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关联、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3
1
作者 龙献忠 黄明勇 李莹莹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质态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耦合,二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相互契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价值意蕴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指引、注入新动能以及催生新变革。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领新质生产力创新科技,构筑科学研究高地;布局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逻辑关联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养邑 马婷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共6页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只有立足新主体、新介质、新对象,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知识、技术和产业协同的最大优势,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能。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创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调整学科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在优势;加速人才培养,蓄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资本;创新产教融合格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教育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学科结构 产教融合 教育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3
作者 姚翠友 王欣 杨艳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1,共9页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借鉴耦合理论构建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多维度指标对我国四个直辖市2010—2022年间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大系统耦合协调趋势向好,经济发展系统...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借鉴耦合理论构建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多维度指标对我国四个直辖市2010—2022年间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大系统耦合协调趋势向好,经济发展系统进步显著。直辖市多呈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增长型特征,科技创新增长型鲜见。科技创新系统成为制约协调发展的首要瓶颈,而经济发展障碍逐渐缓解,同时高等教育面临规模扩张放缓与教育资源不匹配问题。据此,提出策略性建议,增强科技创新投入与人才培养,推进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并增进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能力,旨在为我国四个直辖市乃至更广泛区域的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科学的路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人力资本增量: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蓄水池
4
作者 李莹 陈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49,共7页
人力资本增量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是激发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能量源泉。当前,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频繁导致人力资本数量激增、经费不足致使人才引进举步维艰、学科平台体系薄弱致使人才培养动力不足等人力资本增量提升的现实... 人力资本增量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是激发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能量源泉。当前,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频繁导致人力资本数量激增、经费不足致使人才引进举步维艰、学科平台体系薄弱致使人才培养动力不足等人力资本增量提升的现实困境成为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掣肘。当然,人力资本增量的提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理念创新是西部高校人力资本增量提升的动力基础,经济发展是人力资本增量的决定因素,政府干预是人力资本增量的调控手段。为此,西部高校需从逐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持续改革岗位聘任制度、切实增强工作幸福指数等方面作出努力,从而全面发挥人力资本增量在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发展的蓄水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增量 西部高等教育 内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5
作者 蔡文伯 周子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看对高等教育要素、能力和功能等...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看对高等教育要素、能力和功能等三个维度的影响依次减弱;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积极影响,对中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数字经济对本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但对邻近地区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强化数字化战略布局,促进高等教育与数字经济产业深度合作;通过打造合作示范区、制定地区发展规划、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发挥东部地区优势,增强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门槛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创业人格: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面向
6
作者 倪静 陈亮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主导的信息社会里,高等教育面临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性,集体创业人格能够驾驭风险和应对变化,并不断追求自我实现,是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环境价值理论的分析得出,积极的环境条件可以激发个体主动打破常... 在人工智能技术主导的信息社会里,高等教育面临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性,集体创业人格能够驾驭风险和应对变化,并不断追求自我实现,是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环境价值理论的分析得出,积极的环境条件可以激发个体主动打破常规、挑战风险的内在动机,形成持续的创造性品质。这对集体创业人格的塑造提出从“个体—集体”到“集体—个体”的秩序转化要求。集体创业人格塑造必须首先从内部知识核心、外部组织关联以及领导驾驭核心3个维度建构集体创业人格的运行体系;随后从升级的学生诉求、挑剔的行业需求以及政府的核心关切中明确集体创业人格运行的动力机制;最后,通过交流制度、激励制度和试错制度的社会创新方式,破解集体创业人格的落地实施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创业人格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环境价值 竞争活力 社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要义指向与推进方略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乐乐 彭泽平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高等教育要素优化升级与生态重构需要数字技术嵌入与驱动...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高等教育要素优化升级与生态重构需要数字技术嵌入与驱动,高等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亦呼唤双方共融共生,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须以构建高品质共享性的教育资源、重塑高效能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能精准化的教育治理为要义指向。鉴于此,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厘清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夯实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的数字底座、全面提升高校师生的数字综合素养、创新数字技术支持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构高等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知识生产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与路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国兴 沈广斌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2,共5页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极,进入全面提升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成熟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新阶段。