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partition of two asymmetric discrete heat sources by cold air curtain
1
作者 DENG Quan-wei DENG Qi-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268-273,共6页
A partition solution implemented by a cold air curtain for two asymmetric discrete heat sources in a two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nclosure was numerically studied. Main attentions wer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Reynold... A partition solution implemented by a cold air curtain for two asymmetric discrete heat sources in a two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nclosure was numerically studied. Main attentions were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Reynolds number, Grashof number,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heat sources, and buoyancy ratio. It is found that the airflow and heat transfer are not only determined by governing parameters, but also affected by boundary conditions. It is also found that nearly symmetry of flow structure corresponds to nearly thermal partition, and the symmetry can be enhanced when Reynolds number, separation distance and buoyancy ratio increase. In addition, it is observed that there is a minimum Reynolds number for obtaining nearly thermal partition, which increases when Grashof number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air CURTAIN ASYMMETRIC discrete heat sources critical PARTITION REYNOLDS number mixed CONV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NG冷能制造富氧空气工艺过程的模拟评价
2
作者 张超 肖立 +3 位作者 张炜 刘方 陈锐莹 张玉明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5-250,共6页
针对一种利用LNG接收站中LNG冷能以及产物气冷量回收的富氧空气制造系统构建流程模拟。模拟结果指出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制造氧气摩尔分数30%的富氧空气。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效率越高,所获得的富氧空气中氧气摩尔分数越高。提高贫氧空气分... 针对一种利用LNG接收站中LNG冷能以及产物气冷量回收的富氧空气制造系统构建流程模拟。模拟结果指出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制造氧气摩尔分数30%的富氧空气。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效率越高,所获得的富氧空气中氧气摩尔分数越高。提高贫氧空气分流比例能够有效提升富氧空气制造产量,但会降低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得到本系统富氧空气制造能耗约为85 kWh/t,处于适中水平。但本系统动设备较少且拉瓦尔喷管、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使得系统易于集成并联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空气 LNG冷能 流程模拟 拉瓦尔喷管 旋风分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阔域空气源热泵阵列架高对冷岛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姜华 罗贤锐 宫武旗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6,共8页
对开阔无遮挡环境下2×13阵列进行不同架高高度的三维仿真,分析不同架高高度对阵列冷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架高高度的增大对冷岛效应的削弱体现在提高阵列机组进风温度及其均匀度,同时也减弱阵列各处的冷风回流。当x方向无风时,... 对开阔无遮挡环境下2×13阵列进行不同架高高度的三维仿真,分析不同架高高度对阵列冷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架高高度的增大对冷岛效应的削弱体现在提高阵列机组进风温度及其均匀度,同时也减弱阵列各处的冷风回流。当x方向无风时,阵列每提高0.5 m,机组进风均温提升0.14~0.18 K,机组回流率均值平均减小0.018。x方向风速为0.5 m/s时,阵列每提高0.5 m,每排机组进风均温最大提高0.52 K,进风均温方差平均减小38%,进风温度均匀性大幅提高;回流率均值差异随架高高度递进而减小,最小为0.21,最大0.42。x方向风速为2.0 m/s时,阵列每增高0.5 m,进风均温平均提高0.16 K,架高2.5 m阵列较无架高阵列进风均温平均提0.75 K,最大提高1.1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数值模拟 环境温度 冷岛效应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水合物蓄冷空调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4
