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支撑临空经济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团社 田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7,共4页
重点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与临空经济区的关系,解析城市轨道交通对临空经济区域之间引力的提升作用,促进“港”“产”“城”三者的融合,支撑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提出临空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的布局模型,即:放射布快线—串联延伸布主线... 重点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与临空经济区的关系,解析城市轨道交通对临空经济区域之间引力的提升作用,促进“港”“产”“城”三者的融合,支撑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提出临空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的布局模型,即:放射布快线—串联延伸布主线—连通布次线—空白布加密线。以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布设城市轨道交通网为例,展示了该分析方法和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轨道交通 临空经济区 “港-产-城”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城-人-产”融合的高铁新城产业发展策略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蔡鹏 付欣荣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95,共8页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随着高铁新城大规模的开发,其产业发展面临着与高速铁路站点所在城市发展不融合、与人的城镇化不融合等问题。产业已成为连接高速铁路站点、城市、人口的关键要素,“产城融合、站城一体”已成为高铁新城...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随着高铁新城大规模的开发,其产业发展面临着与高速铁路站点所在城市发展不融合、与人的城镇化不融合等问题。产业已成为连接高速铁路站点、城市、人口的关键要素,“产城融合、站城一体”已成为高铁新城开发建设需突出的理念,基于“站-城-人-产”融合发展理念的产业发展范式能够解决我国高铁新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对国内在建及建成高铁新城产业发展现状的梳理,总结高铁新城产业发展的普遍特征和面临问题,分析高铁新城“站-城-人-产”融合的模式,提出基于产业定位方向、产业体系导向、产业功能构成、产业实施路径的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案,为我国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新 业特征 发展问题 “站---”融合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及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符琳蓉 任以胜 +1 位作者 陆林 张海洲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6,共7页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成为21世纪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对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鉴耦合—协调度从互动程度与发展水平...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成为21世纪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对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鉴耦合—协调度从互动程度与发展水平两个角度测度南通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状况,运用动态发展度和剪刀差方法解析"港—产""港—城""产—城"复合系统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南通市"港—产—城"整体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持续上升,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港—产—城"整体系统融合互动程度呈现出由较低到高的波动发展态势,融合发展水平经历由失调衰退到高度融合的发展历程,融合发展状况实现改善;(3)"港—产""港—城""产—城"复合系统经历多种演化发展阶段,各阶段存在不同效果的交互胁迫作用;复合系统的剪刀差呈下降、上升交替出现的"W型"和"斜S型",发展趋势差异在缩小与扩大中反复循环,需要加强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使其接近融合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城” 融合发展及演化特征 动态发展 剪刀差 南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城融合发展的规模门槛效应研究——基于我国26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韬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质是城市"空间—产业"互动发展。城市"空间—产业"互动发展是城市空间价值在产业变迁中整合与重组的过程。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结构刻画的我国城市"空间—产业"互动发展能力对城市规... 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质是城市"空间—产业"互动发展。城市"空间—产业"互动发展是城市空间价值在产业变迁中整合与重组的过程。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结构刻画的我国城市"空间—产业"互动发展能力对城市规模的推动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且在各等级城市中都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规模门槛效应。建议按照价值链进行城市产业布局,建立基于城市价值链的"空间—产业"互动成长机制,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空间- 规模门槛效应 空间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站区节点-场所属性评估与优化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5
