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研究——内涵要义、演进脉络与实施路径
1
作者 王威 朱峻佚 +3 位作者 夏陈红 王志涛 马东辉 郭小东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93,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背景下,复合型灾害风险显著上升,传统防灾设施已难以应对极端情景下的应急需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兼具日常功能与应急响应能力的创新型设施,成为提升城市韧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背景下,复合型灾害风险显著上升,传统防灾设施已难以应对极端情景下的应急需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兼具日常功能与应急响应能力的创新型设施,成为提升城市韧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策略。本文系统梳理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演进历程和国内外实践案例,结合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需求,从标准体系层面、空间治理层面、技术机制层面开展规划路径的探索。通过整合政策分析、案例研究与技术方法,构建了涵盖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标准的多维度规划框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建设与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 理念演进 国土空间 标准体系 规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智能赋能下的风景园林专题研讨课教学研究——以东南大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改为例
2
作者 周聪惠 占慧莹 许晶昕 《园林》 2025年第10期33-39,共7页
当前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依托人工智能教学支持系统训练并搭建了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讨课的AI教学核心平台和拓展平台,按照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馈三个环节针对教师端和学生... 当前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依托人工智能教学支持系统训练并搭建了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讨课的AI教学核心平台和拓展平台,按照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馈三个环节针对教师端和学生端的教学需求设置多个支持场景,并以开放式议题准备、讨论及知识点辨析为线索构建起虚实融合、“教师—平台—学生”三元交互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反馈结果显示,AI教学平台的置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丰富教学场景,学生则通过利用平台的答疑和资源推荐功能,增强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本成果为建筑类专业的智慧教育转型提供了理论框架与技术路径,其构建的教学模式,为解决设计类专业共性教学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专题研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效益权衡下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杰 张浪 余浩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7,共8页
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 objective 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 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 objective 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嵌入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实现多元目标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及功能评价,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高效构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耦合MOP模型和PLUS模型,基于土地资源多效益目标的定量化求解,可以寻求社会-生态效益最优化的关键拐点;2)不同效益目标导向下,可持续发展情景较经济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耕地、林地、水域等各用地类型的相互转化,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可持续发展情景的各项绿地生态网络测度指标均介于其他2个用地情景之间,重要斑块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表征,在优化社会-生态效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配置的同时,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能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为超大城市高密区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功能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决策、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利用模拟 MOP模型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效益权衡 上海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传导效率研究——以泉州城市中心片区公园绿地为例
4
作者 庄勋桐 王晓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6,共8页
实施效率是评估城市规划建设科学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的传导效率研究欠缺。以泉州中心片区公园绿地为例,在ArcGIS平台对不同轮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公园绿地进行测度,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公园绿地传导效... 实施效率是评估城市规划建设科学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的传导效率研究欠缺。以泉州中心片区公园绿地为例,在ArcGIS平台对不同轮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公园绿地进行测度,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公园绿地传导效率因子,并构建传导效率评估方法,进而从多个层面对泉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公园绿地传导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轮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传导效率不同;2005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远期规划传导效率最好,但其近期规划传导效率最差;社区公园的传导效率最好,游园的传导效率最差;城市中心组团的公园绿地传导效率最好,组团内的公园体系更加完善。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公园绿地 传导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县级国土空间“三类”规划中城市绿地指标体系构建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镱妮 李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城市绿地指标直接反映城市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关乎城市绿地系统能否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原城乡规划体系下各类标准规范规定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较完善,但通过对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城市绿地现状数据和部分城市编制的规划成果... 城市绿地指标直接反映城市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关乎城市绿地系统能否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原城乡规划体系下各类标准规范规定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较完善,但通过对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城市绿地现状数据和部分城市编制的规划成果进行分析,发现还存在影响规划指标科学确定的两方面不足:1)现状绿地指标由于建成区范围、人口和公园绿地等统计口径不统一,导致统计数据有偏差;2)规划绿地指标由于体系层级缺乏、部分指标采用困难等原因,导致“三类”规划成果指标体系不完整,成果质量难以保障。随着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新出台标准对中心城区边界和建成区范围划定提出了明确规定,虽然从体系层级增加、统计口径统一等方面为解决城乡规划体系中城市绿地指标存在的短板问题提供了契机,但城市绿地指标体系仍不完整。基于此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指标适应性融合的研究思路,以及“统筹互补-增加层级-无缝对接-绿线划定-固化地位”的技术路径和“五方面十四条”适应性融合策略,整体构建市县级国土空间“三类”规划中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以期为“三类”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市县级国土空间“三类”规划 城市绿地 指标体系 适应性融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栾春凤 郭欣然 陈敏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237-243,247,共8页
