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7,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教授 现代中国文学 重读 中国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 反右运动 文学革命 中国小说 文化研究 参考资料 不可或缺 影响力 专著 人物 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视景”与“感时忧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再审视 被引量:2
2
作者 乔琦 邓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缺少追问。从道德的形式到形式的道德,夏氏孜孜矻矻于小说史对“道德视景”的呈现,在其持久的道德热情背后,映射出的是一个华人知识分子有关家国和文化传统的道德焦虑及其孤悬海外的道德身影。当我们对这部问世已60年的著作重审细读可以发现,夏氏认同、珍视中国现代小说“感时忧国”的大传统,正是其当年孤悬海外、反观故国时,以学术研究的形式而“感忧”的道德生活与道德抉择,以小说史的写作来完成对自身生命“不完整”的补偿和深切拥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形式”的道德 道德视景 感时忧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3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不为例:也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2
4
作者 江弱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我读得较早。二十年前我到香港中文大学念书,修习都在新亚书院诚明馆,那间饶宗颐先生几乎不去的敦煌研究室,里面堆了好几包这书的中译本,是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所出,我的导师用作教材。前一阵广西师大出版...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我读得较早。二十年前我到香港中文大学念书,修习都在新亚书院诚明馆,那间饶宗颐先生几乎不去的敦煌研究室,里面堆了好几包这书的中译本,是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所出,我的导师用作教材。前一阵广西师大出版社出了新的大陆版,约我谈一谈这本书,我比照了香港版和大陆版,还借来了此书英文版的第二版,扉页上题为许倬云先生赠给浙江大学图书馆的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香港中文大学 浙江大学图书馆 新亚书院 出版社 研究室 饶宗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海外形态——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南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共7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意识形态性几个向度,梳理出海外汉学研究的内在特质以及文学史研究无法回避的"权力"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赜阐幽 辞约旨达——读王汝梅等著《中国小说理论史》
6
作者 关四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王汝梅 《中国小说理论史》 体裁小说 题材小说 断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收并蓄 源流并见——读黄霖等著《中国小说研究史》
7
作者 黄森学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黄霖 《中国小说研究史》 书评 小说观念 学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小说的现代意识
8
作者 张玉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1-20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二十世纪上半期 中国小说 宏观视野 意识 印象 夏志清 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阅读史发覆
9
作者 向吉发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仔细比对、考辨沈从文的自述与创作,辅以参照周边人的指证,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沈从文的阅读史。沈从文的阅读对象广涉古今中外,可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非文学类著作四类。随着创作的日臻成熟,沈从文的阅读选择... 仔细比对、考辨沈从文的自述与创作,辅以参照周边人的指证,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沈从文的阅读史。沈从文的阅读对象广涉古今中外,可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非文学类著作四类。随着创作的日臻成熟,沈从文的阅读选择从随意性转向系统性,接受倾向从技法借鉴转向思想层面,接受方式从模仿挪用转为创造性转化。沈从文的知识结构在创作初期就形成了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外国文化三条线索,三者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为沈从文的创作提供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阅读 《中国小说史》 《新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多维透视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永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以整合与汇通中西文学文本为蓝本,以综合与理解中西文学观念为方法,自成一体,形成了特有的研究体系和范式,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经验,以及"同情"与"讽刺"兼重的审美情怀,将"文学之为文...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以整合与汇通中西文学文本为蓝本,以综合与理解中西文学观念为方法,自成一体,形成了特有的研究体系和范式,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经验,以及"同情"与"讽刺"兼重的审美情怀,将"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存在揭示出来。与此同时,厘清了"理性"与"科学"之于文学的功用弊害,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风气之先。夏志清的小说史研究摆脱了审美与价值取向之外的政治观念和机械的理性观念,从而促使我们不断地反思过往的研究中文学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小说研究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管窥 被引量:4
11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3,共7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美国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地区研究 边缘研究 专业学科 鲜明特色 夏志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谭正璧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相雨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0,共12页
谭正璧对宋元话本小说的篇数、存佚、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对《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两拍”中哪些属于宋元话本小说进行了辨别。他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既重视小说的本事和源流,又重视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影响。谭正璧的《中... 谭正璧对宋元话本小说的篇数、存佚、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对《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两拍”中哪些属于宋元话本小说进行了辨别。他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既重视小说的本事和源流,又重视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影响。谭正璧的《中国小说发达史》,充分吸收了当时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谭正璧学术成就的取得,既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学术思潮有关,更与其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勤奋认真的工作精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正璧 宋元话本 《中国小说发达史》 《三言两拍源流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来台港暨海外文学史著作中“鲁迅书写”的变迁 被引量:1
