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348
1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赵文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44-1449,共6页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生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生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中的“源”“汇”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源”“汇”景观的概念和理论。认为根据不同景观类型的功能,可以将他们划分为“源”“汇”两种景观类型,从而将过程的内涵融于景观格局分析中。该理论认为:(1)在格局与过程研究中,异质景观可以分为“源”“汇”景观两种类型,其中“源”景观是指那些能促进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汇”景观是那些能阻止或延缓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2)“源”“汇”景观的性质是相对的,对于某一过程的“源”景观,可能是另一过程的“汇”景观,“源”“汇”景观的分析必须针对特定的过程;(3)“源”“汇”景观区分的关键在于判断景观类型在生态过程演变中所起的作用,是正向推动作用还是负向滞缓作用;(4)不同类型“源”(或者“汇”)景观对于同一种生态过程的贡献是不同的,在分析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这种作用的差异;(5)“源”“汇”景观理论可以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热岛效应等不同领域。“源”“汇”景观理论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景观类型在空间上的动态平衡对生态过程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一个地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的深入,希望以此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源”、“汇”景观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理论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理论的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红伟 王占岐 +2 位作者 柴季 魏超 陈一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探寻生态脆弱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使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产生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研究方法:根据"源""汇"景观理论,建立针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 研究目的:探寻生态脆弱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使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产生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研究方法:根据"源""汇"景观理论,建立针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评价模型。研究结果:以十堰市房县为研究区开展适宜性评价,沙河乡、万峪河乡等7个乡镇的景观空间负荷综合对比指数为0.96、0.92等,较适宜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土城镇和化龙堰镇不同级别的指数出现急剧增加后波动较小,也较适宜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最后对整治适宜性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已开展整治的情况高度吻合。研究结论:构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生态脆弱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村居民点整治 源”“”景观 适宜性 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洞庭湖流域洪涝风险评估及雨洪径流过程响应
3
作者 张凌暄 焦胜 +1 位作者 卢洁 牛彦合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405,共11页
源汇景观格局是影响流域雨洪径流过程与洪涝风险的重要因素,探索一种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流域洪涝风险评估方法对流域洪涝风险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修正并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各年份流域洪涝风险,揭... 源汇景观格局是影响流域雨洪径流过程与洪涝风险的重要因素,探索一种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的流域洪涝风险评估方法对流域洪涝风险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修正并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各年份流域洪涝风险,揭示洪涝风险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而后利用SCS⁃CN模型与局部等体积法模拟分析各年份雨洪径流过程特征,并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探究雨洪径流过程与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相关关系,以此验证新模型运用于洪涝风险评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40年间源景观建设用地的扩张最为显著,汇景观持续减少,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源景观空间上集中于环洞庭湖与湘江流域。(2)40年间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流域洪涝风险逐渐提高,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其中湘江与环洞庭湖流域洪涝风险较高,资水流域洪涝风险次之,澧水与沅水流域洪涝风险较低。(3)40年间平均径流量、淹没深度及各风险区占比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雨洪径流过程加剧使得洪涝风险不断上升,传统模型模拟结果与源汇景观模型评估结果相吻合。(4)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与雨洪径流过程各特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源汇景观在高程、坡度及距离上的空间格局对于雨洪径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源汇景观模型评估流域洪涝风险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可为流域洪涝风险定量评估提供耦合格局与过程的新方法,为合理配置流域景观格局、保障雨洪安全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模型 洪涝风险评估 景观格局 雨洪径流过程 洞庭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城市热环境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构建
