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U型通风系统综放开采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 被引量:45
1
作者 吴玉国 邬剑明 +1 位作者 王俊峰 周春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04-1708,共5页
利用矿用移动式束管采样、色谱分析系统对成庄矿5303双U型通风系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进行定期采样分析、随工作面推进分阶段释放示踪气体测定采空区气体流场、应用CFD模拟技术对采空区瓦斯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双U型通风综放... 利用矿用移动式束管采样、色谱分析系统对成庄矿5303双U型通风系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进行定期采样分析、随工作面推进分阶段释放示踪气体测定采空区气体流场、应用CFD模拟技术对采空区瓦斯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双U型通风综放工作面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高浓度瓦斯在采空区深部沿回风侧逐渐汇集,形成瓦斯富集带,瓦斯浓度最高可达70%;现场实测表明采用CFD模型模拟得到的双U型通风系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吻合,模拟结果为制定采空区瓦斯抽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通风系统 综放开采 采空区 瓦斯分布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钢管堵头自动压装设备设计
2
作者 朱宇科 阙献书 叶巧清 《现代农机》 2025年第2期76-78,共3页
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稳定的U型钢管堵头自动压装设备,旨在解决手工压装效率低、塑料堵头毛刺飞边易影响设备稳定性等问题。设备通过气动组件实现钢管定位、固定、堵头上料及压装功能,配备双侧压装装置以提高效率。振动上料盘与重定... 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稳定的U型钢管堵头自动压装设备,旨在解决手工压装效率低、塑料堵头毛刺飞边易影响设备稳定性等问题。设备通过气动组件实现钢管定位、固定、堵头上料及压装功能,配备双侧压装装置以提高效率。振动上料盘与重定位上料机构确保堵头物料准确输送,电控系统采用PLC与工业触摸屏相结合,增强抗干扰性及操作便利性。实验测试表明,该设备适应不同尺寸U型管,单根压装时间缩短至3.5 s,生产效率较人工操作显著提升。设备具有生产数据统计及简单故障自处理能力,可通过4G网络联结智慧工厂系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钢管 工业自动化 电控系统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型通风系统条件下采空区三维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佳文 杨胜强 +1 位作者 焦汉林 秦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92,共4页
基于采空区三维流场模拟实验台,进行了U型和"U+L"型通风系统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改变进回风压力差及尾巷联络巷与工作面的距离,分析不同参数下的采空区压力场和瓦斯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空区漏风强度与进回风压... 基于采空区三维流场模拟实验台,进行了U型和"U+L"型通风系统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改变进回风压力差及尾巷联络巷与工作面的距离,分析不同参数下的采空区压力场和瓦斯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空区漏风强度与进回风压差有一定关联;高瓦斯区主要集中在偏向回风侧的压实区内,其位置及范围随通风参数的改变而变化,在现场可对此区域进行重点抽采;缩短尾巷联络巷距工作面步距,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采空区内高瓦斯区域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uS%L通风 采空区三维流场 漏风强度 压力场 瓦斯浓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U”型通风系统在中厚煤层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栋 孙慧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8-50,共3页
文章针对麦地掌矿井2号煤层本层瓦斯含量大、上覆采空区及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大的实际问题,在瓦斯抽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U"型通风系统,并对该通风系统的构成、特点、关键技术及治理效果进行了论述,通过在21208工作... 文章针对麦地掌矿井2号煤层本层瓦斯含量大、上覆采空区及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大的实际问题,在瓦斯抽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U"型通风系统,并对该通风系统的构成、特点、关键技术及治理效果进行了论述,通过在21208工作面布置实践表明,"双U"型通风系统通风能力大、瓦斯处理能力强,可消除上隅角风流涡流状态,不易积聚瓦斯;工作面上隅角及两条回风巷道瓦斯浓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且有较大的富余系数,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隅角 高瓦斯矿井 “双u”通风 “大u” “小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U+L型通风系统高效应用方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春 闻天翔 +2 位作者 栾铮 王文熠 王博涵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153,共7页
为了使工作面U+L型通风系统能够高效应用,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回风巷瓦斯浓度、采空区煤炭自燃、通风系统管理及经济合理性4个方面对工作面U+L型通风系统高效应用的判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U+L型通风系统模拟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 为了使工作面U+L型通风系统能够高效应用,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回风巷瓦斯浓度、采空区煤炭自燃、通风系统管理及经济合理性4个方面对工作面U+L型通风系统高效应用的判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构建了U+L型通风系统模拟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作面供风量分别为1000、2000、3000、4000 m^(3)/min条件下的联络巷至工作面距离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联络巷处于不同位置时工作面供风量与氧化带宽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联络巷至工作面距离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近似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且风量越低这种关系越明显;以1%作为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超限标准,当工作面供风量为1000、2000、3000 m^(3)/min时,联络巷间距分别不能大于11、34、50 m;当工作面供风量为4000 m^(3)/min时,无论联络巷处于何处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均不超限。