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几个问题——兼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被引量:2
1
作者 季进 蔡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6,F003,共5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 小说 当代文学史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构架与学术境界——读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达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许志英、丁帆主编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以下简称<主潮>),114万多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这是一部学术性的史著,一部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富有探索性与创造性的十来位学者共同撰写的纵深型的小说史专著.
关键词 逻辑构架 学术境界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许志英 丁帆 文学史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与重写文学史的可能性——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3
作者 黄德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28-128,F00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现代性 许志英 丁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乡土小说“走出去”中的“文化中国”形象建构
4
作者 张立友 《安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新时期乡土小说“走出去”是对外建构“文化中国”形象的重要路径。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持续的成功传播与深度接受。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本土自我建构与海外他者建构,融儒家传统、美德伦理、乡土生态于一体的“文化中国”形... 新时期乡土小说“走出去”是对外建构“文化中国”形象的重要路径。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持续的成功传播与深度接受。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本土自我建构与海外他者建构,融儒家传统、美德伦理、乡土生态于一体的“文化中国”形象得以生成。这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文化中国”形象建构提供了策略启示:一是中国文学故事讲述者要充分挖掘中西文学的文化接近性话语,以文化人;二是乡土小说应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以情动人。经由这两种话语方式生产的中国文学故事才能建构感性的、有亲和力的、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中国”形象,有助于完善域外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时期乡土小说 跨文化语境 文化中国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被引量:9
5
作者 贺仲明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1期11-20,共10页
一现代性的思想背景新时期小说与古典文学关系受到现代性思想特征的突出影响。无论是新文学的历史传统还是新时期的现实情境,都是以现代性为基本方向和文化表征。现代性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巨大张力,构成了新时期小说与古典文学关系的决定... 一现代性的思想背景新时期小说与古典文学关系受到现代性思想特征的突出影响。无论是新文学的历史传统还是新时期的现实情境,都是以现代性为基本方向和文化表征。现代性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巨大张力,构成了新时期小说与古典文学关系的决定性前提。新文学是在20世纪初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期小说 古典文学艺术 时期作家 现代性 五四文学 古典文学传统 中国古典文学 文学关系 小说技巧 中国古典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后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的叙事主潮
6
作者 曹霞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
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个“代”可理解为时代,也可以理解为代际。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以“代”命名的文学群体并不少见,如新时期文学的“第三代”“晚生代”等。作为代际写作,当“70后”于1996年... 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个“代”可理解为时代,也可以理解为代际。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以“代”命名的文学群体并不少见,如新时期文学的“第三代”“晚生代”等。作为代际写作,当“70后”于1996年初登文坛时,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从以文化为中心到以经济为中心的巨变,带来了生活的高度流动性,也造就了一代人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个体经历与集体记忆、乡村生活与城市经验于一体的独特性。新世纪以来,他们频频获奖,广受关注,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在此,我将“70后写作”作为一个整体置于文学史脉络之中,以探察其对现代文学以来叙事范畴的发展和赓续,以及属于一代人的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时期文学 世纪文学 文学群体 主潮 现代观念 现代文学 个体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福克纳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发生
7
作者 李萌羽 张悦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64-86,共23页
新时期以来,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作家们的普遍关注,引发了“福克纳热”。从新时期作家对福克纳作品的接受来看,其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与《我弥留之际》阅读面和接受度最高,其次是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 新时期以来,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作家们的普遍关注,引发了“福克纳热”。从新时期作家对福克纳作品的接受来看,其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与《我弥留之际》阅读面和接受度最高,其次是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喧哗与骚动》在新时期文学中影响尤其深远。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天地对中国新时期“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发生起了催化作用。一方面,它激发了新时期作家的现代民族意识和寻根情结,对新时期“寻根小说”在本土经验的表达、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反思以及文化根性的揭示等层面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以“世界文学”的视镜激发了新时期作家的现代民族意识和寻根情结,使其认识到文学惟有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并对其优劣进行现代性的审视和反思才能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意识流表现手法以及多角度叙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克纳文体风格,这对新时期小说的“文体革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内化为新时期小说多声部叙事结构范式,深化了新时期文学的主旨意蕴。基于中国文化和语境的视野和经验,中国新时期作家的主体性选择使其在对福克纳作品借鉴中存在着接受变异,创作出了兼具“中国气派”和“世界性元素”的文学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中国时期小说 影响 接受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将走向何方——评《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
