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藕-稻轮作对土壤肥力及后茬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刚 周佳燕 +7 位作者 周建霞 陈惠哲 张玉屏 向境 张义凯 徐逸文 黄颂迪 王亚梁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2,107,共4页
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200 m2左右,粮食自给率不高。为稳定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并提高农民收入,开展了藕-稻轮作模式和麦-稻轮作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前,藕-稻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 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200 m2左右,粮食自给率不高。为稳定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并提高农民收入,开展了藕-稻轮作模式和麦-稻轮作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前,藕-稻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麦-稻模式,分别高21.52%、45.28%、274.57%和56.50%,而有机质含量和pH值与麦-稻模式相近;水稻收获后,藕-稻轮作模式下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麦-稻模式显著降低,分别低13.90%和33.47%,而pH值、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麦-稻模式,分别高9.23%、333.78%和58.13%;藕-稻轮作模式水稻产量低于麦-稻模式,其中,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麦-稻模式,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麦-稻模式;藕-稻轮作模式稻米品质总体上优于麦-稻模式,其中,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麦-稻模式。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协调穗粒结构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建议在藕-稻轮作模式下采取适当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后期少量施用穗肥或者喷施叶面肥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轮作 -模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 被引量:55
2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水体的改善以及有害生物的减少,形成了鱼类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在稻谷产量不变甚至增产以及增加鱼类产出的情况下,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策略,是改善稻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田种养结合模式 南方 -模式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稻轮作区不同种植模式碳汇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姜超强 刘炎红 +5 位作者 徐海清 李晨 朱启法 沈嘉 阎轶峰 祖朝龙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3,共10页
【背景和目的】植烟土壤碳汇效应近年来颇受关注,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烤烟与其他作物轮作模式也有待探索。本研究旨在评价分析皖南烟田不同种植模式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及经济效益。【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烤烟-水稻→小麦-中稻(T... 【背景和目的】植烟土壤碳汇效应近年来颇受关注,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烤烟与其他作物轮作模式也有待探索。本研究旨在评价分析皖南烟田不同种植模式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及经济效益。【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烤烟-水稻→小麦-中稻(TWR)、烤烟-水稻→紫云英-再生稻(TRR)两类种植模式,定量评价两种模式的碳汇效应以及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与传统的TWR模式相比,TRR模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8.8%,经济收益显著增加8.9%,净碳汇显著提高47.3%,表明TRR是一种经济收益高且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低的种植模式。在TRR系统中,水稻的碳吸收和碳排放均最高,紫云英呈现高碳吸收、低碳排放的特点,而烤烟则是低碳吸收、高碳排放。TRR系统净碳汇贡献的大小顺序表现为紫云英>头季稻>烟后晚稻>再生稻>烤烟,碳足迹主要来自于CH4(44.6%)、N_(2)O(20.2%)和化肥(16.5%),紫云英绿肥和再生稻是该模式重要的碳汇作物。烤烟碳足迹主要来源为肥料、N_(2)O和农膜,占总排放的比例均超过20%。种植紫云英和再生稻有利于TRR模式作物高产和碳汇增效。【结论】TRR模式是一种经济收益高且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低的种植模式,其碳汇潜力的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是减少稻季CH4排放和提高烤烟季肥料利用率。本研究为烟-稻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及其高效、绿色、低碳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种植模式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稻-苇-鱼”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秀军 杨富亿 刘兴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74-177,共4页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373万hm2,其中盐碱化湿地100万hm2,土地盐碱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区内盐碱化湿地特点,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稻-苇-鱼"生态模式。盐碱湿地"稻-苇-鱼"系统的...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373万hm2,其中盐碱化湿地100万hm2,土地盐碱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区内盐碱化湿地特点,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稻-苇-鱼"生态模式。盐碱湿地"稻-苇-鱼"系统的种群多样性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提高。该系统中,稻田排水是苇田水源,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湖泡底泥还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该模式实施10年后,稻田土壤盐分含量由开垦前的4.54g/kg下降到2.98g/kg,土壤有机质由开垦前的16.43g/kg增加到24.45g/kg。通过对"稻-苇-鱼"系统模型参数调控,可实现对系统目标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湿地 --鱼”模式 生物多样性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利用率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2 位作者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复合共生模式 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吸收及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崑 徐坚 +4 位作者 鲁长根 邵建均 蔡广越 张艳 吴家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4-79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水稻Oryza sativa-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轮作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水稻Oryza sativa-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轮作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吸收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技术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孟祥杰 邹紫茵 +3 位作者 梁玉刚 王忍 黄璜 陈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活动空间;通过鱼鸭的活动及捕食,能有效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同时鱼鸭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减少肥料的施用,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轻农田污染有着重要作用;稻田中的深水域还有蓄水、缓解灌溉水短缺等作用。"