作者 郭雪飞 于晨 +1 位作者 杨森 李思成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在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背景下,站城关系面临转型重塑。评估铁路客站及其毗邻地区交通和城市属性的发展情况,对于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具有诸多助益。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站区针对此方面的系统性定量研究仍略显不足。结合我国铁路... 在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背景下,站城关系面临转型重塑。评估铁路客站及其毗邻地区交通和城市属性的发展情况,对于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具有诸多助益。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站区针对此方面的系统性定量研究仍略显不足。结合我国铁路站区发展的特殊性,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模型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45个铁路站区进行属性评估与优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长三角铁路站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普遍节点属性较强,未能实现节点与场所属性的均衡发展。作为既有铁路站区的指标评估工具,本研究有助于修正影响铁路站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实现站区节点与场所的动态平衡发展,为我国更新以及新建站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与规划 融合 铁路站区 节点-场所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四东 李林 +3 位作者 钟源 陈春林 雷俊 李骏轲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93,共10页
边缘城市是美国郊区化的产物,产业园区是我国拉动经济和拓展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载体,两者都是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通过对美国边缘城市的现象观察及其与我国产业园区的比较研究,从城市、区域、网络三视角,提出产... 边缘城市是美国郊区化的产物,产业园区是我国拉动经济和拓展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载体,两者都是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通过对美国边缘城市的现象观察及其与我国产业园区的比较研究,从城市、区域、网络三视角,提出产城融合化、功能复合化、环境品质化、城镇体系化、数字智慧化等基于边缘城市理论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并以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将边缘城市理论运用于城乡规划实践。同时,立足"边缘城市=边缘+城市"解构,提出边缘城市的核心在于"城市"——立足职住平衡的城市功能中心化;活力在于"边缘"——立足网络协同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形态格局建构,并指出边缘城市依托规模互借协同效应,促进城市形态沿单中心-多中心-城市群演替、空间结构沿等级化-(扁平化)网络化-一体化演化,已成为城市区域走向多中心网络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兴生长点或战略性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业园区 规划策略 融合 中国-泰国崇左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建设行动中“产-景-村”融合度评价及优化研究——基于AHP-GIS混合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馨心 王进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现代化建设对乡村聚落原乡景观的侵蚀日益严重,是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方针的现实瓶颈,成为乡村建设行动中面临的挑战。基于共生理论,从村民视角探讨“产—景—村”融合度,有助于在乡村建设行动中促进现代乡村产业和传统乡村景观的... 现代化建设对乡村聚落原乡景观的侵蚀日益严重,是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方针的现实瓶颈,成为乡村建设行动中面临的挑战。基于共生理论,从村民视角探讨“产—景—村”融合度,有助于在乡村建设行动中促进现代乡村产业和传统乡村景观的统筹发展。以河北省保定市大汲店村为例,首先,采用专家评分、问卷调研及实地访谈方法,结合AHP-GIS及SPSS 24.0软件,就该村“产—景—村”融合度指标进行了归纳和提炼,构建出乡村产业景观和聚落景观融合度评价模型。随后,借助Python获取乡村产业POI点,并通过ArcGIS探究乡村产业景观和聚落景观的融合度以及融合特征。结果显示,大汲店村产业景观与聚落景观之间呈现出功能与空间的高度融合、传统人脉与特色生产技艺的低度融合、聚集中心化以及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空间肌理的保存与再造不再是乡村产业景观和乡村聚落景观融合的唯一措施。(2)要素渗透和人本导向层面的融合较易成为乡村产聚景观融合的短板。(3)主体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塑造是加深乡村产业景观与乡村聚落景观融合度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景观 聚落景观 融合度评价 --”融合发展 AHP-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的开发模式与实践逻辑
8
作者 姬超 李芝兰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7-43,共7页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逐渐成为中外投资合作的新载体、新模式。作为其中的典型案例,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吉布提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平台作用,而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采用了“前港-中区-后城”...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逐渐成为中外投资合作的新载体、新模式。作为其中的典型案例,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吉布提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平台作用,而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采用了“前港-中区-后城”的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实践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在项目选址上,另择新地建设,充分规避对既得利益体系的冲击;(2)在项目目标上,优先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增强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3)在项目主体上,由政企不分转向企业主导,着力构建灵活务实的政企协作关系;(4)在项目实施上,坚持分步推进和渐进扩展的开发路径。最终,通过自贸区建设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体系,这对中非合作以及其他境外经贸合作区产生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 吉布提国际自贸区 -中区- 实践逻辑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