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黏弹-塑性海冰动力学本构模型 被引量:15
1
作者 季顺迎 沈洪道 +2 位作者 王志联 奚海莉 岳前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0,共12页
针对中小尺度下海冰动力作用过程中的漂移、重叠和堆积特征,在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黏弹塑性海冰动力学本构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四部分,即海冰在屈服前的Kelvin Vogit黏弹模型、海冰塑性屈服的Mohr Coulomb准则、屈服后相关联... 针对中小尺度下海冰动力作用过程中的漂移、重叠和堆积特征,在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黏弹塑性海冰动力学本构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四部分,即海冰在屈服前的Kelvin Vogit黏弹模型、海冰塑性屈服的Mohr Coulomb准则、屈服后相关联的正交流动法则和影响海冰强度的静水压力.采用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对规则海域内的海冰堆积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其结果与传统黏塑性模型、改进的黏塑性模型和经典冰坝理论的解析解相符,可合理地模拟海冰堆积的动力过程.为进一步检验该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对渤海海冰的动力过程进行了48h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海冰卫星遥感现场观测资料一致.通过与传统的黏塑性和改进的黏塑性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黏弹塑性模型在中小尺度海冰动力学模拟中的可靠性.在以上海冰堆积的数值试验和渤海海冰动力学模拟中均采用了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动力学 本构模型 黏塑性 黏弹-塑性 Mohr—coulomb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静态应力扰动下的断层失稳:结果分析兼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解孟雨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3-605,共13页
基于大量岩石力学实验,Dieterich和其他研究者(Dieterich,1978;Ruina,1983)首先提出了描述岩石摩擦过程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R-S摩擦定律).如今R-S摩擦定律已成为研究地震成核等地震演化机制的有效手段.Dieterich(1992,1994)最早提出了... 基于大量岩石力学实验,Dieterich和其他研究者(Dieterich,1978;Ruina,1983)首先提出了描述岩石摩擦过程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R-S摩擦定律).如今R-S摩擦定律已成为研究地震成核等地震演化机制的有效手段.Dieterich(1992,1994)最早提出了描述受静态剪应力扰动后断层失稳时间提前或推后的余震触发机制的解析模型.现在Dieterich模型已经成为解释余震随时间衰减规律的Omori定律等地震观测现象的有力工具.与之相对应,广泛使用的Coulomb应力失稳模型也可以给出断层受到静态剪应力扰动后,断层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应力失稳模型基于不同的物理方法,所以在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时,二者均有各自的局限性.本文利用R-S摩擦定律控制的1-D弹簧-滑块模型,模拟计算了理论地震循环以及在不同静态剪切应力扰动下,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时间提前和推后量分别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相应计算结果进行了定量化对比和差异性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于R-S摩擦定律在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断层模型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大小强烈依赖于静态剪应力扰动的大小和作用时间,而且绝对值相同的正、负向静态剪应力扰动造成的失稳时间的提前和推后量的变化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在震后松弛/滑移阶段和闭锁阶段,时间提前和推后量是常数,且随静态剪应力扰动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两者的比值接近于1.0,这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相应的差值小于两模型结果的10%.而在自加速阶段,模拟计算结果则存在与Dieterich模型和Coulomb模型结果不同的特征.首先,在自加速阶段模拟计算结果均偏离Coulomb模型,而且时间提前和推后量的比值小于1.0,相异于Coulomb模型的论断.不过当受到正向静态剪应力扰动后,Dieterich模型的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是一致的,最大相差量不超过Dieterich模型结果的7%,可接近0.对于负向静态剪应力扰动,当其绝对值较小时,Dieterich模型的结果很接近模拟计算结果,相差量不超过该结果的14%.但对于绝对值较大的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远大于Dieterich模型的结果,最大可达Dieterich模型结果的35倍,这是由于负向静态剪应力扰动后使得Ω=δ·θ/dc1的条件不再成立,进而使得Dieterich模型不再成立.总的来说,与模拟计算相比Dieterich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1-D断层受扰后失稳时间提前和推后量的变化情况,并且可以体现出正、负静态剪切应力扰动后失稳时间提前量和推后量变化的差异性,而Coulomb模型则不能完整地给出受到静态剪应力扰动后断层失稳时间提前或推后的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状态摩擦定律 静态剪应力扰动 coulomb应力失稳模型 Dieterich模型 失稳时间提前量 失稳时间推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的刚柔耦合磨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博 刘旭柠 +3 位作者 郭杰 胡凯 畅博彦 魏展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2,共7页
