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非升即走”聘任制的制度逻辑、现实弊病与本土化调试
1
作者 徐小容 孙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42,共7页
“非升即走”聘任制是制度变迁的必然产物。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审视“非升即走”聘任制的演化发展路径,基于制度供求分析其走向均衡并真正确立的机制。“非升即走”聘任制本身受路径依赖问题影响存在“先天不足”,在移植我国的过程中更... “非升即走”聘任制是制度变迁的必然产物。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审视“非升即走”聘任制的演化发展路径,基于制度供求分析其走向均衡并真正确立的机制。“非升即走”聘任制本身受路径依赖问题影响存在“先天不足”,在移植我国的过程中更衍生出评价标准单一、管理缺乏情感关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工具理性蔓延等弊端。要使“非升即走”聘任制适应我国本土环境,需建立健全多元评审体系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强立法规范制度实施并在资源配置时统筹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 制度变迁 异化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非升即走”制度改革的动因逻辑、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截至目前,“非升即走”制度在我国高校已历经试点探索、制度准备、多元实践等三个发展阶段。其从试点探索到多元实践是在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评价逻辑多重作用下逐步调适推进的。不可否认,“非升即走”制度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截至目前,“非升即走”制度在我国高校已历经试点探索、制度准备、多元实践等三个发展阶段。其从试点探索到多元实践是在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评价逻辑多重作用下逐步调适推进的。不可否认,“非升即走”制度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其引发的人事争议难以通过法律途径予以有效解决、容易诱发科研产出的功利化倾向、尚未构建起关于教师流动的配套支持措施等困境和问题。为优化“非升即走”制度,切实保障教师权益,需建立健全岗位聘任制法律法规;确立基于岗位聘任的用人制度,全面推行“预聘”和“长聘”结合的聘任体系;进一步探索与“非升即走”制度相配套的教师流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非升即走”制度 动因逻辑 现实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升即走”背景下支配型导学关系的异化与复归 被引量:14
3
作者 翟翌 范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2,共8页
“非升即走”聘用制促使导师年轻化与科研绩效全面化,助推“雇佣支配型”导学关系的形成。从社会、政治哲学及法学的多重学科视野出发,提炼出基于“制度规范”“事实身份”以及“价值知识”三类支配的理论构造,通过对善治理念中“形式... “非升即走”聘用制促使导师年轻化与科研绩效全面化,助推“雇佣支配型”导学关系的形成。从社会、政治哲学及法学的多重学科视野出发,提炼出基于“制度规范”“事实身份”以及“价值知识”三类支配的理论构造,通过对善治理念中“形式”“实质”“效果”三类正当性要素的引入,得出支配型导学关系的正当性理论构造。进而从三个方面加以矫正,即制度矫正:规范支配权力过程,提升权利救济实效;人身矫正:支配依据从“身份”到“契约”转换,实现“导学治理”全过程民主;价值矫正:以导学共同体推动价值认同与知识创新。从这三个方面实现善治支配型导学关系,构筑新时代的复合型导学“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 支配理论 导学关系 共同体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非升即走”聘用条款的实践检视及法治矫正 被引量:8
4
作者 耿宗程 娄秉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1,共7页
我国高校“非升即走”聘用条款的合法性来自于事业单位人事聘用制改革及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但其法律属性至今仍模糊不清。高校教师职业同时内含行政公务和劳动、专业要素,这决定了高校“非升即走”聘用条款“劳动、行政混合合同”的法... 我国高校“非升即走”聘用条款的合法性来自于事业单位人事聘用制改革及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但其法律属性至今仍模糊不清。高校教师职业同时内含行政公务和劳动、专业要素,这决定了高校“非升即走”聘用条款“劳动、行政混合合同”的法律属性。当前,“非升即走”聘用条款的适用规范性差强人意,更导致了科研功利化及轻视教学的不良现象,与大学的历史发展逻辑产生了内在冲突。规范“非升即走”聘用条款的首要措施在于促使其符合公开、协商原则,相关纠纷得以获得校内申诉、行政复议以及司法程序的受理;根本举措在于构建多元化的科研考评标准,提升教学考核的占比权重,扭转“唯论文”的现象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 人事聘用制改革 法律属性 科研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升即走”背景下解聘纠纷司法救济模式之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翟翌 范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9,共9页
“非升即走”制度扩大了高校解聘要件设定权限,解聘(不续聘)常态化导致维权诉讼纠纷激增。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解聘司法救济的困境在于:一方面民事救济对聘约实质正义、正当程序及校规的合法性等特殊公法内容力不能及;另一方面行政救济依... “非升即走”制度扩大了高校解聘要件设定权限,解聘(不续聘)常态化导致维权诉讼纠纷激增。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解聘司法救济的困境在于:一方面民事救济对聘约实质正义、正当程序及校规的合法性等特殊公法内容力不能及;另一方面行政救济依据不足,适用传统公法模式会与高校聘用制改革形成张力。从对比经验看,两大法系中存在两类司法救济模式,即我国台湾地区教师解聘“法条中心+行政诉讼”的公法模式和美国大学聘任解雇的“契约中心+宪法权利”模式,两类经验表明对特殊公法关系的调整需要引入超越民事或普通法的处理规则。我国教师的特殊性体现为完成国家教育任务时的特殊公法职责和义务,可按照主次矛盾原理搭建聘用救济“特殊”+“一般”的公私混合模式,从合约性为基础、合法性为后盾、探索必要的合宪性审查方面建构解聘救济的“契约中心+行政诉讼”审查体系;通过《教师法》修订完善解聘的实体和程序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 解聘 司法救济 《教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行政权力包容性视域下“非升即走”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文豪 陈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0-46,共7页
