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南朝“谢灵运体”之本义
1
作者 郭晨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8,共10页
谢灵运在诗歌体式变创及创作技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创意义,后人效仿不绝乃至形成“谢灵运体”诗歌。与文学史研究将“谢灵运体”视为其山水诗的代名词不同,南朝所论“谢灵运体”包括赠答诗、侍宴应制诗和山水诗三类,其中山水诗在刘宋... 谢灵运在诗歌体式变创及创作技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创意义,后人效仿不绝乃至形成“谢灵运体”诗歌。与文学史研究将“谢灵运体”视为其山水诗的代名词不同,南朝所论“谢灵运体”包括赠答诗、侍宴应制诗和山水诗三类,其中山水诗在刘宋至梁陈又分流为古今两体。谢灵运在章法结构上的精通以及在创作技法上的可贵尝试,既是“谢灵运体”诗歌的总体特征,也成为后世对这一诗体的共同追求。“谢灵运体”赠答诗和侍宴应制诗在后世诗歌评价中逐渐式微,被“谢惠连体”“颜延之体”所取代,其山水诗客观上被凸显出来,变成了“谢灵运体”的固定符号,遮蔽了其曾经存在的多元丰富的文学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体” “谢惠连体” “颜延之体” 古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山水,别样空间:谢灵运对始宁的文学图绘
2
作者 张子尧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7,共7页
始宁作为谢灵运的故乡,具有多重空间意义。它既是地理居所,也是情感场域。记忆中的故乡仅是祖先荣耀安放之地,而在行走与体验中,谢灵运逐渐将模糊的“地方”转换为清晰且具有温度的“故乡”。始宁更是士族维护自身权力的政治空间,谢灵... 始宁作为谢灵运的故乡,具有多重空间意义。它既是地理居所,也是情感场域。记忆中的故乡仅是祖先荣耀安放之地,而在行走与体验中,谢灵运逐渐将模糊的“地方”转换为清晰且具有温度的“故乡”。始宁更是士族维护自身权力的政治空间,谢灵运将“山林”“/都邑”二重空间并置,彰显出士族与帝王在权力疆域上的博弈。借助山水诗生产,士族掌控了审美话语权。始宁更是其精神家园,山水边界区隔了彼岸与此岸,还乡既是身体的回归,又是精神的超越。经其书写,始宁山居成为文学景观,谢灵运也成为该地构筑文化认同的精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始宁山水 地方感 文学图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生”仪式:谢晋电影语言与“现代化”
3
作者 聂欣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在新中国电影中,英雄人物的死亡往往伴随着仪式化表达,谢晋的《红色娘子军》也是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谢晋电影中死亡仪式的表达或不再使用,或被改造成了“死—生”仪式,即把情感的表达更多投向未来。谢晋电影语言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 在新中国电影中,英雄人物的死亡往往伴随着仪式化表达,谢晋的《红色娘子军》也是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谢晋电影中死亡仪式的表达或不再使用,或被改造成了“死—生”仪式,即把情感的表达更多投向未来。谢晋电影语言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变化与彼时“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思潮不无关系,而这一思潮背后更有整个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大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批评。立足当下,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仪式化表达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与观念意识形态的关系不大,谢晋在大变革的时代既顺应了“现代化”的要求,也坚持了传统的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仪式 谢晋 谢晋电影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中的邺下之游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邺下之游 邺下文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山居考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欣 胡坚强 《中国园林》 2005年第8期73-77,共5页
谢灵运山居,又称始宁墅,是山水诗人谢灵运隐居的风景式庄园,也是晋末南朝著名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遗址调查为基础,以《山居赋》和谢灵运诗文为基本依据,考证山居位置和范围;并结合绍兴历史地理文献,... 谢灵运山居,又称始宁墅,是山水诗人谢灵运隐居的风景式庄园,也是晋末南朝著名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遗址调查为基础,以《山居赋》和谢灵运诗文为基本依据,考证山居位置和范围;并结合绍兴历史地理文献,复原谢灵运时期山居山水地形和植物景观,在此基础上探讨山居总体布局、主要聚落位置。对谢灵运山居复原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为南朝园林史研究提供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历史 研究 谢灵运山居 庄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保健灸对血脂 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邓柏颖 谢感共 +1 位作者 罗本华 罗敏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55-356,共2页
