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瑞森 赵淑萍 +2 位作者 汤云 郑德璇 邹存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6个月复查HR-HPV持续感染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r-CWS治疗1个疗程,36例)和对照组(仅观察,33例)。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①69例患者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乳杆菌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77.78%vs.45.45%,P<0.05);治疗组pH值≥4.6、白细胞酯酶(LE)阳性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36例患者中发热5例,下腹坠胀感5例,腹泻1例,皮疹1例。结论: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R-HPV感染疗效较好,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杆菌、LE、pH值≥4.6)改善明显,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但仍需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锥切术后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并行宫颈环扎的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2
作者 常蕾 邱洛洁 +6 位作者 陈梦玉 吴凤玲 刘丽娜 毛萌 王倩 姜山 郭瑞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并行宫颈环扎的单胎妊娠孕妇26例,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26例手术过程均顺... 目的:分析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并行宫颈环扎的单胎妊娠孕妇26例,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26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11例妊娠,其中6例足月剖宫产,2例早产,3例流产。非妊娠组与妊娠组之间年龄、出血量、宫颈切除体积及宫颈切除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切除体积>4 cm^(3)者中,足月产率(1/3)低于≤4 cm^(3)者(5/8)。术后至妊娠的间隔时间≤12个月者中,足月产率(1/4)小于>12个月者(5/7)。结论:减少宫颈切除体积和手术后延迟妊娠可以改善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术 广泛宫颈切除术 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2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峻 吴鸣 +4 位作者 谭先杰 郎景和 马水清 杨佳欣 沈铿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步骤后,利用普通电刀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和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的210例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切(电刀锥切组)的手术步骤、切除范围、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步骤后,利用普通电刀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和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开展的210例改良普通电刀宫颈锥切(电刀锥切组)的手术步骤、切除范围、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随机选取同期180例冷刀宫颈锥切(冷刀锥切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①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7±9.2分钟和29.2±11.6分钟(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8.2ml和25.5±14.2ml(P<0.01);②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的锥高分别为19.7±5.1mm和19.3±4.8mm(P>0.05),分别有12例(5.7%)和10例(5.6%)患者宫颈内口切缘阳性(P>0.05);③电刀锥切组出现术后发热(超过38.5℃)者11例(5.2%),冷刀锥切组术后发热情况不详;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分别有1例(0.5%)和4例(2.2%)患者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出血,分别有1例(0.5%)和3例(1.7%)患者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结论:经过对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后,普通电刀宫颈锥切不影响切缘完整性,能获得与传统冷刀宫颈锥切相当的切除和宫颈成型效果,同时操作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形切除术 电刀宫颈锥切术 冷刀宫颈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相关问题探讨(附3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谭先杰 吴鸣 +3 位作者 郎景和 马水清 沈铿 杨佳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手术方法、指征、范围和锥切后再处理问题。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1月~2007年10月的390例宫颈锥切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10例为普通电刀锥切,180例为冷刀锥切结果:1... 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手术方法、指征、范围和锥切后再处理问题。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1月~2007年10月的390例宫颈锥切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10例为普通电刀锥切,180例为冷刀锥切结果:1)患者的宫颈活检诊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_3)311例(79.7%),不排除早期宫颈浸润癌39例(10.0%),CIN_2 31例(7.9%),CIN_1和非CIN病变9例(2.3%)。2)全组平均锥切高度(锥高)1.95cm,其中81例(20.8%)切缘阳性,电刀锥切组的锥高和切缘阳性率与冷刀锥切组相近,但手术时间短,出血少。3)锥切病理诊断包括CIN_2或以下病变110例,CIN_3 242例,宫颈浸润癌38例,3组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5%,22.5%和57.9%(P<0.05)。4)锥切后再处理包括随诊278例(71.3%),全子宫切除95例(24.4%),广泛子宫切除术15例(3.8%),再次锥切2例(0.5%)。结论:锥切是诊治CIN和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手术,不能被阴道镜多点活检取代;电刀锥切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切缘状况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有关。锥切后再处理的选择需根据锥切病理、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和切缘状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 手术指征 切缘状况 处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病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晴 李卫红 +2 位作者 黄美娥 黄犁 刘植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7-689,共3页
