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模式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兴运 任继周 沈禹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共5页
对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农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绿洲中的科技容量和生产能力比荒漠高出几倍乃至几百倍,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格局和效益趋于合理与完善。为确保绿洲子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有赖于南部山地子系统的水源涵... 对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农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绿洲中的科技容量和生产能力比荒漠高出几倍乃至几百倍,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格局和效益趋于合理与完善。为确保绿洲子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有赖于南部山地子系统的水源涵养及物种保护,也有赖于北部荒漠于系统稳定的“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绿洲 荒漠 农业生态系统 草地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28
2
作者 孙洪波 王让会 +2 位作者 张慧芝 黄俊芳 赵振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在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发育着大量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山地系统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形成区,也是重要的矿质营养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绿洲系统是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而荒漠系统则是干旱区面积广阔... 在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发育着大量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山地系统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形成区,也是重要的矿质营养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绿洲系统是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心,而荒漠系统则是干旱区面积广阔和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基础和框架,水文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空间格局,植被类型反应耦合类型的外貌。通过对新疆山地、绿洲、荒漠三个子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新疆近40年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来探讨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荒漠 新疆 耦合类型 内陆干旱区 种质资源库 结构与功能 中国西北 山地系统 绿洲系统 地貌类型 空间格局 水文特征 植被类型 气候变化 形成区 水资源 营养库 生产力 环境相 系统 40年 矿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要素及其成因类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学录 任继周 张自和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40-47,共8页
利用GIS技术分析了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景观生态系统的景观要素及其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景观生态系统、山地景观生态系统、绿洲景观生态系统、荒漠景观生态系统分别由5、10、10和4种景观组分组成;荒漠景观、山地草原... 利用GIS技术分析了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景观生态系统的景观要素及其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景观生态系统、山地景观生态系统、绿洲景观生态系统、荒漠景观生态系统分别由5、10、10和4种景观组分组成;荒漠景观、山地草原、耕地、砾漠分别为基质;水系和道路起廊道的作用;其余景观要素均为斑块。2)景观要素的成因类型包括引入型、环境资源型、残留型、干扰型。与草原类型、植被类型的高级单位相比,景观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最高的概括性;每一级景观生态系统类型中相互区别的异质性区域不是景观生态系统类型,而是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组分,根据形状、面积大小和连通程度的不同,分别充当基质、斑块或廊道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 景观要素 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信息传递耦合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让会 马映军 彭茹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在干旱区的山盆体系中 ,胡杨、柽柳等天然植被的繁衍过程 ,是对热量、水分、土壤、气候等环境要素综合信息的反馈。太阳辐射量的变化 ,制约了生物和相关环境要素的分布格局。水资源的形成、转化、消耗过程中 ,与环境中的土壤、大气及生... 在干旱区的山盆体系中 ,胡杨、柽柳等天然植被的繁衍过程 ,是对热量、水分、土壤、气候等环境要素综合信息的反馈。太阳辐射量的变化 ,制约了生物和相关环境要素的分布格局。水资源的形成、转化、消耗过程中 ,与环境中的土壤、大气及生物发生水力联系 ,并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矿物质及无机盐类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植物需水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 ,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无论是水分的蒸散、渗漏、运移及植物吸收 ,还是 N、P等矿质元素的循环 ,都随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土壤微生物在其整个过程中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为的灌溉、开垦、施肥、管理等措施 ,直接给土壤赋以附加信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沟通和联系着山地、绿洲及荒漠系统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绿放 生态系统 荒漠 信息传递 耦合关系 西北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绿洲-荒漠的系统耦合是祁连山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措施 被引量:16
5
作者 任继周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共4页
