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农牧专业与双创教育的融合路径
1
作者 彭芷懿 沈昀 胡博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4期195-197,共3页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双创”教育是高等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突破口,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化的高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三螺旋”理论的提出,对于...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双创”教育是高等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突破口,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化的高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三螺旋”理论的提出,对于构建政府、行业、学校“三链协同”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三螺旋”理论,分析了高职院校农牧专业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意义以及融合现状,探索了高职院校农牧专业与双创教育融合的路径,旨在提升高职院校农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农牧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高职院校 农牧专业 双创教育 教育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分立与融合——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 被引量:77
2
作者 张绍丽 郑晓齐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当前,高校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分立现象比较明显,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借鉴和发展"三螺旋"理论,构建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并分析其内涵、发展过程、阶段及效... 当前,高校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分立现象比较明显,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借鉴和发展"三螺旋"理论,构建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并分析其内涵、发展过程、阶段及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理念融合、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队伍融合和管理机制融合等融合策略,以实现培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专业教育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分立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建设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雪芹 周怀营 蔡翔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三螺旋"模型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此理论基础指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改变高校的传统职能,开始建设"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一种集成的、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战略。它... "三螺旋"模型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此理论基础指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改变高校的传统职能,开始建设"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一种集成的、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战略。它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和扩展了原有的教学职能、研究职能和服务职能,更加强调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力。依据"三螺旋"理论和国际上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我国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首先必须从观念和组织上进行改革。根据科研水平和创业层次都相对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高校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更重视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构造大学创业的坚实基础。并且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高校——部分"研究型"大学和一般高校——都要合理找准自身定位,采取适合自己发展层次的创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创业型”大学 学术创新 创业 高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机制及其实现路径——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友力 郭天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17-21,共5页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是我国推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实践表明,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三个主体要素,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共同推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发展的机制。从&qu...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是我国推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实践表明,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三个主体要素,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共同推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发展的机制。从"三螺旋"理论的分析视角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有创新主体的自反机制、创新组织的集成机制和创新过程的非线性机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的关键在于根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发展的需要,建立起非线性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和行业企业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能竞赛 创新机制 “三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三螺旋”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5,共4页
文章首先论述了"三螺旋"理论与"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然后分析了"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动力机制,即服务:政府职能转化与行政凝聚力的加强;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文章首先论述了"三螺旋"理论与"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然后分析了"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动力机制,即服务:政府职能转化与行政凝聚力的加强;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利益:"政产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最后提出了"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践行途径:政府与高职院校调控机制的建构;政府与企业引导机制的建构;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机制的建构;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机制的建构。在"三螺旋"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三螺旋”理论 动力机制 践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保障机制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燕鸣 余志科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45-49,共5页
依据"三螺旋"理论,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区域经济,终极目标是创新,创新动力源自政府、产业、大学"三位一体",相对独立又协同运行。基于此,要保障企业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在知识空间的科技集群阶段,政府要制定区域经... 依据"三螺旋"理论,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区域经济,终极目标是创新,创新动力源自政府、产业、大学"三位一体",相对独立又协同运行。基于此,要保障企业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在知识空间的科技集群阶段,政府要制定区域经济目标,为企业提供项目保障,搭建教育集群、科技集群等知识集聚平台,学校为企业高质量科研成果和人才输送提供保障。在趋同空间的战略统一阶段,政府实施法制、税收、奖励等相关政策,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学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培养和科技研发、交流对接。在创新空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政府搭建孵化平台,拓建和引入金融、风投等融资渠道,促使科技成果溢出和转化,学校应该进行深入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科技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困境的“U-G-M”协作模式理论建构——基于“三螺旋”理论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一弛 王卫东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3,共7页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定位不清、动力不足、制度不全、资源不够、评估不科学等现实困境。基于“三螺旋”理论,建构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地方政府-地方市场”(“U-G-M”)协作模式,以期破解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困境,打造高质量...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定位不清、动力不足、制度不全、资源不够、评估不科学等现实困境。基于“三螺旋”理论,建构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地方政府-地方市场”(“U-G-M”)协作模式,以期破解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困境,打造高质量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该模式以“互相平等、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力求深化定位定力、激发三方动力、彰显制度张力、增强资源实力、发挥评估潜力。“U-G-M”协作模式的运行需历经打破边界、协同进化,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增强活力、产生影响等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U-G-M”协作模式 理论建构 “三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旅游院校社会服务模式创新 被引量:6
8
作者 成宏峰 马兆兴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6-28,共3页
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对旅游院校的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螺旋"理论提供了深度产教融合下社会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旅游院校可以借助政、产、学"三螺旋"的进化与循环,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起校企共同主... 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对旅游院校的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螺旋"理论提供了深度产教融合下社会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旅游院校可以借助政、产、学"三螺旋"的进化与循环,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起校企共同主导、政府协调推动的社会服务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旅游院校 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螺旋”理论加强就业指导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一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02-203,共2页
面对部分毕业生存在的专业能力较低、理论无法联系实际、求职技巧不足等问题,可以从"三螺旋"理论出发,多方协作、共同发力,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指导动力。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城教”融合:职业教育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机制探索——基于“三螺旋”关系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志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2-87,95,共7页
产业发展和城市水平是“产城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教育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出发点、连接点和落脚点,三者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提升、人才的储备与创新,推动城镇产业整体的升级与完善。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提供人... 产业发展和城市水平是“产城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教育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出发点、连接点和落脚点,三者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提升、人才的储备与创新,推动城镇产业整体的升级与完善。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提供人才、技术,以实现自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企业作为需求侧,通过使用人才、技术,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两者形成以人才、技术为主要媒介的供需关系。实现“产城教”融合的三螺旋结构,需要三方的分工与协作,最终达到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和创新空间的融合,实现跨越式区域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探索出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教”融合 “三螺旋”理论 职业教育 人才 科技 创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被就业”再审“三螺旋” 被引量:7
11
作者 滕贺圆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2009年"被就业"一词在网络上横空出世,引起了巨大反响。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变得严峻起来。高等院校为了保证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逐... 2009年"被就业"一词在网络上横空出世,引起了巨大反响。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变得严峻起来。高等院校为了保证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逐年递增的大学生数量相比,就业市场的进步便显得有些落后。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需要政府、高校和产业部门的相互合作,这也完全符合"三螺旋"理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三螺旋”理论 产学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木兴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8,共4页
剖析"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主张"三螺旋"理论是"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提出"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 剖析"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主张"三螺旋"理论是"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提出"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完善联合培养体制机制,优化联合培养过程,打造联合培养平台,建立健全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创时代” “三螺旋”理论 专业学位研究生 联合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协同供给与实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旭娇 张国庆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3期53-59,共7页
农民培训是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如何设计政策制度,有效协同各类农民培训主体,进而提升培训效果是当务之急。首先基于协同供给理论,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主体构成及各主体的比较优势、职能、受益、支付... 农民培训是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如何设计政策制度,有效协同各类农民培训主体,进而提升培训效果是当务之急。首先基于协同供给理论,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主体构成及各主体的比较优势、职能、受益、支付能力情况;其次,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的协同供给形式;最后,结合浙江农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及相关培训人员的实地调查,探析农民培训各主体协同实现机制及其现实效果,以期为相关部门制订更为有效的农民培训协同供给协调政策、提升农民培训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培训 协同供给 “三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