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硒微肥对‘黄金芽’茶树生长、锌硒积累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张煦 赵东梅 +3 位作者 蔡敏 冯政 吕立堂 焦玉洁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4期68-72,共5页
茶树的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决定了茶树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科学合理施用锌肥和硒肥,不仅有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提高茶叶的营养价值。为了解茶树施用锌肥和硒肥后对其生长发育、茶叶品质及锌、硒含量的影响及变化,本研究以五... 茶树的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决定了茶树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科学合理施用锌肥和硒肥,不仅有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提高茶叶的营养价值。为了解茶树施用锌肥和硒肥后对其生长发育、茶叶品质及锌、硒含量的影响及变化,本研究以五年生茶树品种‘黄金芽’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和化肥配施锌肥和硒肥(CF+Zn+Se)3种施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百芽重、抗氧化酶活性、茶氨酸等指标。结果表明:CF+Zn+Se处理下,茶叶锌和硒的含量均显著增加,较CK增加均超过25%;茶叶百芽重、咖啡碱、儿茶素和茶氨酸含量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茶叶抗氧化酶活性较CK也有显著提高。结果说明化肥配施锌肥和硒肥可以提高‘黄金芽’茶树锌、硒含量,促进茶树生长发育,提升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黄金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香时间对黄金芽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杨丽冉 闫敬娜 +2 位作者 罗学平 刘明丽 蒋宾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探究提香时间对黄金芽红茶品质的影响,以未提香红茶为对照(CK),分析比较了80℃下提香2.0、2.5、3.0、3.5和4.0 h的黄金芽红茶的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提香能明显提高黄金芽红茶的香气和滋味品质,且提香3.0 h的黄金芽红茶... 为探究提香时间对黄金芽红茶品质的影响,以未提香红茶为对照(CK),分析比较了80℃下提香2.0、2.5、3.0、3.5和4.0 h的黄金芽红茶的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提香能明显提高黄金芽红茶的香气和滋味品质,且提香3.0 h的黄金芽红茶品质最佳,感官审评得分最高,达92.15分。提香后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低于CK,但提香时间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提香时间超过3.5 h后,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降低,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降低,茶褐素含量显著升高。基于电子鼻分析不同提香时间黄金芽红茶的香气差异,发现W5S、W1W和W2W 3个传感器对干茶和叶底样品的响应值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不同提香时间对黄金芽红茶中的氮氧化合物、硫化物和芳香族成分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香时间 黄金芽 品质 电子鼻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涛 郜秋艳 +4 位作者 李美凤 彭叶 杨云 沈强 刘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处理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明确高品质高GABA含量黄金芽绿茶的最佳厌氧时间,为黄金芽绿茶的产品研发及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金芽1芽2、3叶为原料,常规摊放... 【目的】研究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处理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明确高品质高GABA含量黄金芽绿茶的最佳厌氧时间,为黄金芽绿茶的产品研发及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金芽1芽2、3叶为原料,常规摊放后,采用食品真空封口机抽真空封口包装,进行0(对照)、3、6、9、12和15 h室内常温厌氧,采用绿茶工艺制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茶样GABA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检测,分析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厌氧后,制得的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均达GABA茶标准(1.50 mg/g),其中,厌氧6 h的GABA含量最高(2.50 mg/g),是对照(0.20 mg/g)的12.5倍。厌氧6 h内,茶样感官品质正常,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绿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鲜醇,叶底金黄明亮,厌氧超6 h后,感官品质下降明显,表现为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黄、较亮,香气熟闷,滋味青涩,叶底色杂、带红梗。厌氧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为0~9.43%,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1.89%~14.83%和2.26%~6.41%,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酚氨比变幅为0.16%~4.06%;儿茶素总量增幅为1.91%~7.93%,儿茶素苦涩味指数无显著变化;类黄酮总量增幅为132.15%~169.06%;氨基酸总量降幅为10.03%~27.64%。对照茶样中,以茶氨酸(The)和苯丙氨酸(Phe)含量最高,分别为1.23和0.96 mg/g;其次为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分别为0.84和0.81 mg/g;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仅为0.04 mg/g。