作者 张玉梅 马国远 王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为了转移建筑峰值负荷,提出一种CO_(2)水合物蓄冷空调系统,该系统以CO_(2)为循环工质,以CO_(2)水合物为蓄冷介质,采用直接接触式蓄冷方式,可有效减少传热热阻,提高系统性能。基于热力学循环分析方法,对CO_(2)水合物蓄冷系统循环建立数... 为了转移建筑峰值负荷,提出一种CO_(2)水合物蓄冷空调系统,该系统以CO_(2)为循环工质,以CO_(2)水合物为蓄冷介质,采用直接接触式蓄冷方式,可有效减少传热热阻,提高系统性能。基于热力学循环分析方法,对CO_(2)水合物蓄冷系统循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CO_(2)消耗量增加到制冷剂质量流量的20%时,系统的性能系数增加到原来的1.25倍。根据温度降低CO_(2)水合物更容易生成的特性,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潜热蓄冷量减少,总瞬时蓄冷量和压缩机功耗降低,系统性能系数增大。升高蒸发温度和降低气冷器出口温度有助于提升蓄冷系统的性能。气冷器出口温度对系统的最优排气压力影响较大,而蒸发温度的变化对系统最优排气压力影响较小。当蒸发温度从2℃升高到8℃时,系统的最优排气压力值均维持在8.6 MPa左右。当气冷器出口温度从35℃升高到45℃时,最优排气压力的平均上升幅度约为0.2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合物 蓄冷空调 蓄冷介质 直接接触 性能系数 最优排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温带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森林生长季空气负离子和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
5
作者 李杰 李华 蔡体久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研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和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利用森林生态功能发展康养事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支持。选择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山杨林和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北极村生活区为对照,使用便携式空气负离子监... 研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和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利用森林生态功能发展康养事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支持。选择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山杨林和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北极村生活区为对照,使用便携式空气负离子监测仪,在2021年5—10月选择晴天和雨天进行空气负离子、PM_(10)与PM_(2.5)及其影响因子的观测。研究表明,1)晴天,4种林型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动态由大到小表现为展叶盛期(Leaf spreading period,LSP)、展叶初期(Leaf opening period,LOP)、落叶期(Leaf falling period,LFP),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14:00,最高可达到4207个/cm^(3),此时期的4种林型空气负离子由大到小表现为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山杨林、樟子松林;雨天,4种林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波动式变化,最高可达6000个/cm^(3),显著高于生活区(P<0.05)。晴天,4种林型PM_(10)与PM_(2.5)质量浓度的日动态变化趋势是双峰曲线,在早晚出现峰值,中午达到谷值,但雨天的波动较小,远远低于晴天的PM_(10)与PM_(2.5)质量浓度(P<0.05);2)5—10月4种林型(晴天)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的趋势,峰值出现在7月,最高可达4500个/cm^(3),显著高于生活区(P<0.05),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均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3)4种林型空气负离子、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与气温、空气湿度、平均风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寒温带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空气负离子质量浓度在2000~6000个/cm^(3),空气颗粒物在40μg/m^(3)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利于人们休养身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 空气负离子 PM_(10) PM_(2.5) 气象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风管锥度与供风方式对冷风发酵房流场均匀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国荣 张界威 +3 位作者 季家东 方永 陈清华 胡胜信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提高冷风发酵房内气流的均匀性。