为准确预测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间隙磨损机制,通过结合Lankarani-Nikravesh与Bai碰撞力模型,建立可变刚度与阻尼系数非连续接触碰撞力模型,采用改进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描述含间隙机构旋转铰的切向摩擦力,通过Lagrange方法对系统动力学建模... 为准确预测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间隙磨损机制,通过结合Lankarani-Nikravesh与Bai碰撞力模型,建立可变刚度与阻尼系数非连续接触碰撞力模型,采用改进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描述含间隙机构旋转铰的切向摩擦力,通过Lagrange方法对系统动力学建模;其次选取空间连杆为柔性化对象,综合Ansys与Adams分析,对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最后将系统的动态仿真响应结果与Archard模型相结合,求解运动副磨损情况。结果表明:柔性构件可以有效缓解机构间隙碰撞的冲击作用,间隙为0.15 mm条件下,剑头加速度振荡最大幅值缩减53.2%;当间隙升至0.5 mm后,虽磨损范围大幅增加,但间隙磨损深度并未随之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纬机构 接触碰撞力模型 coulomb摩擦力模型 刚柔耦合磨损 空间连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M_S 8.0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96
4
作者 邵志刚 周龙泉 +2 位作者 蒋长胜 马宏生 张浪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84-1795,共12页
为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 8.0级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Burgers体黏滞松弛模型计算汶川M_s 8.0级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M_s 8.0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的主要有... 为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_s 8.0级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Burgers体黏滞松弛模型计算汶川M_s 8.0级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M_s 8.0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的主要有四个断层段,分别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青川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南段.而且震后4年内黏滞松弛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量可能与同震变化相当,相当于再发生一次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影响,因此震后效应在分析强震影响时不应忽略.本文基于强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动态演化,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由Dieterich(1994)模型给出地震发生概率,结合相关构造地质、历史地震、余震活动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4个断裂段地震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龙门山断裂南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和青川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黏滞松弛 Dieterich(1994)模型 地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关节摩擦效应的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庚祥 刘宏昭 +1 位作者 龚春园 原大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8-315,共8页
分析了一种4-SPS/CU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将该机构的关节摩擦力视为非保守力。定量分析关节摩擦力对该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关键在于求出关节摩擦力对应的正压力。为了简化其动力学模型,将该机构驱动支链作为整体分析使其驱动力和驱动摩... 分析了一种4-SPS/CU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将该机构的关节摩擦力视为非保守力。定量分析关节摩擦力对该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关键在于求出关节摩擦力对应的正压力。为了简化其动力学模型,将该机构驱动支链作为整体分析使其驱动力和驱动摩擦力视为内力,首先考虑该机构的恰约束从动关节的摩擦力,再以'库伦+粘性'摩擦模型为基础,利用牛顿-欧拉法分别对该机构的驱动支链、恰约束从动支链与上平台建立了含摩擦的动力学模型。在已知上平台运动轨迹的情况下,通过该动力学方程得到了该机构的关节约束反力/力矩。基于驱动支链正压力与各关节约束反力/力矩之间的关系,导出了该机构的驱动摩擦力模型,并成功地将驱动摩擦力引入到该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中。