为此,亟须创新发展理念,探索改革路径,以积极回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目标、国家战...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极,进入全面提升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成熟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新阶段。为此,亟须创新发展理念,探索改革路径,以积极回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目标、国家战略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新诉求。基于新的发展逻辑,成人高等教育应深化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开展个性多样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助力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多元化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样态的现实审视及优化路径——基于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关系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汭晴 曾天德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研究通过探讨我国各省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性,以评估省域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现状。具体而言,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的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省... 研究通过探讨我国各省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性,以评估省域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现状。具体而言,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的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在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发展水平的匹配上呈现出四种不同的模式:“匹配—丰裕型”“异配—丰裕型”“匹配—贫乏型”“异配—贫乏型”。基于模式特征,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1)立足全局视角,构建全国一体化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体系,保障整体协同与系统联动;(2)强化省域联动,构建跨省数字资源互助体系,深化区域数字资源优化联盟建设;(3)聚焦自主发展,制定数字校园战略规划,提升高校自身“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源量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数字化 省际差异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竞合逻辑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王丹 吴立保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多主体竞合生态关系,建立互涉共生的省域高校分类发展主体,形成互补嵌入的结构化竞合和评价机制,分类引领确立互为目标的价值旨归以突破传统分类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惯习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高等教育 分类发展 竞合理论 生态关系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理、内涵要义与成效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秦法 彭钰美 赵依明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高等教育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其特定的驱动机理,它不仅受高等教育主要矛盾转化及其目标规划的内在驱动,而且受国家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高等教育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其特定的驱动机理,它不仅受高等教育主要矛盾转化及其目标规划的内在驱动,而且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外在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共生共荣发展逻辑、契合社会及个体发展实践的一种高阶内涵式发展、高水平合作和高适切性发展。从高等教育内适性、外适性和个适性三个维度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表征为建立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正兵 刘玉丽 丁可可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6-41,共6页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致力于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对推动形成新...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致力于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对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意义重大,同时需要适度推进优质本科扩容。高等教育发展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三个中介机制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高于东部地区,即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文化资本存量不同而存在结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13
作者 张敏 姜强 +1 位作者 赵蔚 孟祥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6,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精准测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成为合理制定相关促进策略的关键。以30个省(市、自治区)的62所高等院校为案例样本开展调查,并基于2018—2024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统计...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精准测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成为合理制定相关促进策略的关键。以30个省(市、自治区)的62所高等院校为案例样本开展调查,并基于2018—2024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统计数据,分别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所处阶段、障碍因子、区域内外部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但存在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教育数据治理、人员数字化能力、数字化保障、新型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教学评价是影响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差异呈现逐渐缩小态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变化的关键;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由单极向多极分化的动态演进趋势。为全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健康发展,应从夯实政策保障,打造教育协调发展的长效帮扶机制;加强区域内外联动,构筑数据互联共享的智慧教学空间;强化数字教育治理,构建U-G-2T-S多方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深化教师系统培训,建立数据驱动的新质素养测评体系等方面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化转型 发展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14
作者 张凌 吴梦圆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0,共9页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引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引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跨越,但高质量协调发展还远未实现;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辐射整体格局和东部地区不断向中西部及东北三省扩展延伸区际格局;全国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空间关联逐渐由“极化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基于此,提出提升数字经济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政策建议,为二者融合提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何以促进共同富裕——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分析