[方法]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平均速度和速度不均匀系数为评价指标,在供风量不变的条件下,探究进风管锥度对各送风口风量的影响规律;研究不同供风方式下发酵房横截面内气流速度的分布特点... [目的]提高冷风发酵房内气流的均匀性。[方法]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平均速度和速度不均匀系数为评价指标,在供风量不变的条件下,探究进风管锥度对各送风口风量的影响规律;研究不同供风方式下发酵房横截面内气流速度的分布特点,并构建循环供风方式,分析一个周期内各供风方式的最佳时间占比。[结果]随着进风管锥度的增大,始端送风口风量逐渐减小而末端逐渐增大,当锥度为7∶5时,进风管送风均匀性最好;相比于双侧供风,单侧供风平均速度大,有利于水分蒸发,但流场均匀性不好,降低了物料品质;在循环供风方式中,当双侧、左侧、右侧供风在1个周期内的工作时间占比分别为64%,18%,18%时,流场速度均匀性最好,相比于单一的双侧供风提高了16.4%,平均速度提高了13.2%。[结论]通过对进风管锥度以及供风方式的改进,提高了冷风发酵房内气流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风发酵房 锥度 气流均匀性 干燥品质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隧道施工期空气幕系统保温效果实测与分析
7
作者 曹文权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1369,共9页
为解决当隧道洞内气温低于5℃时容易出现早期混凝土衬砌结构开裂与破坏以及其他寒区隧道施工期的冻害问题,以山西省浑源县抽水蓄能电站泄洪排沙洞隧道为依托工程,在隧道洞口段设计适用于寒区隧道施工期的空气幕保温系统。首先,基于空气... 为解决当隧道洞内气温低于5℃时容易出现早期混凝土衬砌结构开裂与破坏以及其他寒区隧道施工期的冻害问题,以山西省浑源县抽水蓄能电站泄洪排沙洞隧道为依托工程,在隧道洞口段设计适用于寒区隧道施工期的空气幕保温系统。首先,基于空气幕流体特性和隧道环境热传递机制,建立空气幕射流轨迹的计算模型,并提出空气幕射流风幕阻隔效率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叠加原理提出隧道洞内空气混合温度的计算公式并计算热风幕机需求台数。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防寒门、热风炮、寒区隧道施工期空气幕保温系统三者的保温效果以及经济的优劣。研究表明:1)在外界温度为-32℃的情况下,理论计算所得的热风幕机平均需求台数为1.67台;2)防寒门和热风炮在外界温度分别为-16℃和-32℃时保温措施均已失效,而空气幕保温系统在外界温度为-26℃时仍能将洞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3)寒区隧道施工期空气幕保温系统与热风炮相比,成本降低了2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施工期 空气幕 现场试验 防寒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2024年10月渤海和黄海沿岸海水倒灌事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傅赐福 于福江 +2 位作者 董剑希 高义 李明杰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2024年10月18-21日,渤海和黄海沿岸发生了罕见的强温带风暴潮过程,导致辽宁、河北和天津部分低洼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海水倒灌,风暴增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强冷空气引起,第二阶段由边缘波引起。为探究其成因,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2024年10月18-21日,渤海和黄海沿岸发生了罕见的强温带风暴潮过程,导致辽宁、河北和天津部分低洼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海水倒灌,风暴增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强冷空气引起,第二阶段由边缘波引起。为探究其成因,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风场开展风暴潮数值模拟,渤海和黄海海域浮标位置处再分析风速的均方根误差为2.1 m/s,数值模拟的沿岸潮位站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最大增水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7%和8.2%,证明数值模拟可以准确还原风暴潮运动和传播,即边缘波自朝鲜半岛西部沿岸向我国黄海北部沿岸、渤海沿岸和黄海南部沿岸逆时针传播。采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黄海南部断面和渤海海峡断面流量发现,两个断面第二阶段的海水流入量比第一阶段的流出量分别高出66%和75%,这也是第二阶段由边缘波引起的增水大、范围广且时间长的原因。此外,边缘波和风对第二阶段风暴潮的贡献占比分别为94%和6%,边缘波起绝对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和黄海沿岸 强冷空气 风暴潮 海水倒灌 边缘波 数值模拟 半封闭陆架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制冷的船舶冷库实验研究
9