在对“非升即走”制度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回顾的基础上,在高校行政权力包容性视域下对“非升即走”制度进行了反思。价值目标与权力缘起构成了运用行政权力包容性反思“非升即走”制度的基础,同时包容性提供了破解“非升即走”制度执行... 在对“非升即走”制度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回顾的基础上,在高校行政权力包容性视域下对“非升即走”制度进行了反思。价值目标与权力缘起构成了运用行政权力包容性反思“非升即走”制度的基础,同时包容性提供了破解“非升即走”制度执行矛盾与目标困境的可能。包容性视域下“非升即走”制度的价值取向应该聚焦于优胜劣汰、净化教师队伍,弹性升降、避免人才流失,富于人性、增加组织归属感。加快“双一流”建设,在实行“预聘—长聘”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非升即走”制度的执行需张弛有度;勘定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进一步促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结构的均衡与协调;克服功利化考核倾向,营造“坐冷板凳”的科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 行政权力 包容性 权力边界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社会化的困境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小满 樊小冬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学术社会化是通过学术文化的内化和学术知识的学习,取得学术生活资格,并形成稳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研究从学术社会化视角出发,探究“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情况。“非升即走”制度下青年教师学术社会化过程呈现... 学术社会化是通过学术文化的内化和学术知识的学习,取得学术生活资格,并形成稳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研究从学术社会化视角出发,探究“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情况。“非升即走”制度下青年教师学术社会化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一是适应阶段的身份角色与工作重心的转变;二是预聘期到长聘制阶段,出现唯学校科研考核任务研究的困境;三是获得长聘后道路迷茫。在“非升即走”制度下,青年教师学术研究、教学能力及个人社会生活发展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分类设岗、考核任务多元化、考核方式积分化、考核时间弹性化、提供转岗机会与离职帮扶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升即走”制度 青年教师 学术社会化 预聘制 长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升即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及反思 被引量:13
8
作者 沈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38,共8页
以“准聘-长聘”为特征的“非升即走”制度设计,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焦点议题。“非升即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三重难题:一是“非升即走”的制度设计及其执行,二是学术生态的现实结构及其制约,三是理想生活的个体期... 以“准聘-长聘”为特征的“非升即走”制度设计,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焦点议题。“非升即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三重难题:一是“非升即走”的制度设计及其执行,二是学术生态的现实结构及其制约,三是理想生活的个体期待及其冲突。“非升即走”的制度设计,其初衷是为了提升高校教师人事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受到学术生态的消极制约,成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瓶颈。改革“非升即走”的制度设计,需要强化“学术中心”的制度理念,完善“青年为本”的制度程序,增强“青年发展”的制度保障,从而促进“非升即走”制度设计的科学落实以及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职业发展 “非升即走” 学术生态 理想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才是真正的“非升即走”——评聘分离方针下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6
9
作者 徐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89,共7页
当前,国内高校参照国外做法普遍实施“非升即走”制度,在制度化“大跃进”的背景下,出现了对“非升即走”的曲解与误读,即学术权与人事权之间的模糊与混淆、任务的达标性与名额的竞争性之间的机制化矛盾、系统的培育机制与片面的淘汰机... 当前,国内高校参照国外做法普遍实施“非升即走”制度,在制度化“大跃进”的背景下,出现了对“非升即走”的曲解与误读,即学术权与人事权之间的模糊与混淆、任务的达标性与名额的竞争性之间的机制化矛盾、系统的培育机制与片面的淘汰机制不匹配、完善的保障体系与缺失的兜底机制之间的制度化“断层”等。问题的核心在于在引入“非升即走”制度的同时未能充分考虑其背后中西方差异的体制基础与文化基因。因此,要坚持高校教师人事评聘分离的方针导向,建立中国特色的“非升即走”制度体系,即构建评聘分离的“非升即走”制度框架、建立评聘分离的“非升即走”薪资系统、健全评聘分离的“非升即走”考评体系、营造评聘分离的“非升即走”良性生态,促进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人事制度 “非升即走” 评聘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准聘—长聘”制度的缘起、困境与走向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连梅 姜林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111,共7页
"准聘—长聘"制度起源于美国,对于我国高校人事改革和绩效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准聘—长聘"制度的产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样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矛盾所造成的合法... "准聘—长聘"制度起源于美国,对于我国高校人事改革和绩效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准聘—长聘"制度的产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样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矛盾所造成的合法性困境。就高校实行"准聘—长聘"制度而言,基于学术逻辑的制度环境旨在保护学术自由,而基于市场逻辑的技术环境则追求效率最大化,目标与追求的不同难免会使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改进"准聘—长聘"制度,可以从制度构成的三大基础要素即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出发进行考量,建议加强立法指导,确保权责双方有法可依;改进工作方式,确保任职评聘工作科学有序;规范科学认知,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聘—长聘”制度 新制度主义 教师聘任制度 “非升即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聘用制改革中教师权益司法救济模式的重构——从高校聘用合同的法律属性界定切入