15
作者 陈佳薇 祁占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14,共6页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挖掘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均衡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着全方位的规划引导、坚强...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挖掘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均衡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着全方位的规划引导、坚强的制度保障、丰富的资源支撑和强大的人才驱动力,可通过锚定“方向标”、筑牢“组织网”、打造“新引擎”、架构“人才库”、拓宽“空间域”,积极推动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相统一、创新服务与数智赋能相驱动、五育融合与协同育人两手抓、区域协调与集群发展相适应,为推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开拓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 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 创新服务与数智赋能 五育融合与协同育人 区域协调与集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中化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
16
作者 孙萃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专业人才和创新技术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推动化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任,化工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培养具有社会责... 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专业人才和创新技术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推动化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任,化工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的未来化工领袖的关键。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挑战,化工行业急需转型升级,而高等教育中的化工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培养具备绿色化学理念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为化工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向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可持续发展教育 高等教育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指标参照式发展:实践表征、功能效用及风险防范
17
作者 刘振天 商一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74,共11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以及竞争加剧背景下,规模、数量及发展速度等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催生了指标参照式发展态势。一般地,高等教育参照式发展表征包括理论性指标、引导性指标、规定性和选优性指...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以及竞争加剧背景下,规模、数量及发展速度等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催生了指标参照式发展态势。一般地,高等教育参照式发展表征包括理论性指标、引导性指标、规定性和选优性指标、随机性指标四项。尽管参照指标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但也极易因简单机械照搬指标产生按图索骥式的盲从发展,造成高等教育脱离实际需要,进而出现结构失调、重量轻质、教育过度、资源浪费等弊端。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高等教育发展应正确认识指标参照功用,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发,走多样化办学和特色化发展道路,确立“适合”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参照式发展 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 特色化发展 “适合”的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校学术期刊与高等教育耦合发展研究
18
作者 卢妙清 黄日暖 +2 位作者 邓家鑫 宋先红 吴雪峰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
高校学术期刊和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导向及高校学术期刊与高等教育耦合振兴需求导向,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把握二者在功能、目标、价值上的耦合关联性,分析了二者的中国式现... 高校学术期刊和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导向及高校学术期刊与高等教育耦合振兴需求导向,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把握二者在功能、目标、价值上的耦合关联性,分析了二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挑战,提出了二者的耦合发展路径:统筹规划,合力构建一流学术期刊体系,筑牢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调整定位,重用高校学术期刊平台功能,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接优势学科,做强优势学科学术期刊群,打造高校优势学科品牌;聚焦特色专业,做大特色学术期刊群,助推特色高校建设;与时俱进,做优新媒体融合发展学术期刊,促进高校多维发展。在高校学术期刊和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路上,二者应相互借力,同频共振,深度耦合于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伟大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学术期刊 高等教育 耦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现实审思与未来展望
19
作者 马艺鸣 卓泽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2,共12页
澳门地区高等教育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角色日益凸显,但与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水平尚显不足。基于协同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分析澳门地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基础与现状,构建涵盖科创教育、人才流动及区域合作协同的主体作用框架,剖... 澳门地区高等教育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角色日益凸显,但与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水平尚显不足。基于协同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分析澳门地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基础与现状,构建涵盖科创教育、人才流动及区域合作协同的主体作用框架,剖析专业与课程失衡、生源危机、区域合作机制不畅等制约因素,并提出推动课程多元化、提升人才质量、完善引进机制及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策略,旨在强化澳门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中的重要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澳门地区高等教育 区域科技创新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20
作者 周建力 柳海民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虽然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新质生产力蕴含的差异化要求尚未得到学术界充分重视。差异化作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与系统要求,不仅是新质生产力产生质变的结构基础,也是其效率与韧性的保障基础,更是其形成... “新质生产力”概念虽然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新质生产力蕴含的差异化要求尚未得到学术界充分重视。差异化作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与系统要求,不仅是新质生产力产生质变的结构基础,也是其效率与韧性的保障基础,更是其形成创新生态的组织基础。结合差异化内涵,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从人才、科技、产业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思考,通过涌现效应实现新质人才培育,以资源优化与风险分担推动科技创新,并依托创新组织系统深化产教融合。在实践中,高等教育应建立各司其职的多元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各有所长的科技创新平台,深化因地制宜的区域协同产教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多维格局,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和创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多样化 差异化发展 科技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