为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有效的仿真计算,制定了其数值仿真迭代过程。仿真结果说明关节摩擦力的存在对该机构的驱动力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库伦+粘性”摩擦模型 动力学 牛顿一欧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副摩擦参数的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子英 刘宏昭 +2 位作者 刘丽兰 李鹏飞 原大宁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采用粘性+库仑摩擦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回转机械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提出了两种识别运动副摩擦参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较高信噪比下均能有效地辨识出库仑摩擦和粘性摩擦参数,其中频域法比时域法具有更高... 采用粘性+库仑摩擦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回转机械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提出了两种识别运动副摩擦参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较高信噪比下均能有效地辨识出库仑摩擦和粘性摩擦参数,其中频域法比时域法具有更高的参数估计精度。对电机驱动的单自由度转动机械系统实验装置的运动副建立了相应的摩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库仑和粘性摩擦参数具有较好重复性,从而验证了本文参数辨识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副 摩擦 参数辨识 库仑 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黏性摩擦的LuGre模型的摩擦补偿 被引量:12
7
作者 谭文斌 李醒飞 +2 位作者 向红标 吴腾飞 张晨阳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4-828,共5页
为提高高速条件下开放式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对传统LuGre摩擦模型的黏性摩擦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一种以修正模型为基础的摩擦前馈补偿方案.根据速度较高时,摩擦力矩随速度增加其增长趋势减缓的现象,建立了LuGre修正模型;分别对传统模型和... 为提高高速条件下开放式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对传统LuGre摩擦模型的黏性摩擦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一种以修正模型为基础的摩擦前馈补偿方案.根据速度较高时,摩擦力矩随速度增加其增长趋势减缓的现象,建立了LuGre修正模型;分别对传统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利用2种辨识后的模型分别进行摩擦前馈补偿,分析其补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修正模型对系统摩擦力矩的最大估计误差为0.0017N.m,优于传统模型的0.023N.m;与基于传统模型的摩擦补偿相比,基于修正模型的摩擦补偿时,系统稳态误差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加速运动时由±9μm降低到±5μm,正弦运动时由±12.5μm降低到±8μm.采用该补偿方案可有效地抑制摩擦干扰对伺服系统的不利影响,提高伺服系统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GRE模型 黏性摩擦修正 摩擦前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TBM施工输水隧洞结构的三维仿真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钟登华 佟大威 +1 位作者 王帅 刘东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9-613,618,共6页
考虑围岩材料的弹塑性,引入有限元程序中的生死单元,建立了可模拟隧洞开挖过程的围岩三维仿真模型,求得了深埋隧洞围岩变形的分布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接触模型和库仑摩擦模型模拟管片接头的非线性连接作用,建立了TBM隧洞管片结构的... 考虑围岩材料的弹塑性,引入有限元程序中的生死单元,建立了可模拟隧洞开挖过程的围岩三维仿真模型,求得了深埋隧洞围岩变形的分布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接触模型和库仑摩擦模型模拟管片接头的非线性连接作用,建立了TBM隧洞管片结构的三维仿真模型,分析在不同工况(施工期、运行期、检修期)、不同围岩类型以及不同衬砌时机下管片的应力应变特征,为输水隧洞的适时衬砌和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TBM 数值仿真 单元生死模型 接触模型 库仑摩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滑动摩擦系数振子简谐激励Krylov-Bogoliubov计算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白鸿柏 张培林 黄协清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研究了单自由度滑动摩擦系数随相对速度变化的干摩擦振动系统简谐激励响应计算问题 ,运用Krylov Bogo liubov近似方法推导了相应的频响方程。通过一个数值例分析 。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滑动摩擦系数 库仑干摩擦模型 响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黏性摩擦LuGre模型的比例多路阀摩擦补偿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东宁 刘一丹 +2 位作者 姚成玉 蒋栋林 王可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减小摩擦对比例多路阀性能的影响,提出基于修正黏性摩擦LuGre模型的比例多路阀摩擦特性分析、模型参数辨识以及摩擦补偿方法。