13
作者 古大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7-76,共10页
自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海外暨中国台港地区学者撰写了多部(新)文学史著作。就中国台湾地区而言,出现了如下中国新文学史(含文学专题史)著作:皮述民、邱燮友、马森、杨昌年著《二十世纪中... 自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海外暨中国台港地区学者撰写了多部(新)文学史著作。就中国台湾地区而言,出现了如下中国新文学史(含文学专题史)著作:皮述民、邱燮友、马森、杨昌年著《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史》(2008)、马森著《世界华文新文学史》(2015)、唐翼明著《大陆现代小说小史》(2007)、周锦著《中国新文学简史》(1980)和《中国新文学史》(1983)、尹雪曼著《中华民国文艺史》(1975)和《五四时代的小说作家和作品》(1980)、刘心皇著《现代中国文学史话》(1971)、周丽丽著《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1980)、舒蔚著《五四时代的新诗作家和作品》(1980)、李牧著《三十年代文艺论》(1973)、陈敬之著《三十年代文坛与左翼作家联盟》(1980)、《“新月”及其重要作家》(1980)和《中国文学的由“旧”到“新”》(1980)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史》 《中国现代小说史》 著作 海外 现代中国文学 大学出版社 变迁 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罗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4
作者 刘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0,84,共8页
倘若将1961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出版视为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么这一领域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渐成显学,涌现出一批卓有建树的研究者。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观念给国内的研究者带来极大的... 倘若将1961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出版视为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节点,那么这一领域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渐成显学,涌现出一批卓有建树的研究者。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观念给国内的研究者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现代文学 学术观念 研究者 学术界 夏志清 显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价值为尺度,独立批评为灵魂——对夏志清文学批评史观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文卓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7,共6页
本文从学术史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为考察核心,详细论述了夏志清所秉持的"以文学价值为尺度"的批评立场以及"独立客观"的叙述姿态。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夏志清的"偏见",使得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以及张... 本文从学术史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为考察核心,详细论述了夏志清所秉持的"以文学价值为尺度"的批评立场以及"独立客观"的叙述姿态。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夏志清的"偏见",使得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以及张天冀等一批作家的学术史价值被重新发掘并重估,进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写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史的编纂与整理。论文从"文学价值以及文学批评的尺度""独立意识以及中立立场"以及"其批评史观的影响"这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对夏志清的文学批评史观进行综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学 文学价值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初的“沈从文热”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尚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74,共10页
一、一部文学史与两个汉学家 1961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年轻学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71年又出版了增订本。1979年,中译本分别被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和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80年代 沈从文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大学出版社 传记文学 汉学家 文学 夏志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洪
17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陈洪,1948年出生。南开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宝钢教育奖”、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奖励。著有《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论》、《沧海蠡得》... 陈洪,1948年出生。南开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宝钢教育奖”、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奖励。著有《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论》、《沧海蠡得》、《结缘:文学与宗教》等。陈洪教授不仅在专业领域成就卓著,还不断推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小说理论史》 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教授 1948年 教学名师奖 中文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著名学者简介
18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讲座教授。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等。丰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史...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讲座教授。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等。丰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史》等4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著名学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社会科学》 《文学评论》 简介 博士生导师 国家人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