资料表明 ,血脂 (血糖 )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研究对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将“谢氏功能保健灸”用于中风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探明其作用机理 ,对 48例血脂代谢异... 资料表明 ,血脂 (血糖 )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研究对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将“谢氏功能保健灸”用于中风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探明其作用机理 ,对 48例血脂代谢异常 (附 45例空腹血糖升高 )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治疗 ,结果全部获效 ,总有效率为97 9%。提示本法对异常血脂、血糖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保健灸 血脂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的特色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育霞 孙力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得上是神奇的多面手,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谢灵运儒、道并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 用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缙被贬河州及其河州诗创作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兵 文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0,共6页
明代著名诗人解缙因同僚排挤,于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被贬官河州,任河州卫吏。在河州生活的近两年时间里,解缙创作了大量诗歌。解缙河州诗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在河州期间的生活和情感,记录了大量河州风物,在解缙诗歌创作中独具特色。... 明代著名诗人解缙因同僚排挤,于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被贬官河州,任河州卫吏。在河州生活的近两年时间里,解缙创作了大量诗歌。解缙河州诗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在河州期间的生活和情感,记录了大量河州风物,在解缙诗歌创作中独具特色。解缙在河州留下的诗歌一直为河州人民传唱吟诵,并已融入古老的河州文化之中,成为河州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州 诗创作 JIN 诗歌创作 生活和情感 文化 诗人 明太祖 吟诵 形象 时间 明代 记录 洪武 贬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齐诗“谢灵运体”及“傅咸、应璩体”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童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60,共8页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将南齐诗分为三体,即"谢灵运体"、"傅咸、应璩体"和"鲍照体"。而在南朝文学的大背景下对前两体考察后可知:"谢灵运体"的特点是"启心闲绎,託辞华旷,虽...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将南齐诗分为三体,即"谢灵运体"、"傅咸、应璩体"和"鲍照体"。而在南朝文学的大背景下对前两体考察后可知:"谢灵运体"的特点是"启心闲绎,託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公宴,未为准的";弊病为"疎慢阐缓,膏育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其"源头诗人"是谢灵运;学习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为谢朓。"傅咸、应璩体"的特点是"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弊病为"唯睹事例,顿失清采";其"源头诗人"是傅咸、应璩;学习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为王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子显 《南齐书·文学传论》 谢灵运体 傅咸、应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处与山水:从谢安到谢朓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昌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7,共9页