厌氧茶样中,以GABA和The含量最高,分别为1.60~2.50 mg/g和1.12~2.30 mg/g;其次为赖氨酸(Lys),含量为0.72~0.82 mg/g;以谷氨酰胺(Gln)、缬氨酸(Val)、Cys、异亮氨酸(Ile)和亮氨酸(Leu)含量较低,为0.02~0.05 mg/g。随着厌氧发酵时间的延长,茶样的鲜味类氨基酸含量升高,增幅为10.59%~45.29%,而芳香类、苦味类、甜味类和酸味类含量降低,降幅分别为28.79%~50.00%、51.85%~85.80%、68.72%~78.97%和82.24%~96.26%。【结论】厌氧6 h处理的茶样GABA含量最高,且综合品质佳,可作为加工黄金芽GABA绿茶的最佳厌氧发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黄金芽 绿茶 γ-氨基丁酸(GABA)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德黄金芽茶加工技术及产业发展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晓晶 雷攀登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广德黄金芽茶是广德市重点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广德黄金芽茶产业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广德已成为黄金芽茶集散地,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文章介绍了广德黄金芽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技术,总结了广德黄金芽茶产业... 广德黄金芽茶是广德市重点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广德黄金芽茶产业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广德已成为黄金芽茶集散地,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文章介绍了广德黄金芽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技术,总结了广德黄金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和巩固产业基础来推动广德黄金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带动茶产品实现多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德黄金芽茶 加工技术 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春 梁思慧 +5 位作者 陈正武 陈娟 李燕 乔大河 郭燕 张小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59-1868,共10页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呈极显著正相关,1对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共4份生化性状表现较优的茶树种质,可进一步研究育成新品种,开发茶叶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芽 杂交后代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气象因子对‘黄金芽’茶树叶片日灼伤害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田月月 张丽霞 +3 位作者 张正群 李智 侯剑 乔明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42-48,共7页
‘黄金芽’是1998年由浙江余姚市德氏茶场发现的自然黄化变异单株培育而成的光照敏感型茶树种质资源,光照强度超过60 klx时易出现生理障碍,造成叶片日灼。2016年4—7月份调查了泰安茶区三年生‘黄金芽’叶片日灼发生情况及其症状,测定... ‘黄金芽’是1998年由浙江余姚市德氏茶场发现的自然黄化变异单株培育而成的光照敏感型茶树种质资源,光照强度超过60 klx时易出现生理障碍,造成叶片日灼。2016年4—7月份调查了泰安茶区三年生‘黄金芽’叶片日灼发生情况及其症状,测定了叶温以及同期光强、气温和湿度三个主要气象因子,计算了叶温与气温的差值ΔT_(叶-气),探究了主要气象因子对叶温以及ΔT_(叶-气)的影响,分析了叶片发生日灼的条件。结果表明:(1)‘黄金芽’叶片日灼症状主要分为白化型、红变型和坏死型三种,其日灼伤害程度依次加重;(2)泰安茶区栽种的‘黄金芽’5月中旬开始出现日灼现象,5月下旬至6月发生较为严重;(3)高光强和叶片高温是引起‘黄金芽’叶片日灼的两个必要条件。在日最大光强达100 klx以上,日最高叶温38~40℃以上时可出现日灼现象。当叶温日变幅大,发生日灼的叶温阈值较低(38℃);叶温日变幅小且经过高温锻炼后,发生日灼的叶温阈值可提高至40℃;(4)叶温以及ΔT_(叶-气)受光强、气温和空气湿度的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相关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通过在‘黄金芽’日灼易发时期采取覆盖遮阳网、间作以及喷灌等减光、降温和增湿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黄金芽’叶片日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金芽 叶片日灼 叶温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敏感型白化茶新品种“黄金芽”白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明 张龙杰 +4 位作者 王开荣 梁月荣 沈立铭 王盛彬 陆建良 《茶叶》 2008年第2期98-101,102,共5页
"黄金芽"为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新品种,三季新梢均呈黄白色,白化持期为2~3个季节,是生产特色名优茶和园林绿化的特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白化主因决定于光照,白化启动的光照阀值为1.1~1.5万lux,适宜范围为1.5~6万lux,... "黄金芽"为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新品种,三季新梢均呈黄白色,白化持期为2~3个季节,是生产特色名优茶和园林绿化的特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白化主因决定于光照,白化启动的光照阀值为1.1~1.5万lux,适宜范围为1.5~6万lux,温度、土质、嫁接等与白化的关系不明显;白化叶易受低温、高温干旱、强光影响而产生极限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 新品种 黄金芽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茶区‘黄金芽’幼苗松茶间作的效应研究Ⅱ.‘黄金芽’茶苗生长状况及新梢叶片生化成分 被引量:5
8
作者 侯剑 刘波 +3 位作者 尚晓阳 于谦 韩晓阳 张丽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38-47,共10页