目的:对照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活检的病理结果,探讨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在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患者153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结... 目的:对照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与活检的病理结果,探讨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在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患者153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相符者95例,占62.09%:不相符者58例,占37.91%:其中诊断升高为子宫颈浸润癌16例,占10.46%;诊断降低者42例,占27.45%,最终诊断以病理诊断级别高者为准。结论: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仍有一定的差异,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的病例,建议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进行最终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 子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术后及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木彪 侯桂玉 +3 位作者 何援利 彭冬先 王雪峰 陈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Ⅲ级)患者74例行宫颈锥切术(TCRC组),65例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理一致率、复发率、宫颈粘连率、...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Ⅲ级)患者74例行宫颈锥切术(TCRC组),65例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理一致率、复发率、宫颈粘连率、以及妊娠率等。结果 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1±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1.8)ml,治愈率为94.6%,复发率为5.4%;CK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8±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6±2.4)ml,治愈率为81.5%,复发率为18.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宫腔镜下宫颈锥形切除术出血量少,耗时短,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对妊娠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 宫颈锥形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观娣 何裕 +3 位作者 钱德英 李志刚 岑坚敏 舒焰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51-953,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度的常见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阴道镜门诊行宫颈电环锥切术或宫颈冷刀锥切术的1148例患者,回顾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统计,根据锥切病...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度的常见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阴道镜门诊行宫颈电环锥切术或宫颈冷刀锥切术的1148例患者,回顾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统计,根据锥切病理结果判断活检病理结果的准确度,分析影响活检结果准确度的因素。结果:〈40岁与≥40岁患者宫颈活检准确度分别为76.97%和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4,P〈0.001)。≤2个部位活检患者的准确度为79.72%,≥3个部位活检患者的准确度为9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01)。宫颈转化区为Ⅰ型、Ⅱ型、Ⅲ型患者活检准确度分别为89.50%、85.35%和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6,P〈0.001)。结论:年龄、活检点数、转化区类型是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检查 宫颈活检 宫颈锥切 宫颈癌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曹树军 施华珍 +4 位作者 朱春梅 金艳 原玮 杨道华 钱金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和宫颈癌病例60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阴道镜活检诊断宫颈低级...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和宫颈癌病例60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阴道镜活检诊断宫颈低级别病变35例,CINⅡ306例,CINⅢ189例,宫颈浸润癌74例;CIN病例接受宫颈锥切371例,发现宫颈浸润癌19例;直接全子宫切除49例,发现宫颈浸润癌5例;部分CINⅢ锥切后补充全子宫切除未再发现病变升级病例;阴道镜活检诊断高级别CIN的准确率为61.6%(237/385),其中CINⅡ53.9%(123/228),CINⅢ72.6%(114/157),阴道镜活检漏诊宫颈浸润癌24例(均为早期浸润癌),阴道镜活检分别诊断为宫颈低级别病变1例,CINⅡ2例,CINⅢ21例,不同病变级别漏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37,P〈0.01);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诊断宫颈浸润癌93例,占94.9%,且80.6%(75/93)为早期浸润癌。结论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可实现宫颈癌的正确诊断和早期诊断,并避免隐匿性宫颈癌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检查 宫颈锥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阶梯技术在436例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玉洁 黄鹤 +1 位作者 刘继红 蓝春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宫颈病变门诊就诊的4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宫颈病变门诊就诊的4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癌细胞(SCC)及不典型腺细胞(AGC),经活检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Ⅱ(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比例分别为30.7%、67.5%、43.3%、89.0%、100.0%、33.3%。ASCUS的病例中50.9%经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阴道镜检查为正常、LSIL、HSIL、浸润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7.3%、31.4%、79.0%、75.9%。初次阴道镜检查可能低估了32.8%(62/189)的HSIL及42.0%(34/81)的浸润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者150例(76.5%),锥切术后确诊宫颈浸润癌39例。