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深度脱碳的综合能源系统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抓手。研究统筹工业、交通、电力、热力多元部门,并基于能源规划(EnergyPLAN)模型通过动态仿真模拟研判四川省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结果显示:(1)...面向深度脱碳的综合能源系统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抓手。研究统筹工业、交通、电力、热力多元部门,并基于能源规划(EnergyPLAN)模型通过动态仿真模拟研判四川省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结果显示:(1)冬季以热泵为核心的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是低碳热力重要导向,在全国保供需求下,燃气电厂占比下降。春季CHP逐渐被燃煤电厂和水电替代,夏季进入丰水期且日照辐射充足,但可能引发“弃水”“弃光”问题。核电在内陆缺乏发展优势且布局受地震活动限制,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由于高昂成本致使出力贡献有待提升。(2)得益于水能禀赋优势,电力部门成为“碳达峰”工作排头兵。热力部门煤炭消费仍占据主导地位,作为过渡能源的天然气消费占比逐年提升,生物质燃料出力初显成效。工业重型生产依赖于高水平化石燃料的持续供能,电炉钢、氢冶金工艺发展有望推进转型进程。得益于运输工具转型及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部门电气化进程持续加快,且“绿氢”贡献有待增强。(3)2030年四川省综合能源系统成本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燃料成本、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碳排放成本。展开更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基于构建的经济-能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在碳达峰后设置“凹型”、“凸型”和“直线型”3种实现碳中和的减排路径,分析了“双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基于构建的经济-能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在碳达峰后设置“凹型”、“凸型”和“直线型”3种实现碳中和的减排路径,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第一,采用先慢后快的“凸型”碳减排方案时,2020年到2060年的累计GDP损失(相较基准情景而言)最小,约为2.5%,2060年中国碳价水平(边际减排成本)将超过2800元/t;第二,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90%以上;第三,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减排对落实“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化石能源退出并提升清洁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是高耗能行业减排的重要方式。根据研究结论,建议设定全社会和各行业明确的减排目标,制定合理的碳中和减排路径时间表,明确逐步实现碳中和的阶段性目标;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实现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深度替代;制定重点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方案,推动能源与产业协同转型,加快提升电气化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面向深度脱碳的综合能源系统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抓手。研究统筹工业、交通、电力、热力多元部门,并基于能源规划(EnergyPLAN)模型通过动态仿真模拟研判四川省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结果显示:(1)冬季以热泵为核心的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是低碳热力重要导向,在全国保供需求下,燃气电厂占比下降。春季CHP逐渐被燃煤电厂和水电替代,夏季进入丰水期且日照辐射充足,但可能引发“弃水”“弃光”问题。核电在内陆缺乏发展优势且布局受地震活动限制,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由于高昂成本致使出力贡献有待提升。(2)得益于水能禀赋优势,电力部门成为“碳达峰”工作排头兵。热力部门煤炭消费仍占据主导地位,作为过渡能源的天然气消费占比逐年提升,生物质燃料出力初显成效。工业重型生产依赖于高水平化石燃料的持续供能,电炉钢、氢冶金工艺发展有望推进转型进程。得益于运输工具转型及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部门电气化进程持续加快,且“绿氢”贡献有待增强。(3)2030年四川省综合能源系统成本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燃料成本、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碳排放成本。
文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基于构建的经济-能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在碳达峰后设置“凹型”、“凸型”和“直线型”3种实现碳中和的减排路径,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第一,采用先慢后快的“凸型”碳减排方案时,2020年到2060年的累计GDP损失(相较基准情景而言)最小,约为2.5%,2060年中国碳价水平(边际减排成本)将超过2800元/t;第二,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90%以上;第三,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减排对落实“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化石能源退出并提升清洁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是高耗能行业减排的重要方式。根据研究结论,建议设定全社会和各行业明确的减排目标,制定合理的碳中和减排路径时间表,明确逐步实现碳中和的阶段性目标;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实现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深度替代;制定重点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方案,推动能源与产业协同转型,加快提升电气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