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及阈值研究
1
作者 李伟光 吕润 +3 位作者 李海亮 陈小敏 侯伟 邹海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0-2258,共9页
本研究旨在识别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确定其致灾阈值,并为台风灾害预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EE平台获取台风“摩羯”登陆前后(2024年8月19日至9月18日)Sentinel-2 NDVI数据,结合地形与气象要素(台... 本研究旨在识别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确定其致灾阈值,并为台风灾害预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EE平台获取台风“摩羯”登陆前后(2024年8月19日至9月18日)Sentinel-2 NDVI数据,结合地形与气象要素(台风路径、最大风速、最低气压和降水量等),运用XGBoost模型预测台风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并采用SHAP方法解析气象因子的非线性效应。XGBoos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决定系数(R^(2))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为0.12,表明该模型在预测台风后NDVI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精度。XGBoost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台风前NDVI、台风距离和最大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而坡度与坡向的影响较弱。进一步SHAP分析表明,台风距离和最大风速为影响NDVI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当台风距离<76.4 km时,NDVI显著下降;而当最大风速超过29.3 m/s时,NDVI变化明显加剧,表明强风对植被破坏具有关键作用。台风距离<76.4 km(约11级风圈内)及最大风速超过29.3 m/s的区域内,植被受损尤为严重。建议在台风预警及灾前防御措施中重点关注上述高风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致灾因子 植被变化 致灾阈值 XGBoost模型 SH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9月台风“摩羯”引起的广西大风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2
作者 覃晓玲 覃月凤 +1 位作者 韦丽英 梁建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9月台风“摩羯”引起的广西大风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发生期间,副高持续加强西伸,台风“摩羯”主要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引导,风向西偏北行;低层增强的西南急流及越赤道...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9月台风“摩羯”引起的广西大风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发生期间,副高持续加强西伸,台风“摩羯”主要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引导,风向西偏北行;低层增强的西南急流及越赤道气流卷入为台风输送水汽和能量,使台风环流加强;台风“摩羯”进入北部湾后保持完整的暖心环流结构,弱冷空气从台风的北侧进入低层,促进了“摩羯”北侧低层向台风中心的流入,“摩羯”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这些为此次广西大风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台风在北部湾活动期间大风半径圈始终很大,并且副热带高压紧跟西伸,加大了与台风间的气压梯度,进而使风力加大;台风“摩羯”螺旋云带及其西移后后部偏南急流造成广西西部、南部地区形成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大风 降水 环流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摩羯(2018)影响山东的外围螺旋雨带成因研究
3
作者 盛春岩 范苏丹 +2 位作者 曲巧娜 刘诗军 朱文刚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2-693,共22页
2018年第14号台风“摩羯”8月14日北上影响山东期间,在台风东南侧鲁中以东地区出现了台风外围螺旋雨带,导致多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基于雷达、逐小时降水量、地面、探空、飞机报资料,并利用美国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 2018年第14号台风“摩羯”8月14日北上影响山东期间,在台风东南侧鲁中以东地区出现了台风外围螺旋雨带,导致多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基于雷达、逐小时降水量、地面、探空、飞机报资料,并利用美国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对螺旋雨带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围螺旋雨带是由多条线状对流系统合并发展而成。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表现出较明显的前导层状(LS)降水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特征,即线状MCS由多个对流单体组成,对流为后向发展,且存在多次较强线状MCS由侧面并入线状MCS的过程。强降水主要出现在线状对流系统成熟阶段。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850 hPa以下台风周边的近地层大气。对流发生前,山东上空中低层受高温高湿热力不稳定大气控制,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有利于对流系统发展。随着台风缓慢北上,500 hPa高空有冷空气向下侵入,在台风东南侧鲁中地区900 hPa以下出现西南风和偏南风、以及偏南风和东南风气流的局地辐合,辐合动力抬升触发不稳定大气能量释放,激发出多条局地线状对流系统。对流系统沿引导气流向北发展,西侧对流系统向北发展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与前部线状对流系统多次合并加强,逐渐形成细长的外围螺旋雨带。对流发生过程中上升气流明显强于下沉气流,在成熟阶段对流系统的前方低层出现干冷下沉气流,600 hPa以上高度的对流区随高空引导气流快速东移,对流系统迅速减弱。同化AMDAR飞机报资料可以改进WRF模式台风路径和风场预报,准确预报出对流系统的动力触发机制,从而准确预报出台风外围螺旋中尺度雨带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外围螺旋雨带 短时强降水 WRF数值试验 线状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模拟的台风“摩羯”致灾危险性评价