4
作者 陈立 张福庆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1-392,共12页
在全球热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揭示城市热环境格局与产生机理对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与分级,分析热环境空间演变特征;其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 在全球热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揭示城市热环境格局与产生机理对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与分级,分析热环境空间演变特征;其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景观类型,从中提取连通性高、面积大、热贡献度显著的核心区斑块为中心“源”“汇”;最后,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源源”、“汇汇”、“源汇”廊道,从“格局过程”的动态视角构建能体现“补给传导作用”过程的多层级景观网络。研究结果表明,2009—2022年南昌市高温区面积从369.53 km^(2)增长至705.15 km^(2),低温区面积从1015.66 km^(2)减少至936.57 km^(2)。空间尺度上,热环境质心集中于青山湖区内,分布自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温降格局。提取Ⅰ、Ⅱ类中心“源”26个,占研究区面积11.0%;中心“汇”28个,占研究区面积66.5%。构建“源源”廊道24条,“汇汇”廊道24条,“源汇”廊道51条,其中,一级补给廊道39条,二级传导廊道52条,三级作用廊道47条,识别热传递战略点共7个。研究揭示了南昌市热环境恶化的趋势,提出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有效改善了热量传导机制,对热岛效应具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格局与过程 “源”景观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构建农林交错的县域景观生态修复格局——以鄂伦春旗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银龙 王永亮 +5 位作者 李瑞嘉 李永春 陈国栋 邰苏日嘎拉 张栋 杜雨春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3-473,共11页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明,鄂伦春旗地区林地源景观面积28054.2 km^(2),草地源景观面积2912.9 km^(2),水域源景观面积141.4 km^(2),源景观占鄂伦春旗总面积的85.58%,生态功能及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但是旗南部均以耕地为主,南北部景观生态安全质量差异较大。针对各类修复区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布区域范围,修复次序为林草水修复重要区>林草修复重要区>草水修复重要区>林水修复重要区>草地修复重要区>水域修复重要区>林地修复重要区。创新提出了研究区生态保护核心区及重点生态修复区分布范围,构建了“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廊道和“四横二纵”的生态修复格局,为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要景观的欠发达县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做出示例。可广泛应用于存在较多类型生态保护区且农林混杂交错的县域地区,为区域生态保护、空间规划管制、构建生态修复格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生态修复格局 鄂伦春旗 县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田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2,共8页
市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对于市域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现阶段较为被动而静态的功能分区研究忽视了市域生态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剧烈变化。而景观生态学的"源-汇"概念和相关手段,将区域生态... 市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对于市域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现阶段较为被动而静态的功能分区研究忽视了市域生态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剧烈变化。而景观生态学的"源-汇"概念和相关手段,将区域生态功能空间格局与不断变化的生态过程之间建立了联系,在生态功能分区科学理性的研究实践中运用前景广阔。运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通过对于研究区域中"源"景观的划分,设定不同景观要素的阻力值,构建基于"源"动态特征的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计算得出阻力面。并进一步通过寻找阻力面突变点来确定分区阈值,最终确定通辽市域尺度生态功能的5大分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分区管控措施与指引。研究将市域生态要素在城市化下的动态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有机关联并制定科学的分区策略,为市域生态空间的优化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理论 景观生态学 市域尺度 生态功能分区 阻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和“源-流-汇”范式景观格局分析的景观生态学工具箱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冯青郁 凡会会 +5 位作者 杨磊 陈利顶 黄勇 李博永 范茵琳 杨能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78-4686,共9页