作者 王少鹏 张益诚 +3 位作者 陈良 刘昌海 陈双涛 侯予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针对大型船舶冷库对宽温区、快速降温和安全环保制冷技术的需求,提出基于逆布雷顿循环高速透平空气制冷系统方案,采用顶部孔板送风结构改善冷库内温度均匀性,通过快速降温和维持工况分别采用直接送风和混风送风的方式,搭建船舶冷库实验... 针对大型船舶冷库对宽温区、快速降温和安全环保制冷技术的需求,提出基于逆布雷顿循环高速透平空气制冷系统方案,采用顶部孔板送风结构改善冷库内温度均匀性,通过快速降温和维持工况分别采用直接送风和混风送风的方式,搭建船舶冷库实验系统,并完成冷库降温工况、维持工况的实验测试与性能分析。基于空气制冷的船舶冷库系统在降温工况运行时,透平的进气压力为0.9 MPa,制冷量为6.7 kW,运行后大约82 min,冷库内大部分测点处的温度达到了目标温度-18℃;在维持工况时,透平的进气压力为0.81 MPa,制冷量为3.8 kW,运行120 min内冷库内温度波动较小,且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空气制冷的船舶冷库系统具有绿色无污染、制冷响应快、温区范围宽的优点,能够实现冷库快速降温,改善冷库内温度均匀性和食品储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制冷 透平膨胀机 船用冷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循环系统辅助低压缩比柴油发动机压燃工作的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张君 段雄波 +3 位作者 段浩 尹晓军 胡二江 曾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0-2088,共9页
采用压缩比为9.5的单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模拟转子发动机,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循环的进气加热系统,开展该系统对低压缩比柴油发动机冷起动及稳定运行影响的试验研究,验证通过提高进气温度实现柴油转子发动机以压燃方式工作的可行性,探索复... 采用压缩比为9.5的单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模拟转子发动机,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循环的进气加热系统,开展该系统对低压缩比柴油发动机冷起动及稳定运行影响的试验研究,验证通过提高进气温度实现柴油转子发动机以压燃方式工作的可行性,探索复合循环系统的最佳运行策略,并确定发动机稳定运行的最佳进气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循环系统加热进气可以实现低压缩比柴油发动机的稳定冷起动,冷起动所需最低进气温度为373 K;当发动机转速为2 000 r/min时,在不同负荷下均存在一个最佳进气温度,使发动机输出扭矩最大,高负荷下的最佳进气温度为363 K;暖机阶段的总能耗与暖机的耗时随电加热停止时进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综合考虑能耗、暖机耗时与实用性,电加热停止的最佳进气温度为393 K;暖机成功后,可以仅通过尾气加热进气使进气温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保证发动机稳定压燃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起动 低压缩比 复合循环系统 进气预热 尾气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迈 吕心艳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2024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呈现多波形,欧亚地区呈“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强度偏强,亚洲东部有热带低值系统活动。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6℃,较常年同期(10.6... 2024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呈现多波形,欧亚地区呈“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强度偏强,亚洲东部有热带低值系统活动。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6℃,较常年同期(10.6℃)偏高1.0℃;平均降水量为39.0 mm,比常年同期(35.6 mm)偏多10%。月内,共6次冷空气过程、5次主要降水过程、3个台风影响我国;其中9月29日至10月3日冷空气过程为全国型寒潮,3次主要降水过程与台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冷空气 降水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冬奥古杨树赛区山谷风环流特征分析
12
作者 张晓瑞 田志广 +3 位作者 李政昊 黄兆楚 朱刚 李禧亮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利用2017—2020年冬奥赛场加密自动站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风矢量平均法和合成分析法,从特殊地形和大气环流背景角度出发,对古杨树赛区风场环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杨树赛区受地形阻挡及热力作用明显,场馆内风向风速具... 利用2017—2020年冬奥赛场加密自动站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风矢量平均法和合成分析法,从特殊地形和大气环流背景角度出发,对古杨树赛区风场环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杨树赛区受地形阻挡及热力作用明显,场馆内风向风速具有明显的地形风特征差异。