11
作者 陈锦波 赵雨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高校聘用合同的法律性质不明确和权利义务设置不合理是导致高校与教师间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现有救济方式不足以有效保障教师权益。通过双阶理论的分析框架,我们将高校聘用合同的实施过程分为“高校决定是否和教师签订长聘合同”与“长... 高校聘用合同的法律性质不明确和权利义务设置不合理是导致高校与教师间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现有救济方式不足以有效保障教师权益。通过双阶理论的分析框架,我们将高校聘用合同的实施过程分为“高校决定是否和教师签订长聘合同”与“长聘合同的具体签订和履行”两个阶段,分别明确每个阶段的法律属性,并择取相应的司法救济模式。具体而言,决定阶段的考核和筛选过程具有明显的单方决定性和公共利益取向,是高校经授权实施的行政行为,应通过行政诉讼来实现对教师权益的救济;而长聘合同的具体签订和履行阶段则以平等自愿为原则,双方成立劳动法律关系,应运用民事诉讼来对教师权益进行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聘用制改革 “非升即走” 双阶理论 教师权益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教师制度理念及其形成背景 被引量:9
12
作者 官汉蒙 陈艺波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110,共4页
以"非升即走"制与终身教职制为核心的美国高校教师制度体系是历经百年发展演变的结果。美国学术劳动力市场是美国社会本土文化与英国大学管理模式相结合与发展的产物,它孕育了经济理性理念;终身教职制则是科研职能进入美国大... 以"非升即走"制与终身教职制为核心的美国高校教师制度体系是历经百年发展演变的结果。美国学术劳动力市场是美国社会本土文化与英国大学管理模式相结合与发展的产物,它孕育了经济理性理念;终身教职制则是科研职能进入美国大学、学术权威逐渐形成以及学术人员为争取学术自由而不懈斗争的结果。美国高校教师制度的发展是经济理性与学术自由两种理念相互博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校教师制度 “非升即走” 终身教职制 经济理性 学术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学术界失眠”:行政逻辑和高校青年教师的时间压力 被引量:54
13
作者 任美娜 刘林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1,35,共9页
本文以质性访谈材料为基础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在行政逻辑主导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应对时间压力的方式。研究发现,当前的量化评价机制由行政力量主导,青年教师被强制性地裹挟于科研产出的竞赛中,考核评比方式较为单一,与学术逻辑存在一定程... 本文以质性访谈材料为基础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在行政逻辑主导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应对时间压力的方式。研究发现,当前的量化评价机制由行政力量主导,青年教师被强制性地裹挟于科研产出的竞赛中,考核评比方式较为单一,与学术逻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给青年教师增加了时间压力和焦虑。青年教师主要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等"自我剥削"方式来应对时间压力,他们牺牲休闲和家庭生活,身心健康受损,越来越像"知识工人"。不过,来自制度环境压力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被青年教师对学术职业追求的内驱力中的积极感受所掩盖,过度工作的意识逐渐被内化。但是,这不利于学术劳动力的再生产和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时间压力 行政逻辑 “非升即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准聘-长聘制度的实践逻辑剖析及其省思--基于中美制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思懿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2,共10页
作为学术系统内部最核心的激励机制,聘任与晋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和大学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准聘—长聘制度”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实践逻辑,可以发现两者在价值预设、“非升即走”的适用范围、筛选机制... 作为学术系统内部最核心的激励机制,聘任与晋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和大学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准聘—长聘制度”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实践逻辑,可以发现两者在价值预设、“非升即走”的适用范围、筛选机制及配套支持机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缺乏资源支持、名额有限、考核标准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全过程竞争、低留任率和高职业压力成为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度体系的显著特征。究其根源,我国准聘—长聘制度并非是教师群体基于维护学术自由的共同目的自发生成的,而是基于效率导向的行政逻辑自上而下推行的,不同制度行动者和治理机制之间缺乏适度制衡。在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协会发育不全、契约观念缺乏的情境下,准聘—长聘制度被异化为高校增强人事管制和提升组织效益的工具,而教师的合法权益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乃至“遮蔽”。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和法律理性,应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据此,可从设定合理的留任率、构建公开透明且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和以学术为主导的评审程序、完善针对终身轨教师的培育和支持体系以及退出流转机制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聘—长聘制 “非升即走” 实践逻辑 学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