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是评价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先决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的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都仅提供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分析范式的格局指数计算,不包含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计算。这不仅无法适... 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是评价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先决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的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都仅提供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分析范式的格局指数计算,不包含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计算。这不仅无法适应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计算场景和速率的需求。针对该问题,在研发基于“源-流-汇”的范式的指数算法的基础上,开发了景观生态学工具箱(Landscape Ecology Toolbox,LET)。不仅同时提供基于两种分析范式下的景观格局指数计算,也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和命令行两种运行方式。在对LET主要功能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LET同现有景观分析软件在操作逻辑、景观指数计算范围、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最后对软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工具箱 景观格局指数 “源-流-汇”范式 “斑块-廊道-基质”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生态型市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58
8
作者 田雅楠 张梦晗 +1 位作者 许荡飞 张圣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11-2321,共11页
生态型市域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批以生态输出为己任,支撑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型区域,该类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协调域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选取典型生态型市域张家口市,基于"... 生态型市域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批以生态输出为己任,支撑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型区域,该类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协调域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选取典型生态型市域张家口市,基于"源-汇"理论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划定不同保护重点的五大生态功能区,识别重点生态保护区、重点生态修复区和廊道系统,以此作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础,逐步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保护体系,同时提出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优先次序,为张家口市生态安全格局分步骤建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重点保护区缺失严重,缺失区域总面积达1555.77 km^2,占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的75.60%,重点生态修复区域比例较大,占全区面积的24.27%,生态廊道存在3个主要缺失区域,针对张家口市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任务艰巨的现状,提出了分步骤建设的构建思路,即优先进行重点生态修复、重点生态保护缺失区域和生态廊道缺失区域建设,针对重点生态修复区域面积比例较大提出了分步修复的优先次序,即水域修复区>林草水修复区>林草修复区>林水修复区>水草修复区>林地修复区>草地修复区,并提出了优先建设冬奥会场及沿途生态廊道的思路,此外,为实现张家口区域生态系统的支撑作用,需在完成重点区域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态保护范围。研究为欠发达生态型市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生态型市域 生态安全 最小阻力模型 张家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调控理论的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途径--以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水源区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韦薇 张银龙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7,共7页
城市饮用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控制是确保饮水安全的关键环节。应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依照影响养分流失的坡度、降水、地势等因素来判定"源""汇"景观类型,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有效地截留进入水体的养分元... 城市饮用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控制是确保饮水安全的关键环节。应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依照影响养分流失的坡度、降水、地势等因素来判定"源""汇"景观类型,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有效地截留进入水体的养分元素,从而指导区域总体规划中各景观类型的合理布局。结合天津市饮用水源地蓟县于桥水库保护性规划的实例,以"源—汇"景观调控理论为指导,通过合理的调控布局减"源"增"汇"。最后,提出系统的调控措施来控制"源"的养分移动,并提高"汇"景观固定养分的能力,达到各景观单元中养分的平衡,实现控制面源污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调控理论 格局 污染 于桥水库 天津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溶解态养分输移对“源—汇”景观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珂 王小燕 +3 位作者 杨澜 崔璨 李佳明 龙翼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8-423,共16页