白天时段内风向相对分散,风速主要在5 m·s^(-1)以下,夜间段内风向普遍集中且风速较小,主要分布在3 m·s^(-1)以下;同场馆内以下坡风为主导的站点比以下谷风为主导的站点风速更小,主要在2 m·s^(-1)以下。弱冷空气背景下,白天转向时间在08时前后,傍晚在17—19时前后,转换期时长平均在1.5~2.0 h,转换时间先后及转换期时长明显受太阳辐射影响;风速随着风向的转变先减小后增大,冬季两项赛区在09时前后达到一天内最小日平均风速,12—14时达到一天中最大日平均风速,而越野赛区一天中最大日平均风速出现在12—15时;各站点的日平均风速与其所在位置的地形风尺度有关,受谷风影响的站点风速往往大于受坡风影响的站点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 谷风 坡风 复杂地形 冷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不同冷空气过程对登闽台风极端降水影响的对比分析
13
作者 郑秀丽 林小红 +3 位作者 关辉 林昕 姚林塔 梁宝元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0-674,共15页
针对“海葵”(2311号)、“杜苏芮”(2305号)以及“鲇鱼”(1617号)三个台风登陆福建后引发的特强极端暴雨过程,采用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再分析数据等多源资料,选取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HYSPLIT5.0模型定量分析... 针对“海葵”(2311号)、“杜苏芮”(2305号)以及“鲇鱼”(1617号)三个台风登陆福建后引发的特强极端暴雨过程,采用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再分析数据等多源资料,选取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HYSPLIT5.0模型定量分析冷空气和水汽输送路径及其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率,并对比不同强度冷空气冷暖作用形式和水汽输送对极端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冷空气的强度、路径以及水汽输送作用不同,导致台风极端降水落区和强度不同。“海葵”在源自蒙古国的变性冷空气影响下,极端降水落区沿偏东风呈纬向型分布;“鲇鱼”东路和西路弱冷空气分别源自西西伯利亚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冷空气影响下的极端降水落区沿台风倒槽偏向于经向型分布;无冷空气侵入“杜苏芮”外围环流,在台风后部外雨带“列车效应”的持续影响下,极端降水落区沿西南急流呈经向型分布。水汽输送分析显示,“海葵”和“杜苏芮”是源自南海和西太平洋通道的水汽输送占主导作用(水汽贡献率分别为90.4%和100%),降水极端性强;较低的南海和西太平洋通道水汽贡献率(25.5%)是“鲇鱼”降水强度最小的重要原因,但更广的冷空气影响范围造成“鲇鱼”大暴雨区域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登陆 极端降水 冷空气 水汽输送 轨迹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及其他添加物对复水鲷鱼鱼糜粉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崔聪 赵悦 +4 位作者 程亚佳 步营 朱文慧 励建荣 李学鹏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5,109,共9页
鱼糜粉是冷冻鱼糜经过干燥形成的,可在常温下保存,配送成本低,存储空间小。为了提升鱼糜粉复水后的凝胶特性,文章以经冷风干燥得到的鲷鱼鱼糜粉为主要原料,探究添加不同种类的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小麦淀粉和木薯变性... 鱼糜粉是冷冻鱼糜经过干燥形成的,可在常温下保存,配送成本低,存储空间小。为了提升鱼糜粉复水后的凝胶特性,文章以经冷风干燥得到的鲷鱼鱼糜粉为主要原料,探究添加不同种类的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小麦淀粉和木薯变性淀粉)以及不同添加量的木薯变性淀粉、卡拉胶、食盐对鱼糜粉复水后凝胶强度、质构特性、离心损失率、白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了鱼糜粉的最佳配方,当木薯变性淀粉添加量为10.43%、食盐添加量为2.29%、卡拉胶添加量为1.66%时,鱼糜粉经过复水后的效果最好,凝胶强度为(6129.86±104.43)g·mm,感官评分为(89.37±0.39)分。该研究结果为新型鱼糜制品的研发以及鱼糜粉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粉 凝胶特性 冷风干燥 响应面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隧道全方位节能保温防冻方法研究
15
作者 刘文俊 凌同华 +2 位作者 蒋望涛 江永志 谭嘉诺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2-1285,共14页
寒区隧道冻害现象对工程结构稳定及运营安全构成了显著威胁,为探寻高效节能的保温方法,实现冻害的有效防治,基于离壁式保温法,充分利用空气的低导热性,建立一种全方位被动保温防冻基础模型,并提出配套的主动供暖措施,组成多种被动防寒... 寒区隧道冻害现象对工程结构稳定及运营安全构成了显著威胁,为探寻高效节能的保温方法,实现冻害的有效防治,基于离壁式保温法,充分利用空气的低导热性,建立一种全方位被动保温防冻基础模型,并提出配套的主动供暖措施,组成多种被动防寒与主动供暖相结合的防冻方法;对其涉及的多场耦合进行理论分析,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对比探究相关被动-主动耦合防冻的节能保温性能,并据此提出一种融合被动防寒与主动供暖优势、实现二者协同增效的防冻方法。研究表明:1)向离壁式空气层中通入速度0.5 m/s、温度1℃的热空气可避免仰拱上部衬砌冻害发生,隧道中部如有正积温空气,可直接引入使用,节能有效;2)在中空保温结构管空气层中敷设线功率1.1 W/m的加热电缆,可保证管道水不冻结,相较于直接敷设加热电缆的节能效率达94.5%,同时避免了管道内部水对加热电缆的影响;3)仰拱衬砌与保温层之间敷设的横向加热电缆最佳间距为2 m,拱脚设纵向辅助加热电缆可快速达到防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离壁式保温法 热空气 中空保温结构管 数值模拟 保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中纬度联系研究百年进展概述