祁连山发育的水系,是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却由于生产的压力和全球气候变化处于危机之中。林、草、苔藓、灌木结合是保护祁连山水源的关键,既能够维持水源的数量,还能保护水源地的环境。河西走廊的山地... 祁连山发育的水系,是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却由于生产的压力和全球气候变化处于危机之中。林、草、苔藓、灌木结合是保护祁连山水源的关键,既能够维持水源的数量,还能保护水源地的环境。河西走廊的山地、绿洲、荒漠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子系统出问题,都会造成整个复合农业系统的灾难,根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4个生产层的理论,调整复合农业系统的生产结构,是发展山地-绿洲-荒漠系统耦合的捷径,将构筑祁连山水源保护的农业系统基础。这种模式在我国西北内陆,乃至世界干旱地区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系统耦合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山地-绿洲-荒漠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麓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杰 潘晓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6,共9页
以天山北麓总面积达93 936 km2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样带为例,利用生态-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NPP-PEM,使用1 km分辨率SPOT/VEGETATION遥感等数据资料,估算了生态样带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山地-绿洲-荒漠生态... 以天山北麓总面积达93 936 km2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样带为例,利用生态-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NPP-PEM,使用1 km分辨率SPOT/VEGETATION遥感等数据资料,估算了生态样带净初级生产力(NPP)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山地-绿洲-荒漠生态样带平均NPP为161.06 g C.m-2.a-1,样带陆地生态系统年总碳吸收量或年总NPP累积量为15.081 Tg C(1Tg=1012g),其中绿洲农田、山地草甸草原、平原荒漠草原和山地森林对的碳吸收贡献率分别为32.67%、28.16%、12.41%和9.15%。夏季是各类生态系统NPP增加量最大的季节,而沙漠由于早春短命植被覆盖而具有生长双峰现象。样带NPP空间分布及其季相变化特征是自然环境、地貌、气候以及人类生产活动长期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中水热条件和基质是控制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NPP空间格局的决定因子。结果检验表明模拟效果较为合理,证明NPP-PEM模型在干旱生态系统的应用是可行的。研究为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开辟了途径,可为干旱区生态系统评估、监测和管理提供研究方法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荒漠 绿洲 NPP-PEM 生态系统 天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与模型 被引量:69
7
作者 任继周 贺达汉 +2 位作者 王宁 朱兴运 李镇清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1-19,共9页
本文探讨了山地子系统,绿洲子系统和荒漠子系统所组成的链状耦合系统─—荒漠─球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效益与它的模型。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线性规划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在保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永续利用的条件下,系... 本文探讨了山地子系统,绿洲子系统和荒漠子系统所组成的链状耦合系统─—荒漠─球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效益与它的模型。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线性规划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在保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永续利用的条件下,系统耦合后的社会总体效益可提高3.7倍,畜牧经济效益提高15.7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耦合 荒漠 绿洲 草地 农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Ⅱ放牧扰动下草地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8
8
作者 王国宏 任继周 张自和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张掖山地绿洲荒漠各草地群落放牧扰动下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替代速率 (β多样性 )进行了测度 ,结果表明 :在放牧压力梯度 (轻度、中度、重度和过度 )上 ,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和盐渍化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 ;... 对张掖山地绿洲荒漠各草地群落放牧扰动下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替代速率 (β多样性 )进行了测度 ,结果表明 :在放牧压力梯度 (轻度、中度、重度和过度 )上 ,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和盐渍化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 ;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在过牧压力下最高。在放牧压力下各草地群落 βw和 βt值 (物种替代速率 )由大到小的序列是 :高山草甸草原 >盐渍化草甸 >山地典型草原 >山地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 ;βc和 βr的测度结果兼有反映草地群落放牧压力梯度上物种替代速率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内涵。二者的测度结果为 :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 >盐渍化草甸 >山地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群落 放牧压力 物种丰富 Β多样性 河西走廊 山地 绿洲 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SPAC系统蒸散与①多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闫人华 熊黑钢 +2 位作者 冯振华 张芳 瞿秀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6,共8页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净辐射(R n)>土壤热通量(G)>空气温度(T气)>空气相对湿度(RH)>5 cm土壤温度(T土-5 cm)>实际水汽压(e a)>风速(Vwind)>5 cm土壤含水率(S土-5 cm);(2)各因子通过R n对蒸散产生的间接作用都大于其自身直接作用,反映出净辐射是制约蒸散大小的主导因子,是决定干旱区蒸散量的关键;(3)土壤热通量对蒸散的直接负效应远小于通过其他因子的间接正效应,出现其直接负效应与综合效应相反的结果;(4)建立并经过检验的蒸散预测模型表明:与温暖湿润区蒸散依靠水、热并重情况不同的是,极端干旱区主要依靠热量因子强度的增加,才能有较大的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系统 绿洲-荒漠过渡带 蒸散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 被引量:169
10
作者 任继周 万长贵 《草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8,共8页