为了探讨日照茶区松茶间作模式对‘黄金芽’幼苗生长变化规律以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松茶间作及常规露天栽培两种模式,测定不同模式下的茶苗生长势、光合作用、叶色、日灼伤、新梢叶片生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黄金芽’茶苗在松... 为了探讨日照茶区松茶间作模式对‘黄金芽’幼苗生长变化规律以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松茶间作及常规露天栽培两种模式,测定不同模式下的茶苗生长势、光合作用、叶色、日灼伤、新梢叶片生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黄金芽’茶苗在松茶间作模式下的生长状况整体优于露天,其新梢叶片净光合速率、长度、百芽重以及株高、冠幅、基部茎粗等指标均高于露天,但新梢最早萌发期稍迟于露天,叶色黄化程度稍低于露天。栽种11个月后的茶苗成活率(74.5%)显著高于露天(14.6%)。同时,松茶间作茶苗新梢日光灼伤程度明显轻于露天,最高叶温(37.51℃)低于露天(43.13℃),且叶温超过35℃的时长也仅为露天的1/4。松茶间作模式下的‘黄金芽’新梢叶片水浸出物(45.66%)、茶多酚(18.33%)、酚氨比(5.75)显著高于露天,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与露天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芽 松茶间作 露天栽培 生长状况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茶区‘黄金芽’幼苗松茶间作的效应研究Ⅰ.茶园生态环境 被引量:4
9
作者 侯剑 牟丽云 +3 位作者 孔晓君 黄剑 韩晓阳 张丽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探讨松茶间作模式下茶园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黄金芽’茶苗为材料,设置松茶间作及常规露天栽培两种模式,测定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气象因子、土壤因子以及生物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茶树生长季节内,与露天栽培相比,... 为探讨松茶间作模式下茶园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黄金芽’茶苗为材料,设置松茶间作及常规露天栽培两种模式,测定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气象因子、土壤因子以及生物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茶树生长季节内,与露天栽培相比,松茶间作下的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变幅较小且相对稳定,其气温为12.02~24.96℃,空气湿度为52.09%~91.81%,土壤温度为10.00~25.25℃,土壤湿度为8.89%~20.71%;松茶间作下的光照强度和风速均低于露天;松茶间作土壤(0~40 cm)的容重较小,但有机质、速效NPK和全效NPK含量均较高;两种栽培模式下的茶树主要发生虫害相似,但虫害发生规律不同,并且松茶间作下的虫害天敌种类及数量均高于露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芽 松茶间作 生态环境 日照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月月 张丽霞 +3 位作者 侯剑 陈翔 徐静 姚久梅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45-49,共5页
统计分析泰安市2016年4—9月份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气候因子,同时观测‘黄金芽’茶树不同时期一芽二叶新梢叶色情况,测定其叶绿素及主要品质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 统计分析泰安市2016年4—9月份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气候因子,同时观测‘黄金芽’茶树不同时期一芽二叶新梢叶色情况,测定其叶绿素及主要品质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1)泰安市具有明显的"雨热同季,光温同步"的气候特点;(2)‘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与色素含量随气候条件发生相应的变化,7月份光照最强时,叶色最黄,叶绿素含量最低;(3)茶树新梢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在试验期间逐月上升,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则逐月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因此,在泰安市气候条件下可保持‘黄金芽’茶树新梢黄化和高氨低酚的优异品种特性,适宜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茶树 '黄金芽’ 叶色 生化成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青方式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叶 郜秋艳 +3 位作者 李美凤 杨云 黄涛 刘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20-302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方式对真空厌氧处理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筛选出能有效保留GABA和提高茶叶品质的最佳杀青方式,为高含量GABA黄金芽绿茶生产及黄金芽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滚...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方式对真空厌氧处理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筛选出能有效保留GABA和提高茶叶品质的最佳杀青方式,为高含量GABA黄金芽绿茶生产及黄金芽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滚筒、蒸汽和锅炒4种杀青方式对常温下真空厌氧处理6 h后的茶样进行杀青处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茶叶GABA含量,并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水浸出物(AE)、游离氨基酸、咖啡碱(CAF)、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和类黄酮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黄金芽绿茶特征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微波杀青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保留效果最好,为1.66 mg/g,达GABA茶的标准(≥1.50 mg/g);其游离氨基酸总量(3.88%)、简单儿茶素总量(50.92 mg/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41.47 mg/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64.48 m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2.45 mg/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13.70 mg/g)、儿茶素总量(134.20 mg/g)和类黄酮总量(11.54 mg/g)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杀青方式加工的绿茶(P<0.05);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均低于其他茶样,分别为16.03%和4.13;CAF含量为40.07 mg/g,较蒸汽杀青茶样低,但在绿茶中已达较高水平。