生态网络构建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手段,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建设城市生态空间及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方面有积极意义。利用Arcgis平台运算、对遥感数据解译利用等新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分析方法使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构建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手段,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建设城市生态空间及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方面有积极意义。利用Arcgis平台运算、对遥感数据解译利用等新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分析方法使生态网络的构建更加精准。以CNKI、WOS为数据源,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内容的结合进行研究,对于构建生态网络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MCR模型”在生态网络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尺度范围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对未来研究发展态势作出展望。结果表明,我国基于MCR模型构建生态网络的研究,按照发文量可分为3个阶段,即启蒙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而现阶段最小阻力模型(MCR)在生态网络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只是在因子选取及赋值方面未形成统一科学标准;此外,研究尺度呈现多元化,涉及市、省、城市群等多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绿地 最小阻力模型(MCR)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蓝绿空间对热环境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石炜豪 曾穗平 艾合麦提·那麦提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5,共8页
【目的】蓝绿空间对热环境优化的积极效应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对蓝绿空间指标影响热环境作用的空间异质性探究不深入,挖掘多维度蓝绿空间对热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方法】将蓝绿空间破碎化、热环境恶化的天津市... 【目的】蓝绿空间对热环境优化的积极效应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对蓝绿空间指标影响热环境作用的空间异质性探究不深入,挖掘多维度蓝绿空间对热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方法】将蓝绿空间破碎化、热环境恶化的天津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地表温度作为热环境表征指标,借助Fragstats 4.2与Guidos Toolbox 2.9软件计算蓝绿空间规模、形态、布局3个方面的表征指标,引入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GWR)模型开展统计分析。【结果】1)天津市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分布呈现“四廊多点”的特征,而地表温度分布则呈现明显的“中心高外围低”的特征;2)各蓝绿空间指标对热环境的作用尺度存在一定分异,平均形状指数、边缘布局占比的作用尺度较小,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绿色空间占比与核心布局占比的作用尺度较大,影响程度在空间上变化平缓;3)各蓝绿空间指标中,绿色空间占比、核心布局占比、斑块内聚度指数(COHESION)对热环境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分支布局占比和边缘布局占比对热环境有显著正向作用。【结论】全面挖掘了街区蓝绿空间中影响热环境的指标,探索了它们对热环境的多尺度空间异质性影响并提出蓝绿空间调控建议,为高密度城区的气候适应及城市街区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绿地规划 街区蓝绿空间 热环境优化 地表温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运用策略——以岳阳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朱镱妮 李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3,共7页
社区生活圈休闲空间配置效率关乎休闲空间能否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生活圈居住区”到《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社区生活圈”,社区生活圈以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空间规划相关规定日趋完善;... 社区生活圈休闲空间配置效率关乎休闲空间能否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生活圈居住区”到《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社区生活圈”,社区生活圈以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空间规划相关规定日趋完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了公共绿地配套规模和复合利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拓展了休闲空间范畴、复合利用范围,《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等标准规范从指标整合、设施设置两方面进行有效补充;但系列标准规定对休闲空间系统挖潜整合不深入、利用范围规定不完善、功能实现措施不到位,导致根据标准规范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选取3个城市近期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印证生活圈有关绿地标准规范解读结果。基于此,提出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高质量运用策略的思路,将休闲空间纳入公园体系,对规模、布局和功能进行系统性整合,并以岳阳为例进行实践,总结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整理资源构建完整系统、复合利用提升效率品质、精准供给保障规模覆盖、规划指引控规精准继承”四大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运用策略,保障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高效配置,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社区生活圈理念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公园体系 社区生活圈理念 运用策略 岳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视角下城市公园绿地供需评价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宁玲 邓子璇 邹游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221-230,共10页