生态系统内部自由能的积累,使系统失去平衡并趋于同其它生态系统结合,自由能驱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态系统或亚生态系统,通过会聚,超循环和耦合而联合,从而形成具有特殊结构一功能的更高一级的新系统。系统耦合可以多途径解放生态... 生态系统内部自由能的积累,使系统失去平衡并趋于同其它生态系统结合,自由能驱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态系统或亚生态系统,通过会聚,超循环和耦合而联合,从而形成具有特殊结构一功能的更高一级的新系统。系统耦合可以多途径解放生态系统中的自由能而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亦即从催化潜势,位差潜势,多稳定潜势及管理潜势中取得能输出。上述过程可作用于农业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各有自己的产品: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外生物生产,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生产力。在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本文分别计量了各个子系统的能流单位及其流程,证明它的子系统也可以成功的发生系统耦合,其中绿洲子系统应居关键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耦合 荒漠 草地 绿洲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黑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草畜耦合及其应用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段的临泽示范区研究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启森 赵文智 马长春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13-20,共8页
通过对干旱区黑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中草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就区域草畜耦合相关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如耦合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舍饲的养畜育肥耦合机制的基础、条件、途径、形式;草畜生产特点及特色;草畜耦合... 通过对干旱区黑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中草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就区域草畜耦合相关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如耦合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舍饲的养畜育肥耦合机制的基础、条件、途径、形式;草畜生产特点及特色;草畜耦合机制的基本模式;草畜耦合的发展演变预测及成效体现;影响耦合发展演变的相关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阐述。以期为本区草畜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黑河流域 山地—绿洲—荒漠 草畜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杜娟 陈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5-220,共6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生态系统管理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区域生态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为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民勤县绿洲—...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生态系统管理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区域生态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为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SR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相符,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处于较健康状态,健康状况不断上升。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环境整体良好,同时为其他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评价 绿洲—荒漠交错带 PSR 健康状况 民勤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平衡与调控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周琼 李述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5-76,共2页
通过研究新疆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历年养分平衡演变情况发现,N盈余为-26.9%~+27.2%,P_2O_5盈余为188,1%,K_2O则亏缺,新绿洲化肥投入已占养分总投入的74.9%,有机养分投入逐年减少。提出了养分良性循环指数(M_N)概念,当前新绿洲M_N只有0... 通过研究新疆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历年养分平衡演变情况发现,N盈余为-26.9%~+27.2%,P_2O_5盈余为188,1%,K_2O则亏缺,新绿洲化肥投入已占养分总投入的74.9%,有机养分投入逐年减少。提出了养分良性循环指数(M_N)概念,当前新绿洲M_N只有0.128。阐述了人为调控模式施肥制度,其M_N可达到0.581,有机氮再循环系数(H)接近1。为了培肥地力,模式养分平衡要求N盈余在40%以上,以实现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养分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系统 养分平衡 养分良性循环指数 施肥制度 施肥模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绿洲生态系统耦合模式与效益 被引量:5
14
作者 雷桂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4-66,共3页
以肃南作为山地类型 ,临泽作为绿洲类型 ,从肃南四季草地草畜系统动态模型出发 ,通过对山地 -绿洲子系统的能流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山地系统应施行草畜种间耦合 ,并与绿洲系统耦合。同时提出了山地—绿洲生态系统耦... 以肃南作为山地类型 ,临泽作为绿洲类型 ,从肃南四季草地草畜系统动态模型出发 ,通过对山地 -绿洲子系统的能流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山地系统应施行草畜种间耦合 ,并与绿洲系统耦合。同时提出了山地—绿洲生态系统耦合的 3种模式及产生的经济效益。指出了冬季补饲还可减小草地牧压强度 ,提高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绿洲生态系统 耦合模式 经济效益 冬季补饲 生态效益 耦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建刚 周月明 +1 位作者 安文明 师庆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65-1670,共6页
【目的】根据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体系,对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以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为基础,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价值变化与土地面积... 【目的】根据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体系,对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以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为基础,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价值变化与土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采用谢高地生态服务价值体系评价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在1986~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明显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谢高地生态服务价值体系计算结果降低的趋势线斜率为-0.1008。【结论】通过转移概率矩阵来分析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造成生态服务价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小,而农田和城市面积增大。人为活动对研究区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已成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转移概率矩阵 绿洲荒漠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以喀什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钢 潘玲 +2 位作者 马增辉 张鹏辉 屈楠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5期126-131,共6页
