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网络的湖南“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金龙 杨伶 +1 位作者 张贵 尹少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8-129,共12页
【目的】探究基于空间网络的湖南"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以促进湖南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在"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演变发展评价的基础上,... 【目的】探究基于空间网络的湖南"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以促进湖南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在"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演变发展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排列组合理论对湖南复合系统演变发展进行评价,并按照各子系统的等级差异进一步分类。运用空间网络相关理论,构建"以研究单元为节点、以研究单元复合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边权"的复合系统空间网络,引入空间依赖度对边权进行赋值,描述节点在局部空间格局中的地位,并结合节点度进一步界定关键节点和需调控的研究单元,从而提出复合系统空间格局优化的有效调控方式。【结果】湖南复合系统以生态优势型和生态较好型为主导,呈现向多元化和高度均衡发展的演变趋势。从拓扑结构来看,单一化和低度均衡型节点在空间网络的影响和作用较大;而多元化和高度均衡型节点的影响和作用较小。结合空间效应强度来看,单一化和低度均衡型节点在局部空间格局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改善空间较大;而多元化和高度均衡型节点的地位相对重要,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结论】单一化和低度均衡型节点对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大,但实际调控难度较大;而多元化和高度均衡型节点在局部空间格局中具有重要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但该部分研究单元对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湖南"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进一步研究2015年湖南复合系统空间网络的节点度-空间效应强度发现,在优化空间格局主体思路的指导下,有效调控方式可确保关键节点在复合系统空间格局中的地位,并应对复合系统演变发展中存在改善空间(空间效应强度低于0.5)且对整体空间格局影响较大(节点度在5以上)的研究单元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网络 “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空间格局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调函数的协调等级,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理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的战略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宗礼 杨贤远 +1 位作者 沈清林 方良斌 《中国水利》 2005年第13期76-79,共4页
节水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生态诸系统在内的复合大系统,要建立节水型社会就必须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实施和管理。在研究中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视为一个过... 节水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生态诸系统在内的复合大系统,要建立节水型社会就必须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实施和管理。在研究中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视为一个过程系统,据此提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不同阶段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 社会-经济-生态 复合系统 战略对策 生态 经济 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 过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柴春梅 王宏卫 +3 位作者 樊永红 桂阳 赵喆 魏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0,64,共6页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根据DPSIR模型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发展模型综合评价了2000—2012年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明显低于社会和生态综合评价指数,社会和生态趋于...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根据DPSIR模型构建了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发展模型综合评价了2000—2012年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明显低于社会和生态综合评价指数,社会和生态趋于平衡,协调发展度处于失调衰退类;2006年生态综合评价指数急剧下降,社会综合评价指数高于生态和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开始由失调衰退类向亚协调发展类转变;2007—2012年,经济和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社会综合评价指数,由亚协调发展类转为协调发展类。根据协调发展趋势、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出了和田地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协调度 发展度 协调发展度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耦合关系、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以京津冀生态涵养区为例
5
作者 彭文喜 任亮 孔伟 《湖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2-72,共11页
对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为该区旅游地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构建涵养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态涵... 对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为该区旅游地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构建涵养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态涵养区23个县域旅游地脆弱性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涵养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处于高度耦合作用阶段,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明显且耦合紧密,具有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涵养区脆弱性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承德市区和张家口市区耦合协调度较高;涵养区脆弱性耦合关系总体上属于失调衰退发展状态,未来发展中要注重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影响涵养区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粮食生产力、土地资源丰度、旅游地经济旅游依存度、旅游地人口结构和城镇化进程。基于涵养区当前脆弱性耦合状况,可从推进高质量生态涵养建设和保护、加快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优化功能性城市产业经济结构、发挥可利用耕地生产潜力和特质、推进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和建设等方面降低脆弱性,实现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脆弱性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生态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森林资源——社会经济复合大系统协调发展的探讨
6
作者 陶冶 苏世伟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45,共3页
论述了对森林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认识,提出把这两个系统复合成为一个大系统来研究二者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研究的思路与步骤,探讨了该复合大系统的构造和协调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对有关的政策法规得出6点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冉福祥 《甘肃林业》 2001年第3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暖控制 防风固沙 防洪保土 人类健康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区茶-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董成森 肖润林 +1 位作者 彭晚霞 彭佩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杉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向辉 王清春 +3 位作者 李瀚 贺永元 陈永国 王文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5-87,共3页