4
作者 王振国 逯敬一 +6 位作者 康燈杰 费伟 冯旭光 高治国 杨小鹏 王少华 张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6,共9页
近年来我国强台风频发,尤其是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场的风能密度累积计算和对比分析,有效地识别了台风风灾的致灾危险性特征和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2411号“... 近年来我国强台风频发,尤其是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场的风能密度累积计算和对比分析,有效地识别了台风风灾的致灾危险性特征和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2411号“摩羯”在海南岛上,>12级风的覆盖面积为1122 km^(2),>13级风的覆盖面积为630 km^(2),>14级风的覆盖面积为101 km^(2),重灾区主要位于文昌市、海口市;2)2411号“摩羯”台风风能整体高于1409号“威马逊”台风,文昌市地区“摩羯”台风风能总量超过“威马逊”台风13倍左右,约50万kJ;3)重灾区房屋倒塌、农业渔业损毁以及基础设施系统性功能受损,显示出此次台风风灾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趋强趋频,建议基于台风风能估算结果提升抗风设计标准和基础设施韧性,尤其是农村住房、农业设施及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风能 致灾危险性 台风“摩羯” 巨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D星微波湿度计在台风“摩羯”预报中的效果解析
5
作者 冯雨萱 何杰颖 马刚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82,共19页
2411号台风“摩羯”于2024年9月登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湿度计(MWHS-II)成功监测到该台风.本研究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数据同化系统(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WRFDA)中... 2411号台风“摩羯”于2024年9月登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湿度计(MWHS-II)成功监测到该台风.本研究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数据同化系统(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WRFDA)中构建了晴空条件下FY-3D MWHS-II资料三维变分同化框架,通过设置118 GHz,183 GHz单频段以及双频段联合同化及预报试验方案,系统评估了MWHS-II资料同化对台风“摩羯”的强度、路径及降水预报效果.试验表明,同化FY-3D MWHS-II资料有效提升了分析场质量,对台风强度、路径和降水的预报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台风预报方面,同化118 GHz和183 GHz通道对台风路径预报分别改进了17.18%和13.39%,洋面区域的183 GHz同化更使得路径预报改进率达到14.59%;降水预报方面,MWHS-II资料同化显著提升初期24 h内中小雨量级(<25 mm)预报命中率,其中118 GHz通道对强降水(>50 mm)预报表现出独特优势;183 GHz通道的改进效应在24 h后逐步显现,而双频段联合同化方案展现出综合优势,各量级降水的降水分数技能得分(Fractions Skill Scores,FSS)相比控制试验提升显著.FY-3D MWHSII的118 GHz和183 GHz频段在不同预报要素上的差异化改进效果,突显了FY-3D MWHS-II资料在区域台风数值预报中的独特应用价值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湿度计 风云三号D星 卫星微波资料同化 数值天气预报 台风“摩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摩羯”影响下水土流失治理对策研究
6
作者 戴矜君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23-27,共5页
超强台风“摩羯”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秋季台风,显著危害海南岛局部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文章选取澄迈县为典型区域,分析灾前灾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动态变化,据此提出灾后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以期为水土流失综合治... 超强台风“摩羯”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秋季台风,显著危害海南岛局部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文章选取澄迈县为典型区域,分析灾前灾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动态变化,据此提出灾后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以期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受灾前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仍以园地为主;植被受损严重,主要集中在园地,并以高覆盖园地面积受损最显著;水土保持措施受影响范围主要发生在经果林以及水平阶(反坡梯田);灾后水土保持生态安全恢复应重点考虑植被受损区域,特别是坡度5°以下的高覆盖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摩羯” 植被受损 水土保持措施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摩羯”灾后海南、广东天然橡胶恢复生产的种苗供需情况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安锋 田一彤 何长辉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6期5-10,共6页