16
作者 武炳义 张祥 +4 位作者 于骐恺 张雯晴 段欣荣 王宇鑫 赵江寒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2-675,共24页
概要总结了自1924年以来,北极-中纬度联系研究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1)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以及北极偶极子模态的揭示,是北极-中纬度大尺度动力学联系研究中的3个里程碑。(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学者揭示的北极冷空气影响东亚... 概要总结了自1924年以来,北极-中纬度联系研究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1)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以及北极偶极子模态的揭示,是北极-中纬度大尺度动力学联系研究中的3个里程碑。(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学者揭示的北极冷空气影响东亚寒潮过程的关键路径、寒潮关键区以及寒潮冷高压的动力学过程,是北极-中纬度联系研究的杰出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天气学的发展和冬季寒潮过程的预测。(3)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北极增暖、北极海冰持续消融是气候系统变化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标志,不仅对北极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还外溢至北半球中、低纬度区域。北极海冰消融、北极增暖异常通过影响海洋表面水汽蒸发和湍流热通量、大气经向温度梯度、纬向风、风暴轴路径和强度、大尺度水平遥相关波列以及行星波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传播过程,来影响中纬度天气事件和气候变化。(4)北极海冰融化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起重要调节作用,导致冬季暖北极-冷欧亚(2004/2005—2012/2013)和暖北极-暖欧亚(2013/2014—2018/2019)阶段性变化的相继出现,前者加强了北极-中纬度之间的联系,而后者对应北极-中纬度联系明显减弱。(5)北极海冰融化有利于夏季北极对流层中、低层冷异常的频繁出现,从而在高纬度区域产生阻塞型环流异常,有利于夏季高纬度区域高温热浪和野火的发生。(6)从青藏高原到中国东部的中、低纬度区域,夏季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发生频次与北极夏季对流层中、低层冷异常的频繁出现有直接的动力学联系。亚洲大陆纬向风的系统性北移是连接北极冷异常与东亚高温热浪的内在机制。未来北极-中纬度联系研究应更加关注北极海冰融化在大气环流低频变化中的作用,强调北极海冰空间异常分布差异和不同异常幅度的影响,定量化研究北极海冰融化在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中的作用。研究北极海-冰-气耦合在东亚天气和气候变化中的预报、预测应用。预估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北极-中纬度联系变化特征以及适应和应对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北极海冰 北极变暖 北极-中纬度联系 冷空气 阻塞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峡下垫面对线性风暴强度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梅婵娟 侯淑梅 +2 位作者 汤欢 万夫敬 赵海军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2021年渤海海峡两类不同演变特征的强对流个例,分析了下垫面对线性风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减弱过程均发生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低层均伴有暖温脊,有利于位势不稳定层结的...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2021年渤海海峡两类不同演变特征的强对流个例,分析了下垫面对线性风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减弱过程均发生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低层均伴有暖温脊,有利于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夜间弱天气系统影响时,下垫面温度不均带来的热力环流和动力强迫起主要作用,白天海面温度差异引起的下垫面作用是次要的。一般情况下,夜间线性风暴东移至渤海海峡时,受渤海海峡冷水区上空的辐散气流影响减弱。当下垫面温度不均引起的近海层上升运动与环境辐合上下同位相叠加时,风暴增强。这种情况下,渤海海峡附近有暖水区上升、冷水区下沉的近海层相对浅薄的中尺度次级环流,环境辐合多有周围其他风暴的下沉出流与环境风辐合抬升形成。此外,环境偏东气流及0-1km较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线性风暴移动方向上升运动的维持;海陆风与海岸线曲率也对沿海对流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风 海面温度 冷空气 中尺度次级环流 垂直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楼宇供热特性的空气源热泵负荷双层优化调度控制策略