稻-鱼-鸭"共生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模式 技术要点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沼-鱼”模式下沼液施量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曲兆凯 田军仓 +2 位作者 沈晖 单宁 王凯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0-107,共8页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稻-沼-鱼”模式中最佳沼液施量,以沼液低施量(B1)和沼液高施量(B2)为处理,以常规追施化肥为对照(CK),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1、CK草鱼存活率均较B2高,B1、B2草鱼的体质量、...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稻-沼-鱼”模式中最佳沼液施量,以沼液低施量(B1)和沼液高施量(B2)为处理,以常规追施化肥为对照(CK),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1、CK草鱼存活率均较B2高,B1、B2草鱼的体质量、体长均显著大于CK,体质量分别增加15.0%、16.9%,B1、B2草鱼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K,分别减少17.4%、12.4%;B1、B2草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15.7%、11.7%,但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CK,分别减少24.3%、20.9%;B1、B2处理的草鱼肌肉矿物元素P、Fe含量均显著高于CK,B1草鱼肌肉Ca含量显著大于B2、CK;B1、B2处理的草鱼肌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16.8%、12.4%;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增加11.7%、9.6%;B1、B2水稻水分生产效率显著大于CK,分别增加10.5%、14.5%;B1、B2水稻整精米率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5.2%、2.9%,B1垩白粒率显著低于B2、CK。综合考虑,B1草鱼与水稻的生长、产量和品质较优,最佳沼液施量为较低水平处理B1,施沼液6次,总量为13500 kg/hm2;总灌溉13次,灌溉定额为10600 m3/hm2;水稻和草鱼产量分别为8763.3、2298.3 kg/hm2,较CK分别增产11.2%、23.0%。该结论对稻鱼提质增效和“稻-沼-鱼”模式推广以及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模式 田草 沼液 现代化生态灌区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稻—鱼”粮经高效模式的效益评价及配套技术
9
作者 张生专 王绍清 《中国稻米》 2004年第3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莲-稻-鱼”种植模式 配套技术 效益评价 立体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琴 孟祥杰 +1 位作者 陈灿 黄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8-67,共10页
稻-鸭-鱼共生模式是我国独特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探究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水稻生物量积累、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稻田-绿头鸭(R-WD)、稻田-番鸭(R-MD)、稻田-丁■鱼-番鸭(R-MDT)、稻田-丁■鱼(R-T)模式... 稻-鸭-鱼共生模式是我国独特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探究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水稻生物量积累、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稻田-绿头鸭(R-WD)、稻田-番鸭(R-MD)、稻田-丁■鱼-番鸭(R-MDT)、稻田-丁■鱼(R-T)模式与水稻单作(CK)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WD、R-MD、R-MDT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pH值均降低,R-WD、R-MD处理的水稻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与CK处理相比,R-WD、R-MD、R-MDT、R-T处理在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68%~39.79%、5.11%~26.23%、7.75%~64.60%、8.84%~31.29%;在成熟期的SPAD值分别提高28.55%、11.88%、22.94%、17.79%;从分蘖期到成熟期的光合势提高了1.53%~22.67%、9.36%~27.57%、11.84%~40.61%、11.79%~50.24%;收获指数提高了8.53%、23.30%、11.05%、15.49%;水稻产量提高了5.24%、8.74%、12.61%、11.99%。综上所述,稻田-绿头鸭、稻田-番鸭、稻田-丁■鱼-番鸭、稻田-丁■鱼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促进水稻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水稻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光合势,并表现出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模式 土壤质量 生长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稻麦两熟地区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主要特点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毛振荣 《北方水稻》 CAS 2017年第6期31-32,50,共3页
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由传统的稻麦两熟种植模式改造而来,变一年两熟为一年多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结了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中的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由传统的稻麦两熟种植模式改造而来,变一年两熟为一年多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结了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中的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其关键技术、产量收益,以期为稻麦两熟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菜高效种植模式 特点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模式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87
12
作者 王缨 雷慰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1-316,共6页
