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pH适应性进化策略提高小白链霉菌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被引量:2
1
作者 柳天一 张越 +3 位作者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化,实现S.albulus GS114耐受p H值由4.0降低到3.6。经过大量筛选,获得了低p H适应性进化菌株S.albulus ALE4.0、S.albulus ALE3.8和S.albulus ALE3.6;结合低p H耐受性和摇瓶发酵实验,确定最优适应性进化菌株为S.albulus ALE3.6。进一步考察不同p H值对S.albulus ALE3.6合成ε-PL的影响发现,S.albulus ALE3.6在不同p H值条件下,较出发菌株S.albulus GS114均表现出发酵优势。最后,采用恒定p H 4.0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在5 L发酵罐水平实现S.albulus ALE3.6的ε-PL产量达到43.7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3%。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通过适应性进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S.albulus的低p H耐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增强S.albulus低p H耐受性是提高其合成ε-PL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酸耐受 适应性进化 ε-聚赖氨酸 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对育成期母貂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念雪 李文立 +3 位作者 王合亮 张潇文 赵连文 张贝贝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1-58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ε-聚赖氨酸(ε-PL)对育成期母貂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2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红眼白色母貂96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各组饲粮中ε-PL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ε-聚赖氨酸(ε-PL)对育成期母貂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2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红眼白色母貂96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各组饲粮中ε-PL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00、200、300、400、500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正试期分为前期(1~4周)和后期(5~7周)。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中添加300~500 mg/kgε-PL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试验后期,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5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末重(P<0.05)。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心脏指数(P<0.05)。3)试验前期,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5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后期,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钙表观消化率(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2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3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400 mg/kgε-PL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ε-PL可提高育成期母貂养分表观消化率、心脏指数、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进而改善其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00 mg/kgε-PL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水貂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ε-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耿伟涛 宋存江 +3 位作者 解慧 冯俊 谢晨庚 王淑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6,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ε-聚赖氨酸的研究和生产状况,介绍了ε-聚赖氨酸合成机理。特别是对于ε-聚赖氨酸合成酶结构以及决定ε-聚赖氨酸聚合度大小的催化合成模型进行了综述。另外,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展望了ε-聚赖氨酸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合成机理 ε-聚赖氨酸合成 催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蔚 秦芸桦 周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9-554,共6页
ε-聚赖氨酸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以其天然无毒及强抗菌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实际应用广泛,但它的抑菌及合成机理等还没有被完全阐明,不能完全充分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发展,此文对它的合成与降... ε-聚赖氨酸作为一种天然防腐剂,以其天然无毒及强抗菌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实际应用广泛,但它的抑菌及合成机理等还没有被完全阐明,不能完全充分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发展,此文对它的合成与降解机理做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合成与降解机理 ε-聚赖氨酸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杨玉红 王晓丹 +1 位作者 康宗利 刘长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28,共2页
