构,更是受时代背景的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印证着“历史书写”的强烈的主观性。今后必然会有一番重构,也仍然会受时代背景的制约。根据半世纪来建构、解构的经验,当今学科发展中的“多元化”、“学院化”势头,应该有利于重构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建构 解构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语语系文学”中穿行的堂吉诃德——评王德威主编《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 被引量:9
16
作者 施龙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40-45,共6页
王德威教授主编的《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7)出版后,因为该书中文版尚未面世,故国内除一篇采访和几篇对王德威文学史观念(主要是《"世... 王德威教授主编的《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7)出版后,因为该书中文版尚未面世,故国内除一篇采访和几篇对王德威文学史观念(主要是《"世界中"的中国文学》即该书"导言"中的观点)的评论之外,对其具体得失的评估尚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王德威 堂吉诃德 现代 主编 语系 华语 文学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文学观重开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新局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文学的历史存在,是以无序隐含着有序,以芜杂隐藏着潜流,维度多端,色彩斑斓,众声喧哗,一切都处在纷繁复杂的动态之中。必须以大文学观,才能总览文学纷纭复杂的历史的、审美的文化存在,深入其牵系着人心与文化的内在本质,展示其广阔丰饶... 文学的历史存在,是以无序隐含着有序,以芜杂隐藏着潜流,维度多端,色彩斑斓,众声喧哗,一切都处在纷繁复杂的动态之中。必须以大文学观,才能总览文学纷纭复杂的历史的、审美的文化存在,深入其牵系着人心与文化的内在本质,展示其广阔丰饶的文化地图,揭示其错综纷繁的精神谱系。研究现代文学而对于与新文学处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上的通俗小说、文言诗词、传统戏曲,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所知有限,甚至不求博学多识,乃是一种知识上的重大缺失。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应该分工合作,对百年文学多样、多层、多维的史料资源,进行卷地毯式,或竭泽而渔的清理,然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存在中,抽象出属于自身原创的原理、法则,用自己的声音与当代世界进行平等的深度对话,这才算尽了现代中国学人的职责。如此,或能重开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修己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129-134,共6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市民文学 中国文学史 “五四”文学革命 21世纪 现代文学史 启蒙文学 旧体诗词 文学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4-32,2,共9页
现代中国文学史构建亟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已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进行调整,惟有建构现代中国文学新学科方能适应书写现代中国全景观文学史的需要;二是确立涵括性大的具有普适性功能的价值评估体系,给多系统多元化... 现代中国文学史构建亟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已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进行调整,惟有建构现代中国文学新学科方能适应书写现代中国全景观文学史的需要;二是确立涵括性大的具有普适性功能的价值评估体系,给多系统多元化的现代中国文学以公平合理的评价;三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旨在以史为鉴,自觉反思、追根溯源、探求规律是实现此宗旨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史 学科观念 价值体系 以史为鉴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与开拓:语言-文学汉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关键词 被引量:6
20
作者 文贵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3,共8页
本文针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把"语言"作为"剩余物"的状况,提出把"语言-文学汉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关键词的主张,甚至认为应该从语言的角度来写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本文从三个部分来分析这个问题:... 本文针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把"语言"作为"剩余物"的状况,提出把"语言-文学汉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关键词的主张,甚至认为应该从语言的角度来写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本文从三个部分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分析语言与文学、汉语与中国文学的同一性问题;其次分析黄人的《中国文学史》、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和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三部著作在处理语言与文学史关系的"得"与"失"。最后借助周作人的个案分析"语言—文学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学基础、文学汉语的发展与现代文学发展的同步性、以及文学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学汉语 文学 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