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国宪 沈捷 陈家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非DM组(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非DM组(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高血压病(HT)组和非高血压病(NGT)组。分析他们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2型DM者和非DM者相比: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0和6.3,P<0.05);在DM组中冠心病者和非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者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9和7.6,P<0.05和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冠心病和年龄有显著关系(P<0.001),与PAI-1基因多态性也有显著意义(P<0.01),与肥胖也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因素;PAI-1基因突变可能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肥胖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基因启动子 2糖尿病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基因变异 DM HT C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突变体E350G,E351K的构建及性质研究
2
作者 隋广超 张曼 胡美浩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516-520,共5页
利用PCR扩增和合成突变引物的方法,将PAL-1的Glu350和Glu351分别突变为Gly和Lys,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分离纯化突变体PAL-1(E350G,E351K),用盐酸胍激活并以ELISA法确定它与野生型r... 利用PCR扩增和合成突变引物的方法,将PAL-1的Glu350和Glu351分别突变为Gly和Lys,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分离纯化突变体PAL-1(E350G,E351K),用盐酸胍激活并以ELISA法确定它与野生型rPAI-1的相对含量。通过对u-PA,t-PA抑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突变体与野生型rPAI-1相比,对u-PA和t-PA的抑制活性都有明显下降,由活性态向潜伏态转变的半寿期也由0.83h缩短为0.5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 酶原激活物 抑制因子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AR1基因对脂多糖刺激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刘颖 陈先俊 +5 位作者 肖川 袁佳 李清 李璐 杨金凤 沈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23-2329,共7页
目的 了解脂多糖(LPS)刺激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 Ⅱ)中差异表达基因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的动态表达特点,以及该基因对LPS刺激下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LPS损伤后的RLE-6TN细胞进行RNA-... 目的 了解脂多糖(LPS)刺激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 Ⅱ)中差异表达基因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的动态表达特点,以及该基因对LPS刺激下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LPS损伤后的RLE-6TN细胞进行RNA-seq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NF-κB信号通路为核心,找到该信号通路富集到的的差异表达基因LPAR1。使用LPS刺激处于生长对数期的RLE-6TN细胞6、12、24、48及72 h,检测细胞中LPAR1基因的动态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慢病毒转染敲低细胞中LPAR1基因的表达,观察该基因对细胞中TF和PAI-1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RLE-6TN细胞中LPAR1的表达在刺激6 h后开始升高,24 h时候达到顶峰,之后逐渐降低;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成功低敲了细胞中LPAR1基因水平。LPS刺激24 h后,RLE-6TN细胞中TF和PAI-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敲LPAR1基因后,TF和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接近正常对照水平(P> 0.05)。结论 LPAR1基因对LPS刺激下RLE-6TN细胞TF和PAI-1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该基因有望成为纠正ARDS肺泡内纤维蛋白沉积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脂酸受体1 肺泡上皮细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组织因子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凝血和纤溶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洁琪 赵水平 +2 位作者 方颖 吴立荣 李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Ⅲ)、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正常兔(n=4)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甲羟戊...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Ⅲ)、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正常兔(n=4)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甲羟戊酸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后两组分别设有不同浓度,以阿托伐他汀或甲羟戊酸孵育兔脂肪细胞24小时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F和PAI1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F和PAI1蛋白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TF和PAI1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在阿托伐他汀浓度为10μ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大,脂肪细胞TF、PAI1蛋白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甲羟戊酸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入1μmol/L甲羟戊酸后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TF、PAI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可以被甲羟戊酸逆转,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100μmol/L的甲羟戊酸几乎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TF、PAI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兔脂肪细胞TF、PAI1mRNA和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阿托伐他汀 甲羟戊酸 组织因子 酶原激活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基因多态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泰山 刘丽梅 +4 位作者 周文锐 李鸣 徐靖 陆惠娟 项坤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多态与上海地区中国人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7例组成T2DM组,其进一步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n=80)和糖尿病肾病组(n=167),后者又分为微量蛋白尿肾病组(n=129)...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多态与上海地区中国人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7例组成T2DM组,其进一步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n=80)和糖尿病肾病组(n=167),后者又分为微量蛋白尿肾病组(n=129)和显著蛋白尿肾病组(n=38);同时设立非糖尿病对照组(n=87)。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ASP法)检测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bp处的4G/5G多态,确定各组PAI-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对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并比较组间携带纯合子风险等位基因4G/4G的基因型频率差异。结果T2DM组与非糖尿病对照组相比,4G/4G基因型及4G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糖尿病无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P<0.01,OR=2.4,95%C I=1.3~4.4),4G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增加(P<0.05,OR=1.6,95%C I=1.1~2.3)。