以典型高密度城区武汉市江汉区为例,使用包括普查数据、路径规划API在内的多源数据建立江汉区地理信息模型,分析江汉区老年群体公园绿地可达性、服务水平和供需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服务范围上,区域内公园绿地15 min可达性覆盖率为65.1... 以典型高密度城区武汉市江汉区为例,使用包括普查数据、路径规划API在内的多源数据建立江汉区地理信息模型,分析江汉区老年群体公园绿地可达性、服务水平和供需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服务范围上,区域内公园绿地15 min可达性覆盖率为65.16%,低于预期值;在服务水平上,整体水平较好,但服务能够覆盖的老年人口占比在街道层面存在显著不均;在供需匹配上,对于居住小区老年人口需求,绿地服务能力供应整体不足,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依据供需匹配结果,提出增加公园绿地规模,增补口袋公园,优化公园出入口等有针对性的布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供需评价 可达性 服务能力 老龄化视角 路径规划API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网规划级绿色城轨理论框架体系研究
10
作者 李岩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共13页
为贯彻“交通强国”“双碳目标”要求,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为指导,从城市空间、综合交通、轨道交通3个层面探讨线网规划阶段的绿色低碳分析与评价方法,系统性搭建了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理论框架。分析过程采用建... 为贯彻“交通强国”“双碳目标”要求,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为指导,从城市空间、综合交通、轨道交通3个层面探讨线网规划阶段的绿色低碳分析与评价方法,系统性搭建了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理论框架。分析过程采用建立模型、空间计量学、地理分析、客流预测等研究方法,通过“定量+定性”建立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效果理论架构。研究提出一种“城市-交通-轨道”三位一体绿色发展的框架,形成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落实并提升绿色出行占比的目标,在承接上位规划的同时,结合轨道交通自身特征,指导下阶段绿色城轨的实施、相关研究专题编制。研究结果表明,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涉及的各要素与城市、综合交通结合,能全面、有效、量化反映绿色发展的要求,最终形成各指标计算方法,具备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可对比性,不但能落实国土空间、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与目标,也能对后续建设规划、工可、初设等阶段的绿色发展提供指导,与轨道交通全过程规划设计流程较为匹配,分析结论与建议也能够较好地反馈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确保规划一张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绿色轨道 双碳目标 城市空间 综合交通 线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 被引量:46
11
作者 王进 陈爽 姚士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103,共5页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最易感知的半自然因素,具有比较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经济效益,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该文对城市绿地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重新思考城...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最易感知的半自然因素,具有比较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经济效益,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该文对城市绿地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重新思考城市绿地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综合运用,重点探讨城市绿地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等研究热点。综合分析发现,将绿地功能研究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 价值评估 可持续发展 新思路 经济效益 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绿地 地景 景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岳阳市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云国 刘加利 +2 位作者 张慧智 程政红 吴际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4,共4页
根据国内外绿地规划指标,结合岳阳市的实际,对岳阳市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认为用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三项指标来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无法正确地反映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水平,也不... 根据国内外绿地规划指标,结合岳阳市的实际,对岳阳市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认为用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三项指标来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无法正确地反映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水平,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绿化质量.因此城市绿地指标除原有的这三项指标外,还应包括生态、环境、景观、园林、分布的均匀度、植物结构、配置模式以及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 城市绿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中绿地布局对气象环境的影响——以成都城市绿地规划方案为例 被引量:31
13
作者 苗世光 王晓云 +2 位作者 蒋维楣 王咏薇 陈鲜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6,共6页
城市规划气象环境多尺度数值模式系统为城市规划气象环境影响定量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工具。本文利用该模式模拟了绿地布局为集中型和分散型、绿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16%、32%、48%和60%条件下,城市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城市大气... 城市规划气象环境多尺度数值模式系统为城市规划气象环境影响定量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工具。本文利用该模式模拟了绿地布局为集中型和分散型、绿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16%、32%、48%和60%条件下,城市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城市大气扩散条件的变化,并以成都城市绿地规划为例,模拟分析了绿地规划前后城市气象环境的差异,揭示了城市绿地对气象环境影响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气象环境 多尺度数值模式 绿地规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子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金云峰 刘颂 +1 位作者 李瑞冬 刘悦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现况的分析,以及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剖析,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提出"子系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即应以绿地的主导功能为依据,进行城市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形成相对完整而有参与平衡用地的4个子系统:休闲游憩子系统、日常防护子系统、景观形象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旨在通过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增强绿地与城市、绿地与绿地、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每一块绿地的产生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审慎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使"子系统"内部各元素都有内在的秩序和紧密的联系,从而由自身完善的"子系统"组建成更强大的城市绿地"大系统",更好地为城市和市民提供持续、周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编制 编制方法 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被引量:38