通过实验测试间接得出摩擦数据,运用数据拟合方法辨识出修正黏性摩擦LuGre模型的静态和动态参数。基于辨识... 为减小摩擦对比例多路阀性能的影响,提出基于修正黏性摩擦LuGre模型的比例多路阀摩擦特性分析、模型参数辨识以及摩擦补偿方法。通过实验测试间接得出摩擦数据,运用数据拟合方法辨识出修正黏性摩擦LuGre模型的静态和动态参数。基于辨识参数设计出修正黏性摩擦LuGre模型摩擦状态观测器,将观测器摩擦信号输出量反馈到控制模型输入端,减小摩擦对比例多路阀性能的不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辨识参数的修正黏性摩擦LuGre模型摩擦补偿方法可提高比例多路阀的位置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多路阀 摩擦补偿 LUGRE模型 黏性摩擦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滑动摩擦系数振动系统最优化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鸿柏 郑坚 +1 位作者 张培林 黄协清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研究了两自由度滑动摩擦系数随相对速度变化的干摩擦振动系统简谐激励响应计算问题。通过将干摩擦力中的理想干摩擦力 (Coulombdryfriction)部分进行Fourier级数展开 ,取级数展开的第一项作为近似 ,结合一次谐波平衡法 ,推导出了系统的... 研究了两自由度滑动摩擦系数随相对速度变化的干摩擦振动系统简谐激励响应计算问题。通过将干摩擦力中的理想干摩擦力 (Coulombdryfriction)部分进行Fourier级数展开 ,取级数展开的第一项作为近似 ,结合一次谐波平衡法 ,推导出了系统的非线性频响方程组。运用最优化理论中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梯度算法 ,给出非线性频响方程组的数值迭代格式。最后 ,通过一个数值例分析讨论了干摩擦力对系统响应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滑动摩擦系数 库仑干摩擦模型 响应计算 机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摩擦动力吸振器简谐激励响应计算的最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白鸿柏 张培林 黄协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2000年第3期43-45,共3页
研究了两自由度滑动摩擦系数随相对速度变化的干摩擦吸振系统简谐激励响应计算问题 ,提出了最优化处理方法 ,并推导了相应的迭代方程。通过一个数值例分析 ,考察了干摩擦动力吸振器的性能及简化为理想干摩擦模型时带来的计算误差。
关键词 滑动摩擦系数 动力吸振器 干摩擦 简谐激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载荷下滑动电接触摩擦力建模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忠华 党伟 +2 位作者 时光 王喜利 刘福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126-5134,共9页
在弓网滑动电接触过程中,受电弓滑板磨损加剧,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由于受电弓滑板的磨损问题与滑动摩擦力直接相关,对于滑板的滑动摩擦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采用库伦+黏性静摩擦模型对滑动电接触摩擦力进行建模,再对原... 在弓网滑动电接触过程中,受电弓滑板磨损加剧,大大缩短了其使用寿命。由于受电弓滑板的磨损问题与滑动摩擦力直接相关,对于滑板的滑动摩擦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采用库伦+黏性静摩擦模型对滑动电接触摩擦力进行建模,再对原始摩擦模型的黏性摩擦部分进行修正,同时引入接触电流和接触力及其波动幅值与波动频率等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摩擦模型。通过自行研制的滑动电接触实验机进行实验,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和Matlab对新摩擦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并对得到的改进摩擦模型进行验证。由实验数据与改进摩擦模型的拟合效果图和残差图可知,改进摩擦模型能够对波动载荷下弓网滑动电接触滑动摩擦力进行合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载荷 滑动电接触 摩擦力建模 库伦+黏性摩擦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系数随速度变化振动系统Fourier级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白鸿柏 张培林 黄协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45-746,749,共3页
研究了单自由度滑动摩擦系数随相对速度变化的干摩擦振动系统简谐激励响应计算问题 ,提出了 Fourier级数展开结合一次谐波近似方法 ,并推导了相应的频响方程。通过一个数值算例分析 ,考察了简化为理想干摩擦模型时带来的计算误差。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滑动摩擦系数 库仑干摩擦模型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态应力触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彬 杨选辉 陆远忠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8-303,共6页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近几年来地震动态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地震动态应力触发问题的提出;地震动态应力触发存在的证据(包括地震频度图中探寻被触发震群和独立地震、数字滤波后新发现的被触发地震和形变仪器记录的同震变化和应力阶跃...