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贿行贿一起查”视阈下行贿罪规范量刑实证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十二)为中心
1
作者 王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1,共14页
我国司法实践中行贿罪处罚过轻的现状,不符合贿赂犯罪的生成规律,不利于一体化推进反腐败政策。为贯彻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决策部署,加大对行贿罪的惩治力度,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罪作出修改。此次修法的前提、目的和内容都以量... 我国司法实践中行贿罪处罚过轻的现状,不符合贿赂犯罪的生成规律,不利于一体化推进反腐败政策。为贯彻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决策部署,加大对行贿罪的惩治力度,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罪作出修改。此次修法的前提、目的和内容都以量刑为中心,未来行贿罪司法适用的核心问题聚集在量刑领域。然而,分析495份行贿案件判决书得出的结论是,量刑不规范是导致量刑过轻的主要原因。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罪法定刑的调整增加了量刑难度,对情节性质的改变降低了处罚强度,既无法解决已有的问题,又衍生出一些新问题。反思立法和司法中的新老问题,实现修法目的的路径是完善量刑规范和规范量刑活动。一方面,应当降低行贿罪量刑的数额标准,以缩小其与受贿罪数额处罚标准的差距,删除司法解释规定的加重情节以避免刑法规范冲突。另一方面,通过量化行贿罪的数额处罚标准、准确认定与规范适用量刑情节、合理处理从宽量刑情节并存问题,促进行贿罪量刑规范化。经由以上路径,确保依法、严厉惩治行贿罪,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决策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行贿一起 行贿罪 量刑标准 量刑情节 量刑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贿行贿一起查的证据法挑战及其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长军 孙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3,共12页
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于净化权力运行环境、消除受贿犯罪诱因、推进贿赂犯罪的源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贿赂犯罪查办模式中,办案机关通常采取特别减免行贿者刑事责任的方式,以换取行贿... 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于净化权力运行环境、消除受贿犯罪诱因、推进贿赂犯罪的源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贿赂犯罪查办模式中,办案机关通常采取特别减免行贿者刑事责任的方式,以换取行贿者的证言及其对办案活动的配合,进而实现对受贿者刑事责任的追究。受贿行贿一起查必然要求严格控制对行贿者适用此种激励机制,从而会影响行贿者认罪和供述的积极性,给贿赂犯罪的证明和追诉带来重大挑战。贯彻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反腐败方略,需要在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追究受贿人和行贿人刑事责任的同时,破解贿赂犯罪的证明难题,审慎构建污点证人豁免制度,重视发挥技术调查措施的作用,优化推定证明机制,有限度地引入合意事实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行贿一起 污点证人豁免制度 技术调查 推定 合意事实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平等者与成为平等者:“社会”契约论的曲折演进
3
作者 谭安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1-356,共16页
现代契约论旨在把人们当作平等的个体,并以他们的一致同意为政治共同体及其法权体系确立正当性。但真正符合这一想象的乃是以政治共同体为共享目的的“社会”契约理论,亦即卢梭、康德和罗尔斯所代表的理论传统。作为一种假定的或者人为... 现代契约论旨在把人们当作平等的个体,并以他们的一致同意为政治共同体及其法权体系确立正当性。但真正符合这一想象的乃是以政治共同体为共享目的的“社会”契约理论,亦即卢梭、康德和罗尔斯所代表的理论传统。作为一种假定的或者人为创制的身份,订约者作为平等者的基础何在?他们又如何成为平等者,以及会成为何种平等者?这是现代“社会”契约论面对的特殊问题,它们蕴含着自然/理性与教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复杂关系。从这两个问题出发,通过揭示三种理论的演进及其各自的独特性,我们将会看到社会契约的转化性功能及其变化。这一演进过程也展示了社会契约论的理论潜力,即从形式化的公意概念转向实质性的社会公平,并扩展平等公民们政治意志的恰当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论 作为平等者 成为平等者 公意 伦理—政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的超载与循环:《我们一起摇太阳》的情动影像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6,共5页
《我们一起摇太阳》讲述了尿毒症患者凌敏和肿瘤患者吕途之间的爱情故事,阐明了从一种经验状态(健康)进入到另一种经验状态(疾病)的过程中身体所遭遇的变动以及由之生发的情动。疾病题材的电影倾向于描绘人物身体状态的改变以及随之引... 《我们一起摇太阳》讲述了尿毒症患者凌敏和肿瘤患者吕途之间的爱情故事,阐明了从一种经验状态(健康)进入到另一种经验状态(疾病)的过程中身体所遭遇的变动以及由之生发的情动。疾病题材的电影倾向于描绘人物身体状态的改变以及随之引发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在影片中,疾病被表征为超载与循环式的存在。它既颠覆着人物的日常生活,唤询出一个全新的主体,又把人物投入到循环不止的运动当中,以此歌颂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一起摇太阳》 韩延 情动 疾病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系统逻辑与时代要求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红凛 李梦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9,共11页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与组织特点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也是防止“四风”反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与组织特点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也是防止“四风”反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必须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其核心要义主要在于,要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必须把整饬“四风”置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性之中来深入思考,把党的作风建设置于整个党的建设的系统性中来深入思考;必须对包括党的作风建设在内的各项党建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与综合治理,有效形成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必须深刻把握“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内容结构与内在层次。就实践方略与实践路径而言,必须实现“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协调、协同抓好惩治与预防工作、协同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处理好“抓细”与“抓长”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体推进党性党风党纪的整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系统论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北美教师教育界的争议与启示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艳玲 苟顺明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7,65,共6页
