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空间-关系”三个维度的美丽城市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包存宽 申沐曦 李红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论文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城市的时代内涵,即美丽城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具客观性与主观性,呈现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等时代特征的,并从景观生态学及“存在的三元辩证”,构建了“时间... 论文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城市的时代内涵,即美丽城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具客观性与主观性,呈现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等时代特征的,并从景观生态学及“存在的三元辩证”,构建了“时间—空间—关系”的三维分析框架,阐述了美丽城市建设的“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以及“全社会行动”四大关键任务,最后提出了美丽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美丽城市 城市治理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园区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吕军 严坤 田金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工业园区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建设实体经济、引领区域发展的先行者,目前已聚集全国80%的工业企业,推动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工业园区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建设实体经济、引领区域发展的先行者,目前已聚集全国80%的工业企业,推动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园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论文回顾了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面向新发展阶段存在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提出了工业园区在新时代需承担的高质量发展使命任务。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园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从六个方面解析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工业园区打造美丽园区、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内涵。进一步地,根据国家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的目标和计划,结合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实践经验,从八个维度提出工业园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行动,支撑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工业园区 美丽园区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宁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宁夏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承梁 张弼 吴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提出了美丽宁夏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早期关于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思考和实践探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丰富源泉和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相关重要讲话和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是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宁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美丽中国建设绩效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奇 姜明栋 黄玉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于减污降碳协同视角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绩效评估体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定量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11—2021年美丽中国建设绩效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构建Dagum基尼系数分解模型探究其空间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美丽中国建设绩... 基于减污降碳协同视角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绩效评估体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定量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11—2021年美丽中国建设绩效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构建Dagum基尼系数分解模型探究其空间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美丽中国建设绩效在研究期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绩效值的分布趋于向高水平区间集中。(2)长三角城市群的美丽中国建设绩效的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南京、杭州、合肥、上海等城市群中心城市美丽中国建设绩效在研究期内的提升幅度最大,而马鞍山、铜陵等传统资源型城市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时面临较大压力。(3)省际差异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美丽中国建设绩效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且其贡献率在研究期内由46.98%上升至72.23%,其中,苏-皖组间差异是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美丽中国建设 绩效评估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环境健康风险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5
作者 毕军 黄怡宁 +3 位作者 刘苗苗 杨建勋 马宗伟 方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1-3450,共10页
环境健康风险的科学防范与有效控制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与核心保障.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中长期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本研究针对美丽中国建设的3个阶段性目标,探讨了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对应的理想水平.在此基... 环境健康风险的科学防范与有效控制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与核心保障.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中长期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本研究针对美丽中国建设的3个阶段性目标,探讨了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对应的理想水平.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进展,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风险防控体系根基尚不夯实、常规污染物管控标准不严、新污染物研究基础薄弱且底数不清等关键挑战.最终,提出未来我国将构建以保障公众健康为核心,以常规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的系统防控双轮驱动的环境健康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思路及重点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健康风险 防控 美丽中国建设 常规污染物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6
作者 杨旭 赵远跃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7,共13页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新型举国体制”巧妙借助“群众路线”“中央环保督察”与“达标锦标赛”,以其“润物无声”的感染性和“雁过留痕”的深刻性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强大合力。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压力叠加的关键时期,环保任务的政治属性、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执政党的生态领导力则为“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规范化行动提供延绵不绝的合法性依据与契约性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表明,“政治系统对行政系统的纠偏”“任务型制度对规范性制度的调适”以及“集体主义文化对个人主义思潮的修正”有助于“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突破“时间—任务”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 集体主义 党的生态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中脊带铝土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协同评价研究
7
作者 沈镭 孙文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0,共12页
全球铝土矿产资源集中于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而中国资源有限且品位不高,导致对外依赖度不断上升。中脊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资源富集区,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缓解资源供需失衡,但生态保护与技术瓶颈存在较大制约,如何协同资... 全球铝土矿产资源集中于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而中国资源有限且品位不高,导致对外依赖度不断上升。中脊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资源富集区,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缓解资源供需失衡,但生态保护与技术瓶颈存在较大制约,如何协同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确保铝土矿产资源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难题。本研究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中脊带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涉及的32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脊带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铝土矿产资源丰富的城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有待提升。大多数城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尚需进一步提升。根据耦合协调度分析,经济-环境滞后型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等水平,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矿产-环境滞后型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表现较好,但需进一步优化绿色开采技术;经济-矿产滞后型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表现较好,但面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双重滞后的问题。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地质勘探、推动绿色技术开发、优化产业链布局、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以期为中脊带地区的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中脊带 铝土矿 熵权TOPSIS法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逻辑重点与关键路径
8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1 位作者 万博文 骆康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路径,即以高水平保护培育绿色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美丽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9
作者 卢以群 肖景峰 成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8-102,共5页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与“九州粮仓”的叠加区域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厘清生态农业建设的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与“九州粮仓”的叠加区域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厘清生态农业建设的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一定参考。生态农业建设是破解传统农业生态困境、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农业方案,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具有多重价值和时代意义。从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约束加剧,生态价值转化不畅,人力资源不足,经营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和推广需要强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构建绿色技术体系;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高质量发展 美丽中国 生态价值 可持续发展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玲 陈剑 赵小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在梳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涉及国土空间治理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严守底线、优化格局、节约集约、深化改革等4个维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强化规划引领,促进形成... 在梳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涉及国土空间治理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严守底线、优化格局、节约集约、深化改革等4个维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强化规划引领,促进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期为加快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 美丽中国建设 内在逻辑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环境DNA(eDNA)技术领域发展——成就与挑战
11
作者 钟文军 姚蒙 +4 位作者 金小伟 王备新 张远 李创举 张效伟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095,共5页