南朝时期,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形象进入文艺作品中,对于其原因,历来论者多有涉及。如果从陈郡谢氏的角度,选取东晋谢安、晋宋谢灵运及萧齐的谢朓为对象,探讨出处问题与山水发现的内在联系,就会发现:谢安不仅藉山水以享乐,也借山水以... 南朝时期,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形象进入文艺作品中,对于其原因,历来论者多有涉及。如果从陈郡谢氏的角度,选取东晋谢安、晋宋谢灵运及萧齐的谢朓为对象,探讨出处问题与山水发现的内在联系,就会发现:谢安不仅藉山水以享乐,也借山水以化郁结;谢灵运在山水中体悟玄理,为声色大开奠定基础;谢朓则在官舍郡斋中,在宦游旅途中,将山水融入日常生活中,山水最终成为官场中人的逃遁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处 山水 谢安 谢灵运 谢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与中古山水诗观物方式的演进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尚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的启迪下,将传统"以我观物"的山水观照方式发展成为"以物观物",极大地丰富了古代山水诗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 陶渊明 谢灵运 观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品》之评谢灵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1,共6页
钟嵘认为谢灵运与陆机均源出曹植 ,但谢之才气灵性与陆之才力学识大不相同。陆机主要致力于师法曹植诗所表现出的那种文人化、雅正化倾向 ,而谢诗则更多地发扬了个性化倾向。钟嵘又是第一个全面综合地考察谢诗艺术特征的人。《诗品》把... 钟嵘认为谢灵运与陆机均源出曹植 ,但谢之才气灵性与陆之才力学识大不相同。陆机主要致力于师法曹植诗所表现出的那种文人化、雅正化倾向 ,而谢诗则更多地发扬了个性化倾向。钟嵘又是第一个全面综合地考察谢诗艺术特征的人。《诗品》把曹植、陆机、谢灵运列为自五言诗产生以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谢灵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陶、谢诗不同的深层原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觉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开拓者 ,平生经历有相似之处 ,因此往往被人们并列起来。实际上 ,因为陶、谢各自的家庭背景和个性很不相同 ,他们的人生境界也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他们归隐的差异 ,他们的做诗心态与诗风也因此而... 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开拓者 ,平生经历有相似之处 ,因此往往被人们并列起来。实际上 ,因为陶、谢各自的家庭背景和个性很不相同 ,他们的人生境界也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他们归隐的差异 ,他们的做诗心态与诗风也因此而异。本文探讨了他们之间的诸多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归隐 人生境界 心态 田园诗 山水诗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宋间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8,共9页
晋宋间山水诗何以勃兴,一个世人忽视而其实却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功利性很强的天师道养生术,以其近乎怪诞的“实践性”,将人们引向了自然山水。这一宗教信仰在东南滨海区域的流衍,对聚居于三吴腹心会稽郡的门阀士族的生活方式、交游... 晋宋间山水诗何以勃兴,一个世人忽视而其实却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功利性很强的天师道养生术,以其近乎怪诞的“实践性”,将人们引向了自然山水。这一宗教信仰在东南滨海区域的流衍,对聚居于三吴腹心会稽郡的门阀士族的生活方式、交游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谢灵运之所以赢得中国山水诗鼻祖的声名,跟他出身于东晋数一数二的豪门谢家、代表着士族文化的精神气质,跟他家族所属的天师道上层教派的信仰、养生享乐的生活方式以及交游过从,跟门阀士族衰落之初的心有不甘的情绪,有莫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师道 养生术 寻仙访道 名山 会稽 东晋门阀 山水诗 谢灵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作品杂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6,共6页
经考证认力,谢灵运的《撰征赋》作于元熙元年春,而非学界一般所说作于义熙年间。由此也可考知,灵运彭城劳军之事是在义熙十三年冬。他的《谢封康乐侯表》绝非《谢封康乐公表》之误,因系该表作于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关于《从游京口... 经考证认力,谢灵运的《撰征赋》作于元熙元年春,而非学界一般所说作于义熙年间。由此也可考知,灵运彭城劳军之事是在义熙十三年冬。他的《谢封康乐侯表》绝非《谢封康乐公表》之误,因系该表作于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关于《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一诗的作期,通过与谢灵运等人的其它诗作相互发明,证明其作于永初二年谢灵运从宋武帝刘裕至由阿修禊之际,是灵运现存第一首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其山水诗基本特色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作品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宋诗玄融摄之进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宝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玄学对诗歌的影响可上推至魏晋之际玄学初起之时。