工作面供风量与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近似满足负指数函数关系,且联络巷至工作面距离越大这种关系越明显;当联络巷间距为10、20、30、40、50 m时,工作面的供风量分别不得低于1000、1500、1800、2400、3000 m^(3)/min。工作面供风量与采空区氧化带宽度近似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且联络巷至工作面距离越大,这种关系越明显;以50 m作为采空区允许的最高氧化带宽度,当联络巷间距设定为40、30、20、10 m时,工作面供风量不应大于1200、1900、2200、2000 m^(3)/min。最后,以采空区氧化带最大宽度为50 m、工作面上隅角最高允许瓦斯体积分数为1%为标准,提出了2套联络巷高效排放瓦斯的技术方案:①当工作面供风量为1000、2000 m^(3)/min时,联络巷的间距不能大于11、34 m;当工作面供风量为3000、4000 m^(3)/min时,联络巷易引起采空区遗煤自燃。②当联络巷间距设定为10、20、30 m时,工作面供风量应1000~2000、1500~2200、1800~1900 m^(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uS%L通风系统 联络巷 上隅角瓦斯浓度 高效排放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加宽型通风系统在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春正 张冀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57,共2页
针对陶一煤矿九采区12905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基于对传统“U+L”通风系统瓦斯排放能力缺陷的分析,提出采用“U+L”加宽型通风系统,以增强风排瓦斯能力。“U+L”加宽型通风系统的应用,消除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为工作面实现高产... 针对陶一煤矿九采区12905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基于对传统“U+L”通风系统瓦斯排放能力缺陷的分析,提出采用“U+L”加宽型通风系统,以增强风排瓦斯能力。“U+L”加宽型通风系统的应用,消除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为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提供了更大的安全空间,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uS%L”加宽通风系统 高瓦斯 综放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40
7
作者 杨明 高建良 冯普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7-230,共4页
运用Y型通风方式可解决传统U型通风难以解决的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问题。为了对比分析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建立了U型通风和Y型通风采空区物理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U型通风和Y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流场、漏风... 运用Y型通风方式可解决传统U型通风难以解决的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问题。为了对比分析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建立了U型通风和Y型通风采空区物理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U型通风和Y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流场、漏风量(沿采空区边界风速分布)和瓦斯体积分数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Y型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与U型通风分布有较大差别。Y型通风时工作面端头0~30 m时漏风约占工作面漏风量的50%,且总漏风量较U型通风时多,可避免采空区高浓度瓦斯积聚。采用两进一回Y型通风可从根本上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和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采空区 u通风 Y通风 漏风 瓦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通风法治理“U”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理论及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胜强 俞启香 +1 位作者 王凯 张仁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8-53,共6页
针对生产现场出现的“U”型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 ,科学地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及目前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的常用方法 ,提出了旋转脉冲法解决此问题的新途径 ,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现场实验 ,验证了用旋转脉冲法解决上隅... 针对生产现场出现的“U”型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 ,科学地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及目前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的常用方法 ,提出了旋转脉冲法解决此问题的新途径 ,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现场实验 ,验证了用旋转脉冲法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 “u”型采煤工作面 隅角 瓦斯积聚 旋转脉冲法 煤层开采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通风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治理理论与模拟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浪 范喜生 +2 位作者 蔡昌宣 刘震 刘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132,共4页
针对U型通风上隅角瓦斯浓度容易超限的难题,采用解析法研究了U型通风的漏风场和由插管抽采产生的流场,结合二号斜井A504回采工作面参数,采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了仅上隅角封堵及上隅角封堵联合插管抽采的瓦斯治理效果。结果表明,仅上隅... 针对U型通风上隅角瓦斯浓度容易超限的难题,采用解析法研究了U型通风的漏风场和由插管抽采产生的流场,结合二号斜井A504回采工作面参数,采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了仅上隅角封堵及上隅角封堵联合插管抽采的瓦斯治理效果。结果表明,仅上隅角封堵治理瓦斯效果有限,封堵上隅角与插管抽采采空区瓦斯联合作用是治理U型通风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通风 上隅角 瓦斯 瓦斯浓度超限 瓦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军 张春雷 +2 位作者 李新国 李丽新 宋德坤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67,共3页