实现精准生物监测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的需求之一。本文围绕淡水环境DNA(eDNA)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并结合2025年《湖泊科学》eDNA专刊的八项研究成果,简要综述eDNA技术目前的创新成就、关键挑战与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 实现精准生物监测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的需求之一。本文围绕淡水环境DNA(eDNA)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并结合2025年《湖泊科学》eDNA专刊的八项研究成果,简要综述eDNA技术目前的创新成就、关键挑战与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域生态安全中的多应用场景提供应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人工智能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中国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金南 秦昌波 +7 位作者 薛强 路路 张家玮 张扬 张晓婧 熊善高 强烨 肖旸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6-1147,共12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美丽中国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关系,并介绍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并从内涵理论、目标指标、任务路径、实践探索和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总结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梳理了美丽中国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关系,并介绍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并从内涵理论、目标指标、任务路径、实践探索和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总结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总体上有效支撑了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最后,从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思想内涵和理论体系研究、加强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实践集成和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指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中国研究需求与展望,为未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战峰 周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制度体系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但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论文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基础和面临的关键挑战,明确了促进美丽中... 制度体系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但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论文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基础和面临的关键挑战,明确了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体系思路,提出了健全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责任体系、市场体系等十大重点任务,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制度 环境治理现代化 重点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纂“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法典总则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以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应当在生态环境法典总则中进行贯彻和落实。生态环境法典的总则作为法典的“基础性架构”,是对法典基本...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应当在生态环境法典总则中进行贯彻和落实。生态环境法典的总则作为法典的“基础性架构”,是对法典基本性、共通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规范。总则编应当以创新的改革精神,通过基本概念的创新界定、基本原则的创新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体例结构的科学安排的具体路径,回应“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对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总则 美丽中国 基本概念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逻辑思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继任 邱韵心 +1 位作者 郑雨欣 赵广英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共7页
在解析美丽城市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内在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体系、发展战略机制、特色发展路径3个方面提出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建构“空间—时间—人本”三维一体的策略分析框架,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在解析美丽城市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内在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体系、发展战略机制、特色发展路径3个方面提出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建构“空间—时间—人本”三维一体的策略分析框架,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3个层次探索美丽城市规划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下美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治理提供逻辑与路径参考,助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城市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 美丽中国 空间治理 产权规则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耦合协调的统计检验
16
作者 丁冬雨 孙迪亮 +1 位作者 李琪 谢明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1-76,共6页
文章在分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来源、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演进特征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农... 文章在分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来源、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演进特征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但总体差异较大,其中,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空间特征看,不同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H-H”与“L-L”型空间集聚现象;从时间特征看,除中部和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从收敛特征看,东部和东北地区存在σ收敛、β收敛特征,而全国及中部和西部地区仅存在β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发展 美丽中国建设 时空特征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逻辑、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寿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共8页
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技术深度融合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技术逻辑,数字驱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主体利益协同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组织逻辑... 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技术深度融合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技术逻辑,数字驱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主体利益协同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组织逻辑,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经济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逻辑。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包括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的技术网络体系、组织责任体系、治理平台体系、数字化治理政策体系及监管体系、市场体系等。基于此,应建立数字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发展数字生态经济,培育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价值共同体,构建数字生态社会,完善数字化多元治理机制,弘扬数字生态文化,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等,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数字化治理 体系构建 治理机制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制绿化度、新质生产力与美丽中国建设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梁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9,共9页
随着新一轮财税改革不断推进,提升税制绿化度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税制绿化度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税制绿化度的提升可显著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且该结... 随着新一轮财税改革不断推进,提升税制绿化度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税制绿化度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税制绿化度的提升可显著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税制绿化度有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赋能美丽中国建设;税制绿化度对财政科技投入强度较大、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美丽中国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税制绿化度不仅可以提升本省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而且对邻近省份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推动税制绿化改革、促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制绿化度 美丽中国建设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发展理论的浙江省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策略——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19
作者 韩锡菲 陈志平 +1 位作者 马行 李凯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载体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谋划不系统、特色不鲜明、建设路径不明确等问题。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乡村发展理论,系统梳理浙江省...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载体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谋划不系统、特色不鲜明、建设路径不明确等问题。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乡村发展理论,系统梳理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迭代升级的阶段化特征,围绕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构建“全域化+特色化+人本化+共享化+可持续化”五大策略,并以嘉兴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以系统化重构为基点创新规划建设模式,提出全域管控、技术传导、分级分类、协同治理、规建运管一体化等方面的乡村振兴创新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规划、建设和治理转型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 乡村建设 嘉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
20
作者 郑旭媛 王陈欣 张皓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20,共11页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兼顾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如何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论文基于2012—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背景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和渐进性双重差...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兼顾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如何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论文基于2012—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背景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和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美丽中国建设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和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美丽中国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主要通过推动原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亲环境型产业发展、增强人才就地黏性三个路径实现,但美丽中国建设在短期内仍无法打破部分地区的“资源诅咒”效应,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革命老区的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促进作用弱。研究结论是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分析框架的进一步扩展,并为城市构建美丽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包容性绿色增长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