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视角下发展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多元路径探析
1
作者 马晓钰 张立栋 韩芳芳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时空双维探索驱动区域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各条件变量不单独构成高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匹配联动形成3条驱动高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环境规制型”和“创新—生态—经济多元赋能型”;缺失“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逻辑是导致非高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实现高新质生产力的组态一致性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组态覆盖案例具有区位差异;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存在多重轨迹演化现象,“创新驱动型”作为“主导轨迹”贯穿始终,“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型”作为“混合轨迹”,同时或者交替地对高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首发经济的驱动机理与推进路径研究
2
作者 张鹏 李小红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98,共11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尤其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发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研究首发经济的缘起、主要表征与核心内涵,深...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尤其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发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研究首发经济的缘起、主要表征与核心内涵,深入分析首发经济的驱动因素,探索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研究发现:首发经济是以创新为驱动,创新型企业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带动产业链发展,供给侧引领需求侧、需求侧推动供给侧发展的经济模式;供给端的技术支撑是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组织端的创新型企业是首发经济的核心,需求端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和引导市场需求,以需求牵引供给端发展;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供给端、组织端和需求端有机统一的协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经济 创新生态系统 驱动机理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与推进策略——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
3
作者 王帅 王静芳 +1 位作者 丁先琼 李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20,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体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为研究框架,运用文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体育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内... 生态文明建设是体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为研究框架,运用文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体育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逻辑-策略”进行系统阐释。其需遵循时空割裂向时空共有资源生态位、两化匮缺向两化共建经济生态位、三生偏态向三生共赢社会生态位、线性分治向系统共治环境生态位的逻辑转向。提出E-O-D资源开发模式、双轮驱动产业创新机制、山—水—城空间融入战略、全维共塑型环境治理体系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超算布局、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和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基于BERTopic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谢珠约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6,共10页
为验证国家级超算布局如何通过驱动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间接影响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成果数量、质量及技术部门多元化发展,本文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从低空经济领域发明专利文本中提取出系统架构与智能控制等20个细分技术主题,以... 为验证国家级超算布局如何通过驱动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间接影响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成果数量、质量及技术部门多元化发展,本文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从低空经济领域发明专利文本中提取出系统架构与智能控制等20个细分技术主题,以及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系统等5个技术大类主题(技术部门);构建包括遗传繁衍、结构冗余、功能升级、栖息适应、锁定破解5个维度的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2011~2023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国家级超算布局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数量和技术创新质量;(2)国家级超算布局能够通过促进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间接促进低空经济领域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系统、飞行器激光与光电检测技术、结构动力与任务执行系统、智能巡检与监控系统4个技术大类主题的技术创新,但对消防救援无人机系统这一典型场景驱动的技术创新作用不显著;(3)遗传繁衍等5个维度都能够在国家级超算布局和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之间发挥机制效应,但部分机制路径当前不具备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超算布局 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低空经济 BERTopic主题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因果中介效应 技术创新 技术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变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源 葛碧妍 +1 位作者 李昂 余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01-10019,共19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居区。因此,该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功能性,对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对建国以来该复合生态系统的水热条件、植被质量、土壤状况、大气氧含量等自然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自然及社会-经济成因。结果发现,草地制度变迁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生态恶化趋势,但草地退化并未得到全面解决,且全球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增加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此外,未来还应就如何应对草原鼠害;如何权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家畜放牧的矛盾;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牧业现代化需求间的潜在冲突;如何应对缺氧环境对高原人畜影响等生态系统管理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人-草-畜和谐共生,实现牧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牧区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式及价值共创机制
6
作者 沈佳坤 冯宝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 应用型高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主体,其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对维持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的多案例综合分析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过程可被划分为研究开发、产品化和商业化三个阶段,应用型高校在其中起到对接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关键作用;应用型高校通过科技项目牵引、产业转型带动和政策导向推动三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创新主体进行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价值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明如 翟明普 +1 位作者 尹昌君 王学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66-71,77,共7页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 分生 植被恢复 土地生产力 生态经济价值 生态效应 生态经济系统 构建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 被引量:31
8
作者 马向东 孙金华 胡震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分为3种情况:部分竞争替代、部分竞争共存、完全独立共存。以黑龙江垦区1986~2006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协同进化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水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复合系统 有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区茶-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董成森 肖润林 +1 位作者 彭晚霞 彭佩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杉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文传浩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2,共10页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 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大型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共同维持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2005—2014年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分析表明: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并渐趋健康协调,但目前耦合协调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库首、库腹地区是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未来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将会走向高水平协调阶段。应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级化、合理化进程,库首和库腹地区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库尾地区则要"全面开花,整体优化",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重构基于流域发展的大三峡库区,以促进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复合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环境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 本研究借助协调度函数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协调函数,综合分析了4种协调函数的协调等级,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理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被引量:17