8
作者 杨守森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111-113,共3页
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里,中国文学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发生激烈碰撞、杂糅和融合的语境下,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十分重要的复苏和勃兴期,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对于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理... 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里,中国文学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发生激烈碰撞、杂糅和融合的语境下,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十分重要的复苏和勃兴期,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对于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理论的吸收、借鉴,直接促成了国内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及研究的多样化探索和全面繁荣,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在21世纪能够更加稳健、沉着并开拓性地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时期小说 后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思潮 多样化探索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影响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 被引量:4
9
作者 尹鸿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30,20,共5页
(一) 19世纪末以后,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信仰危机、社会动荡、核威胁等,沉重打击了西方人以理性崇拜为核心的自恋心理传统,当代一位西方哲学家惊呼,“现在已经再也没有共同的西方世界了,再也没有共同信奉的上帝了,再也没有有效准的人... (一) 19世纪末以后,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信仰危机、社会动荡、核威胁等,沉重打击了西方人以理性崇拜为核心的自恋心理传统,当代一位西方哲学家惊呼,“现在已经再也没有共同的西方世界了,再也没有共同信奉的上帝了,再也没有有效准的人生理想了,再也没有那种虽在彼此敌对中,虽在生死决斗中仍然使大家相互之间有敌忾同仇的东西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小说 中国时期 荒诞性 外来影响 残雪小说 卡夫卡 作品 别无选择 马尔克斯 荒诞派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明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天军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79-85,92,共8页
海明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李天军硬汉风格和寻根文学提起海明威,我们便会想起地笔下的硬汉:他本人传奇般的经历也证明了他的风格─—一个默默忍受痛苦、永远奋斗的硬汉子,无怪乎有人称他的作品为“硬汉文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 海明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李天军硬汉风格和寻根文学提起海明威,我们便会想起地笔下的硬汉:他本人传奇般的经历也证明了他的风格─—一个默默忍受痛苦、永远奋斗的硬汉子,无怪乎有人称他的作品为“硬汉文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为打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中国时期 象征主义 寻根文学 张承志 《老人与海》 《乞力马扎罗的雪》 《北方的河》 中国当代小说 时期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理论的完整体系建构--评周景雷的《小说走过新时期--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文化研究》
11
作者 林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62-162,共1页
我们应该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创作迅猛发展,作品层出不穷,相应的小说理论批评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观,小说创作与小说评论出现了交织并行的趋势,无疑,这是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很是良好的态势。但由于受“西学东... 我们应该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创作迅猛发展,作品层出不穷,相应的小说理论批评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观,小说创作与小说评论出现了交织并行的趋势,无疑,这是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很是良好的态势。但由于受“西学东渐”、思想自由、大众文化泛滥、市场经济以及个人表达欲望强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创作理论 当代中国 大众文化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小说理论批评 文学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的边界与“新世纪乡土小说”的边界——新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转型研究之一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兴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1期86-92,共7页
中国乡土小说进入新的21世纪已逾7年,此间的全部出产,自然都可顺理成章地称之为"新世纪乡土小说"。仅就时间而言,中国乡土小说已确凿无疑地进入其历史发展的"新世纪"。换言之,这里所说的中国"新世纪乡土小说&q... 中国乡土小说进入新的21世纪已逾7年,此间的全部出产,自然都可顺理成章地称之为"新世纪乡土小说"。仅就时间而言,中国乡土小说已确凿无疑地进入其历史发展的"新世纪"。换言之,这里所说的中国"新世纪乡土小说",如果仅就历史时序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文化 中国乡土小说 中国社会转型 转型研究 城市文学 世纪初 边界 时期 工业文明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变迁:新时期小说中的“北京想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一果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6期86-92,共7页
一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历史和文化都城,北京一直是作家们关注的对象。从五四以来,无数的现代作家都用他们的笔描绘过这个城市,尽管在不同时代,这些作家的叙述笔调和叙述内容各不相同,但是这些作品似乎总是包含着一些"共同的主题&q... 一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历史和文化都城,北京一直是作家们关注的对象。从五四以来,无数的现代作家都用他们的笔描绘过这个城市,尽管在不同时代,这些作家的叙述笔调和叙述内容各不相同,但是这些作品似乎总是包含着一些"共同的主题",一种可以称之为"传统性"的东西。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这样论述"传统",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性 北京人 时期小说 想象 北京文学 文学传统 城市 乡土中国 汪曾祺 陈建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陷阱中的迷失——再论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美学风格
14