“源—汇”景观格局反映了流域土地利用配置与空间要素分布,导控流域能源流动与水沙过程,是影响小流域养分流失的重要因素。为探明景观格局对不同降雨类型下,农业小流域溶解态养分输移的影响,以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的传统农业型集水区... “源—汇”景观格局反映了流域土地利用配置与空间要素分布,导控流域能源流动与水沙过程,是影响小流域养分流失的重要因素。为探明景观格局对不同降雨类型下,农业小流域溶解态养分输移的影响,以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的传统农业型集水区与农林复合型集水区为研究对象,监测不同强度侵蚀性次降雨事件中,两个集水区出口断面处径流溶解态氮、磷浓度,利用航测数据结合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源-汇”景观空间格局,引用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LWLI)进一步分析小流域溶解态养分输移对“源—汇”景观格局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传统农业型集水区内,“源”“汇”景观面积比为1.8︰1,以“源”景观为主,景观垂直分异性明显;农林复合型集水区内“源”“汇”景观比例约1︰1,且均衡分布,但高陡坡区域占比高、平均坡度大。(2)两种类型集水区内,溶解态氮、磷流失负荷均表现为暴雨>中雨>大雨,而不同降雨事件中,传统农业型集水区养分输出负荷及其变异系数均高于农林复合型集水区,养分输移波动性强,更易受到降雨强度变化的影响。(3)农业用地在两种集水区内均是主要的养分流失来源,但受坡度限制,其他林地可能是农林复合集水区中重要的养分迁出区域;传统农业型集水区的LWLI高达0.75,表征了该集水区的高氮、磷流失风险;农林复合型集水区LWLI为0.28,养分输出量低,这是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与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源—汇”景观格局对小流域养分流失影响显著,可通过“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对小流域养分流失风险进行判别,并为“源—汇”景观格局优化及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源”景观格局 溶解态养分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源-汇”景观对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文静 赵敬源 +1 位作者 马西娜 韩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2,共15页
【目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方面亟需开展相应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指数加权变异模型,分析城市“源-汇”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基于... 【目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方面亟需开展相应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指数加权变异模型,分析城市“源-汇”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与约束性排序分析法,探究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揭示“源-汇”景观对“碳污”的协同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源-汇”景观格局的特征尺度为距离研究区几何中心3 km、7 km、14 km的幅度边界处;碳排放量、PM_(2.5)、PM_(10)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模型判定系数R^(2)分别为0.8541、0.8238与0.7885;“碳污”与景观指数之间的多元多重回归模型判定系数R^(2)为0.7540;16个“源-汇”景观关键指数对“碳污”的累计解释率达到66.2%,与“碳污”相关性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9%。【结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环路界限可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扩展过程与分布特点;冬季采暖期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对街区内绿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绿地率、香农多样性指数以及建筑密度与建筑高度变异系数进行差异化空间配置,可对“碳污”具有显著的协同消减影响。研究结果为城市景观规划、碳排放量与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景观 碳排放量 可吸入颗粒物 协同效应 空间配置 西安市 人类活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深圳河湾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洪庆 陈明慧 +2 位作者 程飞飞 宋红艳 鞠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7-224,共8页
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实时监测与模拟具有难度,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角度为区域污染风险评价与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深圳河湾流域为案例,基于“源-汇”理论,通过源汇景观识别、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评价污染风... 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实时监测与模拟具有难度,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角度为区域污染风险评价与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深圳河湾流域为案例,基于“源-汇”理论,通过源汇景观识别、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评价污染风险,且与实地监测污染物数据进行数值与空间相关性分析,验证其结果准确性与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1)污染物监测数据表明流域内雨季总氮、总磷平均浓度超标率为12.99%、11.89%,非雨季超标率为8.61%、9.44%,雨季风险高于非雨季,5、7、9、10、12、13号子流域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下游污染风险高于上游,沿海污染风险高于非沿海。2)非点源污染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7、9、10、12、13号子流域处于污染高风险区,集中在布吉河流域与福田河下游,占流域总面积的16.93%。3)两种风险结果具有一致性,数值上具有高度显著性,空间上具有聚集性。基于“源-汇”理论的非点源污染风险指数法适用于区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源-汇”理论 非点污染风险指数 污染风险 深圳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海口城市景观格局与热岛效应响应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玉杰 马昊 +2 位作者 邓涛 张源 付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3-232,共10页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加剧了热环境恶化。以2000、2005、2010、2015年和2018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择热场变异指数、汇源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分析海口陆域在城乡梯度上的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贡献及其...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加剧了热环境恶化。