12
作者 潘玮 沈克印 +1 位作者 焦家阳 杨少雄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体育竞赛表演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剖析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体育竞赛表演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剖析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推动赛事监督与管理过程规范有序、赛事资源投入与利用过程低碳降本、赛事组织与运作过程场景互动、赛事供给与消费过程精准适配的价值逻辑。针对体育竞赛表演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相关制度尚不完善,外部治理环境欠佳;数字生产要素短缺,转型基础条件不足;企业发展活力不强,竞争能力有待提升;产品供给结构失衡,消费外流现象显著等现实困境,提出构建配套性制度保障体系、加大数字化生产要素投入、鼓励企业协同与共生发展、优化产品供给结构与质量等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数字经济 体育竞赛表演业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及经济学效益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红柳 岳征文 卢欣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7,共4页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啤特果树Pyrusussurignsi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啤特果树-小麦Triticumaestivum两种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和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客重分别为1.39和1.45g...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啤特果树Pyrusussurignsi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啤特果树-小麦Triticumaestivum两种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和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客重分别为1.39和1.45g/cm^3。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72%)和总孔隙度(58.96%)均大于啤特果树一小麦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15%)和总孔隙度(50.80%),说明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更有利于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的不同土壤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比小麦的保水蓄水能力强;紫花苜蓿和小麦的茎叶持水率分别为37.3%和25.8%,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更能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流失;紫花苜蓿}E小麦更能有效地缓解地面温度的激增和激减;种植紫花苜蓿比种粮食作物多收入8900~8850元/hm^2。因此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业 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 生态学效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解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桂娟 叶峻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是由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型系统,科学地解析其结构要素及结构功能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整体性能与相关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代系统科学... 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是由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型系统,科学地解析其结构要素及结构功能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整体性能与相关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代系统科学是研究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最有效的科学理论,它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方法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复合系统 社会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康玲芬 李明涛 李开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兰州市为例,定量估算兰州市2008-2012年生态、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而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属于中级协调水平,协调度的动态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红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将为兰州市及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隶属度函数 综合发展水平 协调发展模型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和东 陈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共9页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生态位适宜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创新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测量生态位适宜度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生态位适宜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创新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测量生态位适宜度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①创新生态位适宜度集聚特征明显,可分为“三足鼎立型”、“长三角主导型”、“中部主导型”、“西部主导型”4个板块;②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表现为区域非均衡性特征,呈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态势,马太效应显著,部分中西部省市进步明显;③生态位适宜度对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系统 生态位适宜度 创新能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清科 朱金兆 +1 位作者 沈应柏 陈锡云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2-76,共5页
用全息论的观点分析研究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本区该系统总体结构的农、牧、林果三环结构原理及其合理配置比例。三环结构中牧环居中,起主要联系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是系统生态流中的肥料,系统合理结构的要素... 用全息论的观点分析研究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本区该系统总体结构的农、牧、林果三环结构原理及其合理配置比例。三环结构中牧环居中,起主要联系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是系统生态流中的肥料,系统合理结构的要素之一是系统基本达到肥料平衡。基于上述原理,对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三环结构 农业 牧业 林业 全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伟贤 郑玉雯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0,62,共7页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构成的复合体系,在现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界定。基于此,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选取的42个主要国家,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社会...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构成的复合体系,在现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界定。基于此,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选取的42个主要国家,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的分析结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现状的现实考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提出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复合生态系统,力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理念互学互鉴,在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复合生态系统 丝绸之路经济 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井县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动态仿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秉赓 赵士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0-66,共7页
本文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龙井县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进行总体动态仿真。以该复合系统过去36年的演变轨迹为基础,建立了一组动态模型,并通过此模型群模拟了在四种不同的策略下该复合系统的未来演变趋势。最后,通过对比分析,... 本文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龙井县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进行总体动态仿真。以该复合系统过去36年的演变轨迹为基础,建立了一组动态模型,并通过此模型群模拟了在四种不同的策略下该复合系统的未来演变趋势。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协调型"发展方案,作为调控该复合系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经济 生态 复合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沟试区源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清科 肖斌 张柏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08-113,共6页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试区塬面景观生态系统中各类嵌块体数量及面积、嵌块体优势度及多样性指数、斑匀度及类斑匀度、斑丰度及类斑丰度、带丰度及带斑比等景观生态指标的计算分析,认为经过近10年综合开发治理,景观基质已由原来农地变化为果衣镶嵌共为基质,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均匀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多极化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试区原面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由过去的单一农业控制发展为农业与林果业共同控制,系统结构趋于复杂,稳定性程度逐渐提高,试区塬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已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