以喀什市为研究区,使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方法,从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旅服务等4个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开展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结合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方案,将工程项目实施... 以喀什市为研究区,使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方法,从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旅服务等4个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开展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结合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方案,将工程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价值量化,对比工程项目投资,评价项目实施方案的科学合理性。结果表明:(1)喀什市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水域>湿地-草地>阔叶乔木-灌木林地>绿洲农田>荒漠-戈壁;(2)喀什市各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水域>湿地-草地>绿洲农田>阔叶乔木-灌木林地>荒漠-戈壁;(3)喀什市各生态系统中,绿洲农田主要提供供给服务,水域主要提供调节服务,湿地-草地主要提供支持服务和文旅服务;(4)《喀什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规划的喀什市工程项目科学合理,工程项目的实施能使喀什市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项目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机制与适应对策
17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棉花主产区,由于近些年环境变化和人为原因导致了绿洲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衰退。对绿洲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本项目拟通过研究环境变化(水分、高温、盐碱、风沙)对过渡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棉花主产区,由于近些年环境变化和人为原因导致了绿洲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衰退。对绿洲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本项目拟通过研究环境变化(水分、高温、盐碱、风沙)对过渡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索过渡带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退化 塔里木盆地 环境变化 荒漠绿洲 过渡带 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机制与适应对策
18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国家973前期预研项目(2008CB417216)资助下,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态调查与现代先进仪器分析相结合进行多年、多点监测研究,该项目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上游的阿瓦提县、... 在国家973前期预研项目(2008CB417216)资助下,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态调查与现代先进仪器分析相结合进行多年、多点监测研究,该项目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上游的阿瓦提县、阿拉尔市、沙雅县、中游的轮台县以及西南缘的墨玉县荒漠一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时空跨度大,试验难度高,试验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 生态系统 过渡带 塔里木盆地 环境变化 塔克拉玛干沙漠 机制 塔里木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试验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19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6,共1页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试验示范”,2005年5月10日通过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的验收。专家们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试验示范”,2005年5月10日通过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的验收。专家们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考核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中下游 生态系统管理 中国科学院 荒漠化防治 试验示范 地理研究所 通过验收 绿洲 新疆 知识创新工程 资源环境科学 2005年 重大项目 综合计划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 考核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一个典型的地下水补给型荒漠绿洲区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汝骥 王亚俊 +2 位作者 姜逢清 杨发相 赵兴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构建的哈密盆地地域系统 ,是我国干旱区典型的以地下水资源为主 ,而发育和不断扩大的荒漠绿洲区。盆地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 ,表现出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由于荒漠盆地平原...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构建的哈密盆地地域系统 ,是我国干旱区典型的以地下水资源为主 ,而发育和不断扩大的荒漠绿洲区。盆地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 ,表现出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不产生径流 ,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水流就成为唯一的水源。在哈密盆地河水出口后 ,即进入透水性强 ,粗粒松散的冲洪积扇 ,成为盆地平原地下水的形成区。潜水在冲 -洪积扇缘溢出地面形成泉水 ,进而构成泉水河。冲 -洪积扇积缘地带、地表平缓 ,土层深厚 ,发育成绿洲。盆地绿洲资源沿冲 -洪积扇缘呈一字线 ,分 80多个小的个体 ,散布于盆地的中央 ,将盆地黑戈壁与灰荒漠分为两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盆地 荒漠 绿洲 地下水 水循环系统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