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跨文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创新首先要打通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意味着一次与更广泛、更多样文化资源和语境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对于中国文学及其文学理论批评来说,"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继续突破原有的既定的理论概念和模式,从根本上走出"划一"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超越原来狭隘民族和国家理念局限的世界性、人类性的文学眼光和观念。在这方面,任何简单划一的意识形态模式,或者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地域性文化属性的观念,都会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不仅阻碍了文化文学交流,而且也会阻碍理论的创新,难以在中西、新旧和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中去发现"道通为一"的艺术真谛。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0,共7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作者简介
殷国明(1956-),男,江苏常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