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几个问题——兼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
季进
蔡丽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2
|
逻辑构架与学术境界——读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
王达敏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3 |
2
|
|
3
|
现代性视野与重写文学史的可能性——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
黄德志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3 |
0 |
|
4
|
新时期乡土小说“走出去”中的“文化中国”形象建构 |
张立友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5 |
0 |
|
5
|
新时期小说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
贺仲明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9 |
9
|
|
6
|
“70后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的叙事主潮 |
曹霞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威廉·福克纳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发生 |
李萌羽
张悦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3 |
0 |
|
8
|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将走向何方——评《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 |
杨守森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0 |
0 |
|
9
|
外来影响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 |
尹鸿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4
|
|
10
|
海明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 |
李天军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
11
|
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理论的完整体系建构--评周景雷的《小说走过新时期--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文化研究》 |
林喦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2
|
“新世纪”的边界与“新世纪乡土小说”的边界——新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转型研究之一 |
李兴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7
|
|
13
|
传统与变迁:新时期小说中的“北京想象” |
曾一果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1
|
|
14
|
陷阱中的迷失——再论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美学风格 |
吴义勤
|
《扬子江(评论)》
|
2006 |
0 |
|
15
|
刘心武论——《新时期小说主流》之一章 |
许子东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7 |
9
|
|
16
|
精神分析学说与新时期小说创作 |
尹鸿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5
|
|
17
|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试析国际文学交流“逆差”说 |
张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18
|
死亡现场言说的背后——试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
霍俊明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9
|
光荣与梦想──从中国新时期少年文学的崛起看亚洲华文文学的曙光 |
孙建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20
|
试论新时期边地小说的宗教书写 |
于京一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