PCA结果显示微波杀青加工的茶样主要品质成分明显区别于其他杀青方式,且儿茶素(C)、杨梅素(Myr)、GABA、没食子酸(GA)、CAF、AE和表儿茶素(EC)是引起微波杀青、滚筒杀青、蒸汽杀青和锅炒杀青茶样品质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论】微波杀青方式加工的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保留量最高,品质成分损耗最小,总体品质优异,可作为加工黄金芽GABA绿茶的最佳杀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青 黄金芽 γ-氨基丁酸(GABA) 绿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黄金芽茶园冠层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章文益 艾安涛 +2 位作者 周为 姚新转 吕立堂 《中国茶叶》 2022年第4期34-40,共7页
为比较单行双株、双行双株两种种植模式下黄金芽茶园的冠层光合特性,试验采用植物冠层分析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为比较单行双株、双行双株两种种植模式下黄金芽茶园的冠层光合特性,试验采用植物冠层分析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单行双株种植模式下叶面积指数平均值为4.60,较双行双株更接近高产茶园标准值;两种种植模式下光合有效辐射均呈现上冠层>中冠层>下冠层的趋势,说明单行双株种植模式下上、中、下冠层间密度分布更合理;综合分析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茶园中单行双株种植模式优于双行双株。因此,黄金芽单行双株种植模式更适用于茶园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芽 茶树 冠层指标 光合特性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化茶树叶色、干茶、汤色色度季节变化及其与茶汤色素的关联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米水杉 韩宝瑜 《茶叶通讯》 2023年第4期468-478,共11页
为探讨黄化茶树的鲜叶叶色、干茶色泽、茶汤色度和茶汤色素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四者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大黄袍’‘黄龙锦’和‘黄金芽’为试验对象,使用L*a*b色差系统从春季至秋季每10 d检测1次各品种茶树鲜叶的亮度值L、色度坐标a和b,... 为探讨黄化茶树的鲜叶叶色、干茶色泽、茶汤色度和茶汤色素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四者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大黄袍’‘黄龙锦’和‘黄金芽’为试验对象,使用L*a*b色差系统从春季至秋季每10 d检测1次各品种茶树鲜叶的亮度值L、色度坐标a和b,分别检测春季、夏季、秋季干茶粉末和茶汤L、a和b值及春季、夏季、秋季茶汤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季节变换,鲜叶的明亮度L值、黄色度b值、黄绿度|b/a|值会降低,绿色度a值上升,即从春季到秋季茶叶的明亮度降低,黄绿色逐渐转变为绿色,3类色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表明春茶和秋茶的色素积累量比夏茶多。相关性分析表明:L值、b值、|b/a|值、(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a值和季节均呈显著负相关,春茶的品质优于夏茶和秋茶;茶树品种之间,‘黄龙锦’和‘大黄袍’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黄金芽’。本试验结果为黄化茶的色度与品质关联性深度研究以及黄化茶茶树的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化 色度 ‘大黄袍’ ‘黄龙锦’ ‘黄金芽’ 茶汤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种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含量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彭叶 李美凤 +4 位作者 韦圻 杨云 黄涛 王绍英 刘建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88-95,共8页
通过厌氧、喷施谷氨酸钠等方法加工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茶香气和滋味较差,为提高GABA含量兼具良好的茶叶感官品质,该研究以杀青、揉捻后的黄金芽为原料,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酵母菌YA200... 通过厌氧、喷施谷氨酸钠等方法加工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茶香气和滋味较差,为提高GABA含量兼具良好的茶叶感官品质,该研究以杀青、揉捻后的黄金芽为原料,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酵母菌YA200和酿酒酵母,通过HPLC检测茶叶GABA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儿茶素组分、咖啡碱和氨基酸组分等主要品质成分,探究能显著提高茶叶GABA含量及品质的最适菌种。结果显示,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酵母菌YA200、酿酒酵母的茶样,GABA含量分别增加73.68%、165.79%、203.51%、548.25%、338.16%,其中,以酵母菌YA200的GABA含量最高,达到1.478 mg/g,是对照组的6.48倍。不同菌种处理,显著增加了茶样的简单儿茶素含量和儿茶素总量,显著降低了咖啡碱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种菌种处理的茶样香气纯正或纯正带菌香,滋味鲜醇或鲜醇带菌味;所有样品中,酵母菌YA200处理的茶样香气(92.83)、滋味(92.23)和感官综合评分(90.71)的分数均为最高。酵母菌YA200处理的茶样,简单儿茶素增加了38.12%,酯型儿茶素降低了9.33%,咖啡碱降低了18.55%,这些滋味成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茶汤的苦涩味,使茶汤滋味更鲜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 黄金芽 绿茶 GABA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