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道艺合一”到“道通为一”———庄子技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叔子
刘克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对待“道”和“艺”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道”“艺”合一,他认为:“道进于艺”,或“道在于艺”。“技进乎道”是庄子思想的灵魂。同时庄子提出“道通为一”的思想:为达其目标必经分解合同之途。其一,“以道观分”,庄子的意思是,“分”...
在对待“道”和“艺”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道”“艺”合一,他认为:“道进于艺”,或“道在于艺”。“技进乎道”是庄子思想的灵魂。同时庄子提出“道通为一”的思想:为达其目标必经分解合同之途。其一,“以道观分”,庄子的意思是,“分”与“成”是同一过程,不是“分”之外另有“成”,也不是“成”之外另有“分”,而只不过从一方面看是“分”,从另一方面看是“成”。“成”与“毁”亦然。庄子有关“分”、“成”、“毁”的论述是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设计思想的总结。其二,“不同同之”,庄子的意思是以道观人察物,万物虽种类不同,形态万殊,但其根本之道是同一的。“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就是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创新的目的。“道通为一”是将个体的“分”与整体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有分有合的境界,这是庄子技术思想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
艺合一”
“道通为一”
技术思想
《庄子》
《齐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道变俗”与“道通为一”——严复的“天演”译述及其世界观转型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炼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0,61,共9页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严复以其深具洞见的论述以及对一系列西方学术经典的翻译,促成“天演”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形塑。在这一世界观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逐渐接受“公理”“公例”“公法”等西方科学定律与政治法则。“天演”世...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严复以其深具洞见的论述以及对一系列西方学术经典的翻译,促成“天演”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形塑。在这一世界观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逐渐接受“公理”“公例”“公法”等西方科学定律与政治法则。“天演”世界观由此呈现出“由道变俗”的世俗化价值取向。然而,严复的思想摆荡于中西之间,既接受多种“道”并存的历史现实,又高度认可中西学理的“道通为一”。因此,严复对于“天演”世界观的探索,无法简单概括为“寻求富强”的世俗努力和对于西方科学理性的全盘接纳。在“由道变俗”与“道通为一”的思想张力背后,是严复对于“超越富强”之“道”的深沉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演”世界观
严复
超越
世俗化
“道通为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先秦道家的生态美学智慧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39,共4页
生态美学是当代新兴的学科,是当代人类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美学思考的理论结晶。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意识源远流长,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不仅深刻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以中国古人特有的智慧,表达了关于如何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主...
生态美学是当代新兴的学科,是当代人类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美学思考的理论结晶。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意识源远流长,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不仅深刻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以中国古人特有的智慧,表达了关于如何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主张。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不仅具有生态哲学及其生态美学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通为一”
“万物齐一”
“物故自生”
“与物为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天人观与齐物论思想新探
被引量:
5
4
作者
徐小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庄子
天人观
齐物论
“天”
天人之学
“道通为一”
天人合
万物
“天人”
本然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而不同”:跨文化语境中的理论追寻与创新
被引量:
2
5
作者
殷国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0,共7页
"通"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跨文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创新首先要打通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意味着一次与更广泛、更多样文化资源和语境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对于中国文学及其文学理论批评来说,"通&...
"通"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跨文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创新首先要打通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意味着一次与更广泛、更多样文化资源和语境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对于中国文学及其文学理论批评来说,"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继续突破原有的既定的理论概念和模式,从根本上走出"划一"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超越原来狭隘民族和国家理念局限的世界性、人类性的文学眼光和观念。在这方面,任何简单划一的意识形态模式,或者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地域性文化属性的观念,都会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不仅阻碍了文化文学交流,而且也会阻碍理论的创新,难以在中西、新旧和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中去发现"道通为一"的艺术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
文艺美学
转型
“道通为一”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道艺合一”到“道通为一”———庄子技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叔子
刘克明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中国古代机械史研究项目号:59765087
文摘
在对待“道”和“艺”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道”“艺”合一,他认为:“道进于艺”,或“道在于艺”。“技进乎道”是庄子思想的灵魂。同时庄子提出“道通为一”的思想:为达其目标必经分解合同之途。其一,“以道观分”,庄子的意思是,“分”与“成”是同一过程,不是“分”之外另有“成”,也不是“成”之外另有“分”,而只不过从一方面看是“分”,从另一方面看是“成”。“成”与“毁”亦然。庄子有关“分”、“成”、“毁”的论述是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设计思想的总结。其二,“不同同之”,庄子的意思是以道观人察物,万物虽种类不同,形态万殊,但其根本之道是同一的。“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就是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创新的目的。“道通为一”是将个体的“分”与整体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有分有合的境界,这是庄子技术思想的基础。
关键词
庄子
“道
艺合一”
“道通为一”
技术思想
《庄子》
《齐物论》
Keywords
Zhuangzi
Dao
art
distinction
construction
分类号
G322.9 [文化科学]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道变俗”与“道通为一”——严复的“天演”译述及其世界观转型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炼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0,6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初湖南士人的地域认同与国家观念研究”(21BZS12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严复以其深具洞见的论述以及对一系列西方学术经典的翻译,促成“天演”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形塑。在这一世界观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逐渐接受“公理”“公例”“公法”等西方科学定律与政治法则。“天演”世界观由此呈现出“由道变俗”的世俗化价值取向。然而,严复的思想摆荡于中西之间,既接受多种“道”并存的历史现实,又高度认可中西学理的“道通为一”。因此,严复对于“天演”世界观的探索,无法简单概括为“寻求富强”的世俗努力和对于西方科学理性的全盘接纳。在“由道变俗”与“道通为一”的思想张力背后,是严复对于“超越富强”之“道”的深沉追寻。
关键词
“天演”世界观
严复
超越
世俗化
“道通为一”
Keywords
worldview of evolution
Yan Fu
transcendence
secularization
Dao is One
分类号
B25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先秦道家的生态美学智慧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凯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39,共4页
文摘
生态美学是当代新兴的学科,是当代人类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美学思考的理论结晶。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意识源远流长,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不仅深刻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以中国古人特有的智慧,表达了关于如何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主张。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不仅具有生态哲学及其生态美学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道通为一”
“万物齐一”
“物故自生”
“与物为春”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天人观与齐物论思想新探
被引量:
5
4
作者
徐小跃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59-64,共6页
关键词
庄子
天人观
齐物论
“天”
天人之学
“道通为一”
天人合
万物
“天人”
本然状态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而不同”:跨文化语境中的理论追寻与创新
被引量:
2
5
作者
殷国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0,共7页
文摘
"通"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跨文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创新首先要打通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意味着一次与更广泛、更多样文化资源和语境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对于中国文学及其文学理论批评来说,"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继续突破原有的既定的理论概念和模式,从根本上走出"划一"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超越原来狭隘民族和国家理念局限的世界性、人类性的文学眼光和观念。在这方面,任何简单划一的意识形态模式,或者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地域性文化属性的观念,都会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不仅阻碍了文化文学交流,而且也会阻碍理论的创新,难以在中西、新旧和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中去发现"道通为一"的艺术真谛。
关键词
“通”
文艺美学
转型
“道通为一”
“和而不同”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道艺合一”到“道通为一”———庄子技术思想初探
杨叔子
刘克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由道变俗”与“道通为一”——严复的“天演”译述及其世界观转型
段炼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先秦道家的生态美学智慧
王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庄子天人观与齐物论思想新探
徐小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通而不同”:跨文化语境中的理论追寻与创新
殷国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