结论PAI-1基因多态与中国人T2DM无肾病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显著相关;携带PAI-1基因的4G/4G纯合子基因型的糖尿病患者,其进展为糖尿病蛋白尿肾病的风险增加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4G/5G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TF、tPA和PAI-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美明 林闽溪 +1 位作者 沈庆乐 李培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 观察老年人 (≥ 60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和稳定型心绞痛 ( SA)患者体内组织因子 ( 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1)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ISA双夹心法。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 目的 观察老年人 (≥ 60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和稳定型心绞痛 ( SA)患者体内组织因子 ( 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1)的变化。方法 采用 ELISA双夹心法。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TF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 ,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对比 ,血浆 t PA活性、t PA/PAI-1明显降低 ,PAI-1活性明显增高 (均为 P<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平衡 ,可能对老年人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组织因子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PAI-1活性变化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淑艳 李长贵 苗志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99-801,共3页
目的 探讨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 活性变化及机制。方法 对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扩增技术测定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 发色底物法测定... 目的 探讨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 活性变化及机制。方法 对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扩增技术测定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 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结果 (1) 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浆PAI-1活性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 001); (2) 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不伴者的4G/4G、5G/5G基因型频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 .05); (3)血浆PAI-1活性与4G/5G基因多态性及空腹胰岛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 01); (4) 甘油三酯与PAI-1活性的相关性与基因类型有关, 4G/4G基因型者甘油三酯与PAI-1活性密切相关(r=0.42,P<0. 01), 4G/5G和5G/5G者相关性不明显(P>0 .05)。结论 糖尿病患者PAI-1活性升高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甘油三酯和PAI-1活性的相关性与4G/5G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 2糖尿病患者 活性变化 pai-1活性 机制探讨 酶原激活物抑制 4G/5G多态性 PCR扩增技术 等位基因特异性 基因多态性 基因启动子区 患者血浆 发色底物法 基因频率 空腹胰岛素 相关性 基因类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t-PA,PAI-1水平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叶玲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 2糖尿病 血浆 D-二聚体 T-PA pai-1 血管病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PA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秦蓉 张农 +2 位作者 陈广平 刘琛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7-250,254,F004,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type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从而为临床防治肾小球硬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方法 (1)利用抗大鼠Thy 1单克隆抗... 目的 探讨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type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从而为临床防治肾小球硬化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方法 (1)利用抗大鼠Thy 1单克隆抗体建立大鼠Thy 1肾炎模型 ,并应用肝素对其进行治疗 ,分别于 1、3、7、14、2 1、2 8d处死动物并提取其肾组织总RNA ,应用半定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观察对照组 (N组 )、肾炎组 (G组 )和肝素组 (H组 )肾皮质PAI 1mRNA的表达。按常规方法培养大鼠系膜细胞 ,应用RT PCR半定量法观察肝素对大鼠系膜细胞PAI 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细胞计数显示 ,7至 2 1d ,G组肾小球细胞数较N组明显增生 (P <0 .0 1) ,H组肾小球细胞数较G组明显减少 (P <0 .0 5或P <0 .0 1)。RT PCR结果显示 ,G组7至 2 1dPAI 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组 (P <0 .0 5 ) ;H组 3至 2 8d时PAI 1的表达较G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2 )体外研究结果表明 ,当肝素浓度范围为 3~ 6 0 0 μg/mL时 ,系膜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1) ,PAI 1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肝素可能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抑制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大鼠 系膜细胞增殖 I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HY-1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tPA、PAI-1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世杰 刘英 +1 位作者 韩军 周文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纤溶系统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7日龄SD新生大鼠96只,随机分为2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和假手术...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纤溶系统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7日龄SD新生大鼠96只,随机分为2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两组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3、6、12、24、36、48、72、96小时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不同时间点t-PA、PAI-1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新生大鼠各脑区均有tPA、PAI-1蛋白及mRNA的弱表达,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不同时间点t-PA、PAI-1二者表达呈不同的动态变化:tPA蛋白及mRNA 3小时开始表达增强,主要见于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表达明显,血管表达较弱,48小时神经元及微血管内皮表达明显增强,72小时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弱,微血管内皮见有明显阳性表达,之后表达减弱,3~96小时各时间点阳性着色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AI-1蛋白及mRNA 12小时表达有所增强,神经元和微血管内皮表达增多,72小时达高峰,12~96小时各时间点阳性着色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结论:tPA和PAI-1参与HIB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组织酶原激活物(tPA) 1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PAI-1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晓宇 袁伟杰 +3 位作者 任绪义 黄宝砖 肖雨龙 王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以0、5、10 ng/ml终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作用0、12、24、48h,以发色底物显色...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以0、5、10 ng/ml终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作用0、12、24、48h,以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AI-1的活性;以0、5、10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系膜细胞24 h和10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细胞0、1 2、24、48 h,半定量RT-PCR观察系膜细胞PAI-1 mRNA表达情况。