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近几年来地震动态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地震动态应力触发问题的提出;地震动态应力触发存在的证据(包括地震频度图中探寻被触发震群和独立地震、数字滤波后新发现的被触发地震和形变仪器记录的同震变化和应力阶跃等);地震动态触发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等。还提出了目前动态应力触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近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应力触发 库伦摩擦破裂 速率-状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恒定滑动摩擦系数振动系统等效线性化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白鸿柏 张培林 黄协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2000年第1期77-78,84,共3页
研究了单自由度滑动摩擦系数随相对速度变化的干摩擦振动系统简谐激励响应计算问题 ,提出了等效线性化处理方法 ,并推导了相应的频响方程。通过一个数值例分析 。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滑动摩擦系数 库仑干摩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干摩擦阻尼系统动态性能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敖宏瑞 姜洪源 +1 位作者 夏宇宏 Ulanov A M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53-2056,共4页
以干摩擦阻尼系统动态性能表征方法的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金属橡胶构件的非线性力学性能,分析了金属橡胶构件的干摩擦阻尼的成固,对金属橡胶于摩擦隔振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进行了探讨,将方程的数值解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 以干摩擦阻尼系统动态性能表征方法的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金属橡胶构件的非线性力学性能,分析了金属橡胶构件的干摩擦阻尼的成固,对金属橡胶于摩擦隔振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进行了探讨,将方程的数值解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建立金属橡胶干摩擦阻尼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时,可以直接采用非线性恢复力,而不采用当量粘性阻尼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干摩擦阻尼系统 当量粘性阻尼 Masing模型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成形数值模拟中的接触单元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中义 李明哲 李广权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33-935,共3页
给出了一种基于罚函数方法及库仑摩擦规律的点—面接触形式的接触单元法。根据等向滑动函数的概念 ,推导了粘着接触与滑动接触的接触单元刚度矩阵。由于这种方法在单元积分点引入接触约束 ,扩大了接触搜索面积 ,因而接触计算更加稳定。... 给出了一种基于罚函数方法及库仑摩擦规律的点—面接触形式的接触单元法。根据等向滑动函数的概念 ,推导了粘着接触与滑动接触的接触单元刚度矩阵。由于这种方法在单元积分点引入接触约束 ,扩大了接触搜索面积 ,因而接触计算更加稳定。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成形 数值模拟 接触单元 罚函数法 库仑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摩擦系数随速度变化振子随机激励Krylov-Bogoliubov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白鸿柏 张培林 黄协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6-347,共2页
研究了单自由度滑动摩擦系数随相对速度变化的干摩擦振动系统随机激励响应计算问题 ,提出了Krylov- Bogoliubov近似方法 ,并推导了相应的均方响应迭代方程。通过一个数值例分析 。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滑动摩擦系数 库仑干摩擦模型 响应计算 近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铰间隙运动学分析及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23
20
作者 尉立肖 刘才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7,共9页
含关节间隙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精细的仿真计算必须依赖于对关节处2相对运动体的运动学描述。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圆柱铰关节,建立了识别间隙铰处碰撞接触模式的运动学关系。该运动学关系直接基于间隙铰关节的几何构形来确定运动过程中潜在碰... 含关节间隙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精细的仿真计算必须依赖于对关节处2相对运动体的运动学描述。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圆柱铰关节,建立了识别间隙铰处碰撞接触模式的运动学关系。该运动学关系直接基于间隙铰关节的几何构形来确定运动过程中潜在碰撞接触点对之间的最小距离,避免了一般多体系统确定碰撞接触点的搜索过程。基于Hertz接触刚度并考虑阻尼效应的影响建立法向接触模型,采用修正的库仑模型考虑关节处的摩擦作用。针对一曲柄机构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空间间隙、摩擦系数、杆件的柔性等因素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间隙 空间间隙 碰撞模型 赫兹接触 库仑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