对白色链霉菌B-215进行质粒消除实验,探讨了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的关系。电泳实验结果表明,质粒消除后,基因组DNA不含有质粒,质粒消除完全;由质粒消除后菌株ε-聚赖氨酸(ε-PL)产量及抑菌结果可看出:质粒消除后的白色链霉菌B-215... 对白色链霉菌B-215进行质粒消除实验,探讨了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与质粒的关系。电泳实验结果表明,质粒消除后,基因组DNA不含有质粒,质粒消除完全;由质粒消除后菌株ε-聚赖氨酸(ε-PL)产量及抑菌结果可看出:质粒消除后的白色链霉菌B-215的发酵液没有抑菌效果,且发酵液中不产生ε-聚赖氨酸。由此认为,ε-聚赖氨酸的生物合成与其产生菌的质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生物合成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代谢产物对白色链霉菌ε-聚赖氨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赖永勤 曾天府 +3 位作者 熊瑞 郭诗琪 刘丹丹 李学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38,共6页
探讨白色链霉菌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生物合成过程中,中间代谢产物柠檬酸、L-天冬氨酸和L-赖氨酸对ε-PL合成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开始(0 h)添加柠檬酸至终质量浓度为1.0g/L,培养到12 h分别添加终质量... 探讨白色链霉菌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生物合成过程中,中间代谢产物柠檬酸、L-天冬氨酸和L-赖氨酸对ε-PL合成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开始(0 h)添加柠檬酸至终质量浓度为1.0g/L,培养到12 h分别添加终质量浓度为0.3 g/L的L-天冬氨酸和终质量浓度为1.0 g/L的L-赖氨酸,可分别提高ε-PL产量42.5%、28.7%和44.1%。正交试验显示,只有柠檬酸和L-赖氨酸对ε-PL合成影响显著(P<0.05),而L-天冬氨酸影响不显著;在培养基中添加1.0 g/L的柠檬酸和L-赖氨酸ε-PL产量可提高60.1%。在破碎的无细胞体系中,只有添加L-赖氨酸可以检测到ε-PL的生成,进一步证实了L-赖氨酸是ε-PL合成的直接前体。因此,通过添加合适的中间代谢产物,可以有效提高ε-PL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代谢产物 ε-聚赖氨酸 生物合成 白色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的抑菌特性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1
7
作者 施庆珊 陈仪本 欧阳友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9,共4页
ε-聚赖氨酸(ε-PL)是一种由单个赖氨酸分子在α-羟基和-ε氨基形成酰胺键而连接成的均聚氨基酸,目前主要通过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us)的微生物合成进行生产。ε-聚赖氨酸具有抑菌谱广、水溶性好、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好、抑菌p... ε-聚赖氨酸(ε-PL)是一种由单个赖氨酸分子在α-羟基和-ε氨基形成酰胺键而连接成的均聚氨基酸,目前主要通过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us)的微生物合成进行生产。ε-聚赖氨酸具有抑菌谱广、水溶性好、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好、抑菌pH范围广等特点,因而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文中简单介绍了ε-聚赖氨酸有关微生物合成的方法,重点介绍了ε-聚赖氨酸作为食品保鲜剂的抑菌特性及在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抑菌特性 应用 前景 微生物合成 白色链霉菌 食品保鲜剂 聚氨基酸 热稳定性 pH范围 酰胺键 抑菌谱 水溶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杂多酸-甲基紫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小园 张汉辉 +4 位作者 黄长沧 孙瑞卿 杨齐瑜 林志华 陈犹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5-568,共4页
在水溶液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Keggin结构的PWxV12 -x MV(x =2 ,4 ,6 ,8,10 )超分子化合物 (PWxV12 -x为具有不同配比的磷钨矾三元杂多酸 ,MV为甲基紫 ) ,并对其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杂多酸阴离子上的... 在水溶液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Keggin结构的PWxV12 -x MV(x =2 ,4 ,6 ,8,10 )超分子化合物 (PWxV12 -x为具有不同配比的磷钨矾三元杂多酸 ,MV为甲基紫 ) ,并对其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杂多酸阴离子上的端氧与甲基紫阳离子上的N+ 间通过配合作用相互连结而形成超分子化合物。超分子化合物中仍保持有杂多阴离子的Keggin结构以及甲基紫的基本结构。且随着V的含量增加 ,杂多阴离子的氧化能力增强 ,阴离子PWxV12 -x和阳离子MV的相互作用增强 ,νas(M =Ot) ,νas(M Ob M )和νas(M Oc M )的FTIR吸收峰分别从 96 6 ,886和 80 4cm-1变化至 95 5 ,875和 786cm-1;紫外吸收峰也从 5 19nm移至 5 0 6nm ;用 5 30nm的光激发的荧光发射峰也从 6 92移至 6 4 4nm ,与PWxV12 -x和MV间配合作用的强弱呈现了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杂多酸-甲基紫超分子化合物 合成 KEGGIN结构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配合作用 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的合成及杀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胜利 何亚兵 +1 位作者 黄锦霞 陈祖兴 《湖北化工》 2001年第4期5-6,共2页
以丙酮氰醇为原料经Bacherer bergs环化反应及改进的氯化反应合成出了 1,3 二氯 5 ,5 二甲基海因 。
关键词 合成 海因 杀菌能力 1 3-二氯-5 5-二甲基海因 抗菌消毒 漂白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pH值调控策略提高ε-聚赖氨酸发酵产量及其原因解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玥 柳天一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4-29,共6页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同型氨基酸聚合物。为了提高Streptomyces albulus GS114的ε-PL发酵产量,建立了一种基于动态pH值调控溶氧水平的发酵策略,并从氧化损伤与抗氧化角度对该策略提高ε-P...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同型氨基酸聚合物。为了提高Streptomyces albulus GS114的ε-PL发酵产量,建立了一种基于动态pH值调控溶氧水平的发酵策略,并从氧化损伤与抗氧化角度对该策略提高ε-PL发酵产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析。研究发现,在发酵中后期通过调节pH值来控制溶氧水平保持在20%~40%,实现了菌体干重达到62.03 g/L,ε-PL产量达到60.2 g/L,分别比未调控提高了59%和36%。对S.albulus GS114胞内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发现,采用该调控策略一方面增加了菌体胞内活性氧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菌体的总抗氧化能力。不同pH发酵过程的菌体胞内活性氧水平、氧化损伤程度和总抗氧化能力分析发现,菌体生长、活性氧水平、氧化损伤程度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与pH值呈正相关。因此,动态调节pH值策略显著增强菌体生长的同时,带来了菌体胞内活性氧水平、氧化损伤程度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但菌体的总抗氧化能力实现了活性氧水平和氧化损伤维持在适当水平,进而促进了ε-PL在发酵中后期的生物合成。该研究不仅对提升工业发酵ε-PL水平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且初步发现了活性氧对促进ε-PL生物合成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发酵策略 PH 活性氧 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在玉米汁中的应用
