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思政”格局下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提升策略
1
作者 克琴 史官清 刘娟 《职业技术》 2025年第3期61-66,共6页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辅导员是实现立德树人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骨干力量。基于广西8所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得出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面临宏观就业环境、学...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辅导员是实现立德树人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骨干力量。基于广西8所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得出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面临宏观就业环境、学生就业观念、自身能力、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大思政”格局下,辅导员应重塑政策宣教员、观念引导员、生涯规划员、能力培养员等角色,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专业技能与协调作用;同时,学校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共同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提质增效的工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格局 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角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背景下小晨会课程化建构初探
2
作者 盛青 《教育界》 202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晨会课因其具有及时性、高效性和思政性而成为学生德育培养和德育管理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校园晨会存在课前备课不足、形式单一说教、内容随意、时长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晨会缺乏兴趣。因此,如何将“大思政”理念融入小晨会成为当... 晨会课因其具有及时性、高效性和思政性而成为学生德育培养和德育管理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校园晨会存在课前备课不足、形式单一说教、内容随意、时长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晨会缺乏兴趣。因此,如何将“大思政”理念融入小晨会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旨在探讨以“大思政”视角重构晨会模式,为晨会向“大思政”转变提供有效路径。一方面,应完善组织架构,发挥领导班子引领、班主任传导、学生朋辈渗透、任课教师辅助及社会人士拓展作用,形成全方位思政教育网络;另一方面,应深入探讨晨会内容,促进其与“大思政”深度融合,以期为优化校园晨会、推进“大思政”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小晨会 课程化建构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策略刍论
3
作者 刘娟 《成才之路》 2025年第2期69-72,共4页
“大思政”教育的推进,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应分析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并结合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强化辅导员的政治引领力,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升辅导员的沟通与心理辅... “大思政”教育的推进,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应分析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并结合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强化辅导员的政治引领力,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升辅导员的沟通与心理辅导能力,健全辅导员评价与激励政策等,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要求,增强其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高校辅导员 素质 能力 治引领力 专业素质 心理辅导能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建构研究
4
作者 袁星 魏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2,共5页
高校二级学院作为连接宏观政策导向与微观教学实践的桥梁,在“国家—省市自治区—高校—学院—教师”课程思政组织链条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闭环课程思政组织链条、汇聚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二级学院作为连接宏观政策导向与微观教学实践的桥梁,在“国家—省市自治区—高校—学院—教师”课程思政组织链条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闭环课程思政组织链条、汇聚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二级学院课程思政工作面临教师思政素养提升的统筹性不足、课程思政建设从学科出发的系统性不足、“大思政”育人成效达成困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备等问题的挑战,基于北京某重点高校数学学院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由教师线、课程线、文化线和体制机制构建的“三线一基座”二级学院课程思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视域 高校二级学院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5
作者 周琼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关键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孤岛效应”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机制建构和现...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关键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孤岛效应”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机制建构和现实障碍,从构建育人新机制、打造育人共同体、筑牢育人主阵地、健全育人新工程四个方面摸索和探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期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实现系统性变革与时代性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育人格局 课程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思政”教育格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6
作者 陆启义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7期45-48,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课程内容陈旧、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已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为此,文章分析“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内涵,探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大思政”教育格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教育 高校 教学改革 价值观 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
作者 韦世友 《教师》 2024年第17期9-11,共3页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工作逐渐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应基于“大思政”背景以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探究德育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推动立德树人这...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工作逐渐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应基于“大思政”背景以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探究德育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推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文章立足“大思政”背景,首先对“大思政”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高职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革新育人理念、完善德育内容、建设课堂渠道、理论结合实践、优化学生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探究高职德育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高职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价值逻辑、主要困境与路径突破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静晶 汪鲁才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2-16,共5页
“三全育人”与“大思政”育人体系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框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顺应时代改革发展需要,有益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 “三全育人”与“大思政”育人体系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框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顺应时代改革发展需要,有益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打破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存在的认识不深刻、机制不完善、师资不够强、渠道不通畅、资源不丰富等主要困境,高职院校需要塑造“大格局”,深化观念认知;完善“大机制”,提升保障能力;强化“大合力”,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大课堂”,打通育人渠道;挖掘“大资源”,丰富育人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 “大思政” 育人体系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季丹丹 郝乐祥 刘宁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明确两支队伍协同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好集中统一的顶层设计,实现育人过程协同互动,搭建科学的协同育人平台。注重协同育人能力一体化培训,使两大育人主体融合共建、同向同行,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 “大思政”视域 高校课教师 辅导员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全媒型新闻人才培养的“大思政”体系建设——智能视听系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虞国芳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第9期17-21,共5页
【目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肩负培养新时代新闻舆论后备人才的重任。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引导和影响未来新闻工作者走好人生之路。【方法】文章以智能视听系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梳理新文科背景下全媒型新闻人才培养的“大思政”体系建... 【目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肩负培养新时代新闻舆论后备人才的重任。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引导和影响未来新闻工作者走好人生之路。【方法】文章以智能视听系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梳理新文科背景下全媒型新闻人才培养的“大思政”体系建设思路。【结果】研究发现,智能视听系通过发掘优质资源、立足专业优势、营造沉浸场景、拟真实务操作、延伸思政空间、创新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达到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结论】新媒体时代,让专业教学更具时代性、科学性和现实指导性,才能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全媒型新闻人才 “大思政”体系 教育教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背景下广西民办本科高校辅导员党团班一体化育人实践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森秀 《教师》 2024年第23期78-80,共3页
党团班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载体,党团班一体化以“党建带动团建、团建联动班建”理念运行,注重三者结合后的有机协同。在“大思政”背景下,广西民办本科高校辅导员党团班一体化育人,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挖掘学生组织育... 党团班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载体,党团班一体化以“党建带动团建、团建联动班建”理念运行,注重三者结合后的有机协同。在“大思政”背景下,广西民办本科高校辅导员党团班一体化育人,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挖掘学生组织育人效能,而且能够调动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能动性,构建规范化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基于此,文章主要论述了“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党团班一体化育人的科学内涵,解析了高校辅导员党团班一体化育人的价值意蕴,并以广西民办本科高校为例,探索高校辅导员党团班一体化育人实践路径,旨在发挥协同育人优势,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民办本科 辅导员 党团班一体化 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农林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12
