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牟宗三对程明道“生之谓性”说的已有解释与可能的圆教解释 |
肖雄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论曾国藩古文“趣味”说 |
方盛良
代利萍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西域北道说一切有部来源的一条线索 |
刘屹
|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字以表义:元代字说中的文论观念 |
袁劲
|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袁枚性灵说之过程考察 |
石玲
|
《文史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诗言新志:铸造中国文学的情感新质——《摩罗诗力说》重释 |
张冠夫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冯天瑜文化史研究对文化形态学说的借鉴和超越 |
杨华
樊懋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司空图“清格说”的渊源意蕴及转捩之功 |
李建军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拟合说:论人工智能文艺的非具身性生成 |
欧阳灿灿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诸葛亮传说的记忆谱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西南视角 |
林继富
黄紫坛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甘青汉语临夏方言的“说”类标记:引语还是示证? |
赫如意
李旭平
|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2
|
民俗的口头程式文化与身份认同——基于对宁夏隆德地区“仪程官说仪程”的考察 |
刘磊
刘鑫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诗髓说:翁方纲的理论互文与清代前中期诗学演进 |
宋子乔
|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古史层累造成说”的变体与异同 |
郭伟涛
|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对话”视域下荀子的辨说伦理刍议 |
陈晨捷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黄河下游流域的文化界说——兼论华北平原在黄河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
王志民
宋宁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的鲁迅论说 |
王明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淮南王升仙说的文本新变与文学塑造 |
徐昌盛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微型小说的命名与理论困境及《小说界》的助推策略 |
颜光洁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五德终始说与司马迁的历史书写——以《史记》与岳麓秦简史料矛盾的考辨为中心 |
符奎
|
《文史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