就其影响的深浅,可将此部分诗歌分为玄言诗与玄理诗两个发展阶段。玄言诗以其纯粹演理的功能而大昌于两晋玄坛。晋宋之际,玄理诗则是以其自传精神而展现出诗歌艺术所具有的韵味美感。由... 玄学对诗歌的影响可上推至魏晋之际玄学初起之时。就其影响的深浅,可将此部分诗歌分为玄言诗与玄理诗两个发展阶段。玄言诗以其纯粹演理的功能而大昌于两晋玄坛。晋宋之际,玄理诗则是以其自传精神而展现出诗歌艺术所具有的韵味美感。由玄言诗而玄理诗,从而为诗歌融摄玄学寻找到了最为完美的契合方式。玄理诗的孕育,至陶、谢而臻于成熟,并以其诗玄融摄的手法影响到后来山水田园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玄言诗 玄理诗 陶渊明 谢灵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谢灵运《山居赋》植物之美 被引量:2
17
作者 傅志前 《风景园林》 2013年第3期121-124,共4页
谢灵运隐居在始宁庄园著《山居赋》以记载植物之美。他提出"贞观厥美"的观物方法,即以一种中立不倚的方法来观山水之"正",以体察万物之"真"。他在山居中长期细致地观察植物,极物之形、尽物之性、感物之情... 谢灵运隐居在始宁庄园著《山居赋》以记载植物之美。他提出"贞观厥美"的观物方法,即以一种中立不倚的方法来观山水之"正",以体察万物之"真"。他在山居中长期细致地观察植物,极物之形、尽物之性、感物之情,写出植物的美趣、生机。谢灵运将山中植物纳入审美欣趣之中,使其具有一种文人气息;另一方面谢灵运描摹植物的自然清新之美,以此体现植物的自然美,与两汉园林的植物之美有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植物 园林美学 中国园林 谢灵运 山居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郎才尽”真实涵义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峰屹 郭晨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9,共8页
"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较早见于《诗品》《南史》,由于记载的奇幻梦境而给后人解开才尽之谜造成了困难。尽管学界对其才尽的缘由、时间给予了多方位的分析考证,但大多未触及问题的本质。其实,《诗品》《南史》的记载已透露了江... "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较早见于《诗品》《南史》,由于记载的奇幻梦境而给后人解开才尽之谜造成了困难。尽管学界对其才尽的缘由、时间给予了多方位的分析考证,但大多未触及问题的本质。其实,《诗品》《南史》的记载已透露了江淹"才尽"的真正原因。钟嵘在评价江淹时,隐藏着一条从西晋、元嘉诗风到齐梁新体的过渡演变的曲线,反映了南朝人对这段诗歌发展史的认识,也表明了对"江郎才尽"的真正理解。它显示南朝古近、雅俗两种文学风格的交锋,也暗示江淹诗风在调和古近、雅俗之间的割裂状态。"江郎才尽"故事背后折射出南朝诗歌风气变迁的讯息,它是一个标志,反映了南朝人对即将到来新诗体的一种偏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郎才尽 《诗品》 谢胱 永明诗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的“破体”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俊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27,共7页
刘勰重视文体的体制规范,强调辨体,试图为各种文体树立起"正体"。但同时,他也表达了颇具层次的"破体"观。他认同文体在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和创新,认为这是必然的、合理的,并提出了"变体""参体"&q... 刘勰重视文体的体制规范,强调辨体,试图为各种文体树立起"正体"。但同时,他也表达了颇具层次的"破体"观。他认同文体在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和创新,认为这是必然的、合理的,并提出了"变体""参体""别体"等概念。但刘勰也运用"谬体""讹体""失体""解体"等词,对那些不合正统、不承传统、破体超"度"的文体进行批评和否定。刘勰对破体的认同与否,最重要的依据与标准是宗经思想。他对诸文体在近代发展的批评,多因他们早已偏离经典的传统。刘勰的"破体"观不单单是他文体论的一部分,更是他深广的文学理论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论"破体",很多时候都是从文体功能的角度切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破体 辨体 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异象——颜延之、谢灵运诗风异同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3-48,共6页
颜延之、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两位大家,人们认为他们的诗歌同源,但在源于曹植还是陆机上却有不同的意见。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 颜延之、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两位大家,人们认为他们的诗歌同源,但在源于曹植还是陆机上却有不同的意见。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的主题、写景、内在气质等方面,颜、谢存在很大差异。谢灵运在延续陆机诗歌某些特征的同时,其整体风貌与曹植诗歌更为接近,而颜延之则更多地继承了陆机诗风。颜、谢诗风的异同反映了元嘉诗歌的共性与多样性,其与曹植、陆机诗风的联系也反映了魏晋、刘宋诗歌发展轨迹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谢灵运 诗风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