结果:0、5、10 ng/ml的PDGF-BB作用于系膜细胞24 h,其PAI-1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296、0.428、0.542。10 ng/ml的PDGF-BB作用系膜细胞0、12、24、48 h,PAI-1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156、0.345、0.493、0.597,表现为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PDGF-BB也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PAI-1的活性,24 h内活性逐渐增高,48 h时下降。结论:PDGF-BB可上调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PDGF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pai-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大鼠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和ET-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欧阳琳 彭佑铭 +2 位作者 伍国宝 许向青 何智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目的:探讨纤溶成分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 目的:探讨纤溶成分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脉硬化病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方法检测19例慢性肾衰竭MHD患者与11例对照组髂内动脉的血管壁病理改变与钙化程度,检测PAI-1,t-PA和ET-1在血管壁的表达情况;其中病例组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上组(11人)和40岁以下组(8人),对照组均为40岁以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液透析时间、血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结果:M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髂内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钙化程度增加(P<0.05);在MHD患者不同年龄组间比较,40岁以上组比40岁以下组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值、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血管壁中膜厚度与年龄、血压呈正相关(P<0.01);PAI-1,t-PA,ET-1在MHD患者髂内动脉管壁中较正常对照组的表达上调(P<0.05);PAI-1和ET-1在40岁以上组较40岁以下组的表达上调(P<0.05),t-PA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1或ET-1的表达与年龄或血压呈正相关;t-PA的表达与年龄、血压无相关性(P>0.05)。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液透析时间与血管壁中膜厚度、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钙化程度、PAI-1、t-PA以及ET-1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1)MHD患者存在动脉硬化;40岁以上的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较40岁以下者更为严重;且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2)PAI-1和ET-1的异常表达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t-PA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作用不明显。3)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判断。4)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可能不是加速动脉硬化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内皮素-1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PAI-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欢(综述) 林燕苹 +1 位作者 应学翔 何萍青(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1-675,共5页
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需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涉及到很多蛋白水解酶类,其中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uPA)系统。uPA系统不仅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还参与癌细胞增殖与肿瘤血管... 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需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涉及到很多蛋白水解酶类,其中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uPA)系统。uPA系统不仅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还参与癌细胞增殖与肿瘤血管形成。目前,一些研究已证明uPA系统对乳腺癌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本文对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inhibitor 1,PAI-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uPA)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PAI-1、tPA、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银河 葛金文 刘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39-2742,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T)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不同时间点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T)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不同时间点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缺血后1、3、7 d神经症状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PAI-1、t P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质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测定脑组织中Icam1、Vcam1 m RNA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组神经症状积分(7 d)低于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血浆PAI-1表达在脑缺血后3 d比依达拉奉组明显降低(P<0.01);依达拉奉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血浆t PA表达在缺血后3、7 d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假手术组、依达拉奉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 m RNA的表达在脑缺血后1、3、7 d比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ICAM1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后3、7 d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脑组织VCAM1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后1、3、7 d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下调PAI-1、上调t PA的表达,降低黏附分子,PAI-1在治疗后3 d降低最明显,t PA在治疗后1 d升高最明显,黏附分子在治疗后7 d降到最低值。从而有效控制血栓的形成,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聚集和激活,拮抗缺血性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 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 组织酶原激活物(t 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Smad7基因的大鼠肾系膜细胞uPA及PAI-1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鸿 王小刚 +3 位作者 汪怡 陈琦 张秀荣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sC)转染Smad7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uPA及PAI-1表达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Smad7阻断组织纤维化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RT... 