该文初步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并应用生态经济学的核算方法 ,对青海省东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 .结果表明 ,东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每年约为 80 879 76万元 ,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 38... 该文初步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并应用生态经济学的核算方法 ,对青海省东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 .结果表明 ,东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每年约为 80 879 76万元 ,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 388 37万元 ,间接使用价值为 80 4 91 39万元 ,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在间接使用价值中 ,涵养水源的价值为 378 6 9万元 ,保持土壤减少侵蚀的价值为 713 4 8万元 ,净化服务功能的价值为 79399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经济价值 青海东峡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俊科 李红 +1 位作者 王锡波 马永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可实现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立群 邱俊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观是在近20年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伴随着全球人口激增,人类毫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致使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能... 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观是在近20年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伴随着全球人口激增,人类毫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致使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能力超出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允许限度即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经济发展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丽娟 万志芳 李微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2,38,共6页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森工林区的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不好,只有少数年份是真正的优良协调;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总协调度较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工林区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果-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沙打旺复合系统土壤养分、果树生理生态及产量产值、牧草产量及质量、土地当量值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果-草复合系统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分别提高30%、32%,速效钾降低2.1%,而对速效磷影响较小;苹...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沙打旺复合系统土壤养分、果树生理生态及产量产值、牧草产量及质量、土地当量值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果-草复合系统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分别提高30%、32%,速效钾降低2.1%,而对速效磷影响较小;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24.3%,叶片光合速率提高28%,产量提高15.5%。与单作草场相比,牧草产量提高18.5%,粗蛋白质、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36.4%、27.4%和11.8%。复合系统土地当量值(LER)达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苹果-沙打旺复合系统 生态效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耦合机制及对策——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罗昆燕 周国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5-931,共7页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之一,喀斯特面积达120 000 km2,近1/3的喀斯特区已经石漠化,有585.38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范围,使贵州生态经济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以生态经济理论及系统耦合理论为基...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之一,喀斯特面积达120 000 km2,近1/3的喀斯特区已经石漠化,有585.38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范围,使贵州生态经济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以生态经济理论及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收集贵州省黔西南州1994~2009年的实际数据,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乡相互作用耦合模型,对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耦合机制进行探讨,以揭示复合系统的物质基础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城乡生态经济综合序参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且主要得益于城镇生态经济序参量的快速增长。在复合系统中城镇和乡村的地位发生了重要转变,城镇经济显现出巨大的发展势头。人的能动作用逐渐增强。环境要素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特别是乡村环境要素的改变比较明显。经计算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39~0.49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18~0.42之间,耦合水平不高,但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乡村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48~0.50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18~0.29之间,显示乡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城镇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15~0.50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05~0.33之间,耦合水平不高,显示城镇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给环境带来难以消化的负面影响。针对系统耦合现状及问题,提出今后应以乡村生态经济为基础,推进城镇生态经济的建设,实现复合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耦合模型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秋杰 张福锁 蔡聪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52-56,共5页
阐述了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及内涵,以开封沙地试区近年建设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实例,论证了农林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可行性及其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农林牧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延梅 曹升乐 +5 位作者 于翠松 赵天宇 赵喜富 刘淋淋 宋少文 庄会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已越来越引起关注。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求出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然后采用距离协调度模型得到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度值,对两个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山东省为...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已越来越引起关注。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求出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然后采用距离协调度模型得到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度值,对两个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山东省为例,计算了2001-2012年两系统的协调度值。结果表明: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趋势上升;两系统发展虽然不同步,但协调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主成分分析法 距离协调度模型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森林生态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继平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96年全世界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部分间接损失已占世界 GDP 的14%。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在当前大气 CO_2浓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积减少约占所有... 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96年全世界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部分间接损失已占世界 GDP 的14%。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在当前大气 CO_2浓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积减少约占所有因素和作用的30%~50%。森林在防洪保土、防风固沙、满足人类健康和精神需求方面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经济发展 林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继承 孔祥旋 +2 位作者 寇长林 王秋杰 王永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6,共4页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 通过分析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与调节措施,进而系统地探讨了系统功能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田物质投入不断改善,但K素亏缺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总结了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沙区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