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学史总体研究的开山之作——评陈伯海著《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1
作者 葛培岭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属于后者,是对文学宏观的总体的研究,具有首创意义。此书的最大特色是理论特色:它建构了一种与其课题性质相适应的学术框架,注重中西比较和文化内涵,真切描绘... 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属于后者,是对文学宏观的总体的研究,具有首创意义。此书的最大特色是理论特色:它建构了一种与其课题性质相适应的学术框架,注重中西比较和文化内涵,真切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深刻分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动因,并对文学进程和动向作了颇为精彩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史 陈伯海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理论特色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的赋体书写
2
作者 康金旭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对赋体文学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书写。这些书写或考镜源流,将赋体源头提前至西周时期;或接受新史学观念,推崇汉赋、阐发尚辞为中心的时代;或持纯文学立场,以“纯粹”“唯美”的骈文为正宗;或借镜西方美学理论,强调赋...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对赋体文学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书写。这些书写或考镜源流,将赋体源头提前至西周时期;或接受新史学观念,推崇汉赋、阐发尚辞为中心的时代;或持纯文学立场,以“纯粹”“唯美”的骈文为正宗;或借镜西方美学理论,强调赋文体的纯文学性;或立足新旧文学论争实际,理性言说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书写虽然视角多样,立场有别,但在估定其“一代文学”的价值上形成合力,尤其在赋体文学被新文学家质疑的时代潮流中起到了守护作用。民国时期文学史的赋体书写集中呈现出时代对文学史撰著的深刻影响,是赋学史上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刘师培 《中国中古文学史 赋体 赋学史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国文学史书写——以柳无忌《中国文学新论》为中心
3
作者 顾明佳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81,共15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域外立场、研究视角及编纂理念,其中以柳无忌的《中国文学新论》最负盛名,受到学界极为广泛的认同和赞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国内相关史著的编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域外立场、研究视角及编纂理念,其中以柳无忌的《中国文学新论》最负盛名,受到学界极为广泛的认同和赞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国内相关史著的编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资料采择上,聚焦经典源文献及其片段的摘录与译介,紧扣论述主题且分类精细,积极纳入作家史料中的逸闻轶事;在文学观上,秉持现代意义上的以诗歌、散文、小说及戏剧为主体的纯文学观,并认为中国文学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特征、道德教训色彩;在文学史观上,持守“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经典化文学史观,肯定中国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决定因素,并发掘其中的南北文学文化差异,进而对“文学文化史”研究展开进一步尝试;在编纂风格上,重点探讨文体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具备史著编纂的中西比较视野,善于总结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国文学史 柳无忌 《中国文学新论》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的鲁迅论说
4
作者 王明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昔杓另辟蹊径,将鲁迅对韩国诗人李陆史的影响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范畴,这意味着在全球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互动的学术视域下,鲁迅研究经历了更加多元的跨国比较研究范式转型。本文通过考察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论说,试图呈现其中脉络与存在问题,剖析地缘政治、学术传统与文化认同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期为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论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百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图景——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5
作者 陈心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 在各类文学史著作汗牛充栋的今天,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非典型的撰述方式突破现有视野,借由海德格尔提出的“世界中”(worlding)概念,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学史”的内涵,呈现出更为丰富与复杂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图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6
作者 吴秀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写作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爆热”①之后,近20年来,其实已渐处“停顿”或“低迷”的状态。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史,有不少是进行简单修订后重版,在将文学史叙述时间“下限”延长的同时,拓展和充实相关内容。如张钟、洪子诚等的《当代中国文学概观》,於可训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吴秀明主编的《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原为《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等。新编文学史似乎遭受了“危机”,至少是写作速度明显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叙述 於可训 洪子诚 吴秀明 星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峰 区铭彦 段雨晨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全国一盘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政策协调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同时,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建立和完善宏观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成效转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背景下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探赜
8
作者 宁稼雨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5,共6页
追溯中国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及教材的产生发展历程,在对学科知识系统逻辑规律及其受众范围进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性文学史形成独立教学和教材发展空间的必要性。并且在通识性文学史与大学语文和专业性文学史两个相关学科知识领... 追溯中国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及教材的产生发展历程,在对学科知识系统逻辑规律及其受众范围进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性文学史形成独立教学和教材发展空间的必要性。并且在通识性文学史与大学语文和专业性文学史两个相关学科知识领域各自特点比较中,梳理出通识性文学史的特点属性。进而提出通识教育背景下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思路、体例结构方式、语言表述方式,以及统一的理论框架支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中国文学史 编写 探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人文学家:英语学界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
9
作者 葛文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1901年至2022年,英语学界先后有10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 1901年至2022年,英语学界先后有10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英语学界早于中国学界,使世界文学史视域中生成了“圣人文学家孔子”的国际性意义,其面向专业读者与普通读者分类编纂的思路以及具体导读方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这为促进国际儒学深入发展、中外文明互鉴互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界 中国文学史 孔子书写 海外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0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研究的收获和收获中的宏观研究─—读张碧波著《中国文学史论》
11