上世纪8 0年代以来,北美教师教育界围绕舍恩提出的"反思性实践者"概念和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一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学者们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提出了许多启发性见解。本文对其中的代表性观点进行评析。
关键词 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争议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分别”与“一起”的歧义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仁法 徐以中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32-37,共6页
本文运用语义指向的方法较为细致地考察了“分别”与“一起”的歧义问题,并比较了二者语义指向的异同,认为“分别”既可以“指前”,也可以“指后”,还可以同时“指前”和“指后”;“一起”一般只能“指前”。本文认为,针对这些特殊情况... 本文运用语义指向的方法较为细致地考察了“分别”与“一起”的歧义问题,并比较了二者语义指向的异同,认为“分别”既可以“指前”,也可以“指后”,还可以同时“指前”和“指后”;“一起”一般只能“指前”。本文认为,针对这些特殊情况下的歧义研究正是目前的语法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别 一起 语义指向 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斯登豪斯及其“人文课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慎英 刘良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4,共4页
由斯登豪斯主持的“人文课程研究”作为一项经典性行动研究案例 ,在教育领域持续不断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不仅使得行动研究在英国复兴 ,而且发展出一种以“过程模式”著称的课程开发模式 ,同时 ,它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作为... 由斯登豪斯主持的“人文课程研究”作为一项经典性行动研究案例 ,在教育领域持续不断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不仅使得行动研究在英国复兴 ,而且发展出一种以“过程模式”著称的课程开发模式 ,同时 ,它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等观念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成为研究者” 斯登豪斯 “人文课程研究” “过程模式” 课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13
9
作者 金雪芬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9期99-105,共7页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休闲使人"成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存在的自由;休闲使人"成为人"的本体论奠基是休闲自由使人自由地成长,使人"成为"人,使人全面地恢复活力,使人完整地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休闲使人"成为人"的实践途径是体验"成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的现实指向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成为人"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的素养和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成为人”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音乐拨动情感的旋律--浅析电影《和你在一起》中音乐语言的运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静 姜昆 +1 位作者 吴晓玲 孙国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9-,共1页
电影《和你在一起》用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其中既有主题音乐在不同场景反复出现来贯穿亲情这一主题,又有选用古典音乐对于不同情感的表现。在影片的表现形式上,用音乐的手... 电影《和你在一起》用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其中既有主题音乐在不同场景反复出现来贯穿亲情这一主题,又有选用古典音乐对于不同情感的表现。在影片的表现形式上,用音乐的手法充分宣泄了情感,打动了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电影 《和你在一起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一起: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视野 被引量:39
11
作者 赵旭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5,共12页
人类学家有责任对文化从深层次去思考,并应承担起一种学术的责任,将文化真正当作文化去加以研究。要从原来西方将文化的发展引到一个尽头的状况中拉回来,重新思考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之上该如何发展。任何文化都会有底色。西方文明的文化... 人类学家有责任对文化从深层次去思考,并应承担起一种学术的责任,将文化真正当作文化去加以研究。要从原来西方将文化的发展引到一个尽头的状况中拉回来,重新思考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之上该如何发展。任何文化都会有底色。西方文明的文化底色是一种理性的成长。文化转型体现在各种形式的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与文化的支配上。其后果是在于我们的心不在一起,或者我们的情感不在一起,我们的学术不在一起。与一种分离技术相背离,切实需要告别反思、拒绝批评与消解权力,由此而达致真正的和而不同的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一起 文化转型 分离技术 权力 告别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如何在一起? 被引量:29
12
作者 樊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共11页
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是什么?不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这一问题的哲学辩证要求调整关于文明的理念与态度,由"轴心文明"走向"对话文明",回到"我们&... 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是什么?不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这一问题的哲学辩证要求调整关于文明的理念与态度,由"轴心文明"走向"对话文明",回到"我们"的第一人称复数,回到人类文明史的简洁智慧,回到人的生命和生活本身。苏格拉底之死、上帝之怒—孔子周游、老子出关,中西文明的诞生史虽万种风情,却以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体裁演绎着同一主题,这便是人类从伦理世界中分离和回归的悲怆情愫。"上帝死了—尼采疯了"、"打倒孔家店",现代文明的"青春期危机"反绎了同样的文化密码,只是问题式由"我们如何在一起"的终极追问,演进为"我们能否在一起""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终极怀疑。走出危机,有待哲学地反思:"‘我’,如何成为‘我们’?""‘我们’的世界缺什么?"。"我们在一起"的和而不同,需要两大哲学条件,一是伦理,二是"精神",它凝聚为一个口号和信念:"学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问题 “我们” “在一起 轴心文明 对话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为自己: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价值期望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2,56,共8页
