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
刘树根
罗志立
赵锡奎
徐国盛
王国芝
张成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42
|
|
2
|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
刘树根
赵锡奎
罗志立
徐国盛
王国芝
C.J.L.Wilson
Dennis Arne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0
|
|
3
|
四川类前陆盆地盆-山耦合系统和沉积学响应 |
郑荣才
李国晖
戴朝成
李楠
王昌勇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9
|
|
4
|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
刘树根
罗志立
赵锡奎
乐光禹
刘顺
李天斌
宋鸿彪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3 |
54
|
|
5
|
中、上扬子北部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机制 |
刘少峰
王平
胡明卿
郜瑭郡
王凯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5
|
|
6
|
盆山系统沉积学—兼论华北和塔里木地区研究实例 |
李忠
徐建强
高剑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7
|
中国大陆主要盆山耦合系统及其特征 |
李凤杰
郑荣才
蒋斌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08 |
16
|
|
8
|
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 |
方维萱
王磊
贾润幸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23
|
|
9
|
怀来山盆系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 |
赵云龙
唐海萍
李新宇
张新时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0
|
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 |
刘少峰
张国伟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8
|
|
11
|
西天山增生弧盆构造体系中的成矿系统 |
杨宗让
弓小平
刘建朝
周义
张全喜
李彦林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2
|
新疆山盆系统绿洲经济生物圈保护区模式探讨 |
李建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4 |
3
|
|
13
|
龙门山冲断带盆山体系地下水循环特征分析——以石亭江流域绵竹段为例 |
郑童心
漆继红
许模
谭谣
谢杭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4
|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
吴根耀
马力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3 |
51
|
|
15
|
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
李曰俊
吴根耀
孟庆龙
杨海军
韩剑发
李新生
董立胜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3
|
|
16
|
中生代济源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秦岭、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响应 |
杨文涛
王敏
杜远生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6
|
|
17
|
“盆”“山”耦合和脱耦的反转点和切入点研究 |
吴根耀
马力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18
|
试论“盆”“山”耦合和脱耦研究的方法学 |
吴根耀
马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5
|
|
19
|
陆内挤压造山带与陆内前陆盆地关系——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与南天山为例 |
张明山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4
|
|
20
|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油气分布规律 |
戴朝成
郑荣才
朱如凯
高志勇
翟文亮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