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工智能视域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的构建 |
庞兴梅
谢志耘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基于“主体-技术-制度”框架的典型国家和地区银发经济发展比较 |
李磊
肖慧婷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技术-制度协同”视角下数字服务贸易的“新里昂惕夫之谜”破解机制研究 |
张林
陈思源
|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结构-主体”视域下的医院治理模式与实践创新——以浙江省中医院为例 |
黄文秀
王延隆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制度-管理-技术协同驱动下绿色供应链组织协同创新研究 |
吴绒
|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6
|
制度-技术-资源协同影响生态经济的效果分析 |
孙兆刚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7
|
基于制度-技术-资本协同作用的生态经济效果分析 |
孙兆刚
|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制度-资本-行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何以构建?--基于鲁西南S镇的案例研究 |
徐龙顺
蒋硕亮
陈贤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7
|
|
9
|
乡村韧性治理的三重维度:权力、制度、技术--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分析 |
李艳营
叶继红
|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10
|
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 |
迟考勋
袭著燕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1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及其行动框架 |
白启鹏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2
|
|
12
|
浙江安吉县新型农作制度模式与“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要点 |
王琼
金月
侯建军
裴惠民
|
《农业工程技术》
|
2019 |
1
|
|
13
|
“有组织”的行动:乡村居民集体文化活动对公共性的重塑 |
孙九霞
周明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4
|
乡村环境治理:制度、技术与效能——基于中央政策文本分析 |
邓学衷
唐滔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4 |
0 |
|
15
|
具身智能驱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实施策略分析 |
周金凯
|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
熊德平
孙一磊
杨梦源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对上海渔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张晨
林香红
高健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8
|
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与“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 |
冯南平
杨善林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9
|
广东“稻-稻-菜”耕作制及其发展前景 |
李之林
肖立中
吴乐民
|
《耕作与栽培》
|
1999 |
4
|
|
20
|
基于F-GERT网的OODA环交战链路效益评估方法 |
张明智
夏璐
|
《现代防御技术》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