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41
1
作者 肖长江 欧名豪 李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6-708,共13页
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趋加剧。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原理,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对建... 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趋加剧。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原理,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空间优化配置。运用景观安全格局方法构建区域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据此计算空间单元的生态重要性指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计算空间单元的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指数;其次运用生态重要性指数与经济适宜性指数计算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以比较优势约束性满足程度为目标函数构建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并用蒙特卡洛(Monte Carol)法对之求解。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作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扬州市建设用地向南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北部地区主要承担生态保护功能;建设用地配置结果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错位格局,有助于扬州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提出了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生态-经济”比较优势 优化配置 空间单元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组态分析——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伟 徐腾达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数字经济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其需要科技金融生态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构建一个由财政投入、风险投资、科技贷款、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和科技服务组成的科技金融生态,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我国31个省级行政... 数字经济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其需要科技金融生态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构建一个由财政投入、风险投资、科技贷款、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和科技服务组成的科技金融生态,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科技金融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金融要素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科技金融生态通过多要素形成的组态发挥作用;(2)在科技金融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两类组态中,政府-市场协同模式的绩效高于市场主导模式,说明市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而政府与市场协同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至更高水平;(3)在数字经济未能实现高水平发展的组态地区中,金融市场发展不足是共性问题。研究结论为各地因地制宜优化科技金融生态提供理论借鉴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生态 数字经济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fsQCA 组态 政府-市场协同模式 市场主导模式 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优势原则与江西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家健 《求实》 2000年第12期27-28,共2页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处于生产因素导向阶段 ,其经济发展战略应该遵循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则” ,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江西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是根据江西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实事求...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处于生产因素导向阶段 ,其经济发展战略应该遵循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则” ,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江西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是根据江西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作出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原则 资源禀赋结构 生态经济
全文增补中
比较优势、空间差异与区域产业定位——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赵霞 王志增 朱启航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2期17-26,共10页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及各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地区进行双向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丝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工业优势产业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薄弱;各...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及各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地区进行双向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丝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工业优势产业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薄弱;各省区工业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且发展极不均衡。为此,各地应明确优劣势,精准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积极培育四川作为西南、陕西作为西北的两个增长极,发挥其带动作用;合理化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工业结构,改变其资源密集型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 比较优势 产业定位 偏离-份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经济与生态农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发展
5
作者 方文宇 王绍山 +1 位作者 孙红霞 秦树有 《农村科学实验》 2005年第8期44-44,共1页
特色经济就是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特点而形成的经济。它的特点是:一是地理位置区位性强,产品独有独特。二是以当地的资源为依托。三是市场前景广阔、市场竞争力强。四是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特色经济 生态农业 比较优势 综合效益 敦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方法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陶战 高怀友 +2 位作者 周其文 姜达炳 郭盛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借鉴“生态系统诊断与处理”(EDT模式 )方法和医学“病人 健康模板比较分析法”(PTA)诊断基本原则 ,研究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定量诊断了湖北省大冶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状况与问题、建设重点及其发展潜力。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诊断方法 定量诊断 大冶市 “生态系统诊断与处理” “病人-健康模板比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优势下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发展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崔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进出口商品增长较快,贸易逆差逐渐转向贸易顺差。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倡导的对外企业技术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创新力在不断提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进出口商品增长较快,贸易逆差逐渐转向贸易顺差。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倡导的对外企业技术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创新力在不断提高,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商品贸易逐渐形成互补和竞争的关系,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相对较稳定,但也伴随着压力。中国与东盟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性产品的优势互补,加快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对资本密集型出口商品产业的投入,实施适度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加强双边金融设施与交通设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比较优势理论 RCA指数 经济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生产力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6
8
作者 廖洪泉 李朝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5,99,共6页
生态生产力的实质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两者叠加并有机协调而成的生产力合力。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基础和生态生产力主体状况等现实条件决定了它只有发挥自然生态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变社会生产力... 生态生产力的实质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两者叠加并有机协调而成的生产力合力。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基础和生态生产力主体状况等现实条件决定了它只有发挥自然生态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变社会生产力的劣势现状,大力促进生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增强生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才能走上以生态产品生产为支柱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西部民族地区两个主体的生产力,实现两种生产力的正向耦合,形成强大的生态生产力合力,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生产力 西部民族地区 比较优势 产业选择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青峰 吴发启 王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7-1365,共9页