以2000、2005、2010、2015年和2018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择热场变异指数、汇源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分析海口陆域在城乡梯度上的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贡献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热岛梯度演变集中于西海岸、中心城区和江东新区等区域。2)不同汇源景观的平均热场变异指数不同,呈裸地>人工表面>源景观>灌木草地>农田>汇景观>林地>水体的规律。3)源、汇景观在中心城区对热岛贡献值最大,沿着梯度方向对热岛贡献度逐渐降低;随着城镇不断扩张,在城乡梯度方向汇区比例不断增大、源区比例不断减小,导致了热岛的空间转移与扩散。4)景观效应指数在中心城区段(T1~T7)沿城乡梯度快速递减且促进热岛比例大;在郊区段(T8~T21)波动上升且缓解热岛比例大。由此,提出基于区域景观系统理论的热岛缓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地表城市热岛 梯度分析 “源-汇”理论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源、汇”的动态特性及其量化方法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申来 周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7,71,共5页
正确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尽管基于"源""汇"过程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较好地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但是对于如何定量刻画"源""汇"景观及其动态特性... 正确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尽管基于"源""汇"过程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较好地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但是对于如何定量刻画"源""汇"景观及其动态特性没有提出科学的方法。针对上述不足,深入分析了"源"、"汇"景观的动态特性,并从景观阻力与侵蚀力平衡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定量判断"源""汇"景观格局的方法。这个方法的特点包括:(1)基于土壤侵蚀过程定量判定景观"源、汇"动态;(2)由于景观"源、汇"动态定量判定中充分考虑到降雨和土壤的异质性,对环境背景值不同的地区也适用。(3)从距离、相对高度和坡度3个方面建立景观格局动态评价模型即景观空间负荷对比动态指数,该指数很好地将景观格局动态与生态过程联系在一起,使定量研究和预测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成为可能。通过分析景观空间负荷对比动态指数与流域出口处泥沙监测值的相关性,可以揭示某一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理论 生态过程 景观格局动态 距离成本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装配式立体绿化酒店的固碳减排模式研究
15
作者 李炳璋 王奕晴 +2 位作者 王菁晶 张雅星 谭宗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233-235,共3页
阐述了组合式建筑与立体绿化建筑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实现碳减排目标中的功能角色,对比分析了国际与国内该类型酒店的发展近况,研究着重讨论了“源汇”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上海Urbn Hotel酒店和福州梅园酒店闽侯大学城店为例,实证... 阐述了组合式建筑与立体绿化建筑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实现碳减排目标中的功能角色,对比分析了国际与国内该类型酒店的发展近况,研究着重讨论了“源汇”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上海Urbn Hotel酒店和福州梅园酒店闽侯大学城店为例,实证了理论的积极效用。研究建构了一套组合式垂直绿化酒店的碳固定与减排模式,涵盖了模式的架构设计、执行策略及成效评估机制,着重强调了模式长期运行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装配式立体绿化酒店 固碳减排 “源汇”理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汇”景观调控理论的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途径初探——以深圳市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佟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73,77,共3页
城市饮用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控制是确保饮用水源安全的关键环节。应用景观生态学"源一汇"理论,通过对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内的现状调查分析,判断对应的"源"与"汇"景观类型,指导水源地周边各景观类型的合理布... 城市饮用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控制是确保饮用水源安全的关键环节。应用景观生态学"源一汇"理论,通过对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内的现状调查分析,判断对应的"源"与"汇"景观类型,指导水源地周边各景观类型的合理布局,进行水源保护林建设,从而截留进入水体的面源污染及营养元素,达到控制面源污染,减"源"增"汇"目的,实现景观单元的养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调控理论 西丽水库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识别方法——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被引量:226
17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1 位作者 徐建英 巩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406-2413,共8页
正确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进一步深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 ,但是由于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涉及到不同的研究尺度 ,并且随着尺度的变化而变化 ,加上面状生态过程监测数据无法直接获得 ,导致很难定量描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 正确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进一步深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 ,但是由于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涉及到不同的研究尺度 ,并且随着尺度的变化而变化 ,加上面状生态过程监测数据无法直接获得 ,导致很难定量描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本文以非点源污染作为研究的典型生态过程 ,通过分析不同景观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在非点源污染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借用洛伦兹曲线的理论 ,从距离、相对高度和坡度三个方面建立了不受尺度限制的景观格局评价模型——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该指数可以较好地将具有面状特性的景观格局与点状监测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定量研究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成为可能。