18
作者 谢鑫 高嵩 +2 位作者 刘萌 梁海平 李世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温控负荷,对其合理的调度控制有助于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促进用户参与电网需求响应。首先,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负荷的精细化电-热耦合模型,考虑了出水温度、环境温度以及冷岛效应对能效比的影响。之后,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温控负荷,对其合理的调度控制有助于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促进用户参与电网需求响应。首先,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负荷的精细化电-热耦合模型,考虑了出水温度、环境温度以及冷岛效应对能效比的影响。之后,提出一种空气源热泵负荷双层优化调度与控制策略:上层模型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利用楼宇蓄能特性、结合分时电价最小化用户供热成本;下层模型安排热泵机组群周期性启停响应上层功率需求,并通过相邻机组间隔编号来减轻冷岛效应对热泵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对比热泵负荷在不同控制策略下运行成本和控制效果,验证所提控制策略实现了运行成本的优化,同时改善了用电负荷曲线,有助于电网削峰填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双层优化 能效比 模型预测控制 冷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1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19
作者 赵隽莹 饶晓琴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88,共7页
2024年1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印缅槽偏弱,不利于我国降水天气的发生。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3 mm,较常年同期偏少55.5%,为历史同期第五低;中东部... 2024年1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印缅槽偏弱,不利于我国降水天气的发生。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3 mm,较常年同期偏少55.5%,为历史同期第五低;中东部雨雪稀少,北京、天津、辽宁降雪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少;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降水偏少8成以上,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全国平均气温为-2.9℃,较常年同期偏高0.1℃。月内冷空气较为活跃,出现了4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3日强冷空气导致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新疆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28—29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出现大范围降温,其中江南地区、华南东部等地局地降温超过12℃。月内我国北方地区多大风天气,内蒙古、甘肃、宁夏局地出现沙尘天气;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偏好,雾-霾过程次数和强度较10年同期明显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冷空气 暴雪 干旱 沙尘 雾-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冷空气引发极端大风和强沙尘暴
20
作者 胡莹莹 牛若芸 黄威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1-900,共10页
2025年4月,北半球极涡呈现单极偏心分布,强度偏强,欧亚中高纬地区呈现“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东欧槽与东亚槽之间的浅脊宽阔平直。全国平均气温为13℃,较常年同期(11.5℃)偏高1.5℃,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8.9 mm,较常年同期(43.6 mm)偏少1... 2025年4月,北半球极涡呈现单极偏心分布,强度偏强,欧亚中高纬地区呈现“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东欧槽与东亚槽之间的浅脊宽阔平直。全国平均气温为13℃,较常年同期(11.5℃)偏高1.5℃,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8.9 mm,较常年同期(43.6 mm)偏少11%,主要降水区位于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月内主要出现5次沙尘、2次冷空气、3次强降水和4次强对流过程,其中10—14日的强沙尘暴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强、沙尘覆盖范围广,过程期间还出现了大范围的极端大风和强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强冷空气 大风 沙尘 强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