11
作者 朱扬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42,共1页
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微生物代谢产品,是由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残基通过a-羟基和ε-氨基形成酰胺键连接而成的均聚物,由25-35个赖氨酸单体组成。ε-聚赖氨酸具有抑菌谱广、杀菌能力强、易溶于水、热稳定性好、抑菌活性不受pH值影0... 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微生物代谢产品,是由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残基通过a-羟基和ε-氨基形成酰胺键连接而成的均聚物,由25-35个赖氨酸单体组成。ε-聚赖氨酸具有抑菌谱广、杀菌能力强、易溶于水、热稳定性好、抑菌活性不受pH值影0向等优点而受到各国的关注。现已广泛应用于米饭、糕点、面点、酱类、饮料、洒类、肉制品、罐头等的防腐保鲜。目前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实现了ε-聚赖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国内首家实现ε-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的厂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应用 工业化生产 玉米 微生物代谢 必需氨基酸 单体组成 杀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类配体的Co(Ⅱ)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能对比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晶 刘永华 +1 位作者 刘佳操 牛淑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64,共10页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4种Co(Ⅱ)配合物:[Co(btec)0.5(pz)2]n (1),[Co(btec)0.5(pz)3]n (2),[Co(phen)(Hbtc)(H3btc)(H2O)2]·3H2O (3)和[Co(Imh)2(anis)2(H2O)] (4)(H4btec=1,2,4,5-均苯...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4种Co(Ⅱ)配合物:[Co(btec)0.5(pz)2]n (1),[Co(btec)0.5(pz)3]n (2),[Co(phen)(Hbtc)(H3btc)(H2O)2]·3H2O (3)和[Co(Imh)2(anis)2(H2O)] (4)(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pz=吡唑;H3btc=1,3,5-均苯三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Imh=咪唑;Hanis=对甲氧基苯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漫反射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2D结构的Co(Ⅱ)配聚物,Co(Ⅱ)为四配位。配合物2~4中,Co(Ⅱ)均为六配位。配合物2为1D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进一步网联成2D。配合物3和4为分子型配合物,然后再分别由氢键进一步网联成3D和2D。SPS结果显示,4种配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呈现正的光伏响应(SPV),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重点是采用SPS技术讨论了配合物结构、空间维度和中心离子配位环境对配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尝试采用半导体能带理论与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相结合来分析、指认SPS各响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Ⅱ)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氢键 -电转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异丙基苯酚逆转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大鼠电休克后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认知障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超 闵苏 +4 位作者 魏柯 刘东 董军 罗洁 刘小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3-909,共17页
通过观察2,6-二异丙基苯酚对电休克后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调节及两者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为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心理学机制研究和临床干... 通过观察2,6-二异丙基苯酚对电休克后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调节及两者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为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心理学机制研究和临床干预性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按随机单位组2×2析因设计设置2个干预因素,即电休克干预(两水平:无处置、施行一个疗程电休克)和2,6-二异丙基苯酚干预(两水平:腹腔注射5 ml生理盐水或5 ml 2,6-二异丙基苯酚100 mg/kg)的所有组合.选24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将32只24周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n=8):Ⅰ组(腹腔注射5 ml 2,6-二异丙基苯酚100 mg/kg)、Ⅱ组(腹腔注射5 ml 2,6-二异丙基苯酚100 mg/kg+施行电休克1个疗程)、Ⅲ组(腹腔注射5 ml生理盐水)、Ⅳ组(腹腔注射5 ml生理盐水+施行电休克1个疗程).全部电休克处置结束24 h内开始Morris水迷宫检测,之后留取海马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在海马组织中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au-5(总Tau蛋白)、p-PHF1Ser396/404、p-AT8Ser199/202、p-12E8Ser262、GSK-3β1H8和PP-2A在海马组织神经元中的表达.电休克和2,6-二异丙基苯酚均可造成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即延长逃避潜伏期并缩短空间探索时间,两者的影响呈相减效果.