该评价模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不受空间尺度的限制 ,具有跨尺度的功能 ;2适宜于环境背景 (降雨和土壤等 )相似的地区 ;3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具有相对比较意义 ,其值越大 ,表示该类景观空间格局对流域出口监测点的贡献越大 ,反之越小 ;4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不能用来预测流域出口监测点非点源污染或水土流失的值 ,但是可以通过比较计算不同流域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来判断流域发生养分 (水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景观格局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生态过程 非点污染 洛伦兹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单元的流域土壤侵蚀风险格局识别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金亮 谢德体 +1 位作者 倪九派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216-8226,共11页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选取位于三峡库区的綦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航空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壤数据库,进行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以此作为研究区的源汇景观单元...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选取位于三峡库区的綦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航空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壤数据库,进行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以此作为研究区的源汇景观单元。综合景观类型、土壤和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的贡献,构建源汇景观单元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进行修正并进行土壤侵蚀风险格局识别,最后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土壤侵蚀的模拟,以此验证风险格局的合理性,并综合分析了源汇景观空间特征:源汇景观单元组成结构、权重和土壤侵蚀风险。结果表明:(1)源汇景观单元权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向低丘缓坡区过渡的地带,坡度较大、土壤可蚀性较高,以及水田、旱地和居民点的源汇景观单元也较为集中分布。(2)各子流域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基于源汇景观单元并赋予其权重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流域内部土壤侵蚀规律,可作为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3)依据各子流域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特征可将库区綦江流域划分为五大土壤侵蚀景观风险区:北部沿江地区各子流域耕地分布较为集中且相对水流路径较短,以及林草地较少,土壤侵蚀风险大;中部丘陵地区源景观单元分布较为分散,景观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土壤侵蚀风险;南部中低山区以林地汇景观分布为主,源景观分布相对较小,土壤侵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单元 水文响应单元 土壤侵蚀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格局的传统乡村景观保护与导控策略 被引量:11
19
作者 熊星 唐晓岚 +2 位作者 叶海跃 王军围 刘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125,共6页
传统乡村景观人文与生态系统交织,时空演进因素复杂,其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推导是对其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借助在物质流动和景观过程模拟中具有突出优势的“源汇”理论和方法,解析传统乡村地域中的“源”与“汇”,提出基于正负双向“源汇... 传统乡村景观人文与生态系统交织,时空演进因素复杂,其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推导是对其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借助在物质流动和景观过程模拟中具有突出优势的“源汇”理论和方法,解析传统乡村地域中的“源”与“汇”,提出基于正负双向“源汇”格局的传统乡村景观保护策略和实施路径,为传统村镇的规划编制和数字化管理提供空间分析方法与决策支持,以期探索一条兼顾人文、生态景观保护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景观可持续利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格局 保护与导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农田系统中源汇型景观组合控制面源磷污染 被引量:13
20
作者 章明奎 王丽平 张慧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0,共5页
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分析和小区试验,研究浙江省农田系统中源汇型景观组合及其控制面源磷污染的效果。调查表明,浙江省农田系统中源、汇配置的景观类型主要有:蔬菜地-稻田系统、蔬菜地-茭白田系统、桑园地-稻田系统、旱地-稻田系统、高... 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分析和小区试验,研究浙江省农田系统中源汇型景观组合及其控制面源磷污染的效果。调查表明,浙江省农田系统中源、汇配置的景观类型主要有:蔬菜地-稻田系统、蔬菜地-茭白田系统、桑园地-稻田系统、旱地-稻田系统、高施肥稻田-低施肥稻田系统、农地(稻田、旱地)-多塘系统、农地(稻田、旱地)-植草水道(泥质排水沟)等。不同利用方式农田排水中磷含量有较大的差异,总磷平均含量为桑园>蔬菜地>稻田、小麦田、油菜田>休闲地>茭白田。小区试验表明,利用蔬菜地(旱地)-稻田-茭白系统、蔬菜-稻田系统、桑园-稻田系统和蔬菜地-(多)水塘系统可明显降低磷流失。建议对某些养分流失严重的农业流域,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增加养分汇型景观面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系统 景观结构 污染控制 养分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