在现代范式中,人只是一个“东西”。而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那么如何才能完成?本文主张,一定要回到个体生命本身,否则可能就是缘木求鱼。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 在现代范式中,人只是一个“东西”。而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那么如何才能完成?本文主张,一定要回到个体生命本身,否则可能就是缘木求鱼。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当代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个体生命 成为自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与方法——“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再探寻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炜霞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5,共6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然而遭遇了来自理论和实践的重重迷误。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进行再探寻和价值澄清,使其知识与方法的价值诉求得以显现,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在困惑中进行理性抉择提供了依据与动力。
关键词 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研究 知识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过程的两分路径:“成为遗产”和“成为遗产之后”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4,共6页
遗产的过程路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为遗产"的过程,二是"成为遗产之后"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循环而完整的遗产过程路径。"成为遗产"意味着遗产与当地社会的脱嵌与分离,多体现为可见的资源迁徙与入藏... 遗产的过程路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为遗产"的过程,二是"成为遗产之后"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循环而完整的遗产过程路径。"成为遗产"意味着遗产与当地社会的脱嵌与分离,多体现为可见的资源迁徙与入藏,有时候体现为不可见的资源解读与阐释。在成为遗产之后,原本拥有遗产的当地社会根据自身的诸多诉求将遗产重新整合到自己熟悉的文化体系中,完成文化的更新。为此,遗产研究不仅应关注遗产的生成过程,而且还应该关注"成为遗产之后"所发生的社会事实。在过程路径下,与遗产相关的动员与介入、调查与记录、研究与挑选、沟通与阐释等诸多要素,以及相关遗产议题也浮出水面,获得了被重新认识与思考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为遗产 资源 遗产 过程路径 遗产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教学成为研究(上) 被引量:5
16
作者 陆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2,共4页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研究是促进知识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研究;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相对应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从广义“研究”的视角考察日常的教学活动,广泛学习、实践反思和主题研究是教师实施教学研究,并逐步走向“让教学成为研究”境界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教学成为研究” 教学即研究 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教学成为研究(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3,共6页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研究是促进知识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研究;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相对应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从广义“研究”的视角考察日常的教学活动,广泛学习、实践反思和主题研究是教师实施教学研究,并逐步走向“让教学成为研究”境界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教学成为研究” 教学即研究 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的穆斯林与“在一起”的人类学——“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清真饮食的考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旭东 朱鸿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3,共10页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互联互惠是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笔者在西北地区田野调查中的所接触的包括牛羊肉、茶叶、拉面在内的清真饮食的阐释分析,试图从"人主之间"~①"人人之间""物人之间"...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互联互惠是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笔者在西北地区田野调查中的所接触的包括牛羊肉、茶叶、拉面在内的清真饮食的阐释分析,试图从"人主之间"~①"人人之间""物人之间"三个角度去审视在"一带一路"实施进程中的区域互通和族群互惠的情境,以期进一步探讨建立在彼此联通意义上的"在一起"何以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一起 互惠联通 技术权力 文化表征 传递机制 清真饮食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平易间书幽婉之义——解读陈凯歌新作《和你在一起》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36-39,共4页
一向以探索片独领风骚的陈凯歌走出象牙塔,在全球化语境中延展自己的电影风格并重新定位。其新作《和你在一起》力求“质而文,直而婉”,于平易淡泊间独书幽婉深远之义,走近广大观众,且又不失艺术品位并立足于创新,说明中国当代电影人和... 一向以探索片独领风骚的陈凯歌走出象牙塔,在全球化语境中延展自己的电影风格并重新定位。其新作《和你在一起》力求“质而文,直而婉”,于平易淡泊间独书幽婉深远之义,走近广大观众,且又不失艺术品位并立足于创新,说明中国当代电影人和当代电影有着广阔的希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凯歌 《和你在一起 电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谧求索路 澹泊自清华——评《“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历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娟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0,共3页
陆军的专著《“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历程》,围绕“让教学成为研究”主张的形成过程和主要观点,结集了近年来部分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展现了作者用静谧澹泊的姿态,潜心教学研究,在演绎中萌生、在观察中求证、在实践中推广“让教学成为... 陆军的专著《“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历程》,围绕“让教学成为研究”主张的形成过程和主要观点,结集了近年来部分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展现了作者用静谧澹泊的姿态,潜心教学研究,在演绎中萌生、在观察中求证、在实践中推广“让教学成为研究”主张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教学成为研究 教学即研究 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