结论:对筛查结果有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地检出宫颈病变;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进一步排除浸润癌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细胞学 阴道镜 宫颈锥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宫颈锥切术在处理残留或复发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向礼兵 蔡祎品 +5 位作者 徐晓丽 杨文涛 吴小华 王华英 李子庭 杨慧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0-3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再次宫颈锥切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次锥切后治疗失败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很少有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再次宫颈锥切术在处理初次锥切术后切... 背景与目的:再次宫颈锥切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次锥切后治疗失败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很少有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再次宫颈锥切术在处理初次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或随访再次发现宫颈病变患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1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因高级别CIN接受2次宫颈锥切术的患者共65g0,包括50例首次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和15例随访中再次发现宫颈病变患者。分析65例患者再次锥切标本的组织病理及切缘情况,随访观察再次术后并发症、术后妊娠以及病变复发情况。结果:50例首次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经再次锥切后,2例(4.0%)被证实为浸润性宫颈癌(腺癌ⅠB1期和鳞癌ⅠA1期各1例),23例(46.0%)标本中存在残留的CIN病变。15例随访中再次发现宫颈病变的患者,11例(73.3%)被证实存在CIN病变。再次锥切后58例患者切缘阴性(89.2%),7例(10.8%)患者切缘阳性(包括1例宫颈腺癌和6例CIN)。5例患者因发现宫颈浸润癌或2次锥切切缘阳性或术后并发症而补充行子宫切除术。另有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宫颈创面大出血)的患者经保守处理后好转。在保留子宫的60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25-87个月),4例(6.7%)患者被发现有CIN病变复发。结论:再次锥切术可以切除残留或复发的宫颈病变组织而保留生育功能,并有可能发现首次手术未被发现的浸润性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很少见,但需要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再次锥切术 残留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328例CIN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燕 吴令英 +3 位作者 李斌 黄婴 马绍康 袁光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对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Ⅲ的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冷刀锥切术治疗的328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Ⅲ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锥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63例(80·2%)有CI...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对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Ⅲ的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冷刀锥切术治疗的328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Ⅲ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锥切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63例(80·2%)有CINⅢ病灶存在;12例(3·7%)有癌灶浸润。切缘阳性22例(7·0%),其中2例切缘CINⅢ患者行再次手术;1例切缘CINⅢ患者随访30个月发生浸润癌;另4例切缘CINⅢ、3例切缘CINⅡ和12例切缘CINⅠ要求观察,随访CIN病灶自然消退。切缘阴性患者294例(93·0%),6例(1·9%)复发,其中2例复发CINⅢ的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另1例复发CINⅡ和3例复发CINⅠ未处理,随访CIN病灶消退。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能提高宫颈病变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宫颈浸润癌;也是治疗CINⅢ的有效方法,但对切缘阳性的处理仍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冷刀锥切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鳞癌诊治过程中病理分级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何春年 徐翠清 +2 位作者 赵焕芬 翟金萍 石卫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细胞癌(鳞癌)活检、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分级及转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CIN及鳞癌病例,行不同诊治手段,对比分析病理分级及其转化。结果: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证实CIN 217例,平均年龄3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细胞癌(鳞癌)活检、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分级及转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CIN及鳞癌病例,行不同诊治手段,对比分析病理分级及其转化。结果: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证实CIN 217例,平均年龄38.9岁;鳞癌62例,平均年龄53.3岁。其中继续锥切诊治63例,直接子宫全切54例。转阴率、分级转低率、分级不变率和分级转高率分别为14.5%、19.7%、59.0%和6.8%。结论:本组活检诊断与锥切术后病理分级符合率仅59.0%,说明CIN为多点病变,分级变异性较大,活检甚至锥切不能代表真实病变。而且子宫全切术后转阴率较低,且有6.8%的分级转高率。应注意加大锥切的范围,增加其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鳞癌 锥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在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屠铮 王世军 +2 位作者 刘燕 郭金利 魏丽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改良Sturmdorf缝合术)在冷刀锥切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1999年至2005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88例,其中采用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止血38例(缝合组),采用电凝止血和碘仿纱布压迫法止血50例(非缝... 目的:探讨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改良Sturmdorf缝合术)在冷刀锥切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1999年至2005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88例,其中采用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止血38例(缝合组),采用电凝止血和碘仿纱布压迫法止血50例(非缝合组)。