作者 李思源 张曦堃 《教师》 2024年第22期9-11,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农林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农林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旨在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农林高校必须立足“知农爱农”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农林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农林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旨在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农林高校必须立足“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育人模式,创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针对农林高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创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必要性,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创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农林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农爱农” 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大思政” 育人体系 农林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的实践课程体系——以《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为例
13
作者 邢浪涛 崔屹嵘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9期170-171,共2页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施理念。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课程改革要遵循因材施教,时代发展,注重改革的成效,本文通过《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研究,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结合,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更...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施理念。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课程改革要遵循因材施教,时代发展,注重改革的成效,本文通过《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研究,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结合,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严精细实的工匠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体系实行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相关思政元素,推行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持续修订完善课程实践标准,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法,《电气CAD技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已取得一定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工作格局 课程 实践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14
作者 王璞尔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0期102-105,共4页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课程育人,为“大思政”提供了实践载体和实施路径。高职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对“大思政”的落地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发挥着重...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课程育人,为“大思政”提供了实践载体和实施路径。高职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对“大思政”的落地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依据,剖析其能力构成的核心要素,以期对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目标指向和路径规划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高职英语 课程 英语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融入艺术设计学教育的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探析
15
作者 王奇 李卿源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62-165,共4页
艺术设计学教育是设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厘清了“大思政”理念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内在逻辑基础,将“大思政”与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与社会评价机制进行融合创新,以期构建可资借鉴的艺术设计学教育... 艺术设计学教育是设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厘清了“大思政”理念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内在逻辑基础,将“大思政”与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与社会评价机制进行融合创新,以期构建可资借鉴的艺术设计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与实践路径,为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价值引导与路径参照,助力艺术设计学课程思政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艺术设计学 课程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小学实践探索
16
作者 吉庆燕 《教育界》 2024年第35期140-142,共3页
文章讨论了“大思政”教育理念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并分析了“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通过成立教联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等手段,在“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具... 文章讨论了“大思政”教育理念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并分析了“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通过成立教联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等手段,在“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做法,期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顺利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优化教育生态,提升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小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刍论
17
作者 苏凯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7期29-32,共4页
“大思政”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张皮”问题提供了思路,对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积极的意义。文章简述“大思政”理念的内涵,分析“大思政”理念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的具... “大思政”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张皮”问题提供了思路,对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积极的意义。文章简述“大思政”理念的内涵,分析“大思政”理念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的具体要求,同时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对“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策略进行探讨,指出教师可以通过重构教育格局、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方法等多种方式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理念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教育格局 教育资源 教育环境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必要性
18
作者 陈轲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0期191-192,共2页
OBE教学理念是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型教育方向,在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融入到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中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的是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深化理论思想... OBE教学理念是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型教育方向,在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融入到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中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的是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深化理论思想,本文针对OBE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思政”必要性和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视域下 党史 融入 高职院校 “大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与共青团协同育人研究
19
作者 华苗 于伟 《成才之路》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大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是高校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视域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思政课与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各具有独特的作用,二者的协同育人,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 “大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是高校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视域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思政课与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各具有独特的作用,二者的协同育人,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与共青团协同育人,其内涵具有双重向度:事实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结合。在方法论层面,一是要基于主体间性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二是要基于系统性坚持“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思政” 共青团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百年目标下本科生“大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
作者 郑毅平 于镤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6期37-40,共4页
本科生“大思政”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是促进本科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我国本科生“大思政”教育教学发展迅猛、成果丰硕,但在实践中暴露出思政课程设... 本科生“大思政”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是促进本科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我国本科生“大思政”教育教学发展迅猛、成果丰硕,但在实践中暴露出思政课程设置“传统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浮于表面、“大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有待改进等问题。我国应紧紧围绕新百年目标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把“大思政”教育贯穿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红色精神领航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大中小学“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努力推动“大思政”教育同信息技术的融合,打造面向新百年目标的高素质“大思政”教育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百年目标 本科生 “大思政” 教育模式创新 理论体系建设 教师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