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抗性话语的底层概念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卫乃兴 张毓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5,F0003,共10页
国际地缘政治场域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利益冲突已投射、产生一种新的频繁显现的话语方式——对抗性话语。本文从梳理哲学中的“矛盾”概念开始,然后系统讨论对抗性话语的界定特征及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揭示,毛泽东论述的对抗性矛盾是现今... 国际地缘政治场域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利益冲突已投射、产生一种新的频繁显现的话语方式——对抗性话语。本文从梳理哲学中的“矛盾”概念开始,然后系统讨论对抗性话语的界定特征及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揭示,毛泽东论述的对抗性矛盾是现今对抗性话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哲学概念基础,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可为对抗性话语研究提供分析工具。文章继而从话语动因、目标受众、话语方式与策略、评价标准等向度讨论话语对抗双方的攻防、博弈和较量特征。方法论上,本文主张采用基于语料库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路径,强调数据整体解释性与局部语境下意义识解的协同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 对抗性话语 语言游戏论 话语方式 整体数据解释 局部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ear-quadratic and norm-bounded combined differential game guidance scheme with obstacle avoidance for attacking defended aircraft in three-player engagement
2
作者 Xintao Wang Ming Yang +2 位作者 Songyan Wang Mingzhe Hou Tao Ch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36-155,共20页
A differential game guidance scheme with obstacle avoidance,based on the formulation of a combined linear quadratic and norm-bounded differential game,is designed for a three-player engagement scenario,which includes ... A differential game guidance scheme with obstacle avoidance,based on the formulation of a combined linear quadratic and norm-bounded differential game,is designed for a three-player engagement scenario,which includes a pursuer,an interceptor,and an evader.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players i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P1-P4)by introducing the switching time,and proposing different guidance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phase where the static obstacle is located:the linear quadratic game method is employed to devise the guidance scheme for the energy optimization when the obstacle is located in the P1 and P3 stages;the norm-bounded differential game guidance strategy is presented to satisfy the acceleration constrain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the obstacle is located in the P2 and P4 phases.Furthermore,the radii of the static obstacle and the interceptor are taken as the design parameters to derive the combined guidance strategy through the dead-zone function,which guarantees that the pursuer avoids the static obstacle,and the interceptor,and attacks the evader.Finally,the nonlinear numerical simulations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ame guidance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defense aircraft Differential game theory Three-player confrontation Energy optimization Acceleration constraint Obstacle avoid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博弈理论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石进 苗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4,156,共9页
[目的/意义]在万物互联和社会化计算背景下,情报工作涉及的领域、目标、需求、手段日益丰富多样,开展情报工作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这种背景下情报博弈理论的发展能够帮助情报部门梳理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的信息,平衡情报工作的投入与产... [目的/意义]在万物互联和社会化计算背景下,情报工作涉及的领域、目标、需求、手段日益丰富多样,开展情报工作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这种背景下情报博弈理论的发展能够帮助情报部门梳理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的信息,平衡情报工作的投入与产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情报工作的新要求。[方法/过程]首先阐述情报博弈的理论基础与内涵,辨析情报博弈的本质特征,接着讨论了情报博弈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博弈过程,最后用实例对情报博弈进行介绍和分析。[结果/结论]情报博弈能够帮助企业或国家的情报部门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化时代精准地、有序地开展情报工作,牢牢把握情报工作中的关键要害部分,占据情报对抗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情报博弈 情报对抗 反竞争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心理技能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磊 黄宏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77,共3页
运动心理技能是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以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理论和认知理论为基础,以篮球运动项目身体对抗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对我国10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同身体对抗能力关系进行研究。标准回归分... 运动心理技能是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以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理论和认知理论为基础,以篮球运动项目身体对抗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对我国10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同身体对抗能力关系进行研究。标准回归分析表明:在所测量的六项运动心理技能中,注意力和动机控制两项心理技能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具有较强预测力,自信心和集体重要性这两项心理技能预测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运动心理技能 身体对抗能力 认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情报(上)——情报思想的历史考察与情报概念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冰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21,共5页