作者 吴义勤 《扬子江(评论)》 2006年第1期37-43,共7页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潮小说来说,张扬而怪异的美学风格是其赢得文坛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其风格的界定、理解和认识文学界却有显著的分歧:新潮作家视其风格为个性与才情的体现,而评论界与读者虽然都认可新潮作家的才华,但...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潮小说来说,张扬而怪异的美学风格是其赢得文坛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其风格的界定、理解和认识文学界却有显著的分歧:新潮作家视其风格为个性与才情的体现,而评论界与读者虽然都认可新潮作家的才华,但对其风格的认识则更多的是视其为一种姿态与策略,并因其模式化、复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潮作家 言语反讽 美学风格 中国当代 时期 神秘 陷阱 悲剧性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心武论——《新时期小说主流》之一章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子东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4期60-70,共11页
恐怕很少有人会将刘心武视为1976年以后中国最杰出最有艺术深度的作家,但同样也很少有人会否认刘心武是这一时期中国最有社会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想这种“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层意义上:第一他是个迄今为止“贯穿始终”的... 恐怕很少有人会将刘心武视为1976年以后中国最杰出最有艺术深度的作家,但同样也很少有人会否认刘心武是这一时期中国最有社会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想这种“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层意义上:第一他是个迄今为止“贯穿始终”的人物。中国文学在“文革”后的真正转机便是发表于1977年11月号《人民文学》上的刘心武短篇《班主任》,到1985—1986年,他又以一系列社会小说新作推动了“纪实小说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心武 时期小说 伤痕文学 时期文学 班主任 作家 中国文学 文学与政治 人情美 文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说与新时期小说创作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4-61,共8页
在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广泛联系中,新时期小说与作为既是一种心理学思想又是一种文化哲学观念的弗洛伊德主义的联系,尤其引人注目。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小说家的人生观、艺术思维、创作方法、审美方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特... 在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广泛联系中,新时期小说与作为既是一种心理学思想又是一种文化哲学观念的弗洛伊德主义的联系,尤其引人注目。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小说家的人生观、艺术思维、创作方法、审美方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创作现象和创作特征。可以说,在20世纪西方思想家中,弗洛伊德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甚至超过了萨特和尼采。无疑,应该对此作出批判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说 时期小说创作 作家 作品 王安忆 性爱文学 现代现实主义 中国时期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试析国际文学交流“逆差”说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7-30,共4页
在历经政治的风云变幻,历史的深刻反思,形式的衍化开掘,观念的蜕变更新之后,新时期的文学创作高潮迭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与关注,也在国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时间,不少人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是在... 在历经政治的风云变幻,历史的深刻反思,形式的衍化开掘,观念的蜕变更新之后,新时期的文学创作高潮迭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与关注,也在国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时间,不少人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是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之后才知道,国外并没有出现“中国新时期文学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时期文学 文学交流 世界舞台 中国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跨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 “逆差”现象 中国作家 中国当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现场言说的背后——试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俊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死亡意识 时期小说 言说 人生 生命 道家 困境 中国哲学 生死 主观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荣与梦想──从中国新时期少年文学的崛起看亚洲华文文学的曙光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建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光荣与梦想──从中国新时期少年文学的崛起看亚洲华文文学的曙光孙建江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新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概念。“新时期”特指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70年代后期到开始步入市场经济后的90年代初期这一特殊... 光荣与梦想──从中国新时期少年文学的崛起看亚洲华文文学的曙光孙建江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新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概念。“新时期”特指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70年代后期到开始步入市场经济后的90年代初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新时期的标志之一是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作品 时期 华文文学 少年文学 叙述视角 儿童读者 小说 主体意识 中国儿童文学 童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时期边地小说的宗教书写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京一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人文地理学有一句名言:文化产生于自然景观。边地小说就是新时期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水乳交融的重镇。一方面,边地严酷的地理风貌决定并生成的生态结构、生计组织及生产方式,为宗教的产生营构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边地是多民族尤... 人文地理学有一句名言:文化产生于自然景观。边地小说就是新时期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水乳交融的重镇。一方面,边地严酷的地理风貌决定并生成的生态结构、生计组织及生产方式,为宗教的产生营构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边地是多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密集地,而少数民族是宗教文化最为普泛的群体。因此,边地小说中密布着俯拾即是的宗教文化形态、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并与边地人民的精神诉求和价值取向彼此契合、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小说 精神诉求 地理风貌 生态结构 人文地理学 文学与宗教 自然景观 时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