台风“摩羯”使海南、广东174.5万亩胶园受灾,20.95万亩需更新重种,为保障灾后胶园顺利更新,对上述两省灾后恢复生产的橡胶种苗需求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广东两省每年常规更新的胶园面积在4万~6万亩之间,台风灾害使未来... 台风“摩羯”使海南、广东174.5万亩胶园受灾,20.95万亩需更新重种,为保障灾后胶园顺利更新,对上述两省灾后恢复生产的橡胶种苗需求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广东两省每年常规更新的胶园面积在4万~6万亩之间,台风灾害使未来3年每年会增加约7万亩的胶园更新量;每年的种苗需求将增加240万株,种苗需求总量达到400万株/年左右;种苗需求的品种以‘PR107’‘热研73397’和‘热研917’为主,占总需求量的96%以上。结合全国橡胶种苗生产能力和供给情况,以及本次台风灾后恢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羯”台风 橡胶种苗 更新面积 种苗需求 种苗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摩羯”对海南岛风雨影响过程分析
8
作者 严谨 李贺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对海南岛风雨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台风“摩羯”具有南海快速加强、强度极强、破坏力极大等特点,是仅次于“威马逊”登陆海南的第二强台风,也是登陆越南的最强...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24年第11号台风“摩羯”对海南岛风雨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台风“摩羯”具有南海快速加强、强度极强、破坏力极大等特点,是仅次于“威马逊”登陆海南的第二强台风,也是登陆越南的最强台风。海表温度高、西南季风强和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台风“摩羯”进入南海后迅速加强,刷新多项观测记录,历史极端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台风“摩羯” 风雨实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文化功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宣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96-98,共3页
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使哈尼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类型特征,影响着哈尼族的价值选择、传承范式以及信仰体系,形成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哈尼族原始宗教中的巫师"摩匹",是这一传承机制的执行者。
关键词 “摩匹” 哈尼族 文化功能 宗教活动 占卜 价值选择 祭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伦春民族传统说唱艺术“摩苏昆”发展生态研究
10
作者 李秀珍 温庆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57-358,共2页
鄂伦春民族传统说唱"摩苏昆"艺术是原生态艺术,具有十分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鄂伦春族的说唱艺术"摩苏昆"一直保持了原有游猎民族的历史风貌,体现了鄂伦春人独特的民族文化精髓。鄂伦春民族传统说唱艺术"摩苏昆... 鄂伦春民族传统说唱"摩苏昆"艺术是原生态艺术,具有十分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鄂伦春族的说唱艺术"摩苏昆"一直保持了原有游猎民族的历史风貌,体现了鄂伦春人独特的民族文化精髓。鄂伦春民族传统说唱艺术"摩苏昆"亟待保护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说唱艺术 文化传统 艺术风格 “摩苏昆” 原生态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犬“赛虎”开门红
11
作者 李光权 《警犬》 2003年第2期51-51,共1页
2003年1月4日,武汉市新洲区发生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摩的"命案.警方接案后3小时侦破此案,3名杀人嫌犯先后被擒,警犬"赛虎"找到杀人匕首.
关键词 警犬 发生 “摩的” 新洲区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8月13—15日大连地区大暴雨过程环流形势诊断分析
12
作者 张杨 宋若宁 李金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2期138-142,共5页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实况资料等对2018年8月13—15日大连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副高外围云系台风“摩羯”残余环流以及北部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其中,降水前期13日至14日白天主要受副高...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实况资料等对2018年8月13—15日大连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副高外围云系台风“摩羯”残余环流以及北部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其中,降水前期13日至14日白天主要受副高外围云系和北部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4日夜间至15日白天台风“摩羯”残余环流入渤海后加强,此次环流入海发展过程中始终位于500 h Pa高空槽前和副高外围云系后部,槽前正涡度平流、槽后冷空气的汇入以及强烈暖平流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原因。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以及强上升运动为环流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雷达回波强度上主要降水时段出现了类似列车效应的强降水回波带,而VIL值维持在20 kg/m^(2)以上,数值模式中欧洲中心对于第一阶段的降水预报较理想,而对于环流入海加强这一现象所有模式均未能准确及时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残余环流 大暴雨 辽宁大连 2018年8月13—1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