结合一地源热泵示范工程,建立了垂直竖井与地基桩单 U 型管埋地换热器联合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实验装置。通过对全年运行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地下换热器的进出水温差和平均温度,冬夏季地源热泵的吸(排)热量、制热(冷)量及循... 结合一地源热泵示范工程,建立了垂直竖井与地基桩单 U 型管埋地换热器联合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实验装置。通过对全年运行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地下换热器的进出水温差和平均温度,冬夏季地源热泵的吸(排)热量、制热(冷)量及循环性能,为地源热泵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u埋管 地源热泵系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型通风方式主副进风量配比对漏风场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卓明 赵耀江 刘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26-228,共3页
根据两进一回U+L型通风方式的原理,建立了流体力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探究在U+L两进一回通风方式下漏风流场的规律;对比分析了不同比值的主副进风量对采空区流场及瓦斯运移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两进一回U+L型通风方式下,当主副进... 根据两进一回U+L型通风方式的原理,建立了流体力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探究在U+L两进一回通风方式下漏风流场的规律;对比分析了不同比值的主副进风量对采空区流场及瓦斯运移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两进一回U+L型通风方式下,当主副进风量配比为3∶1时,能够明显地减少采空区向上隅角的集中漏风,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上隅角和回风巷的有害气体积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进一回u%PLuS%L 通风系统 采空区 风量配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通风下采空区发火过程模拟研究与模型改进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96-3101,共6页
为了解U型通风下采空区遗煤层自然发火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和升温区的变化,提出使用颗粒流理论为基础的模型。解决氧的等效、流动和与煤反应的3个基本问题,并用FISH予以实现。根据实际工况模拟得升温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并分析了6个发... 为了解U型通风下采空区遗煤层自然发火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和升温区的变化,提出使用颗粒流理论为基础的模型。解决氧的等效、流动和与煤反应的3个基本问题,并用FISH予以实现。根据实际工况模拟得升温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并分析了6个发展时间的升温特征,得遗煤发火自燃过程中升温区的变化与氧气流动有很大关系。采集这6个时间的实际遗煤层温度,分析与模拟结果的差别,得到模型还应考虑割煤时在遗煤层内部产生裂隙。改进后模型结果虽与实际升温区变化仍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升温时间与温度的关系方面更为准确,升温区扩散程度也更为接近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通风 采空区 遗煤自燃过程 颗粒流 遗煤裂隙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群开采沿空留巷U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柏发松 郑群 周汝洪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2,45,共4页
为提高突出煤层卸压开采保护效果和解决采掘接替紧张问题,针对低透气性煤层群原始煤体抽采瓦斯效果差的现实条件,新庄孜煤矿52208工作面采用单巷留巷U型通风,提出并实施强化卸压煤层瓦斯抽采、留巷段采用局部通风机风排瓦斯和减少采空... 为提高突出煤层卸压开采保护效果和解决采掘接替紧张问题,针对低透气性煤层群原始煤体抽采瓦斯效果差的现实条件,新庄孜煤矿52208工作面采用单巷留巷U型通风,提出并实施强化卸压煤层瓦斯抽采、留巷段采用局部通风机风排瓦斯和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等技术措施,解决了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和超限问题,实现了单巷沿空留巷U型通风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可为类似条件下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煤与瓦斯共采提供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开采 沿空留巷 u通风 局部通风 煤与瓦斯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列双U型通风方式风量配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飞 郝亚兵 +1 位作者 王星 刘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3,共3页
根据寺河矿XV1301综采工作面的并列双U型通风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若XV13013主进风巷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比值的XV13011辅助进风巷风量和XV13015另一进巷风量对采空区流场及瓦斯运移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 根据寺河矿XV1301综采工作面的并列双U型通风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若XV13013主进风巷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比值的XV13011辅助进风巷风量和XV13015另一进巷风量对采空区流场及瓦斯运移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并列双U型通风方式下,若XV13011辅助进风巷风量和XV13015另一进风巷风量配比为3∶1时,能够明显地减少采空区大量的瓦斯随漏风涌向上隅角,从而可以使流经上隅角和主回风巷的瓦斯减少,缓解瓦斯积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双u通风系统 采空区 风量匹配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优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滔 孟海龙 张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针对大阳煤矿工作面由U+I型通风方式改为U型通风方式,工作面风排瓦斯能力大大降低的问题,分析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涌出比例构成,针对本煤层和邻近层(采空区)的瓦斯抽采措施提出了6个可行性方案,运用模糊数学方式选取了工作面瓦斯抽采... 