1991年在湖北潜江进行了一个包括 5个处理、3个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 :处理 A,普通稻田 ,不养鱼 ( CK) ;B,垄稻沟鱼 ,宽、深各 3 3 cm的小沟中养鱼 ;C,B+横沟或围沟 ,深 50 cm,宽 3 3 cm,或加一小坑 ,宽 1~ 2 m,深 1 m,长度以占小区 8%... 1991年在湖北潜江进行了一个包括 5个处理、3个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 :处理 A,普通稻田 ,不养鱼 ( CK) ;B,垄稻沟鱼 ,宽、深各 3 3 cm的小沟中养鱼 ;C,B+横沟或围沟 ,深 50 cm,宽 3 3 cm,或加一小坑 ,宽 1~ 2 m,深 1 m,长度以占小区 8%的面积为准 ,养鱼 ;D,B+大围沟 ,宽 2 m,深 2~ 2 .5m,占小区面积的 1 5%,养鱼 ;E,D+鸭。结果表明 ,在酷暑 7、8月份 ,宽而深的大沟的水温比窄而浅的更适于养鱼 ;水溶氧量、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量都以宽而深的沟为高 ,特别是加了鸭的。本课题组提出的“回”字型大沟鱼、鸭兼养模式还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 ,且具防治稻田杂草、病、虫的作用。其对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 种养模式 --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稻田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创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美英 刘建 +1 位作者 魏亚凤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708,共2页
基于稻麦增产、秸秆还田、保水保土等功能协调的目标要求,阐述了南方稻田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该技术模式所具有的稻麦周年产量稳定增加、稻麦秸秆免耕式全量还田、农田购买性资源减量使用和土壤肥力水平的... 基于稻麦增产、秸秆还田、保水保土等功能协调的目标要求,阐述了南方稻田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该技术模式所具有的稻麦周年产量稳定增加、稻麦秸秆免耕式全量还田、农田购买性资源减量使用和土壤肥力水平的有效提高等方面的功能,并讨论了该技术模式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种植 宽行交互 保护性耕作 模式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厚玉稻田立体养鱼效益高
14
作者 王贻柱 《湖南水产》 1990年第3期28-28,共1页
衡东县大浦镇油草塘村6组退休工人张厚玉从事稻田养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养鱼经验。他在同一稻田里实行鱼(或鱼种)——泥鳅——稻三个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明显。1888年他在1.7亩稻田里放养泥鳅苗4万尾,鲤鱼100尾、草鱼苗2000尾,经五... 衡东县大浦镇油草塘村6组退休工人张厚玉从事稻田养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养鱼经验。他在同一稻田里实行鱼(或鱼种)——泥鳅——稻三个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明显。1888年他在1.7亩稻田里放养泥鳅苗4万尾,鲤鱼100尾、草鱼苗2000尾,经五个多月的精心饲养,共收获鲜鱼96.5公斤,草鱼种1200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厚玉 田养 -泥鳅-模式 田工程 合理放养 饲养管理
全文增补中
耒阳市“烟—稻”模式晚稻最佳施钾量研究
15
作者 刘青桂 刘春平 +4 位作者 徐炬煌 谷小平 曹国华 朱卫华 谷亚娟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64-66,共3页
为了研究耒阳市"烟—稻"种植模式下晚稻的最佳施钾量,以T优272为供试晚稻品种,进行钾单因素4水平6处理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纯钾2 kg/667m^2,晚稻产量最高,净收益最大,分别比对照增产20.0~53.3 kg/667m^2,增收52.00~... 为了研究耒阳市"烟—稻"种植模式下晚稻的最佳施钾量,以T优272为供试晚稻品种,进行钾单因素4水平6处理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纯钾2 kg/667m^2,晚稻产量最高,净收益最大,分别比对照增产20.0~53.3 kg/667m^2,增收52.00~138.66元/667m^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烟-稻"栽培模式下,晚稻产量与钾肥用量之间相关程度不高,这可能与供试土壤钾养分含量较高有关。根据钾肥效应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施纯钾1.78 kg/667m^2,对应最佳经济产量为484.4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种植模式 最佳施钾量 耒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几种生态农业模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润圭 《安徽农学通报》 2001年第2期36-37,共2页
本文介绍了林茶粮立体种植、稻田立体种养、养—种—沼—加良性循环、猪—沼—鱼结合。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林茶粮立体种植 田立体种养 --结合模式 双光旅游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中低碳高值农业技术研究——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林杰 许振成 +5 位作者 罗琳 黄璜 李劲松 赵志彬 陈月华 何清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668-11672,共5页
探索县域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略,以微观、宏观与动态视角三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韶山灌区湘乡湘潭等县市及其周边地区农村水质、土壤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城乡"四维污染"的控制对策——低碳高值农业及其技术创新;且... 探索县域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略,以微观、宏观与动态视角三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韶山灌区湘乡湘潭等县市及其周边地区农村水质、土壤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城乡"四维污染"的控制对策——低碳高值农业及其技术创新;且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产前、产中与产后深加工三部分低碳高值化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为驱动力,力求推进稻、草、树、药和猪、牛、鸡、鸭、鱼的低碳生态种养业,缓解以往种养业结构失衡、"谷贱伤农"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短腿"问题的解决。结果表明,低碳高值农业体系是一个基于生态学的促进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多联产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城乡四维污染 低碳高值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 环境安全-城乡循环耦合模式 低碳高值化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 -----------游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沂市窑湾镇农业生态示范区能值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亮 江生荣 +3 位作者 钱振含 张静 朱玥 田兴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963-12965,12978,共4页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2006年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生态示范区能值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窑湾镇生态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窑湾镇生态示范区采取的"林-稻-鱼-猪"综合生产模式生产...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对2006年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生态示范区能值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了窑湾镇生态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窑湾镇生态示范区采取的"林-稻-鱼-猪"综合生产模式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是一种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高效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林---猪”生产模式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