电休克可明显增加海马中神经递质谷氨酸(Glu)的浓度,2,6-二异丙基苯酚可降低海马中神经递质Glu的浓度,且两者有相减效果.电休克和2,6-二异丙基苯酚对海马总Tau蛋白和PP-2A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电休克可增加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和GSK-3β1H8蛋白的表达;2,6-二异丙基苯酚可减少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和GSK-3β1H8蛋白的表达;两者的影响均呈相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电休克导致海马Glu浓度升高,通过上调GSK-3β1H8增加海马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导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而2,6-二异丙基苯酚则可通过降低海马Glu浓度下调GSK-3β1H8的表达,从而减缓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以改善ECT后的学习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异丙基苯酚 电休克 学习记忆能力 TAU蛋白 过度磷酸化 糖原合成酶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金刚对脂多糖致C57BL/6J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益民 谭远辉 +3 位作者 刘宁 王大明 丁良才 朱滨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探讨美金刚对脂多糖所致C57BL/6J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3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美金刚组,每组12只。3组分别连续7 d腹腔注射等容量等渗盐水,脂多糖和美金... 目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探讨美金刚对脂多糖所致C57BL/6J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3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美金刚组,每组12只。3组分别连续7 d腹腔注射等容量等渗盐水,脂多糖和美金刚混合溶液。于第8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登台潜伏期及平均靶象限活动时间。取海马组织测定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protein,Aβ)、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的含量。结果脂多糖组较对照组登台潜伏期显著延长[(71.01±13.21)s vs(50.56±9.89)s,P<0.05]、平均靶象限活动时间显著缩短[(42.58±7.85)s vs(63.74±12.43)s,P<0.05]、海马Aβ及GSK-3β表达显著增加[(1.75±0.43)vs(1.27±0.23),(184.0±18.6)%vs(100.0±12.1)%,P<0.05],但m TOR明显下降[(75.0±13.5)%vs(100.0±10.3)%,P<0.05];美金刚组较脂多糖组登台潜伏期显著缩短[(61.45±7.65)s vs(71.01±13.21)s,P<0.05]、平均靶象限活动时间显著延长[(58.25±9.02)s vs(42.58±7.85)s,P<0.05]、海马Aβ及GSK-3β、m TOR明显下调[(1.35±0.28)vs(1.75±0.43),(92.4±10.8)%vs(184.0±18.6)%,(97.0±14.3)%vs(75.0±13.5)%,P<0.05]。结论美金刚可改善脂多糖所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海马组织中GSK-3β及m TOR的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脂多糖 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糖原合成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淀粉树脂及其模塑料工业化设计研究
15
作者 陈国民 陈朝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3-76,共4页
以生产能力410t/a树脂、1000t/a模塑料,工作时24h/d、工作日250d/a,间歇生产法和连续生产法并举为设计要求,对苯酚 淀粉树脂及其模塑料工业化生产进行设计,介绍了原料消耗定额、主要设备及工装、厂房、电力及水源、设备布局、岗位定员... 以生产能力410t/a树脂、1000t/a模塑料,工作时24h/d、工作日250d/a,间歇生产法和连续生产法并举为设计要求,对苯酚 淀粉树脂及其模塑料工业化生产进行设计,介绍了原料消耗定额、主要设备及工装、厂房、电力及水源、设备布局、岗位定员、投资概算、产品技术指标及出厂检验项目、安全防护及三废处理等设计内容。生产证明本工业化设计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淀粉树脂 生产能力 模塑料 间歇生产法 连续生产法 酚醛树脂 合成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陈则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1期39-42,共4页
以甲酸为还原剂,在氧化石墨烯(GO)的水分散液中室温还原氯铂酸合成铂-氧化石墨烯(Pt-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考察了Pt负载量、还原剂用量、表面活性剂和其它金属离子的加入对合成Pt-GO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并用循环伏... 以甲酸为还原剂,在氧化石墨烯(GO)的水分散液中室温还原氯铂酸合成铂-氧化石墨烯(Pt-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考察了Pt负载量、还原剂用量、表面活性剂和其它金属离子的加入对合成Pt-GO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测试Pt-GO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和抗CO中毒能力。结果表明,Pt负载量为60%时Pt-GO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最优,其电催化性能和抗CO中毒能力都优于传统的商业铂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合成 电催化性能 抗CO中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从天然微生物中成功提取出有助于PA类生物树脂生产的酶
17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6-136,共1页
日本福井县立大学生物资源学系讲师滨野吉十从天然微生物中成功提取出了可用于生产生物树脂的ε-聚赖氨酸(ε-PL)合成酶(Pls)。这是滨野吉十等人作为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产业技术研究助成事业的一环进行的研究... 日本福井县立大学生物资源学系讲师滨野吉十从天然微生物中成功提取出了可用于生产生物树脂的ε-聚赖氨酸(ε-PL)合成酶(Pls)。这是滨野吉十等人作为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产业技术研究助成事业的一环进行的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利用此次成功提取的酶,不仅可合成出聚酰胺(PA)类生物树脂,而且还能开发出多种功能性生物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生产 微生物 合成 提取 日本 天然 A类 ε-聚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