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城之春》的“再发现”及其经典化反思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陈林侠
-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159,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动态数据库建设”(19ZDA27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小城之春》1983年在香港的“再发现”,是由香港影评人、学者与大众媒体发起,带有影评、社会活动惯有的情绪化特征,在镜头语言与传统美学的关系、如何认识现代性等关键问题,出现了似是而非的观点。中国电影是否显现出传统美学,需要具体的文本实践确证。《小城之春》在家庭背景、演员表演方面存在某些传统特征,但从根本上说,已是一部具有现代思想、现代媒介意识的现代电影。它不仅建构以现代夫妻为核心的现代家庭,注重理性克制情感的自由意志,而且发生了从“讲什么”到“怎么讲”的转向,无论是运动长镜头视觉元素还是旁白听觉元素,都显现出独立的媒介意识,走在了同时代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前列。
-
关键词
《小城之春》
“再发现”
经典化
传统美学
现代性
-
分类号
J90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I0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从一题多解见“再发现”式教育之效果
- 2
-
-
作者
钱铭
-
机构
无锡市第一中学
-
出处
《数学教育学报》
2000年第3期83-85,共3页
-
文摘
以实例反映了“再发现”式教学的效果.
-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再发现”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
发现教学
-
Keywords
reinvention
broad sense invention
mordern mathematics teaching
-
分类号
G42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学科课程建设的边界与整合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孙宽宁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共4页
-
文摘
十余年的课改,学科课程经历了从“被隐形”到“再发现”的曲折历程。课改之初,人们追求创新,把目光聚焦于自主性强的校本课程,学科课程逐渐淡出人们的研究视野,而随着课改推进,人们的关注点从校本课程扩展到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作为主体内容的学科课程重新成为重点。作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
关键词
学科课程
课程建设
整合
边界
校本课程
“再发现”
课程体系
发展历史
-
分类号
G6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