15
作者 唐进群 刘冬梅 贾建中 《中国园林》 2008年第9期1-4,共4页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城市避灾场所与绿地的调研,分析我国当前城市防灾及防灾体系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以及绿地建设缺失的情况,提出建立城市防灾绿地系统,结合不同阶段避灾场所需求提出了紧急疏散、临时避灾和过渡安置等避灾绿地...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城市避灾场所与绿地的调研,分析我国当前城市防灾及防灾体系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以及绿地建设缺失的情况,提出建立城市防灾绿地系统,结合不同阶段避灾场所需求提出了紧急疏散、临时避灾和过渡安置等避灾绿地分级规划指标,并就推进今后平灾结合的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健全法规、加强研究、调整功能、试点示范、定期检查等系统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防灾绿地系统 城市避灾绿地指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体系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城市绿地管理方式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季珏 许士翔 +2 位作者 安超 柳絮 李昕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59,共4页
当前中国城市绿地资源日益丰富,绿地建设由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扩容提质并举的新时期,城市绿地发展开始向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转变。在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现行绿地管理中城市绿线划定、行业指标管理、绿地系统规划... 当前中国城市绿地资源日益丰富,绿地建设由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扩容提质并举的新时期,城市绿地发展开始向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转变。在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现行绿地管理中城市绿线划定、行业指标管理、绿地系统规划、遥感调查与测评几种常用方式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彼此的耦合关系之后,进一步提出我国城市绿地管控需首要解决城市绿地资源价值化评估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提出城市绿地管控需结合大数据向精细化和智慧化发展,行业指标体系需进一步从空间和指标内涵上进行扩充等具体建议,为切实提升我国城市绿地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管理 绿线划定 指标管理 绿地系统规划 遥感调查与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误区与对策 被引量:94
17
作者 刘滨谊 姜允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在分析中国现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城市绿地系统分类应逐步规范化 ,规划环节步骤阶段化 ,城市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化结合的建议 ,以期加快形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法律文本文件。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规划误区 指标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规划管理需求的城乡绿地分类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廖远涛 肖荣波 艾勇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城市绿地分类研究是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行绿地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现行绿地分类标准进行反思以及对当前绿地规划建设焦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一方面修正现行公园绿地分类,城市建成区内构建"城市公园—社... 城市绿地分类研究是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行绿地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现行绿地分类标准进行反思以及对当前绿地规划建设焦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一方面修正现行公园绿地分类,城市建成区内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两级公园体系,突出游憩康乐功能;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细分"其他绿地",加强对市域非建设用地在类型上的管理与功能上的引导,突出生态保护、景观游憩、空间结构控制等核心功能,为完善现行绿地分类标准做出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绿地分类 规划管理 绿地系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绿地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与构建 被引量:29
19
作者 鲁敏 杨东兴 +1 位作者 刘佳 裴翡翡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0-605,共6页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及构建,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本研究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济南市绿地生...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及构建,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本研究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济南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进行了规划布局与构建:采用以核心公园为中心、放射状园林绿带为轴线、市级公园为结点、环城绿带为结合部的多绿心、环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形成"一心、三环、六带、七廊、七区、多楔、多点"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生态网络 生态规划 城市自然保护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小德 马进 张万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9-444,共6页
近年来建设部对城市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仍一个相对新的课题,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较全面的历史记录.通过对衢州市植物多样性水平与保护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衢州市城市植物... 近年来建设部对城市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仍一个相对新的课题,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较全面的历史记录.通过对衢州市植物多样性水平与保护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衢州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以珍稀植物园、乡土植物引种区、古树名木保护、经济林种质资源圃、城市(郊)植物群落等保护点的建设规划,并对城市绿地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绿化植物、经济林树种、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编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绿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四个层次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保护与建设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衢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