针对大阳煤矿工作面由U+I型通风方式改为U型通风方式,工作面风排瓦斯能力大大降低的问题,分析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涌出比例构成,针对本煤层和邻近层(采空区)的瓦斯抽采措施提出了6个可行性方案,运用模糊数学方式选取了工作面瓦斯抽采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通风 u%PLuS%I通风 瓦斯抽采 模糊数学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山矿15#煤层U型通风工作面高位钻场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春山 王俊峰 +2 位作者 迟克勇 邬剑明 武旭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针对凤凰山矿151304综采工作面U型通风系统下开采初期瓦斯超限实际,结合矿井煤层赋存情况,经论证得出其上覆9#煤层的瓦斯涌出是151304工作面瓦斯涌出的主要来源;根据9#煤层存有272m实体煤且原始瓦斯含量大的特点,实施高位钻场钻孔瓦斯... 针对凤凰山矿151304综采工作面U型通风系统下开采初期瓦斯超限实际,结合矿井煤层赋存情况,经论证得出其上覆9#煤层的瓦斯涌出是151304工作面瓦斯涌出的主要来源;根据9#煤层存有272m实体煤且原始瓦斯含量大的特点,实施高位钻场钻孔瓦斯抽放。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条件下高位钻场具有布置钻孔多、抽放浓度高等优点,可有效抽采和拦截9#煤层卸压瓦斯向15#煤层采空区的涌入,并有效改变15#煤层采空区瓦斯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通风 高位钻场 瓦斯超限 瓦斯抽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型通风综采面合理挡风帘长度确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学博 张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3-168,共6页
合理长度的挡风帘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面漏风量,避免瓦斯超限、爆炸等事故发生,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模拟了有无挡风帘时和不同挡风帘长度时"U+L"型通风综采面采空区流场、瓦斯分布及上隅角等地瓦斯情况,验证了数学模型和参数的... 合理长度的挡风帘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面漏风量,避免瓦斯超限、爆炸等事故发生,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模拟了有无挡风帘时和不同挡风帘长度时"U+L"型通风综采面采空区流场、瓦斯分布及上隅角等地瓦斯情况,验证了数学模型和参数的适用性,分析了挡风帘对采空区压力分布及瓦斯分布的影响,确定了"U+L"型通风综采面合理挡风帘长度。研究表明:挡风帘对采空区压力及瓦斯分布都有重要影响,挡风帘可以使采空区内特别是挡风帘遮挡区域采空区压力下降、瓦斯浓度升高;随着挡风帘长度的增加,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不大,采煤机机尾瓦斯浓度逐渐降低,滞后横川瓦斯浓度呈增大趋势;综合分析确定该采面合理挡风帘长度为1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安全 “u%PLuS%L”型通风 挡风帘 滞后横川 采空区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管系统压力与流量分布的研究——(Ⅰ)U型布置时的分析解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镇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7-384,共8页
根据基本的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建立U 型布置时集管系统压力与流量分布的数学解析模型。将微分方程式无量纲化并从中导出一个综合反映集管系统流量分布状态的性能参数β。对于联箱阻力远远低于支管阻力的情况,得出相应于不同β的分析... 根据基本的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建立U 型布置时集管系统压力与流量分布的数学解析模型。将微分方程式无量纲化并从中导出一个综合反映集管系统流量分布状态的性能参数β。对于联箱阻力远远低于支管阻力的情况,得出相应于不同β的分析解。对影响集管系统的压力、流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各项参数的物理意义作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得到对集管系统的设计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 集管系统 分流 汇流 综合性能参数 压力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丁厚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198,共7页
为获取U+L型通风综采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依据渗流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综采采空区瓦斯运移方程;以淮南矿区11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采用相似材料实验方法对数值模... 为获取U+L型通风综采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依据渗流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综采采空区瓦斯运移方程;以淮南矿区11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采用相似材料实验方法对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来看: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是合理、可行的,与相似实验结果相一致;U+L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在走向、倾向和竖直方向上瓦斯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与U型通风方式相比较,U+L型通风通过增加尾巷抽排瓦斯的方式,可明显降低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浓度,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uS%L通风 采空区 瓦斯运移 数值模拟 相似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和U+L型通风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武晓敏 芮国相 张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7,共4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U型和U+L型通风下的采空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U+L型通风较U型通风采空区内瓦斯浓度整体降低;采空区瓦斯爆炸范围往采空区深... 利用Fluent软件,对U型和U+L型通风下的采空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U+L型通风较U型通风采空区内瓦斯浓度整体降低;采空区瓦斯爆炸范围往采空区深部移动,但是瓦斯爆炸区域宽度变小。沿采空区走向方向,两种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中部瓦斯浓度上升较快。U+L型通风较U型通风采空区内自燃危险区域往采空区深部移动,并且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宽度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u u%PLuS%L 采空区 瓦斯浓度分布 自燃危险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