在以往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定义了生态经济功能定位的概念,确定了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资源,并对其主导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论述;运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了黄土高原18个生态经济区的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系统归... 在以往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定义了生态经济功能定位的概念,确定了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资源,并对其主导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论述;运用区位商分析法评价了黄土高原18个生态经济区的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系统归纳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功能极重要的区域及其分布格局;根据生态经济功能定位依据,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归纳法,对各生态经济区进行特征描述和功能定位,为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定位 区位商 生态经济 主导性资源 资源、产业比较优势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与浙江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亚玲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本文结合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欠发达地区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一种生产要素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发展生态经济 ,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浙江 欠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比较优势 实证分析 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州生态特色经济战略构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宏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3-46,共4页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恩施州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实施以生态为基础的特色经济战略是恩施州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全州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恩施州特色经济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以生态为基础的...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恩施州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实施以生态为基础的特色经济战略是恩施州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全州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恩施州特色经济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以生态为基础的特色经济战略,以发挥生态比较优势为核心,建立以生态为基础的特色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州 生态特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资源 生态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分工 被引量:9
12
作者 孟庆民 杨开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5-99,共5页
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得到加强,诱致了新的集聚与扩散。本文指出,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分工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规模经济-分工的产生、作用与意义,以及规模经济分工的普适性;并且进一步指出规模经济-分工是分工... 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得到加强,诱致了新的集聚与扩散。本文指出,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分工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规模经济-分工的产生、作用与意义,以及规模经济分工的普适性;并且进一步指出规模经济-分工是分工发展的高级形式,比较优势分工是分工的低级形式。最后探讨了规模经济-分工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上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工 规模经济-分工 比较优势 集聚 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英 谭鑫 曹和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更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某国内部问题,也在日益全球化,尤其是随着外贸和投资而产生的污染跨境转移问...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更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某国内部问题,也在日益全球化,尤其是随着外贸和投资而产生的污染跨境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跨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转移污染物、转移污染企业、出口污染产品和消耗他国资源等,而经济学中的经济理性人假说、环境外部性、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都解释了跨境污染产生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污染物 跨境 比较优势理论 经济全球化 生态文明建设 生命周期理论 经济理性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战略的成本与收益:一个分析框架——对新结构经济学的目标、争议与拓展的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才辉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1期29-48,共20页
新结构经济学的目标是从比较优势的视角形成一个认识并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以结构变迁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新综合体系。然而,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静态比较优势的动态性质、发展战略的制度基础等关键问题上依然面临着诸多争议... 新结构经济学的目标是从比较优势的视角形成一个认识并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以结构变迁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新综合体系。然而,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静态比较优势的动态性质、发展战略的制度基础等关键问题上依然面临着诸多争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如下一个发展战略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框架。首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发展政策的两难困境:由于市场中存在信息、协调、外部性、刚性等等问题,需要积极的发展政策来激励理性的市场个体充分利用发展机会,但被干预了的市场必然存在扭曲,真实的发展绩效取决于发展政策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其次,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战略的边际成本增加而边际收益降低,最优的政府干预程度需要削减。最后,在政府及其代理人与市场个体利益相容的条件下,发展战略的最优动态调整能够实现。否则,发展战略的动态调整轨迹就取决于产权分布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新结构经济 发展战略 比较优势 成本-收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对策
15
作者 谭宏 马正兵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对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经济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因子平面图中变量和样品之间的关系,对三峡库区农业经济区尝试进行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三个亚区域细分,表明重庆三峡库区应对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重点产业突破,进... 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对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经济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因子平面图中变量和样品之间的关系,对三峡库区农业经济区尝试进行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三个亚区域细分,表明重庆三峡库区应对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重点产业突破,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结构 生态经济 农业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汉平 《江西农业》 2016年第5期10-12,共3页
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大的品牌。建设绿色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农业在全国率先绿色崛起、打造全国绿色食品... 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大的品牌。建设绿色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农业在全国率先绿色崛起、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面临着新挑战,既受"两板挤压",农业比较效益收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农业 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崛起 农业发展 生态优势 农村经济 农业比较效益 农业经营方式 产品安全 产业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思路 调整结构 发展生态畜牧业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兄良 叶建川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4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 创新思路 调整结构 山区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农业基础设施 西部大开发 生态优势 半山区 经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研究
18
作者 王世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13,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基本概念。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基本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金融、科技等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在结构、功能、行为上既遵循生态规律 ,又遵循经济规律的金融发展模式。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服从和服... 本文提出了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基本概念。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基本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金融、科技等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在结构、功能、行为上既遵循生态规律 ,又遵循经济规律的金融发展模式。三峡生态金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服从和服务于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 ,通过金融政策导向 ,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引导和推进三峡库区沿着可持续发展方向 ,实现从工业化欠发达区域向生态化区域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等途径和方法 ,实现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为此提出了增强金融比较优势、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应对WTO挑战、构建生态金融安全区、综合开发利用政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经济 金融系统研究 生态金融 公司治理机制 比较优势 核心竞争力 信贷资产质量 金融安全区 政策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瑞珍 王道龙 +4 位作者 罗其友 姜文来 毕于运 吴永常 陶陶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101,共7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继续和深入。本文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传统农区、大城市郊区、西部生态脆弱区)近几年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继续和深入。本文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传统农区、大城市郊区、西部生态脆弱区)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及问题,提出了四大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 传统农区 大城市郊区 西部生态脆弱区 比较优势 不同类型区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走”变“快跑” 吉林加快振兴步伐
20
作者 金花 张爱群 郝瑞军 《地方财政研究》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释放东北发展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在加工制造、农业基础、人才、科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因此,...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释放东北发展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在加工制造、农业基础、人才、科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因此, 要结合吉林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变“快走”为“快跑”,不断加快振兴步伐,进一步提高吉林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协调发展 比较优势 加工制造 国有经济 综合实力 战略决策 十六大 发展潜力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