术前诊断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病理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35分钟,明显短于非缝合组42分钟(P=0.033);平均术中出血量73 ml,明显少于非缝合组113 ml(P=0.017);平均术后出血量19 ml,少于非缝合组66 ml(P=0.0003);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4天,少于非缝合组8.4天(P=0.019)。两组术后诊断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宫颈缝合成形术不影响冷刀锥切治疗效果,能有效进行创面止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缝合成形术 冷刀锥切术 出血量 宫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切缘状态3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成 王美玲 +5 位作者 董颖 吕涛 毕蕙 赵健 李克敏 廖秦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切缘状态相关因素,评价切缘阳性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且接受LEEP的患者350例,分析术后切缘阳性及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①350例患者,切缘阳性89例,其...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切缘状态相关因素,评价切缘阳性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且接受LEEP的患者350例,分析术后切缘阳性及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①350例患者,切缘阳性89例,其中CINⅡ87例,切缘阳性6例(6.90%);CINⅢ250例,切缘阳性77例(30.80%);宫颈癌13例,切缘阳性6例(46.15%)。②LEEP后行子宫全切除术29例和术后再次行冷刀锥切术1例,共有10例患者CIN病变残留,CIN病变残留率:切缘阴性者14.29%(2/14),切缘阳性者50.00%(8/16)。③对242例患者术后随访,12例CIN病变持续或进展。其中8例为切缘阴性患者,4例为切缘阳性患者(2例进展为宫颈浸润癌)。12例中,4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CT)检查阳性;10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阳性,其中8例为HPV16亚型持续阳性。④单因素分析表明,切缘阳性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z=4.731,P<0.001),切缘阳性是CIN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r=0.378,P=0.039)。LEEP后TCT检查异常、高危亚型HPV阳性以及同一亚型HPV持续感染是CIN病变持续或进展的高危因素(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LEEP后同一亚型HPV持续阳性是CIN病变持续或进展的高危因素(P<0.001)。结论:LEEP后切缘阳性与病变严重程度及CIN病变残留有关,术后同一高危亚型HPV持续阳性应警惕CIN病变持续或进展为宫颈浸润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切缘阳性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艳琪 付小萌 +1 位作者 王志欣 岳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5-298,共4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锥切术(包括LEEP刀)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治中,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者如何处理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难题。本研究就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998年—2008年528例宫颈锥切患者中,5... 背景与目的:宫颈锥切术(包括LEEP刀)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治中,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者如何处理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难题。本研究就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998年—2008年528例宫颈锥切患者中,54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将54例患者分成随诊组及治疗组,随诊组17例,治疗组37例。随诊组总的病变复发/持续/进展率为17.6%(3/17),治疗组为2.7%(1/37)。其中切缘CINⅠ-Ⅱ阳性者治疗组和随诊组均无复发;病理为CINⅢ的随诊组14例患者,1例病变持续存在,1例进展为宫颈鳞癌,治疗组20例均无复发;微小浸润癌切缘阳性治疗组10例中1例术后进展为鳞癌,其余9例术后随诊26个月无复发病例;浸润癌组随诊的患者中有1例复发为浸润性鳞癌,治疗组6例均无复发。结论:锥切病理为CINⅢ且切缘CINⅢ阳性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锥切病理为微小浸润癌,切缘CINⅢ阳性可选择再次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切缘微小浸润病灶阳性则应再次锥切或直接按照ⅠB1期处理;锥切病理为浸润癌患者应按浸润癌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 切缘阳性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微小浸润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慧娟 张玉勤 +2 位作者 唐美琴 江榕 李子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22-925,共4页
背景与目的: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诊治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在CIN和微小浸润癌的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 背景与目的: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诊治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在CIN和微小浸润癌的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的1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分析术后病灶残留、手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及再次手术情况。结果:173例患者平均年龄37.2岁(23~63岁),绝经3例,未生育者5例。手术中位时间为5min,中位出血量为5ml。锥切标本的病理诊断较阴道镜下活检或宫颈多点活检有降级或升级,各级别病变中手术前后的病理符合率为61.3%(25.0%~72.4%)。在163例术前诊为CIN的患者中,共发现9例微小浸润癌ⅠA1期,3例ⅠA2期。8例术前诊为微小浸润癌ⅠA1期中,3例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微小浸润癌范围被诊为局部早期浸润癌ⅠB1期。最后诊为ⅠA1期的14例患者中,1例切缘阳性者再次行锥切术,另有5例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所有ⅠA2期患者和ⅠB1期患者术后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最后诊为CIN的151例患者中,3例切缘阳性,其中1例补充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术前活检阴性者锥切术后被证实为浸润性腺癌,另有3例CIN患者同时合并原位腺癌,术后均予再次手术。结论: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是一种设备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切净率高的诊治CIN和微小浸润癌的方法。其对宫颈微小浸润癌、局部早期浸润癌和腺癌的诊断率高。