目的 通过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sC)转染Smad7基因,观察转染阳性细胞克隆uPA及PAI-1表达的改变,以进一步阐明Smad7阻断组织纤维化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RT-PCR、Western blot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uPA及PAI-1表达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高表达Smad7的阳性MsC克隆(S-22、S-26),并证实其uP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PAI-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Smad7可能通过增强组织内uPA酶的生成和减少PAI-1的合成而减轻组织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SMAD7基因 大鼠 UPA pai-1 基因表达 肾小球系膜细胞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FPI、t-PA、PAI-1在DIC和DIC前期的检测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朝霞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前期和DIC期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治疗DIC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DIC前期、DIC期、非DIC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 目的观察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前期和DIC期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治疗DIC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DIC前期、DIC期、非DIC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活化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AI-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和D-二聚体浓度。比较TF/TFPI和t-PA/PAI-1比值。结果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TF、TFPI、t-PA、PAI-1和D-二聚体均增高,DIC前期TF/TFPI比值增高,DIC期t-PA/PAI-1比值增高。结论DIC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失平衡有关,DIC前期TFPI对TF抑制不足可能是DIC凝血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TF/TFPI可以作为DIC前期指标,提示有DIC趋势;DIC的出血可能主要与PAI-1对t-PA抑制不足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相关,该研究可为今后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治疗DIC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大鼠Thy-1肾炎u-PA/PA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蓉 陈广平 +3 位作者 张农 刘琛 张秀荣 郭慕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u PA/PAI 1)在大鼠Thy 1肾炎病变进展过程中的变化 ,以及肝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抗Thy 1单抗成功制备大鼠Thy 1肾炎模型 ,并用肝素对其进行治疗 ,分别于 1、3、7...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u PA/PAI 1)在大鼠Thy 1肾炎病变进展过程中的变化 ,以及肝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抗Thy 1单抗成功制备大鼠Thy 1肾炎模型 ,并用肝素对其进行治疗 ,分别于 1、3、7、14、2 1、2 8d处死动物并分别取其肾皮质。应用RT 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u PA/PAI 1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观察肝素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RT PCR法显示肾炎模型组 (G组 )于 3~ 2 8d的肾皮质u PAmRNA和 3~ 2 1d的肾皮质PAI 1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肝素治疗组 (H组 )仅 2 1d时肾皮质u PAmRNA的表达高于G组 (P <0 0 5 ) ,而PAI 1mRNA的表达于 3~ 2 8d时均低于G组 (P <0 0 5 )。Westernblot结果显示 3~ 2 8d时 ,G组u PA和PAI 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这与RT PCR检测结果相似 ;H组肾皮质u PA蛋白表达量与G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而 3~ 2 1d时PAI 1蛋白表达量均低于G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大鼠Thy 1肾炎肾皮质u PA与PAI 1的表达均随肾小球病变的进展而增强 ,肝素治疗可能通过干扰或抑制u PA和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THY-1肾炎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W501516通过TGFβ-Smad3信号途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1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莫中成 李霞 +7 位作者 张大棣 朱明燕 张青海 曾颖 伍荣 鲁艳菊 陈意 易光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4-681,共8页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采用siRNA、TGFβ-Smad3信号通路阻滞剂等处理细胞,经...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采用siRNA、TGFβ-Smad3信号通路阻滞剂等处理细胞,经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PAI-1及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GW501516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PAI-1表达,且此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siRNA沉默PPARδ的表达后,可阻抑GW501516对HUVEC细胞PAI-1表达的促进作用;TGFβ-Smad3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与SIS3均可降低HUVEC细胞pSmad3蛋白的表达,而细胞PAI-1表达也随之降低.结果提示,GW501516可促进HUVEC细胞PAI-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501516 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纤溶系统及TF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玉珠 张艳 +2 位作者 于睿 礼海 王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33-2336,共4页
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因子(TF)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 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因子(TF)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第4周末开始分别予与益气活血复方、血脂康胶囊和辛伐他汀片,持续给药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检测PAI-1、t-PA、TF。8周末处死动物,取家兔左右颈总动脉,用透射电镜观察颈总动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PAI-1水平持续升高,t-PA略有升高,TF水平明显升高。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AI-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t-P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1),TF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电镜水平证实益气活血中药能够改善颈内动脉的超微结构。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分泌,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分泌,同时抑制组织因子释放,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组织酶原激活物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一1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对ECV304细胞分泌的t-PAPAI-1vWf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滕丹 程嘉艺 +2 位作者 孙静 张莹 陈文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39-1240,共2页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ECV304细胞分泌的t-PA PAI-1 vWf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与ECV304细胞培养18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PA、PAI-1、vWf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均可抑制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ECV304细胞分泌的t-PA PAI-1 vWf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与ECV304细胞培养18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PA、PAI-1、vWf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均可抑制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并随着异鼠李素浓度的增加PAI-1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对内皮细胞分泌的t-PA和vWf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异鼠李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低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影响纤溶系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组织酶原激活物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