作者 陈永宏 郎学初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宏观研究的收获和收获中的宏观研究─—读张碧波著《中国文学史论》陈永宏,郎学初1986年4月,《文学遗产》刊出古典文学宏观研究征文启事,至今已是七年有余了。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在1982年初从只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开始,到后... 宏观研究的收获和收获中的宏观研究─—读张碧波著《中国文学史论》陈永宏,郎学初1986年4月,《文学遗产》刊出古典文学宏观研究征文启事,至今已是七年有余了。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在1982年初从只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开始,到后来渐渐形成一股学术思潮,再渐至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研究 中国文学史 浪漫主义文学 古典现实主义 文学史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宏观视角 《诗经》 研究方法 司马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近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12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 历史著作的写作有多种形式,比如编年体如《左传》,纪传体如《史记》,纪事本末体如《剑桥中国史》等。文学史也有这些编撰方法,比如编年体有《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纪传体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提炼了现代文学史的“鲁郭茅巴老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稿》 新世纪文学 文学史意识 文学史视野 王瑶 纪传体 编撰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东洋学的中国文学研究模式方法及成败得失
13
作者 王向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东洋学中自成一体,与东洋学的区域研究的立场方法明显不同,他们普遍采用“文学史”而且是“国别文学史”的模式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即便在“中国文学概论”类著作中,仍不脱国别文学史模式,遂使日本的“东... 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东洋学中自成一体,与东洋学的区域研究的立场方法明显不同,他们普遍采用“文学史”而且是“国别文学史”的模式与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即便在“中国文学概论”类著作中,仍不脱国别文学史模式,遂使日本的“东方(东洋)文学史”类著述一直缺乏。这种模式方法的缺陷在于偏重知识性的史料铺述,缺乏宏观视野与比较研究,缺乏分析判断与概括评价,未能超越历史叙述而提出独到的思想观点与理论主张,未能在东西方文学的大背景下揭示出中国文学的特点并突显其特殊价值与地位。对这种局限性有所超越的只有吉川幸次郎。他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若干特点做了总结阐发与评价,至今仍不失参考价值。认识到日本东洋学家的中国文学研究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借鉴日本东洋学,并在学术史的批判考察与互鉴中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洋学 中国文学史 吉川幸次郎 青木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巴洛克美学和文学史写作
14
作者 余夏云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2016年,北美学界连续出版了三部文学史:由俄亥俄州立大学邓腾克(Kirk Denton)教授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指南》(The Columbia Companion to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6,以下简称《哥伦... 2016年,北美学界连续出版了三部文学史:由俄亥俄州立大学邓腾克(Kirk Denton)教授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指南》(The Columbia Companion to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6,以下简称《哥伦比亚指南》);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英进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指南》(A Companion to ModernChineseLiterature,London:WileyBlackwell,2016,以下简称《指南》);由杜克大学罗鹏(Carlos Rojas)教授和康奈尔大学白安卓(Andrea Bachner)教授主编的《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6,以下简称《手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巴洛克美学 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指南 文学史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2-81,共10页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中国大陆 文学史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理论 文学史 少数民族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二十世纪上半叶文学史观探寻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树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将建国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依次对各个时期中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进行描述,力图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流变过程的运行轨迹,探讨文学史家们在中国文学史观方面的优长和不足,着眼于21世纪文学史观的发展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进化史观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二十世纪上半叶 进化论 发展变迁 唯物史观 文学史 一般进化 文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书写中的当代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评析
17
作者 赵晶晶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界第一本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较为创新地以编写史视角进入当代文学史场域展开史学研究。作者曾令存以编写史研究者的身份探寻文学史编写镜像中的“当代史”,试图辨晓70年当代文学史中... 中国当代文学界第一本当代文学史编写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1949—2019》,较为创新地以编写史视角进入当代文学史场域展开史学研究。作者曾令存以编写史研究者的身份探寻文学史编写镜像中的“当代史”,试图辨晓70年当代文学史中文学“史”与“文学”史互为辩证的关系。同时作者在编写史的视域中一方面嫁接不同时代背景下当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之间的关系,以结构的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展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又不断挖掘当代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自我解构”的特性,促使当代文学史在共性的网格中另展“新颜”。作者通过编写史中当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互文”关系,将当代文学“当代性”作为研究契机,展现文学史中“另类的”当代文学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史》 曾令存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18
作者 陈云昊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 关爱和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为胡全章分卷主编的《近代卷》、孟庆澍分卷主编的《现代卷》、武新军著《当代卷》三卷,入手于报刊,立足于文学,借助原始材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呈现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新成绩。《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三卷书在“报刊史料”这个基础视点上,表现出了视角的统一性和学理的连贯性,相互形成了内在呼应,具有鲜明的开创意识。随着《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出版,“重写文学史”被推到了一个基于“报刊史料”的水准线上,“大文学史”也被具体地落实为近代、现代、当代的内在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在此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关爱和 报刊史料 重写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19
作者 卢燕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痛感与温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丢失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文学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精神史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20
作者 陈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6,共9页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创而成的“新文学史”,其增删、出版、普及都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变迁,需要将其视作思想史的材料,加以系统的探讨。通过揭示《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新文学史稿》在思想方法、历史观上的联系,呈现《中国新文学史稿》引起的讨论中所具有的共识,指认在文学史的体例中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以及王瑶的治学理路具有的激进一面,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一般性的思想状况。《中国新文学史稿》本身具有思想实验的性质,其内部的增删与公开的讨论都可以视作是思想史上的典型个案,体现着思想改造的艰巨性。打开《中国新文学史稿》作为个人的、集体的精神史的维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历史转折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激活“新文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 《中国文学史稿》 精神史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