锥切术后为早期浸润癌或切缘阳性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微小浸润癌 普通电刀 宫颈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高频手术电刀在宫颈锥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冷维春 刘俊宝 +2 位作者 杨依玲 戴春梅 刘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5-996,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高频手术电刀在宫颈锥切术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宫颈疾病患者30例,将每一宫颈疾病患者的宫颈上唇和下唇分别接受国产和进口两种不同手术电刀治疗,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术中情况、术后创面愈合及对病...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高频手术电刀在宫颈锥切术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宫颈疾病患者30例,将每一宫颈疾病患者的宫颈上唇和下唇分别接受国产和进口两种不同手术电刀治疗,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术中情况、术后创面愈合及对病理检查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接受国产高频手术电刀治疗的患者在组织电热损伤厚度、对病理检查的影响、术后愈合方面与进口同类产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高频手术电刀进行宫颈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进口同类产品比较,无明显差别,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刀 宫颈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7
18
作者 王雁 孔为民 +1 位作者 吴玉梅 张为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并伴有HR-HPV感染患者,其中有生育要求因而...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并伴有HR-HPV感染患者,其中有生育要求因而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患者370例(锥切组),无生育要求及宫颈萎缩锥切困难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32例(全切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锥切组CINⅢ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6个月治愈223例,治愈率为93.7%;全切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治愈125例,治愈率为94.7%。锥切组和全切组治疗后6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锥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68.1%(162/238);全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71.2%(94/132),两组术后对HR-HPV的病毒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锥切组和全切组术前及术后的病理检查符合率(锥切组67.2%,全切组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INⅢ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对高危型HPV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宫颈冷刀锥切术 全子宫切除术 HPV阴转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湘 崔毅 +3 位作者 龚颖萍 许海南 蒋丹 孟胜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宫颈锥切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院行治疗的383例CINⅢ患者,随机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213例,行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170例...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宫颈锥切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院行治疗的383例CINⅢ患者,随机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213例,行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170例,比较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随访资料。结果:电刀锥切组和冷刀锥切组两种手术方式在所切下宫颈锥体的直径及锥高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5.2)mL和(25.5±17.2)mL,电刀锥切组的出血量比冷刀锥切组减少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3例锥切术后病理检查,350例没有病理升级,33例出现了病理升级,被确诊为Ⅰa1期宫颈浸润癌21例,Ⅰa2期宫颈浸润癌7例,Ⅰb1期宫颈浸润癌5例。Ⅰa1期宫颈癌中,3例(14.3%)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1例(4.8%)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了再次锥切,其余17例(80.9%)实施筋膜外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Ⅰa2期和Ⅰb1期宫颈癌中12例全部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随诊383例患者未见有肿瘤的复发。结论:CINⅢ患者常规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和个体化要求,有选择性地实施单纯宫颈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手术方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宫颈锥切手术 全子宫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秦艳 田杰 +3 位作者 刘小燕 陈莹 范菊花 邓凯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ervica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HG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74例CHGIL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切缘阳性,并同时行全切子宫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ervica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HG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74例CHGIL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切缘阳性,并同时行全切子宫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颈锥切切缘阳性与子宫病变残留有相关性(P<0.01);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及腺体是否受累与子宫病变的残留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颈管是否受累、病变累及象限与子宫病变残留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HGI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子宫颈冷刀锥切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的选择必须慎重,部分可选择保守治疗或者再次锥切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冷刀锥切术 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