阐述了情报学的理论框架,简述了中美两国的情报思想演变,并依照认知对抗理论分析了情报发生的原因,提出情报的概念模型和函数表达式。
关键词 情报思想 认知对抗理论 情报概念 情报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中国现代情报体系与情报学科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冰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2,共6页
[目的/意义]在中国的情报学研究中,现代情报体系和现代情报学是两个重要但未有定论的学术概念,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和学科建设。[方法/过程]依照认知对抗理论,利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提出了综合创新学术道路,构建... [目的/意义]在中国的情报学研究中,现代情报体系和现代情报学是两个重要但未有定论的学术概念,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和学科建设。[方法/过程]依照认知对抗理论,利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提出了综合创新学术道路,构建了现代情报体系,并依此阐述了现代情报学的概念、学科特征、研究方法和研究架构等。[结果/结论]通过这些研究,为构建统一的、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体系和现代情报学科指明了战略路径,提供了参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对抗理论情报概念现代情报体系 现代情报学 国家情报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软对策论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
7
作者 蔡建峰 武立新 《运筹与管理》 CSCD 199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利用对抗分析法,从供求双方的基准框架出发,根据各自的建议解与反击策略,分析了双方可能面临的悖论,通过消除理性悖论的可能手段来分析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状况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而对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作出解释。
关键词 形成机制 软对策 对抗分析 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对峙视野下的周初战略部署诸问题
8
作者 黄朴民 郭相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多重臣于东土、营建洛邑调整周王朝上层权力结构等政治手段,大抵可视为周公应对东部势力的战略举措。周初政治军事格局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东西对峙因素的发酵与影响。“夷夏东西说”亦反映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与政权嬗递之间的强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东西说” 商周嬗代 周公东征 东西对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治过程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婉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4,共7页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结构变迁下的产物,是底层力量的一种自组织和反抗,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单从心理特征、传播途径等视角已经无法解释和分析其实践基础,唯有建立一种政治的视野才能真正把握其内在逻辑。以麦克亚当的政治过程理论为框...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结构变迁下的产物,是底层力量的一种自组织和反抗,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单从心理特征、传播途径等视角已经无法解释和分析其实践基础,唯有建立一种政治的视野才能真正把握其内在逻辑。以麦克亚当的政治过程理论为框架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政治机会的扩张、内生组织的动员,以及网民的认知解放三者共同推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而外在组织间的互动则进一步加速了它的纵深发展。另外,在政治过程理论的基础上还引入了话语、情感及文化三个因素,作为对分析框架中"认知解放"这一因素的补充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过程理论 网络群体性事件 对抗性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论视角下情报组织认知对抗的理性行为体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宏斌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80,共7页
[研究目的]理性行为体模式集纳了情报组织进行认知对抗的基本规律,通过剖释这种模式,明晰情报组织“客场化”认知的理性机制以及开展动态对抗的有效路径。[研究方法]将决策论视角下的理性行为体模式演绎到情报组织的认知对抗活动中,解... [研究目的]理性行为体模式集纳了情报组织进行认知对抗的基本规律,通过剖释这种模式,明晰情报组织“客场化”认知的理性机制以及开展动态对抗的有效路径。[研究方法]将决策论视角下的理性行为体模式演绎到情报组织的认知对抗活动中,解析情报组织以理性行为体形态进行认知对抗的渊源、构成、过程及范式,提出情报主体阻碍甚至破坏情报客体进行理性认知的路径假设。[研究结论]在情报组织的理性认知中,应以概念化、类型化、具体化、人格化四种行为体形态加以区分;在情报组织的动态对抗中,可通过致使信息失真、限制认知能力、扰乱偏好一致性等三种路径进行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情报组织 认知对抗 理性行为体模式 决策论 侦查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博弈的防护工程设计与决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昊 卢浩 +2 位作者 黄牧 孙善政 郑辰翔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5,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博弈的攻防博弈模型,克服传统工程设计中仅考虑单方决策的弊端,充分考虑综合防护方和武器打击方的收益以及双方策略的变化因素,计算出双方最优策略集,使攻击前后防护方的设计策略保持稳定,结果也更加可靠。
关键词 博弈论 防护工程 动态贝叶斯博弈 设计策略 攻防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弥留之际》中的空间对峙与身份建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爱军 胡伶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讲述了本德仑一家前往杰弗生镇安葬女主人艾迪的故事。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了学界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宗教主题和艺术手法均构成了学界的关注热点。相较而言,学界对小说背后的社会因...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讲述了本德仑一家前往杰弗生镇安葬女主人艾迪的故事。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了学界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宗教主题和艺术手法均构成了学界的关注热点。相较而言,学界对小说背后的社会因素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笔者认为,《我弥留之际》不仅再现了农民的穷苦生活,而且触及了美国南方城乡两种空间之间的博弈与身份建构。在试图融入城镇空间的过程中,本德仑一家所经历的压力和限制反映了城镇对乡村的结构性支配。多人视角的转换更是打破了叙事的连贯性,将本德仑一家呈现为一个支离破碎、冲突不断的弱势群体,展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的生存困境。本文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探究城镇与乡村的等级区分、本德仑一家的身份旅程以及艾迪等人的反抗性“表征空间”的建构。小说对在夹缝社会空间中生活的农民的刻画展现了作者福克纳的深度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 空间三一论 空间对峙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